2014年July月
1822:21:13
相册评论黄琪
  黄玉波同志生平(1934-1997)   黄玉波(字善石行恒七)1934年4月12日生于福建福安,1955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福建前线龙溪地区(漳州市)某部战士,1958年转业福建省周宁县工作,   先后在县商业局.粮食局.县机关托儿所.闽东水电站.玛坑公社.县综合食品厂干部工龄40余年退休回到福安养老.   黄玉波 因脑溢血病医治无效, 于1997年12月15日, 中午6时3分在福安三医院逝世.享年64岁。   黄玉波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为工作和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追求真理、献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一生。他刻苦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决拥护党中央路线方针政策。他具有坚定的分清是非立场和高度的自我敏锐性,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实事求是,明辨是非,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经受住了各种风浪的考验。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勤于学习,注重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工作深入细致,重视调查研究,善于总结经验,富有开拓创新精神。他作风民主,宽厚待人,团结同志,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密切联系群众,关心和爱护同事。他光明磊落,无私无畏,勤勤恳恳,平易近人,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生活俭朴,对自己严格要求,始终保持纯朴的劳动人民本色的优良作风。我们悼念黄玉波同志,要化悲痛为力量,他的逝世,是江夏黄氏的一大损失。我们要学习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努力工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黄玉波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那坚韧的革命精神,崇高的革命品德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黄玉波同志永垂不朽!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14年July月
1822:9:36
相册评论黄琪
  黃姓的祠堂文化及黄氏的祠堂建筑
   
  作者: 黄俊德
   
  黃姓的祠堂文化  黃氏祠堂作为先祖崇拜与神灵崇拜的产物,是黃氏先祖精神和英灵栖息的殿堂。祠堂是历史的教科书,阅览本章节,如同阅览一卷绵长的历史画轴。而黃氏祠堂文化作为一种相当有地方特色的黃氏家族文化,它既蕴涵淳朴的传统内容,也埋藏深厚的人文根基…  祠堂,旧时又称为“祠庙”或“家庙”,多建于墓所,故把祠堂称为“祠室”。按《礼记》规定,只有帝王、诸侯、大夫才能自设宗庙祭祖。直到明朝,朝廷才开始允许老百姓建“家庙”。后来,祠堂多建于家族的聚居地或其附近。最早由于发族尚不多,便先置祠于宅中,随着族丁的繁衍,便开始专门建起宗祠乃至支祠。  祠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代表。从民俗学家的角度看,祠堂是“用自己存在的方式诠释时代文明”。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好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千秋功过,于祠堂可见一斑;黄姓祖先,从黃氏祠堂可知谱序流传。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不仅独特,而且渊源流长。黃姓的祠堂文化作为黃姓家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从某种意义上说,祠堂文化的繁荣侧面反映了这个历史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  黄姓最早的祠堂始建于哪朝哪代已无从考证。现存的祠堂大都经过重修,能保存旧貌的几乎没有。庐陵有座黄氏义城祠堂始建于元初,算是比较久远的。一般黄氏祠堂盛于明清。尤其清代中后期,大小祠堂遍布城乡,其构筑宏丽、工艺精美,大多集建筑、雕刻、绘画、书法、文学于一体,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久远的传统风俗,千百年来为族人所重视。完全可以说,黄氏祠堂是中华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中最突出的部分,它所显示出的强大生命力长久不衰。现存的黄氏祠堂,大多保留明代以来的建筑风格。即使重修或重建过的祠堂,其结构、色彩乃至雕饰,也基本保持明代以来的基本特征。所不同的是,重修或重建过的祠堂,多以石料和钢筋水泥为主,间以木质架构。据统计,遍布全国城乡每个角落的黃氏祠堂有数十万座。这些祠堂或精巧端庄,或古朴凝重,虽然建筑规模大小不一,风格亦有所不同,但它都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  黃氏祠堂一般都采用轴线对称布局。院落大都为三进,偶见单座、两进、四进或五进。明代《鲁班经》记载:“凡造祠宇为之家庙,前三门(山门),次东西走马廊,又次之大所,此之后明楼、茶亭,亭之后即寝堂。”因此,黄氏祠堂一般也由大门、仪门、走廊、明楼、享堂、寝堂等组成。有些祠堂在后部开辟庭院、花园,不少祠堂还附设戏台。享堂是祠堂的正厅,又称祭堂,是举行祭祀仪式或宗族议事之处,因此空间最大、用材最考究。寝堂为安放祖先神位或纪念对象之所,在里头均设有神龛。以上这些特征标志着福清祠堂作为公共建筑的性质得到了加强。  黄氏祠堂具有分布广、规模大、建筑形式传统、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等特征。由于祠堂是祭祖的神圣场所,因此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随处可见的黄氏祠堂,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地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等相映而成中华大地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  黄氏祠堂一般分为两大类:黄氏祠堂、历史名人专祠(即历史名人纪念祠)。其中前者约占98%以上,在城乡均有分布,尤其在农村更为普遍。黄氏祠堂,有“总祠堂”和“分祠堂”之别,“江夏黄氏大宗祠”是全宗族的祠堂,即大祠堂;“宗祠”和“支祠”属于“分祠堂”。无论建造“总祠堂”还是“分祠堂”,都是为了追祖德、报宗功,敦睦族谊,加强宗族的凝聚力,并更好地传承血脉、延续荣光。有人将祠堂的地位和社稷相提并论,足可见祠堂地位的重要性。  黄氏祠堂最大的特征是:内部——设有神主龛,供置祖先的神主牌,而且龛前都有香炉、烛台等祭器;祠堂内都有覆竹状的祠联或行第序列;横梁或四周墙壁上悬挂有牌匾。外部——一般都有三个门:中门为大门,门上写有黄氏祠堂的名称,如全国的“江夏黄氏大宗祠”、地方的“黄氏宗祠”、以名人的“黄XX公祠”等;左右两边为仪门,门上写有“入孝”、“出悌”字样。另外,黄氏祠堂每隔一段时日均进行大规模的拜谒祖先的祭祀活动;每过几年或几十年一般都组织族人专修族谱。  由于宗族的凝聚力往往来自宗族的实力。在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一人得道,同族皆荣,祠堂的规格也遵循王法制度,族中有人金榜题名或“青衣换紫袍”,那么这个宗族建造的祠堂就能“竖旗杆”、开“三山门”、设置“门当户对”,各种设置还要与其官位相应。从这个意义上讲,“庐陵黄氏第一名祠”要数位于吉安固江的“义城宗祠”。这并不是因为它有近1200年历史,而是因为曾出过一位官至朝廷历官翰林大学士,户部尚书,以宾文阁直学士兼秘书监,赠太太师,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的显赫人物——黃应。  庐陵黃氏“义城宗祠”始建于元初,该祠明代进行扩建清初被火毁,该祠第三次修建时,清进士广东巡抚黄赞汤亲自卜地兴建的。祠堂始建时为三进八扇一后院,规模较大,宽24米,深69米,占地1656平方米;外墙为砖石结构,内为木质结构的宫式斗拱建筑。现祠内大厅之彩绘、浮雕、镂雕等十分精致;大厅正中上方高悬着黄赞汤题词“义城宗祠”,黃氏“义城宗祠”虽历经重修,但仍保留元代建筑风格。从其宏伟的气魄、精美的饰物,仍可感受到昔日的繁华。特别是祠堂前依旧挺立的旗杆碣,仿佛犹在见证庐陵黃氏家族的荣耀。该祠被列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吉安县敖城功阁“黄氏宗词”,始建于明朝正德十年即1515年间,为砖木建筑。2008年本族村民捐资将祠堂翻修一新, 功阁祠堂的建筑,富有独特风格。楼为砖木结构,长65米宽20米三进二井,二层高。上、下二层皆采用通天柱、直贯楼顶,外廊明柱、斗拱交错,碧宇飞檐,雕梁画柱,极尽精土之巧。四面通风,上下通行,上层皆有走廊杆。面面有景,风光不一、门前远眺,心旷神怡。近见禾河江水东流,碧波粼粼,阡陌交错,绿浪滚滚。远视江岸杨柳,浩渺如烟。在本地同类建筑中可谓壮丽之景,为千年古村功阁增色不少。功阁祠堂其建筑之美,样式之新,工艺之精,构造之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目前准备申报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功阁祠堂结构精致,规模雄伟,装饰豪华、门前均有大理石阶,祠内门廊、厢房、天井,两旁花园俱全,墙上壁画构图美观,线条流畅,工艺精湛,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功阁祠堂文化。功阁祠堂也是文豪题词和书法家手笔之处。大门正面匾额,由功阁族人清代举人,曾任江西某报社总编,振兴功阁第一人黃尚珍题词的四个镏金斗大字“黃氏宗祠”。 功阁祠堂的建筑以小见大,繁而不乱,布局严谨,精雕细刻是古寺祠院建筑艺术特色。虽经300多年的风雨侵蚀,至今仍然平滑如镜。石龟、石狮.栩栩如生,常年守候在功阁祠堂门前,显得雄伟峻峭。顶天明柱,均有楹联、联联精华、字字生辉,木扇画面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功阁祠堂可谓文人荟萃。功阁祠堂亦俗亦雅的艺术风尚。功阁深厚的文化沉积与如诗如画的自然环境,带给艺术家艺术创作之灵感。这种以山水龙凤为基础的艺术灵感无不在功阁祠堂的诗联、建筑、雕刻、书法、绘画之中体现,给功阁以永恒的艺术生命。使功阁祠堂成为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艺术殿堂,  黃氏祠堂在黃姓家族文化中别具意义。由于它是最重要的建筑形式之一,往往集中了一族人最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因而成为所有建筑艺术和各种工艺艺术的精华标本,是蕴涵丰富内容的珍贵文化遗产。  因为古代村落是由一个家族逐步繁衍发展而来,这种浓缩本土文化色彩的“原生态古村落”,记录了家族制度的沿革和变迁,具有强烈的宗族色彩,因此可以说,祠堂是所有镇、村中最灵动的部分。在以血缘为坐标的宗族关系中,祠堂是尊祖敬宗的联结点。假如读懂了黃氏祠堂,也就读懂了黃氏祠堂文化,乃至黄姓家族文化的真谛。  在黃氏,无论姓氏宗祠还是历史名人专祠,大都宏伟壮观,显得既肃穆庄严又温情脉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令人兴发无限思古之幽情。由于黃氏祠堂融入许多地方传统文化的精髓,自然成为人们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尤其是族中优秀人物的人生轨迹、才识德范,往往成为激励后代奋发向上的动力。  黃氏祠堂是家族的中心,“它以血缘为基石,以亲情为纽带,穿越漫漫时空隧道,保持着后人与祖先心灵的沟通,是连接后人与母体文化的血缘脐带”。祠堂黃氏象征着祖先和家族心灵的“长城”,是子子孙孙一条永走不完的乡恋之路……为了缅怀和追忆先贤,不论古代还是现代,功成名就人士的后代,往往在祠堂内为其前辈悬挂各种牌匾,以彰显家族的荣耀。这些牌匾大都质地考究,或显得凝重肃穆,或显得金碧辉煌。在“黃氏宗祠”内,悬挂“进士”、“状元”、“恩赐翰林”、“文魁”、“监察御史”等牌匾。  黃氏祠堂是家族系统的一种硬标志,是一个宗族的精神核心、宗族的精神家园。 黃氏祠堂主要功能就是祭祖或缅怀先贤,而祭祖或缅怀先贤实际是强化人们不忘根本、回报根本的一种教育手段。它让族人“孝”字当前,一代“反哺”一代。黃氏祠堂作为一族圣地的象征,虽然存在一定封建族权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不能与时俱进,但它却牵动每一位游子的心。当远居海外的赤子回到故乡,头一件事便是到祠堂向祖宗告知其平安归来。从这一点意义上讲, 黃氏祠堂具有维系海内外血脉亲情和加强海外宗亲同祖国联系的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因此也可以说, 黃氏祠堂又是一条 黃“根”的纽带。许多 黃氏华侨为了本宗的荣誉,都会不遗余力地投身于建设家乡的各种公益事业中去。  改革开放以来,黃氏祠堂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许多宗亲纷纷将祠堂加以改建、扩建,甚至重建,成为中华大地上一大人文景观。如今,如今黄氏祠堂的封建色彩已逐渐褪去,越来越成为单纯的民间活动场所。不少宗亲遇上红白喜事,都喜欢选择在祠堂里,或摆酒设宴或演戏或放映电影。更有不少棋曲同好,经常聚集在祠堂里开展各种富有意义的活动。不少祠堂,还设有阅览室、展览室、棋牌室、音像室等,成为老人和孩子的乐园、曲艺爱好者的聚集地。祠堂里或兰花或玫瑰,散发出悠悠芬芳,每个人都仿佛沉浸在祥和而愉悦的情境中。  在黄姓农村,祠堂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以至政治生活中都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祠堂这个特殊“载体”,充分利用祠堂资源,挖掘祠堂文化积淀和传统道德积淀,“以德育人”功能,培育时代道德风尚,为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祠堂阵地作了有益的探索。许多祠堂都设立了诸如理事会、监事会、老人会等民间管理机构,其成员作为祠堂活动的“掌舵人”,为灌输新鲜血液、拓宽文化内涵、调解邻里纠纷、宣传思想道德和科普知识身体力行、不辞奔波,对社会安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黄娃祠堂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敬奉祖宗、教育子孙,它带有宗族中特有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情趣,并通过民俗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以至现在不少黃姓祠堂都很重视家训、祖训在教育后代上的独特作用。  由于现代黃姓祠堂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创新性,所以群众每逢节庆日,如春节、清明、冬至、中秋等,充分利用其地域性、历史传承性等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带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易于被群众所认同、所接受,并产生共鸣的民俗文化活动,做到雅俗共赏,起到宣传教育和凝聚人心的作用。在许多南方黄氏祠堂的老人会经常组织各种群众性民间文艺活动,并进行观摩、比赛等,起到非常明显的社会宣传效果。  在新的历史时期,黄氏祠堂文化活动必须赋予时代性。是最具个性特征的文化,有着突出的地域性,它所承载的是千百年来历史文化的积淀。由于在农村,群众对姓氏宗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较为强烈,不少祠堂还设置了功德榜、能人榜、成才榜、寿星榜等,大力弘扬尊师重教、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勤劳致富、诚实守信、健康乐观的典型人物。  黄氏祠堂文化瓜瓞绵绵、源远流长,黄氏祠堂建筑古香古色形态各异,风格各有独特,下面选择几个典型黄氏祠堂,见证一下黄姓家族在宗祠建筑方面的巨大变化。黄姓的祠堂建筑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黄氏宗祠  江边黄氏宗祠位于东莞市企石镇江边村的隔塘自然村和大围自然村交界处,占地面积654平方米。据《江边黄氏族谱》记载,江边黄姓先祖南宋时因战乱从江夏(今湖北汉口一带)几经周折南迁定居于江边,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0年),族裔黄学伊中举出仕为官(官至江西抚州通判),倡议之下,兴建黄氏宗祠。清咸丰九年(1859年),族人黄龙韬因征剿太平军有功,受朝廷封赏后,对祠堂进行重修。祠堂面宽五间,进深三间,硬山顶,抬梁式混穿斗式结构,中轴线对称布局,庭院式设计,使用36根石柱作支撑梁架。正门是斗拱牌楼,高宽各12米;二、三进各设有明天井兼回廊,三进另辟有左右厢房。布局合理,宽敞、明净、庄严、大方,具有早期珠三角建筑文化特色。祠内保存有明朝海瑞题赠的楹联(仿制品)一副,有黄学伊题书的正门牌匾,有清光绪皇帝嘉奖族人黄龙韬为“振威将军”的木刻圣旨,还保留有一批木雕、石雕、灰塑等建筑构件,工艺考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黄氏宗祠于1992年由江边村村民集资进行了修葺,1998年被列为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马来亚联邦黄氏宗祠  本堂前身为雪兰莪江夏黄族公所。成立於一九二六年。而在未成立之前。早在1900年(清光绪廿七年)已有江夏堂之组织(有总坟可证明)惜当时未有正式会所。主持者为值理制。每年选出有名望之宗亲为值理。管理祭祖事宜。过后即失却联络。先贤有鉴及此。迨至1925年春。郎由云帆、益堂、畅南、宝之、介微、若呆、钦江、必趁、祖三、振秀、秋舫、奕庚、阳泰、合龙……诸公发起组织公所。起草章程。申请注册。  该年秋获政府正式批准注册。遂於次年1926年元旦正式开幕。所址设在苏丹街(即现今华益旅社原址)敷年后又搬至希律。后因屋祖较贵。不久再搬至金楞亚答卅八号。至1941年。不幸日本南进。一切史迹纪录。荡然遗失。无从稽考。战后复办。至1956年。因本堂附设互助部。不能与本会合作。遂将名称更改为雪兰莪江夏黄氏宗族会。并向社团注册局备案。於1960年七月廿八日正式获社团注册官批准。从此互助部即与本会无关。1961年福建宗亲再组织马来亚联合邦黄氏宗祠。当时拿督奕岁先生并在李旺记酒家。自备款项。设宴四十余席招待宗亲。成立筹备会。一呼百应。成绩裴然。1962年获政府正式批准注册。至1964年宗祠发动兴建会所。本堂亦发动兴建会所。当时宗祠及宗族会会长皆系拿督奕岁先生一人。为此奕岁先生倡议合并做事。并联合兴建会所。  至1968年。本堂四层新会所全部落成。而名称更改为雪兰莪江夏堂。福安阳头街黄氏祠堂  黄氏祠堂位于福安市区阳头街黄厝上巷,为朱熹门徒黄干宗祠。据阳头《黄氏宗谱》,祠堂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重修于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1920年拓建戏楼和升修大厅。后堂于清光绪二年(1876)拓构大修。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516平方米。由泮池、照壁、戏台、前座、后座和南侧祭祀厅等组成。前座、后座均为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五间,进深七柱。明间、次间采用减柱造,形成高大的敞厅。前、后座之间建有覆龟亭。戏台立面为四柱三楼牌坊式,歇山顶,穿斗式木构架。两侧为二层的戏楼。后门墙连结左右鞍式封火山墙。后堂南墙外紧邻建一座祭祀房。祠堂规制完整,尤为难得。戏台后廊额有“理学传薪”横匾,上款:“巡抚福建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部御史加三级纪录七次卢焯为”,下款:“乾隆元年(1736)十月日谷旦立”。大厅次间悬挂“文魁”、“进土”匾各一方,正间悬挂“浙闽两祀”匾一块,上款:“明进士通议大夫凤洲王世贞原赠浙江布政使司左参议黄钏”,下款:“皇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壬辰阴月月之吉”,“赐进士铨录内阁中书吴瑞焉述书”。后寝堂明间额枋上悬挂横、竖匾各一块,横匾书颂朱熹门徒黄干的文章,款识:“乾隆辛丑(1781)孟夏,温麻使者沈阳范宜恒敬书并识”。竖匾额书:“钦点”,竖书:“翰林国子监”,上款:“嘉庆己巳(1809)恩科会试”,下款:“辛未(1811)黄天恩立”。2005年5月公布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泉州开元寺黄氏祖庭檀樾祠  开元寺位于泉州西街北侧,占地300余亩,规模宏伟,构筑壮丽,景色优美,名扬海宇,是福建规模最大的佛教从林之一,与洛阳白马寺、杭州灵隐寺、北京广济寺齐名。高耸寺内的东两双塔,也称紫云双塔,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石塔。它每天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游人、学者到此观瞻,举行学术研讨。1982年3月,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原址为唐初黄守恭故宅与桑园。据《泉州府志》、《开元寺志》及唐代黄滔《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所载:黄守恭少习诗书,博通经史,蜚声士林,时称“郡儒”。他初事货殖,后务农桑,辟桑园七里,养蚕纺绸,富甲一方。为人倜傥仗义,乐善好施,济贫扶危,咸称“长者”。唐垂拱二年(686年),守恭园中桑开白莲,有司上报朝廷,表为嘉瑞,他遂舍宅建寺,延匡护大师主持。  科举时代,紫云五安黄氏子孙簪缨弈世,科第联芳,曾定祠规:凡状元、榜眼、探化三鼎甲及第者,才能在祠中独立悬匾,中进士、举人者仪列于总牌之上。据初步统计,紫云五安黄氏历朝高中进士者170余人,举人近300人,尚有房份待考的进士近50人。檀樾祠始建于唐,历代均进行重建或重修,至今尚保存清代建筑风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内外近千几紫云五安黄氏裔孙寻根拜祭之祖祠。保护和宣扬檀樾祠,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明月湾黄家祠堂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砖木结构四合院落,由门廊、门厅、廊房、正厅、议事厅、辅房、花园等组成,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一千平方米。正厅为抬梁式构架、单檐悬山顶、楠木大柱。保存有大量清代的砖雕、木雕、石雕,精致典雅,富丽堂皇,是江南地区清乾隆年间乡村祠堂建筑的代表作,也是西山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祠堂。深坑黄氏永安居  深坑黄氏开基始祖是黄世贤。他在乾隆年间率四子(来台后再生一子)自安溪渡海来台,由沪尾上岸后,落脚于三芝土地公埔,购地十余甲,垦植稻、茶三十余年。黄世贤去世,五兄弟便迁来深坑发展,并将黄世贤迁葬在阿柔村。他们是深坑黄氏入垦的开始。  五兄弟初居深坑草地尾,并建造了第一座宅第。后来黄氏族人因经营稻、蓝靛与茶而渐富,第三代黄连山乃率六子(顶六房)至麻竹寮开垦,仿原乡形式建一座三合院定居,即「连山祖厝」。黄连山的派下有六房,原先都住在「连山祖厝」,后因人口众多,于光绪15年(1889年)夏,于古厝前不远新建三合院「福安居」(今麻竹寮2号)。后来六房协议分家,抽阄的结果,大房、四房分得「连山祖厝」,二房、三房分得「福安居」,五房、六房获资金;不久五房建新屋「润德居」(今阿柔洋33号),六房建「黄厝」于坑沟西畔(今阿柔洋35号)。民国元年左右,二房黄守礼的四个儿子:庆谅、则水、则头、则虎合建永安居于万顺寮,四房黄选礼则另建「兴顺居」于深坑街头(今深坑子68号)。闽清湖峰黄氏宗祠  湖峰黄氏宗祠坐落于闽清坂东镇紫坂村。十七世纪初叶始建于闽清湖头坞墩,为长远发展,于1921年又迁建六都(今坂东)紫坂敦之高地。祠堂背倚五台雄峰,面环梅溪秀水,可谓钟灵毓秀之地。  宗祠系土木结构,六间三厅二弄,火墙包,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五十年代,宗祠一度他用,兼之年久失修,外墙风雨剥蚀,祠貌萧然。为缅怀宗功祖德,于1994年成立修祠机构,筹募资金。旅马宗亲守光率先乐捐马币3万元,德春、仕灿、淑珍、天书诸宗亲积极献资募资,梓里宗亲同心协办,集资近20万元。装饰了虎头门,重修了屋面,添设了行台,粉刷了外墙内壁,油漆雕画了顶棚,牌匾高悬,楹联贴金,使祠焕然一新。  1994年12月29日,宗祠举行重修竣工典礼。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第一副首席部长拿督阿玛顺开等海内外宗亲,参加庆典,举族欢腾。1997年10月31日,宗祠举行晋主仪式,实现十八代同堂,盛况空前。苏州明湾古村黄氏宗祠  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坐北朝南,占地930平方米。其门厅、享堂等主要建筑均为原构。2004年由西山镇人民政府斥资整修,重建照壁、客厅等。2005年公布为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明月湾黄氏祖籍福建邵武,南宋明经博士、著作左郎黄明善为迁山始祖,其八世孙、太学生黄铳山于明初由本镇秉常里迁居明月湾,子孙繁衍,今为明月湾大族之一。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黄氏宗祠  资阳市雁江区(原资阳县)位于川东南地区,山青水秀,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文荟萃。明初至清末,峭公后裔黄扬、黄竹期、黄载岳、黄奇绪、黄彦楚、黄立功等先后从湖北、湖南、江西等省迁往金带、丹山、东峰、回龙、中和、祥符、龙潭等地安家落户,成为雁江的入川始祖。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黄氏族人已发展到4.5万人。清朝同治六年,黄峭子楚公之后裔黄瑛(进士)在黄儒开、黄儒松等宗贤的配合、支持下,主持修建了这座全县的黄氏总祠堂,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黄氏宗祠距雁江城40公里,距丹山镇约1.5公里,位于五龙井长沟的中部(现属丹山镇桥沟村八社管辖),占地近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整个宗祠呈正方形,面对水田,背倚浅丘,三重大殿,悬山斗式小青瓦木石混合结构;主殿脊顶的两边,塑有黄氏宗族的远古图腾黄鹂鸟。山门呈重檐牌坊门楼式格局,两扇装饰门分列于大门左右,上面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彩色龙凤,三幅对联分列门的两边。跨三级台阶进入大门,头顶原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大戏台,戏台边缘上曾雕刻着多姿多彩的图案,可惜后来被人拆毁;朝里走,迈上三级台阶,就是弧顶廊式的“骏奔亭”,这是族人开会议事和教育学习的地方;亭子两边是长方形的天井和厢房。再上两级台阶,就是安置祖宗灵位的“祖宗殿”(“祖宗殿”牌匾下面是一长排木制的棱花格条窗带门,以深浅浮雕技法刻着各种传说和"二十四孝"等历史故事,现已不存),祭祀祖先的仪式在这里举行。殿内高大宽敞,房梁均是硬木穿逗式结构,几根两抱大的木柱上刻着寓意深刻的对联,两边的石板墙上刻着"家法禁碑十二条、建宗祠序、建祠落成碑序、捐款名录"等文物古迹。  全国解放后,黄氏宗祠先后被丹山区五龙乡政府、粮站、小学征用。2001年,学校迁新校搬出了祠堂,并卖给私人拆除。经本地族人积极争斗,最终收回了祠堂。后来他们又组织族人捐款捐物, 利用有限的资金对祠堂进行维修,重铸祭祀台,恢复了部分文物。并积极组织全县族人开展新春祭祖、清明扫墓、重阳敬老及资助、慰问黄姓贫困大学生等有益活动。为了使黄氏宗祠能得到长久的保护、修缮、管理和利用,现当地族人正在积极申报县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廣東香山長洲黃氏宗祠  在我国众多类别的古建筑宝库中,祠堂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建筑物。祠堂和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天地祭坛等一样都属于祭祀性质的建筑,而祠堂建筑在历史上出现的时间,却远远早于佛教寺庙和道教官观。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以及受人们重视的程度,都不亚于佛寺和道观。祠堂文化是我国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民间保存最多的一种古建筑群体,祠堂留给后人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研究信息,直接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血缘伦理、宗族观念、祖宗崇拜、典章制度、堪舆风水、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内涵。因此说,中国祠堂是一类意蕴丰富的民俗建筑,也是一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注:本文摘自黄俊德撰写《中华黄氏通史》草本,第一卷“黄姓渊源”,第八章“黄姓的家族文化”,第十节“黃姓的祠堂文化及黄氏的祠堂建筑”。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14年July月
1822:7:25
相册评论黄琪
  黄帝黄国及其黄姓总世系
  2008-06-11 09:22 来源:华夏平安 编辑:贺晨曦
  
    黄帝黄国及其黄姓总世系(载自中华黄氏总谱)
    黄氏出自嬴姓帝舜时东夷部落之首曰伯益乃帝颛顼之苗裔因助禹治水有功而被帝舜赐姓嬴氏伯益之裔十四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曰嬴姓十四氏其黄氏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曰黄子国春秋时楚国为霸仅黄国与随国敢与之抗衡周襄成王郑初癸酉年黄被楚所吞其后黄国子孙遂以国为氏即吾黄氏也  中华黄姓百代总谱系
    一世 夏朝始祖有熊氏居轩辕总部落号黄帝建夏朝故都寿百有十岁配夫人金天氏西陵氏葬陕西黄陵县中都桥山子廿五人得姓者十四人长子昌意
    二世 昌意轩辕次子配蜀山氏寿百岁葬山东曲阜子颛顼
    三世颛顼昌意子号少昊赐嬴姓配若水姬氏腾奔氏寿九十八岁葬山东濮阳子卷章
    四世 卷章颛顼子号配有莘女娇氏子皋陶
    五世皋陶卷章子号大业协同夏禹治水有功受虞禅位寿百岁葬浙江绍兴府会稽山禹陵配虞氏子伯益
    六世伯益臬陶子事夏禹在位三载后禅让帝位于夏启配金氏焉有子六长太康次陆终季仲康四少康
    七世陆终伯益次子号吴回兄帝太康失国弟复焉受封于河南潢川定城西二十里黄国寿六十有一配金氏鬼方氏子昆吾
    八世 昆吾陆终子号王相徙商丘封江夏郡王配嬴氏子渊公
    九世 渊公王相昆吾子字湘若配姬氏子帝杼
    十世 帝杼渊公子号南陆配虞氏子槐
    十一世槐公帝杼子舜帝甲申年有虞封候爵于光州潢川定城为故黄国之始祖配嬴氏子芒
    十二世 芒公槐长子号女修配嬴氏子泄公
    十三世 泄公芒长子号祖冲配姬氏子扁驷
    十四世 扁驷泄次子配嬴氏子廑勤
    十五世 廑勤扁驷长子配尧氏子根
    十六世 根公廑勤次子配舜氏子崇轩  十七世 商朝 崇轩初名尹号阿衡根子官宰相配嬴氏子梁伯
    十八世 梁伯崇轩长子配姬氏子祖甲
    十九世 祖甲梁子配商氏子攸
    十二世 攸公祖甲长子号汝鸿配曹氏子禀
    廿一世 禀公攸子居黄州黄冈县封黄冈伯配嬴氏子主土
    廿二世 主土禀子封南星王配姬氏子不稿
    廿三世 不稿主土次子官侍中郎配嬴氏子佗
    廿四世 佗公不稿八子配姬氏子扩
    廿五世 扩公佗子官武阳候配嬴氏子伥
    廿六世 伥公扩子号父叔官大将军配姬氏子汝鸠
    廿七世 汝鸠伥子号吴父配吴氏子岵
    廿八世 岵公汝鸠子官长城县尉配嬴氏子彤
    廿九世 彤公岵子配姬氏子倏
    三十世 倏公岵子国史院内学士配嬴氏子弗亚
    卅一世 弗亚倏子封历正卿士配比干女子林夫
    卅二世 林夫弗亚子官太史配嬴氏子域
    卅三世 域公林夫子封新祝君配姬氏子父檀
    卅四世 父檀域公子官典农子配嬴氏子约绩
    卅五世 约绩父檀子官司录配姬氏子黉
    卅六世 黉公约绩子配嬴氏王所  卅七世 周朝 王所黉子官大将军配王氏子中立
    卅八世 中立王所次子官远征大将配周氏子起犀
    卅九世 起犀中立子配嬴氏子髦子
    四十世 髦子起犀子官中大夫配周氏子见推
    四十一世 见推髦子子官司谏配嬴氏子鞅
    四十二世 鞅公见推子官衮州剌史配商氏子履
    四十三世 履公鞅子配姬氏子辰
    四十四世 辰公履子官阁署正配嬴氏子芮伯
    四十五世 芮伯辰长子官至司徒配芮氏子考
    四十六世 考公芮伯次子官大正配夏氏子君牙
    四十七世 君牙字良夫考子周桓王时大司徒配周氏子宓
    四十八世 宓公牙子字中立周庄王时官江夏长史征军大将配商氏子形
    四十九世 荆公宓子字起崛官宗正配嬴氏子詹父
    五十世 詹父荆公子官阁署正配詹氏子僖
    五十一世 僖公詹父子封高平候配王氏子翳
    五十二世 翳公僖子配林氏子藩
    五十三世 藩公翳子官大正配潘氏子吉甫
    五十四世 吉甫藩子配唐氏子适
    五十五世 适公吉甫子配陈氏子权梁  五十六世 春秋朝 权梁适公子配梁氏子垂
    五十七世垂公权梁子字君孟官大司农黄国国君配孟姬氏子息葬光山宝相院侧
    五十八世息公垂子居光州潢川定城西隆古黄国周襄王郑初癸酉年楚国以不纳遂吞并黄国子孙遂以国为姓官攘校尉配周氏子炽
    五十九世 炽公息子配王氏子宰孔
    六十世 宰孔炽子晚年官正上卿配夏氏子三老公栋公陈公
    六十一世老公宰孔长子配陈氏子二妥宗伯由潢川定城西迁光州固始配王氏子妥公
    六十二世 妥公老公子官庶尹迁宗伯配商氏子企公  六十三世 战国朝 企公宗伯妥公子字邡公配林氏子广中
    六十四世 广中企公长子官都尉配农氏子扃公
    六十五世 扃公广中次子字辅西官冀州牧钱府上士配张氏子二淑弓
    六十六世 淑弓扃子字芹公官郡邑正配潘氏子二浩公辅西
    六十七世 浩公淑弓长子字永乐封司徒居光州固始配楚氏子惠
    六十八世 惠公浩季子字骏公官内史封公爵配周氏子歇公
    六十九世歇公惠子号春申君楚国考烈王时宰相生于光州潢川定城故都中寓居新罗耋年徙居黄州江夏郡门下食客三千战国四大君子周朝赧王丁未年正月初五日午时生周朝赧王姬延癸酉年八月十五日子时亡剌墓在湖广常德府江阴北门外黄鹤仁义开元寺乾山巽向配李氏姬氏郑氏毛氏子十三尚号幼冲尝晖韶往擎曼向平曦义荣安远述究贵姑  七十世 秦朝尚公歇公子字太公号幼冲秦朝关西大儒周朝赧王庚午年三月初三日生秦朝辛卯年十二月初五日卒配王氏子大纲
    七十一世大纲幼冲子西汉光州剌史封江夏候周朝赧王姬延已亥年六月廿八日生西汉高后辛酉年七月十六日卒配郑氏子公卿  七十二世 西汉朝公卿大纲子官太常博士周朝赧王姬延庚午年七月初七日生汉景帝刘启庚寅年八月廿九日卒配陈氏子士夫
    七十三世士夫公卿子汉高祖刘邦辛丑年九月初六日生汉武帝元狩辛酉年十一月十七日卒配韩氏子彬彰彩
    七十四世彰号大族士夫次子汉文帝刘恒庚午年九月初六日生汉武帝刘彻征和庚寅年四月十七日卒配柳氏子霸公
    七十五世霸公大族季子字次公汉丞相由江夏郡安陆徙居淮阳阳夏西汉宣帝五凤丙寅年官御史大夫左丞相封建成候汉武帝征和庚戌年八月十一日午时生汉宣帝甘露庚午年三月初一日丑时卒葬河南归德府考城大奎陵山龙形配樊氏陈氏巫氏纪氏吕氏子十三仲达仲浦仲渲矫明广明刘钊宣容宏叔季良裕
    七十六世仲达霸公子官御史大夫汉武帝元封辛未年五月初八日生汉成帝建始辛卯年十月初十日卒配党氏子宗
    七十七世宗仲达子号仍嘉汉昭帝元凤辛丑年八月初八日生汉平帝元始辛酉年十一月十一日卒配张氏子禄
    七十八世 禄公宗子号元相东汉初官谏议大夫配柴氏子伯良
    七十九世伯良禄公子汉宣帝甘露庚午年十二月廿五日汉建武庚寅年九月初七日卒配燕氏子况
    八十世况公伯良子官叶县令复居江夏安陆县云梦乡汉成帝庚午年五月十六日生汉和帝永元庚寅年十一月初十日卒配叶氏子香  八十一世 东汉朝香公况子字文疆九龄母丧事父至孝东汉永元初累拜尚书令左丞相东汉光武帝建武乙卯年三月十八日寅时生东汉安帝永初丁未年十二月廿五日子时卒葬江夏郡安陆云梦北郊源口配夫人李氏郑氏陆氏胡氏子八琼瑰琏理琛瓒珂琉
    八十二世琼公香公子字世英官尚书左仆射封忠候寿汉章帝元和乙酉年正月十二日生汉桓帝延熹甲辰年二月十五日卒七十九配夫人陈氏颜氏李氏子恩荣
    八十三世恩荣琼公长子汉安帝元初丙辰年四月十六日生汉献帝建安庚辰年十二月初六日卒配胡氏子琬
    八十四世琬公恩荣子字子琰官中书令封关内候与杨彪同拜光禄大夫汉顺帝永和辛巳年八月十八日生汉献帝初平壬申年十月十五日卒寿五十二配夫人赵氏袁氏李氏吴氏刘氏子二通奎
    八十五世通公字苴公号龟寿琬公子桓帝延熹辛丑年九月初九日生三国齐王正始庚申年十二月十六日卒配杨氏子忠  八十六世 三国朝忠公通长子字汉升又字竟威号舜夫三国蜀将军五虎将灵帝光和辛酉年正月初十日生献帝延康庚子年十二月廿五日殉于御营谥刚候配曹氏子权
    八十七世权公忠次子字公衡号靖楷晚号道隆官车骑将军东汉末年尝避乱于仙游平明山后回光州固始献帝建安年庚寅年十二月初一日生三国未帝天纪庚子年十一月廿一日卒景初年间谥景候配丘氏子腾
    八十八世腾公权子初名迪蜀延熙初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光州剌史三国蜀延熙辛未年九月初五日生东晋成帝咸和庚寅年十月初十日卒配郑氏知运  八十九世 晋朝知运初名潜腾子字丕渭官永嘉太守立郡学置义田晋孝武帝司马炎太康辛丑年正月十二日生晋孝武帝宁康乙亥年九月二十日卒配詹氏元方字彦丰
    九十世元方字彦丰号苌馨知运子五胡乱华东晋永昌壬午年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中洲板荡衣冠入闽仕晋安郡太守政尚慈惠封闽国公实为闽粤两省黄氏之始祖居福州候官乌石山黄巷西晋惠帝司马衷永康庚申年正月初四日辰时生东晋安帝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乙未年十一月十五日寅时卒寿九十五谥文节配郑氏子仲葬乌石山榴花洞口
    九十一世仲公元方子字杓迪南郡都尉内史晋成帝咸康已亥年六月十六日生南北朝武帝壬戌年十月初二日卒封闽国公葬候官县西配何氏生子九长子雍旧雍新雍天雍地雍金雍木雍水雍火雍土
    九十二世雍旧仲公长子字伟公号泓伯封太史黄门侍郎东晋简文帝咸安辛未年十月廿一日生南北朝北魏正平辛卯年十二月十五日卒配王氏生子四如章如意如诗如文
    九十三世如意雍旧次子字奎公东宫舍人东晋安帝隆安庚子年十月十五日生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壬午年十二月初九日卒寿一百有三岁配胡氏子四长讳齐次讳西季讳赋四讳辛  九十四世 南北朝西公字昱公如意长子官仕梁历官湖广江陵县令安陆令遂居焉配曲氏子薰传青山虎丘派齐公如意次子中郎将赠太保南北朝北魏延和癸酉年七月二十日生南北朝宣武帝永平辛卯年十一月十二日卒配林氏子贵林  九十五世贵林齐长子国子监祭酒赠太傅南北朝北魏献文天安丙午年六月廿五日生文帝大统庚申年十月初二日卒配詹氏生子四瑞仪端仪祥仪礼仪
    九十六世端仪贵林次子南朝建安都阳令南北朝宣武帝景明庚辰年五月十五日生陈宣帝太建庚子年十一月廿一日卒配郑氏子若
    九十七世若公端仪长子南朝荆州剌史武帝召为附马孝庄帝永熙癸丑年十月初十日生隋朝炀帝大业乙丑年九月十九日卒配丘氏生子六长子浮之滔之浪之流之渊之源之  九十八世 隋朝滔之若次子隋朝青钱弘文馆学士官至御史中丞陈文帝天康丙戌年九月十二日生唐朝太宗贞观庚子年二月初二日卒配陈氏子二芫芳
    九十九世芳公滔之次子号竹岩撰家谱图序历官福唐参军晋安太守勤恤庶民讲学于闽之东山撰家谱图序隋文帝开皇庚申年七月廿二日生唐朝高宗上元乙亥年二月初十日卒配郑氏子三长冲次守恭季守美  一百世 唐朝冲公芳公子字士谦封秘书监唐太宗贞观丁亥年正月初六日生唐少帝唐隆庚戌年十一月十五日卒配苏氏胡氏子三长讳岸徙莆阳延寿里莆田黄氏次讳崖传仙游尖山黄氏
    守恭芳公次子字国材号一翁晚号惟康由福州黄巷徙居丰州郡东南郊开元寺唐太宗贞观已丑年二月十八日生唐睿宗太极壬子年十二月十八日卒葬泉郡西郊刺仔山子五配李氏马氏长经居南安芦裏隍山次纪居
  
    惠安黄田季纲居安溪葛磐四纬居同安坑柄纶继胞叔守美为嗣
    守美芳公季子字士材号怡康由福州黄巷徙居福建漳浦南诏唐太宗贞观癸巳年三月廿八日生唐中宗太神龙乙巳年十一月廿八日卒配马氏无嗣特立胞兄五子纬为嗣
  
  【订阅新闻】 【大 中 小】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14年July月
1822:5:48
相册评论黄琪
  江夏黄氏的兴衰
   (河南黄俊鹏)
  
  
   江夏黄氏是黄氏最重要的源头,为了让今天的黄氏族人对江夏黄氏的人物、分布、兴衰有—个系统了解,笔者查阅大量史料,写成《江夏黄氏的兴衰》—文,以飨各位宗亲。
   徽流江夏 景焕阳春
  “徽流江夏,景焕阳春”是南方黄氏祠堂的一幅著名对联,“徽”是标记的意思,“徽流江夏”指的是黄氏出自江夏,江夏堂是黄氏子孙的标记。
   江夏是东汉时的一个郡,所辖区域包括今湖北北部一部分和河南东南一部分,是黄氏最著名的郡望所在。那时的地方政府分为郡、县两级,郡介于今天的省和市之间,面积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大地级市。郡望是指世代居住在某郡的显贵的世家大族为当地所推崇、所仰望,如那时的魏晋南北朝时的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就像今天某个村庄哪个姓氏当官的多有钱的多,哪个姓就让人羡慕、服气,就是该村的望族。
   汉代还有好多其他分支的黄氏,生活在某郡属于望族,就称某郡黄氏。如南郡黄氏、汝南黄氏、酒泉黄氏.、巴西黄氏等。南郡黄氏居住地是南郡江陵,代表人物是邔侯黄极忠祖孙几代和东汉司徒黄尚,汝南黄氏代表人物是处士黄宪、东海相黄浮、会稽太守黄傥等人,酒泉黄氏代表人物是关内侯、武威太守黄俊和曹魏兖州刺史黄华。巴西黄氏以三国名将黄权和蜀郡太守黄容为代表。黄容事迹见《华阳国志》。
   江夏黄氏指的是东汉时居住在江夏郡安陆县的这一支黄氏,这有别于其他地方的黄氏。安陆县是西汉江夏郡的郡治,文化氛围应该不错。江夏黄氏最迟在西汉中后期就居住在这里了。江夏黄氏的祖上是黄国贵族后裔,黄国灭亡后,黄国贵族被迫迁至楚地,几百年来一直在楚地生息繁衍。住在安陆的一支诗书传家,很是兴旺发达。三国时吴国人谢承写的《后汉书 黄香传》中提及黄香之父黄况时说,黄家“代为冠族”,也就是说黄家在黄况之前就世代为望族,为官者、有名望者大有人在,只是史书上没留下名字。谢承生活的年代是三世纪中叶,距离太尉黄琬生活的二世纪末不远,他的话很可信。有家谱说,江夏黄氏是黄霸后裔,这个和南朝齐、梁皇族兰陵萧氏把自己的祖上萧望之当成是萧何之后有点相似。
  家积福祉 门多卿相
   正史有记载的第一个江夏黄氏人物是黄香的父亲黄况。他品行才能很是出众,年轻时举过孝廉,举为孝廉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据史书记载,一个二十万人的郡一年只推荐一个孝廉。他做过江夏郡五官掾、也做过河南叶县县令,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副厅局级干部。他的妻子徐氏是沛国铚(今安徽灈溪)人。徐氏的父亲徐宪精通《易经》,以教书为业,祖父徐宣曾以《易经》教过新朝皇帝王莽,徐氏的弟弟就是日后的太尉、龙乡侯徐防。黄家若不是诗书之家,没有一点名望是娶不到远在安微、出自名门的徐氏的。 黄况很穷,儿子黄香很小就得参加劳动来养活家人。
   黄香(64—122),字文强,他是“二十四孝”之一,留给后人的是“温席扇衾”的典故。年少时就很出名,有“江夏黄童,天下无双”的美誉。黄香也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对他写给江夏太守的一篇文章很是欣赏。只是由于《黄香集》在唐代失传,他留下的作品不多。他最高职务是官阶两千石的魏郡太守,这大概相当于现在的部级官员。他在尚书令职位上呆的时间很长,这个职位官阶不高,只有一千石,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很有实权。他忧公如家,兢兢业业,很受皇帝宠幸,以至于最后皇帝增长他官阶为两千石,其父黄况也不少沾光,皇帝曾赏给黄况拐杖等物。他在任上为国为民做了许多好事。现在的黄氏族人都把黄香认作江夏黄氏的始祖,他的子嗣应该很多,但是《后汉书》立传的只有邟乡忠侯、太尉黄琼。
   黄琼(86—164),字世英,古代黄氏人物最杰出的代表。他身经四朝,五挂相印,一任帝师,七辞侯印。他耿直方正,清正廉洁,在丞相任上,不阿权贵、忠言谏君,在政治上很有建树。年轻时隐居在家,父亲去世后,42岁的黄琼才应征做官,在路上李固给他写了那篇有名的《与黄琼书》,信中有“阳春白雪,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话。对联下句“景焕阳春”除了象征黄氏族人像春天的万物一样焕发出勃勃生机外,也和给黄琼的这封信有关。
   到洛阳后,黄琼做过尚书仆射、尚书令等官。147年,黄琼被任命为东郡太守。这一年正月,其孙黄琬留下了"黄琬对日"的典故。151年起,黄琼在三公任上达十年之久。三公就是太尉、司徒、司空,都可视为丞相。梁冀被诛杀后,汉桓帝想起黄琼有师傅之恩,不阿附梁冀,于是决定封他为邟乡侯,食邑千户。黄琼以疾病在身推辞了七次,言语恳切动情,皇帝不得已同意了。整个汉代,黄琼是唯一一个辞让侯印的人,在利益面前,黄琼的道德操守实在让人佩服。
   164年2月,黄琼病逝在家。办丧事时,前来的士人有六七千人之多。黄琼的儿子应该很多,他们因为黄琼的缘故,为官者应该不少,只是正史无载。《后汉书》立传记的只有孙子黄琬一人。
   黄琬(141—192),字字琰,父亲早死,跟随祖父黄琼长大。黄琬七岁时就留下了“黄琬对日”的典故,很是早慧。二十一岁时,黄琬就升为正部级的五官中郎将,这一年祖父黄琼还在相位上,祖孙两人同在中央任职,很是让人羡慕。他的妻子来氏是河南新野人,来氏是开国功臣来歙之后,远祖有娶公主为妻的,父亲来艳在171年和178年曾任过司空。后来他和陈藩共同选拔有德才的贫寒之士,得罪了权贵之家,后来被这些人污蔑为朋党,遭到了禁锢。直到黄巾起义前一年,才被太尉杨赐所推荐。后来做过议郎、刺史、太仆等官职,不久升为豫州牧,在任上,率众讨平贼人,政绩为天下第一,被封为关内侯。189年9月,黄琬升为司徒,11月升为太尉,被封为阳泉乡侯。
   江夏黄氏声名鹊起,真正达到贵盛是从黄琼开始的。唐人韦嗣立有诗道:“洛阳推贾谊,江夏贵黄琼。”古人是聚族而居,江夏黄氏族人众多,黄香、黄琼、黄琬只是这些人的杰出代表而已。估计这一时期,族人举孝廉的,为县令、为郡守的,.甚至在中央任职的大有人在,只是史书上没留下姓名。到黄琬任太尉时,江夏黄氏达到了全盛。四代人,黄香任过魏郡太守,黄琼、黄琬祖孙位列三公,都被封为侯爵,而且他们为国尽忠、清正廉洁、不阿附权贵,政治上多有建树。东汉末年,江夏黄氏姻亲也兴旺发达,黄琼的外孙皇族刘焉取得了益州牧的官职,刘焉几个儿子都有官职,黄香舅父徐防后人袭的是龙乡侯爵,黄琬妻子来氏家族在中央为官者也很多。这一时期的江夏黄氏可以和“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汝南袁氏相媲美,应该属于一级氏族。日后,如日中天的崔卢郑王这四姓还未发迹,大唐皇族陇西李氏在这时也没啥人物。
   祸起萧墙 枝叶分离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江夏黄氏也不例外。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西北军阀董卓胜出,控制了东汉王朝,此人野蛮残暴,其所作所为,神人共愤。在189年的迁都之争上,太尉黄琬和董卓针锋相对,据理力争,被董卓免去太尉,转任光禄勋,迁都长安后,任监察百官的司隶校尉,在任上,参与了王允谋杀董卓的行动。192年,李傕、郭汜攻破长安,被逮捕,后来下狱处死,享年51岁。这是江夏黄氏兴盛以来遭遇的最严重的一次打击。诛杀董卓的行动王允、吕布是主犯,黄琬是从犯,他出自有名望的家族,祖上几代人门生故吏遍天下,会有人替他说话的,应该不会祸及家人。即使对子嗣有影响,也不会遭到灭顶之灾。首犯王允被灭族,居然还有个孙子在汉献帝定都许昌后被封为侯爵。
   这次事变后,黄琬家人的命运和益州牧刘焉父子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刘焉是黄琼最杰出的一个外孙,割据的益州是三国割据势力中较大的一股。188年,他看到天下大乱,为了给自己找一块安身立命之地,他建议设州牧。这一年,黄琬任豫州牧,刘焉任益州牧。194年,病死后,刘璋继任益州牧,这一年刘璋派人到荆州接黄琬妻子新野来氏①,黄琬后人及族人应该有许多人应该跟随来氏到四川的。
   214年,刘璋投降刘备,刘璋被迁到湖北公安,江夏黄氏的一部分人有可能跟随刘璋到了湖北公安,一部分留在了四川。刘璋长子刘循和黄琬的妻弟来艳均在蜀汉政权任职。
   三国统一后,一部分人可能被强行迁到了洛阳。黄香后人很多,由于为官和避战乱向外迁徙的很多。西晋永嘉南渡、唐代安史之乱,在河南、湖北、四川的江夏黄氏也和别的世家大族一样在不断南迁。主要路线是沿着湖南进入江西,由江西进入福建,由福建进入广东。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波一波的南迁。唐代光州固始黄氏有可能是从洛阳迁去的,这一支黄氏直接迁到了福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兴起,江夏黄氏昔日辉煌已不复存在。大多人生活在文化欠发达的南方,远离了了北方的政治中心,这一时期在中央任职的不多,因而评不上一级氏族。正史记载的有名望的人物也少之又少。不过,江夏黄氏裔孙重视教育,尊崇孔孟之道,虽然在全国范围内不是一级氏族,但在南方影响还是很大的,在地方上任职的也大有人在。隋唐时期的人物大多出自北方的山东氏族和关陇武士集团,生活在南方的江夏黄氏由于没融入北方胡人的血液,体魄和智力没有得到一个飞跃,因而这一时期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很少。两唐书立传只有山东的黄巢和福建的黄碣。不过,起源于江夏黄氏的濮州濮阳郡黄氏第一次进入甲等氏族。敦煌残卷《贞观氏族志》记载的黄氏郡望除了濮阳郡外,还有南安郡(郡治泉州,今福建泉州一带)、松阳郡(郡治括州,今浙江丽水一带)和东阳郡(郡治婺州,今浙江金华一带),南安黄氏和松阳黄氏是郡中第一大姓,从这可以看出,分布要比崔卢郑等大姓均匀。
  旧的门阀制度被打破后,随着科举制的兴起,经济政治中心南移,江夏黄氏也焕发出了勃勃生机,这一时期科甲蝉联,人物众多。唐代末期,福建的的黄璞、黄滔、黄诜兄弟子侄均考中进士,黄滔和黄璞是文学家。五代,福建人黄仁颖高中状元,广东人黄损是当时杰出的文学家,祖籍光州固始的泉州人黄氏贵为闽太祖皇后,其子孙均称帝。到了宋代,《宋史》立传的黄氏人物达到七十余人,籍贯以福建和江西为主,文学家、忠臣孝子、官至副总理和各部部长级的不可胜数。这里面犹以福建江夏黄氏最盛,以科举人物为例,据《八闽通志.》和《闽书》统计,黄氏人物考中进士数量居全国之冠。明清两代黄氏人物正史立传的有一百五十余人,文人雅士,忠臣孝子不绝于书,而且居住区域更加分散,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南、河南、山东、广东、广西均有分布。明清两代黄氏进士人数达一千多人。进入近现代,江夏黄氏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海内外黄氏的政治显要,商界精英,军事将领,科学家,艺术家层出不穷。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14年July月
1822:3:23
相册评论黄琪
  显赫的黄氏家族 ——潢川县隆重举行黄国故城“国保”揭牌仪式【转】
  2009-10-22 10:10:45| 分类: 生活百科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潢川县隆重举行黄国故城“国保”揭牌仪式
     作者:潢川县委统战部 王家友 上传: 玩不醉
     2007年10月4日上午,豫南大地秋高气爽,鸟语花香,来自东南亚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16个黄姓宗亲寻根代表团,在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陶振江、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长宋效忠、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李广胜、县委书记郑传德、县长焦豫汝等领导的陪同下,1000多人聚集在信阳市潢川县千年古城遗址——黄国故城,参加潢川县黄国故城“国保”揭牌仪式和世界黄氏宗亲寻根大典。
    黄国故城“国保”揭牌仪式由县长焦豫汝主持。
    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宋效忠,县委书记郑传德分别代表市委、市政府、县致词。他们在致词中说:潢川县是世界黄姓发源地,黄国故城位于潢川县城西6公里的隆古乡境内,故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内面积达2.8平方公里,城墙系夯土筑成,四周均有城壕,是豫东南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具考古价值的古城遗址。中原是华夏姓氏的发源地,潢川是世界黄姓的发源地。近年来,为了打造信阳市“根亲文化”品牌,市、县党委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聚集人力、物力、财力,加大对文物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受到了国内外同胞和华侨的赞誉。通过努力,黄国故城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将尽一切努力,不仅要把黄国故城建设成为海内外黄姓族人前来寻根拜祖,凭吊故国遗址,缅怀先祖业绩的圣地;而且要把潢川打造成观光旅游和投资兴业的洼地。
    世界黄氏宗亲寻根祭拜大典由世界黄姓研究会会长、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如伦先生主持。黄先生在致词中说:尊敬的黄氏各位族人: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举国上下迎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大即将召开的喜庆日子里,我们怀着激动而喜悦的心情,扶老携幼,爬山涉水奔向这里,参加潢川县黄国故城“国保”揭牌仪式和世界黄氏宗亲寻根大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宗族第一次盛况空前的大会、承前启后的大会,它为族人的团圆聚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氏族的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精神文明的传承谱写了新的诗篇。
     一个人不管官有多大、地位多高、多么富有,如果连爱族护族这点基本的事情都做不到,又何谈爱国爱党爱乡爱社会主义。况且,我们现在开展的宗族活动,是以弘扬家族精神和传统美德为核心,以鼓励族人团结奋进为目的精神文明建设,它与时代的要求完全合拍,与封建迷信和反动邪教组织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我们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引导年轻人了解族谱、家史,弄清家学渊源,积极参加家族开展的活动,学习祖先的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从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增添干劲。其次,家族是珍贵而无价的文化品牌,是族人的形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维护它、塑造它。积极关心家族的发展,支持家族的建设,维护家族的合法利益,积极为家族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家族的兴旺做出贡献。其三、作为黄家的后代,要继承和发扬家族精神和优良的传统作风,守法纪法规,重敬老尊贤,讲诚实守信,懂文明礼貌,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不管干什么事,都要树立信心,自强不息,有所作为,为父母增光,为家族和家乡增光;只有人人努力、个个向上,我们的氏族才有前途和希望。我相信:大鹏一旦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只要族人团结齐心,众志成城,我们的氏族一定能兴旺发达,再创辉煌。
    常言道:木有本,水有源,念根敬祖,是天下龙的传人共有的伦理观念。在这里,我代表世界黄姓家族,对国家、省、市、县的党政部门为黄国故城的保护和开发,表示衷心地感谢!同时号召黄姓家族要为中原的崛起、为打造魅力信阳和建设美好潢川尽心尽力。祝大家节日快乐,万事如意,前程似锦!
     当场,黄先生为潢川黄国故城的保护和开发捐资500万元。
    相关链接:
    黄如论出生于福建农村,35岁之前在家乡做小买卖。1978年旅居菲律宾,1989年创办世纪金源集团,这是一个综合性跨行业国际集团。目前在我国内地已投资400亿元,缴纳各种税费达50亿元,安置下岗工人1500多人,解决了5万多人的就业问题。黄先生回国发展后,赚了钱不忘本,已捐资公益事业3.9亿元,黄如论也就成为了中国慈善第一人。
      1986年,黄如论只身前往菲律宾淘金,曾在多个国家从事贸易。1991年,他返回家乡,开始投资于 房地产业,并发展成为 福建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商。黄如伦的大名,在北京 地产界可以说是“声震四野”。他为人亲力亲为,不事张扬。在地产界,他被称为“造城者”,与杨孙西等人被称为北京地产市场的福建“四大家族”。 370万平米的世纪城,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商业住宅楼盘,是黄的杰作。地产界可以说是“声震四野”。他为人亲力亲为,不事张扬。在地产界,他被称为“造城者”,与杨孙西等人被称为北京地产市场的福建“四大家族”。 370万平米的世纪城,是目前北京最大的商业住宅楼盘,是黄的杰作。
      1998年,黄进入北京市场。黄在北京最著名的项目是世纪城,世纪城小区也同样取得佳绩,2000和2001年,世纪城连续两年蝉联北京住宅销售冠军,并创下北京楼盘销售新记录。2001年世纪城被评为中国住宅30名盘之一,并获“最佳入住楼盘奖”,和“金牌住宅区”称号。
    黄国,据《读史方舆纪要》中说:“黄城州西十二里,春秋时小国也。”黄国始建于夏朝初年,是赢姓子爵受封于黄,以国为氏,建立了黄国。黄国的开国鼻祖是春申君。春申君名叫黄歇,是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即丞相),封号春申君,是著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黄歇虽为楚国贵族,但他却是楚灭黄国留居故地的黄国遗民后裔,是土生土长的信阳人。早年四处游学博闻,曾在信阳楚王城(古申国旧址)里专心苦读、韬光养晦、蓄势待发,以睿智雄辩著称。后事楚顷襄王,在秦国与韩、魏联合攻楚时,出使秦国,一纸上秦昭王书,得罢秦戈之灾,并使秦楚结盟。后陪楚太子完在秦国做人质八年,在楚顷襄王病重时,舍命助太子完逃回楚国继承王位。回国后被楚考烈王任命为令尹,赐淮北十二县,其中就包括他的老家黄国故地潢川。因曾在古申国里苦读蓄势,而封为春申君,希望这位古申国走出的英才,重振楚国雄威。黄歇在楚为相二十五载,他励精图治,功绩卓著,使楚迁都陈郢(今淮阳)后,恢复元气,称雄诸侯。黄歇权倾一时,“虽名相国,实楚王也”,门下食客三千,与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并称为“战国四君子”。
    黄歇执相的第十五年(公元前248年),主动向楚考烈王请求改封江东吴地(今常州、苏州、上海一带)。请封江东,意味深刻,其一是他惧秦畏秦避秦的表现;其二是他私欲膨胀,开发富饶的吴越可为他带来大笔财富;其三是为他“狡兔三窟”作准备。作为当时政治家、军事家的黄歇此举名义上是开发治理楚国大后方,实则严重损害了楚国的国家利益,但对于江东无疑是件兴事,大大推进了江东尤其是上海的开发建设和历史发展。黄歇携其家族随之迁离黄国故地,带着他的三千门客浩浩荡荡来到江东,在他改封的广大地域内,分设城邑,派族人管理,让他的门客协助负责开发事务。黄歇将都邑设在吴都故址(今苏州),大兴土木,使“故吴墟”得以重建。黄歇来到被当地百姓咒为“断头河”的黄浦江边,这条小江严重淤塞,两岸丰水期内涝成灾,淀山湖与东海之滨的广袤原野即今天的上海市域,一片沼泽,人烟稀少,满目荒凉。黄歇看出这块土地的价值,他要把这块泽国变成沃野,变成他的粮仓。治水对黄歇这个水利专家来说明显要强过他统兵打仗。他用大规模军事屯垦方式,组织百姓疏通吴淞江,开浚黄浦江,将其江面拓展到300米至700米,深挖至十数米,与东海的长江出海口连通,筑起了堤坝。黄浦江疏浚后,当地水系分明,泽国变成良田,经济日益发展,地位日彰,这条河千百年来造福于百姓,至今承担着航运、排洪、灌溉、渔业、旅游、调节气候的重要作用,成为上海的母亲河。人们为了怀念他,就把这条河叫做黄歇浦、黄浦江、春申江、申江,为他建了庙宇。至今在上海市松江区新桥镇有一个春申村,相传是黄歇当年开浚浦江的“指挥所”,上海也因此被称为“申”城。2002年9月,在上海申博成功的欢庆晚会上,人们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告慰春申君》,将他誉为开发上海第一人。春申君在江东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开凿疏通的港浦河渠甚多,开凿“西龙尾陵道”,对今江南运河苏州至无锡间的运道加以整治,疏通加固东江、娄江、吴淞江,浙江吴兴的黄浦,江苏江阴的申港、黄田港等,也以春申君而得名。春申君开发治理江东,为吴越带去了先进的冶铁技术,制造农业生产器械,先进的纺织技术,与江南的蚕丝结合,为未来的丝绸鼎盛打下基础,使楚文化与吴越文化相融合,构成吴楚文化,为中国文化宝库增添光彩夺目的华章。黄歇对江东的成功开发,使其成为楚国的大粮仓。在他的大力主张和建议下,公元前241年,楚国再次迁都安徽寿春(今寿县)。
    黄歇的极度辉煌也使黄国被灭后沉寂了三百多年的黄氏家族赫然崛起,如日升空。他富甲一方,门客皆珠履。他的十三个儿子皆领邑分治于各地,在黄国故地和江东,人丁众多,都邑广袤,威可当国。黄歇晚年中了奸诈小人门客李园的诡计,把自己变成了楚幽王的父亲(据说吕不韦也同样把自己变成了秦始皇的父亲),却因此被李园刺杀。李园曾“使吏尽灭春申君之家”,但黄歇子孙众多,又分散各地,加之有故地、封地的黄氏族人掩护,因而虽受害者不少,但幸存的也多。他们或逃难异地,或改姓隐居,其中就有改为申姓者,是申姓的一支起源。其子孙至少有五支幸存并传衍下来。他的长子黄尚一支,形成后来的江夏黄氏,次子黄俊一支,形成中原的阳夏黄氏,五子黄堂一支,形成后来的东吴黄氏。黄歇之后,黄姓名人荟萃,英才辈出,先后在各地形成望族,尤以江南为多。
    黄姓,是中华大地上最优秀、最杰出的氏族。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似一串串光彩夺目的珍珠,穿行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以春申君黄歇为代表的黄氏族姓在沉寂数百年之后首次崛起。这位功勋卓著的黄国后裔,在楚国政坛驰骋数十年,挂印封侯,把握朝政,赫赫如日中天。后来歇公虽悲剧性地陨落,但后代不甘沉沦,自强不息,如星星之火,四处撒播。汉初,刘邦的开国功臣黄极忠,封侯食国,开黄氏复兴之先河。西汉中期,黄族面貌焕然一新——以黄霸(黄歇七世孙)为代表的中原淮阳阳夏(现河南太康)黄氏(时称“颖川世泽,江夏家声”)和以黄同(潢川黄国遗民,汉武帝时将军)为代表的山越黄氏(西汉中期,居于岭南闽越并融于越族的黄国后裔)同时崛起,南北辉映,重振黄族声威。黄霸的后代则形成了著名的敦煌望族、汝南慎阳望族。东汉之际,以大始祖黄香(霸公第八代孙)为代表的江夏黄氏(源于战国时期的黄歇,代为冠族)异军突起,日臻极盛,名扬四海,成为黄族历史上地位最尊、影响最大、族姓最旺的旷世宗族;史称“江夏黄氏,天下无双”。今天,海内外黄氏子孙无不追踪江夏,认江夏为黄姓的郡望和发源地。
     汉末魏晋,江夏黄氏族中一些有开拓精神的优秀子孙,离开家园故土,北迁南移,另谋发展,从而形成了著名的南阳黄氏(始祖为黄琼长子黄守亮)、零陵黄氏(始祖为黄香第五子黄瓒)、固始黄氏(始祖为香公五代孙黄侃)、新安黄氏(始祖为香公九代孙黄积,金华始迁祖黄必之父)、巴西黄氏(始祖为黄琬长子黄权)、信州黄氏(始祖为黄权之孙黄广)、淮南黄氏(始祖为黄祖)、洛阳黄氏、沔阳黄氏、莆城黄氏、晋安黄氏(始迁祖黄元芳)、莆田黄氏(始祖为香公十六代孙黄滔)、盱江黄氏(始祖为香公十六代孙黄孟磷)等大氏族。汉魏时期,黄族更是兴旺发达,英才辈出,封侯挂印、出将入相者史不绝书。从秦汉至宋末,全国的黄氏郡望就有40余个,备极繁昌。
     六朝隋唐时期,鼎盛的江夏黄氏开始了主宗大分流:一支由湖北江夏向东南迁至浙江婺州金华郡,形成历史上著名的金华黄氏(始迁祖为香公十代孙黄必);另一支从江夏径往东南经江西入闽,或北迁至河南光州固始(固始黄氏的重要始祖为黄琬之子、香公五代孙黄侃),再越武胜关而迁到福建邵武,形成历史上另一黄氏巨族——邵武黄氏。金华和邵武两大宗,显赫臻荣,恰如两颗巨星,在黄姓历史长空中交相辉映,大放异彩。宋元以后,金华黄氏发展成江西分宁、江西丰城、江西弋阳、湖北监利、浙江郯县五大族,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始宗族大裂变,分衍出70余个大小分支,呈现枝繁叶茂、欣欣向荣的气象。金华黄氏出类拔萃,才俊如流,如江西分宁大族黄育3个儿子高中进士,分宁黄元吉的13个孙子有10人中进士(时誉“黄氏十龙”),其中他的三儿子黄仲雅五个儿子均中进士。江西丰城大族黄均9子1婿8个进士两个状元(其中有三弟兄同科考中进士),出10个尚书(有“九子十尚书”美称);黄德阳兄弟9人,有8个进士(余一个也是举人)两个状元,出了9个尚书;黄得礼一家,出6个进士三个状元(其中黄彦辅三弟兄同科考中状元、榜眼、探花,史称“一科三鼎甲”),皇帝宋徽宗题诗赞美;丰城黄氏十三代,六部总尚书黄惟寅一家,8子1婿任尚书(史称“九贵流芳”);孝义黄氏黄升8弟兄有5人中进士(其中3人同科考取),个个有功名;余姚竹桥黄氏14人中进士;浙江郯县大族黄汝楫,5子中进士(其中3人同科考取进士),个个入宦途。金华黄氏显赫荣耀,登峰造极。而邵武黄氏(香公十一代孙黄裳,两晋时从光州固始入闽,是邵武黄氏早期一派的始迁祖)也是一个令族人骄傲和自豪的黄氏巨族。它势力强大,分支众多,其中最负盛名的是信州黄氏(从江西上饶一带入闽,始迁祖为黄权之孙黄广)、建宁庐田黄氏(始祖黄庐)和莆田黄滔派、邵武黄膺派(黄膺,字惟淡,唐中叶人,香公二十代孙,从光州固始迁邵武)。在邵武,出了一个黄族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最令族人敬仰的人文泰斗——峭公(黄惟淡之孙)。峭公乃晚唐人,他博学多才,勇猛仗义,曾任工部侍郎之职。娶3妻生21子,个个功名卓著,成就斐然;尤其他还有100个孙子、13个孙女,334个曾孙、116个曾孙女,创造了古今罕见的大家族。五代变更之际,他不愿为官打仗,回到邵武祖居地兴师办学,开创“和平书院”,教育族中子弟。晚年(后周时期),他目睹兵连祸结,社会动乱,考虑到“多男多惧”,儿孙同居一地,不利于家族繁衍和发展;于是,他将家产作21股均分, 3妻各留1位长子侍母,其余18子均送至沿海各省开创基业,自力更生。既防范了兵灾等不测之祸,解决了家族开支浩大不好管理的问题,又教育了后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靠自己的拼搏精神和真才实学去打天下,而不能靠祖先的福泽荫庇。为此,他写下前罗纬诗和后罗纬诗(也叫内八句和外八句)告诫后人:兴家立业要自强不息,不忘祖不忘本,更不要因贫贱富贵丢掉亲情。从此,罗纬诗成了海内外黄姓认亲的凭证,更是黄氏宗族开拓精神的象征。至今,峭公的后裔遍布大江南北及海外各国,他也成为绝大多数华人华侨及南方各省的黄姓大显祖。
     在黄姓泱泱大族中,还有一支优秀而卓越的少数民族黄氏,令人刮目相看。他们的祖先也是河南潢川的黄氏遗民,战国时被迫向有“南蛮荒服”之称的闽、粤及湘、鄂、川、黔交界处辗转迁徙,一部分族人则是在秦始皇横扫六合时,随部队(两次)南征岭南,战争结束后就地寓居。因长期与土著蛮越杂居生活,秦汉以后,许多黄姓族人被同化而融入其中,并在六朝隋唐时演变成势力强大、能征善战的少数民族黄氏—“黄洞蛮”(我国古代的铜鼓民族)。由于不满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压榨,他们多次聚众起义,攻州夺县,惩治贪官、恶霸,影响深远。后来朝庭多次派重兵围追堵截,残酷镇压,黄洞蛮族人纷纷逃至越南、贵州和湖南等地避难,成为京族、布依族和侗族中的黄氏大姓;而留在原地的黄洞蛮,其后裔演变成广西著名的壮族黄氏,许多人被朝庭委以重任,成为知府和土司。如壮族思明州(今广西宁明县)、广西施恩、江州、忠州、上思州、奉议州、向武州及上石西州土司黄氏宗族,在地方统治长达几个世纪。如今生活在湖北、湖南及云南等地的土家族黄氏,也与壮族黄姓同源。唐宋之际,他们发展迅速,成为土家族先民中的巨家大姓,长期主宰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如湖广施州(现湖北恩施)的黄氏土司家族、沙溪的黄氏土司家族及湘西麦着的黄氏土司家族等,势力强大,豪杰如流,成就卓著。
     黄姓氏族在漫长的历史征程中,由于灭国、暴政、战乱或政府垦荒政策的鼓励,分别于春秋早期、先秦至汉时期、西晋末期、元朝早期(主要移居海外)、明清时期进行了五次大的迁徙(大部分在长江以南),族人足迹遍布海外及全国各地。随着地理的变化、人口的繁衍、时代的变迁,如今黄姓总人口已达三千多万,在全国四千一百多个姓氏中位居第七位。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在北方繁衍的黄姓氏族一直处于弱势,远不及南方的显赫兴盛。尤其在江南沿海一带,黄姓人口排在三大姓(黄、陈、赵)之首,广东为黄姓第一大省、黄姓在台湾位居第三位(人口近百万);在邻国的越南、泰国等地,黄姓移民最早、人口最多;在旅居菲律宾的华人七大姓中,黄姓人口排名第二;在全美华裔名姓中,黄姓人口排名第一。由此可见,我泱泱大族如春天的芳草,四处发展,绿遍天涯。
     黄姓的祖先世代显赫,文明蕃昌,更以忠孝传家、勤俭自强誉满天下。人杰俊才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文臣武将似长天星斗,遍布宇内;不朽业绩如日中天,光耀史册。仅二十五史为之立传的族人,就有62人之多。
     在国家政坛上,古代帝王有古黄国国君黄季、黄君孟、黄企生、黄伯克;宰相、丞相既有商朝(四代宰相)名动天下的黄尹,文韬武略的楚相春申君黄歇,汉代“治为天下第一”的封建循吏典范大丞相黄霸,才倾天下的东汉名相黄香,又有春秋时晋国的黄渊、卫国的黄夷、秦国的黄公庇和后来的黄浩渊、黄扉、黄要、黄缨绮、黄由直、黄前修、黄景修、黄华、黄尝、黄擎、黄琼、黄琬、黄致、黄宁、黄简、黄履、黄龙、黄生才、黄益云、黄景坊、黄潜善、黄僧念这样的国家栋梁;另有黄龟年、黄洽和黄度(三人均为南宋名臣,黄龟年还是宋哲宗的附马)、宋朝主战派大臣黄中(榜眼)、明朝山东和陕西巡抚黄宝、两江及川陕总督黄廷桂、清代名臣黄体芳(与张之洞等称为“翰林四谏”)、最著名的壮族土司黄忽都、四川及两广总督(钦差大臣)黄宗汉、四川省长黄复生、成都知府(镇守四川)黄畴若、广东巡抚黄赞汤、黄恩彤、云南巡抚黄槐森、江苏省省长黄立珍、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第一方面军副司令长官黄杰(国防部次长)、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副部长黄琪翔、安徽省省长黄家杰、共产党上海中央局书记黄文杰、闽赣省和江西省委书记黄道、湖南政协副主席黄一欧(黄兴长子,曾任江浙联军先锋队副司令和天津特区主任)、副委员长副总理黄炎培(大教育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黄火青、外交部长黄华、部长黄镇、统战部副部长黄跃金、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全国妇联党组书记黄晴宜、安微省委书记黄璜。福建省长黄小晶、省委副书记黄瑞霖。江西省长黄智权,副省长黄伟民、政协副主席黄良瑞、天津市长黄兴国,重庆直辖市市委书记黄镇东、广东省长黄华华、四川省委书记黄超、副省长黄小祥、黄寅逵(又是政协副主席)、已故中央政治局常委副总理黄菊;香港律政司司长黄仁龙、台湾民进党副主席黄信介、台湾外交部长黄志芳、经济部长黄云杉、台立法委员黄振华(黄兴之女)、黄卓立、国民党中常委黄大洲等一大批居功至伟的良臣俊杰。
     在军事领域,古代武将有黄惠、黄渊、黄缨绮、黄辉、黄程、黄韶、黄霸、黄铎舜、黄良佑、黄济芳、黄韵、黄季仲、黄忠、黄权、黄盖、黄祖、黄极忠、黄琬、黄济芳、黄究、黄绮、黄尚、黄广、黄平、黄君模、黄远瞻、黄善庆、黄清雅、黄沂、黄前达、黄均、黄尧、黄舜、黄金、黄琼、黄靖、黄梅、黄侃这样的大元帅、大将军;又有兵法家张良之师黄石、明初广东起义军领袖黄萧养、山越人领袖黄龙罗、黄乱、溪族人著名将领黄法市、黄洞蛮大首领中越王黄乾曜、壮瑶民族起义领袖黄英杰、黄权、著名抗法将领黄焕中、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明末抗清英雄黄得功、太平天国大功臣黄盖芸、黄玉昆、黄鼎凤、黄文金、黄呈忠、黄又全,小刀会首领黄德美这样的重要将领;在现代革命史中,还有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陆军总司令黄兴、孙中山总统府高等顾问黄乃裳、三十军军长黄樵松、第二军军长黄明堂、两广江防司令黄文田、兵团司令黄维、黄伯韬、广西剿贼军总指挥黄绍竑、定桂军总参谋长黄旭初(广西省省主席)、六十二军军长黄国梁、九十五军军长黄隐、十八军军长黄维、四军军长黄琪翔、九军军长黄淑、九十一军军长黄祖勋、空军副司令黄光锐、台湾陆军总司令黄幸强、黄杰(先后任十一集团军总司令、一兵团司令及国防部长)、台湾联合勤务总司令黄镇球、黄仁霖、台湾宪兵总司令黄珍吾;红三军及红六军军长黄公略、湘鄂赣红军总指挥部政委黄志兢、红军总司令部第四局局长黄正平、红军第八军团政委黄粟、红四十九军政委黄大鹏、红五军团十五军军长黄中岳,新四军政治部秘书长黄诚、冀鲁边区副司令黄骅、铁道纵队司令黄逸峰、四十五军军长黄永、内蒙军区副司令黄厚、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黄烽、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黄霖、山东军区副司令黄仁廷、黄玉廷、通讯兵总政委黄文明、总政治部副主任黄玉昆、山西军区副司令黄光霞、北京卫戍区政委黄作珍、东海舰队政委黄忠学、宁夏军区司令黄经耀、广东军区司令黄荣海、江苏军区司令黄朝天、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另外黄姓氏族还出了一名大将(黄克诚,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第二书记)、一名上将(黄永胜,解放军总参谋长兼军政大学校长)、三名中将 (黄新廷,成都军区司令员,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黄火星,坦克兵司令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兼解放军检察院检察长;黄志勇,装甲兵政委)、三十一位少将,十六届中共中央委员沈阳军区政委黄献中。
     仕子科举风调雨顺,先后培育出黄经阳、黄瑛阳、黄得礼、黄熙、黄彦辅、黄仕俊、黄庠、黄彦平、黄仁勇、黄公度、黄熙、黄大铣、黄培松、黄由、黄昊这样傲视天下的文武状元,令人扬眉吐气。
    在书法绘画领域,古代有大画家黄筌及其子黄居采(五代)、黄公望(与吴镇、倪瓒、王蒙全称为“元四家”)、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黄庭坚(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江西诗派创始人)、著名书法绘画家黄伯思、黄慎(扬州八怪之一)、大书法家黄徽、黄万佃、诗书画大家黄易、黄钺、黄翊、黄克晦、书法家(大学者)黄震,现代有绘画大师黄宾鸿、黄胄、黄定初、黄永玉、著名画家(诗人)黄稚筌、黄秋园(与陈子庄等列为“在野派”四大家)、黄君璧(与张大千、溥心畲称为“渡海三家”,台湾画界领袖,宋美龄的美术老师)、著名漫画家黄耀杰、著名美术理论家黄苗苗等大师级人物。
     在文化文学及哲学思想领域,有鸿学巨儒黄宪、黄疵、黄惟淡、黄泳毅、黄叔英、黄全(朱熹女婿)、黄侃常、黄君钜、黄以周;文学家黄滔、黄公度、黄孝先、黄实、黄奇遇、黄汝享(明)、黄淳耀(明);著名女诗人黄峨(状元杨升庵之妻)、黄崇嘏、才女黄月英(诸葛亮之妻)、黄媛贞、黄鸿;著名诗人黄庶、黄景仁(清朝人,黄庭坚之后)、黄元吉(南唐)、壮族大诗人黄体芳、黄体正元、黄君钜、黄彦坊、黄彦洎、;元朝大文豪黄晋(儒林四杰之一)、理学大儒黄干、黄贞、黄镇成(元)、黄何(宋人,世称“后进之师”);哲学家黄绾(明朝礼部尚书、翰林院学士)、黄震(南宋);大学者黄绾、黄尊素、黄仲昭、黄叔琳、黄体正、黄之隽、黄宗炎、黄仲元、黄宗会、黄百家、黄百谷、黄千能、黄叔亮、黄侃裳、黄爵滋(政治家)、黄任恒、黄震(又是南宋著名思想家和官僚)、黄叔(元)、黄梦干(元)、黄泽(元)、黄珏(元)、黄正孙(元)、黄永年(清)、黄尊素(明)、黄省曾(明)、黄智孙(宋)、黄进德、黄宗宪(著名反清文人);明末清初伟大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又是文学家和史学家)、清朝伟大思想家黄遵宪(又是外交家和大诗人)。现代有著名文字学家训诂学家音韵学家黄侃、著名教育家黄齐生、著名翻译家黄源深、著名哲学家黄楠森(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会长)、中央文献室研究员黄峥;著名新闻记者黄远生、新闻学者黄天鹏、著名文艺评论家黄裔;著名作家黄英(女,笔名庐隐,与冰心齐名)、黄谷柳、黄雨联、黄小配、黄秋耘(散文家)、黄纲、黄裳、黄易(武侠小说大师);著名诗人黄亚洲、黄东成、黄润苏(女);著名学者黄刚、黄明、黄坤、黄宝华、黄少谷、黄杰等。
    在艺术领域有著名电影艺术家黄宗英、黄佐临、京剧大艺术家黄月山、黄德华、川剧经典作家黄吉安、著名戏曲家黄周星、黄文炀、黄幡绰、著名音乐家黄自、黄淮、词曲名家黄燮清、艺术家黄沾(大词人)、说唱艺术家黄辅臣、话剧艺术家黄宏、黄晓娟、大篆刻家黄牧庸、大收藏家黄邦旭、著名导演黄力加、黄蜀芹、黄健中、著名节目主持人黄安、黄健翔、著名歌唱家黄婉秋、黄伟麟、黄格选、黄大炜、黄征、黄品源、黄安达、黄志勇(美声唱法全国十佳金奖得主)、影视明星黄元申、黄晓明、黄奕、黄莹梅、黄小磊、歌舞明星黄圣依等。
     在科技、经济、教育、历史、禅宗、外交等领域有元代纺织技术改革家黄道婆、闻名天下的科学家黄道周(又是明末礼部尚书、武英殿学士、文学家)、明清大科学家黄炳后、著名航天科学家黄春平(“神五”火箭发射总指挥)、黄志澄、中国原子能研究所著名科学家黄祖洽、生态环保大科学家黄涛、著名科学家黄伯云(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此奖曾空缺6年)、世界著名物理学大师黄昆(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何梁何利基金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称中国科学界的典范);元代医学教授黄大存、黄大有、著名心理学家黄维仁、黄翼、著名中医妇科专家黄绳武、著名医学家黄龙祥、世界著名医学家黄炳军(博士,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新世纪高科技发明之星大奖”,事迹在全球广为传播,世称“站在世界医学殿堂最高领奖台上的中国学者”)、黄家驷(中国医科院院长、中国医科大学校长);近代考古奠基人黄文弼、中科院著名古人类专家黄慰文、中科院古脊椎动物学家黄万波、著名生物学家黄人鑫;留美博士黄翼、中科院副院长黄仁伟、中科院院士黄伯云、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廉(著名光电技术与仪器专家);教育家黄禄祥、国际关系学著名教授黄嘉树;著名史学家黄景、黄震、黄云眉、黄仁宗;晚清高僧黄读山(著名诗人、中华佛学总会会长)、著名禅师黄檗、黄常润、黄龙宗(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商界巨子黄楚九、黄奕勋、黄宗柳(又是著名社会活动家)、黄光裕(国美电器总裁,资产14亿美元)、黄企男(台湾银行企业总裁);著名古建筑家黄浩、香港福建同乡会会长黄光汉、香港全球客家崇正联合会执行长黄石华等。
     在体坛上有著名东晋武术大师黄初平、晚清广东民团总教练武术大师黄飞鸿、拳坛高手黄燕慧、奥运会跆拳道金牌得主黄志雄、中国拳击学会副主席黄海;清朝棋圣黄龙士、象棋大师(世界象棋大师赛亚军)黄仕清;国家乒乓球领队黄飚、国家体操队总教练黄玉斌、著名体操运动员黄旭、黄力平、蹦床运动员黄姗汕;围棋名将黄奕中、象棋名手黄松轩、黄海林;泳坛名将黄绍华、黄晓彤;自行车名将黄金宝、羽毛球名将黄薇、举重名将黄忠、帆板名将黄英、男篮国手黄云龙、全国摔跤冠军黄旭;田径名将黄潇潇、黄群、黄海强等风云人物。其它领域的杰出人物则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黄姓子孙富有开拓精神,足迹遍布海外,不仅传播中华文明,更为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如越南国会副主席副总理黄晋发、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副总理黄英、中央书记处书记黄松、国会副主席黄文欢、军区司令上将黄琴、越社会党副书记黄明鉴、越南武术协会秘书长黄国荣、著名诗人黄忠通、韩国著名生命学家黄禹锡(克隆世界上第一头奶牛和第一只狗)、泰国总理朴•沙拉信、中华总商会董事长黄庆修和黄作明、支那巴坦加国王黄森、新加坡国家元首黄金辉、工业部和政务部长黄贵祥、大银行家黄祖跃、新加坡“南洋黄氏总会”主席黄庆昌、华人领袖黄奕欢、黄乃裳、黄康、船运巨子黄仲涵、中华总商会会长黄祖跃、印尼抗荷起义军领袖黄斑、石油大王黄奕聪、著名企业家黄奕住、黄志信、黄荣生、黄王聪、美国华人科学家(纽约大学校长)黄诗厚、文莱国王黄森屏、美国中华总会董事长黄公越、黄商潮、旅美黄氏宗亲总会领袖黄仁俊、黄湛礼、黄北寿、纽约中华公所(全美华人社团最高领导机构)主席黄剑农、华人艺术家黄耐霜和黄宗沾(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师)、美国喜瑞都市市长黄锦波、里根总统高级顾问黄仲元(著名银行家)、著名教授黄亚生、厄瓜多尔中华商会会长黄雪鹏、巴西华人协会会长黄植文、卢森堡著名女钢琴家黄顺经、新西兰华侨联合会主席黄星光、加拿大安大略省能源部长黄景培、著名工程师黄家正、大学者黄彦斌(获拿破仑杰出成就奖)、澳大利亚著名商学家黄正胜(获澳大利亚民族商业成就奖)、大作家黄肇强、黄德荣(均获拿破仑杰出成就奖)等这些卓有成就的显赫人物。以上这些祖先、前辈和我们同辈族人,均以丰功伟业,光宗耀祖,扬我黄氏声威,展示强族风采。他们是黄氏族人最杰出的代表,是我们的骄傲,也是一代代后人学习的榜样。同时,黄姓这个出类拔萃的优秀氏族,经过数千年的奋斗和探索,不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也创造了具有黄氏特色的家族传统文化和氏族精神,傲然挺立于中华民族之林。我们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是什么?就是黄姓子孙世代恪守的“孝道”。“孝”是中国文化最深层最根本的基因,“百行之首,以孝为先”;而黄姓氏族,正是“孝道”的典范和代表。在历史记载的“二十四孝”之中,黄姓就达数人。一是名扬千古的黄姓大始祖黄香,他博学经典,精研道术,才高北斗,官高位显,孝道孝心更是远近闻名。其“扇枕温席”孝敬父母的故事感人至深,千古流香。据说当年汉章帝知其事迹,赞叹不已,并将“江夏黄童,忠孝两全,天下无双” 御书赏赐给黄氏家族,对黄香给予了高度褒扬和评价。而在近千年来用作中国人启蒙的《三字经》,更以黄香为中国孝子的第一代表,故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之语。从此,黄族的“孝道”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中国文学史上彪炳千秋的大诗人大书法家黄庭坚。其母得重病数年,他一直守候在床,端茶倒屎,无微不至;母亲逝世后,他日夜啼哭,并结庐墓下,守孝三年。作为名显一时的官吏和文豪,能有如此深笃的孝心,实在难能可贵。三是歙县闻名遐迩的大孝子黄芮。其母病危,想尽一切办法医治均不奏效;黄芮见医药书上记载人肉可以治疗这种疾病。于是,他不顾疼痛割自己的股肉作成肉羹,喂食母亲,从而治好了母亲的病。其事迹动人心魄,世上罕见。朝庭对黄芮家庭旌表门闾,列名国史。另外,载入史册的大孝子还有广东东莞的黄舒,贵溪人黄舟、邵武人黄桓、泉山人黄嘉猷、资阳人黄升、资州人黄德舆、资兴人黄观象、建昌人黄觉经、潮洲人黄良丰、临江人黄斌、泉州人黄道贤、任丘人黄文、滁州人黄正、曹州人黄表、余姚人黄济之及黄玺、郊县人黄锦、直隶人黄流、陕西人黄骥、蒙化人黄岩、峡江人黄国宾及黄文会、黄阿回等人,他们都事亲尽孝,或万里寻亲,或三年庐墓,或闻丧殒命,或负骨还乡。至于方志、家谱上记载的孝子更如山花烂漫,数不胜数。黄姓家族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具大贡献!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14年July月
1821:51:6
相册评论黄琪
  厚重古黄国 锦绣新故城
  
  
      潢川历史积淀深厚,夏初建黄国,汉代设弋阳,北齐置定城,盛唐谓光州,清代升为直隶州,民国二年改为潢川,是世界黄姓发源地。蜚声中外的黄国故城就座落于潢川县城西6公里处隆古乡境内,城区总面积达2.8平方公里,在西周时期已形成规模,历史源远流长,是潢川的历史文化地标。古城遗址虽经历4000余年的风雨剥蚀,至今保存着清晰的城墙遗址,城墙遗址周长6720米,故城内文化遗存众多,主要有黄国古城墙、城壕、黄君台、天池、冶炼作坊、春申君衣冠冢等,是我国保存时间最长、具有非常重要考古价值的一座古城遗址。尤其是古黄国作为一个上古时期的中原侯国能顽强生存1400余年,其千年一脉的历史传承和厚重的文化遗产令人兴叹,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史上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奇迹,也是黄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对当今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黄国故城198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黄国文化是潢川县最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潢川“构建豫东南区域性中等城市、争当建设魅力信阳排头兵”的一张厚重且靓丽的城市名片,更是凝聚建设力量、构筑引资平台、提升潢川形象、助推经济发展的一块熠熠生辉的“金字招牌”。为此,潢川县委、县政府立足优势求突破、科学决策谋发展,把这块“金字招牌”放在顺应科学发展的大势中去谋划,站在“构建区域性中等城市”的高度上来定位。2007年,明确提出打响“三张牌”的战略部署,把“黄姓故里”牌作为重中之重,来重点培育 ;2008年,又作出了“让黄国文化荣耀潢川 光耀全球”的科学决策;2009年又科学描绘出“聚力发展,全力做好让黄国文化光大潢川这篇文章”的发展蓝图,把其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五篇文章之一来强力打造,并把黄国故城一期工程黄国故城陈列馆工程建设作为全县十大重点工程之一,纳入“三重”工作之中,与其它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同督查、同落实,从而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形成了保护建设黄国故城是众望所归的高度共识和支持服务于重点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
      世界黄姓根深叶茂,认祖归宗情结浓厚。黄姓是中国第7大姓,在海内外有数千万人,其家族人口之众、人才之多、财力之巨在我国珠三角和闽三角都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东南亚分布着大量的黄姓后裔,且商贾巨富居多,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各领风骚,尤以商界名人居多,他们的认祖归宗情节十分浓厚,黄国故城以成为他们精神上守望的家园、文化上寻根的圣地。近年来,先后有美国、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万名黄姓代表和团体来潢寻根参访、恳亲联谊。同时,黄姓宗亲每年都要举办世界性恳亲联谊大会,凡举办地均成为一时的文化、政治、经济热点,为黄国故城的保护建设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源和财力支撑。
      早于1995年,潢川县政府即成立了中华黄姓文化研究会,当时在全省起步较早,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由于历史原因,黄国文化研究、联谊工作曾一度搁浅。2006年九月,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筹划恢复启动黄国(黄姓)历史文化研究会工作。机构重新组建后,频繁的外出参加黄姓联谊活动,先后赴泰国、新加坡、武汉参加世界性黄姓恳亲大会,与国内20 多个黄姓宗亲团体建立起良好的教练联谊平台。其间,县主要领导和处级干部带队,先后应邀赴福州、厦门、邵武、成都、重庆、江夏、深圳、潮州、汕头等地开展了一系列联谊活动。通过深入的交流、广泛的联谊,让各地黄姓人士听到了祖地党委和政府的声音,了解了祖地重视黄国文化研究与联谊的态度、保护建设黄国故城的举措以及欢迎黄姓人士会祖地寻根谒祖的真诚情感,达到了正本清源、交流联谊、增进友情、增强互信的目的,潢川成为世界黄姓祖根圣地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也为我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黄国故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发展后劲。
      2006年下半年,在县委书记焦豫汝的带领下,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与著名慈善家、中国侨商会常务副会长、世纪金源集团董事局主席、福建江夏黄氏源流研究会会长黄如论先生建立了联系,取得了他的信任,就黄国故城保护建设相关事宜达成了共识。2007年10月1-3日,黄国故城晋升“国保”揭牌暨海内外黄姓人士寻根参访活动在潢川县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6省市及港澳台的200余位黄姓人士在黄如论先生的率领下荣归祖地,欢聚潢川,共襄盛举;省、市多位领导也应邀莅临潢川,共同见证了那一历史时刻。短短3天的活动,广大黄姓人士根在黄国、情系故地的亲情被最大浓化,关注祖地、建设潢川的激情被充分点燃,纷纷表示要为祖地潢川的发展建设竭智献力。黄如论先生慷慨捐资黄国故城保护建设。他明确表示,把黄国故城一期工程作为2009年要办的首要重点工程,一期工程建成之后,他率先建一座福建省黄氏会馆,然后再发动各省黄姓宗亲组织和个人,以各省和各支派一座座盖下去,要在黄国故城形成建筑群,真正让黄国故城名符其实,让黄国文化发扬光大,把黄国故城建成一个旅游胜地。广东潮汕、香港、四川、武汉等省市(区)黄姓宗亲组织和个人也纷纷来人、来函表示将不遗余力支持帮助黄国故城的保护建设工作。
      潢川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2008年3月高规格成立了以县长赵亮为组长的黄国故城保护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组织、督促、协调整个工作开展。同时做好两个规划,一是争取国家、省、市文化部门的支持和指导,编制完成了《黄国故城保护性规划》文本;二是聘请国内知名的北京天道蓝图规划设计院进行高端策划,编制完成了《黄国故城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总体策划、修建性详规和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几套文本,为黄国故城的保护建设提供了法规依据和科学蓝本。
      2009年4月18日,黄国故城一期工程古黄国历史文化陈列馆破土动工。该工程是整个黄国故城建设的奠基之比和开篇之作,由黄如论先生捐资2300万元兴建,由福建华美设计院院长、福建江夏黄姓源流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黄致宏先生亲自主笔设计。工程占地70余亩,建筑主体长295米,宽165米,为两座面阔10扇的宫殿式建筑和门楼、西回廊,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主要建筑材料是石材和木材。聚不完全统计,仅主体工程使用木材1500余方、石材10000余方,这其中还不包括前后大殿的14根镂空龙柱、46根花岗岩柱和14根天然石柱。整个建筑风格融入了大明宫的一些建筑元素,庄重、华丽、大气、舒展,飞檐翘角,气势恢宏,回廊环抱,石柱盘龙,雕梁画栋,联匾高悬,金碧辉煌,堪称仿古建筑的上乘之作。如此浩大的建筑规模,当年10月上旬竣工完成,整个建设周期不足半年,刷新了我县重点工程建设的新纪录,创下了潢川建设史上的新速度,为宣传潢川历史文化打造了新看点,提升潢川对外形象塑造了新亮点。为喜庆这样宏大工程落成,县委、县政府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了古黄国历史文化陈列馆落成仪式暨己丑年黄姓宗亲拜祖大典、“央视三套艺苑风景线走进潢川”大型文艺演出、黄姓之根高端论坛、潢川县第二届花博会暨“黄国杯”精品盆景展等七项主题活动。由黄如论先生率领的全国22省市级海外600余位黄姓政界、企业家人士组成的中华黄姓宗亲寻根恳亲参访团云集祖地,国家、省、市70余位领导莅临潢川,国内20余家主流媒体纷纷聚焦故城,活动层次之高、阵容之强、规模之大、内容之丰、亮点之多,创办潢川建国以来举办重大节庆活动的历史之最。尤其是“央视三套艺苑风景线走进潢川”大型文艺演出活动,首开中央电视台走进河南之先河,场面宏大,精彩震撼,黄宏、冯巩、蒋大为、戴玉强、朱军、谭晶、汤灿等16位艺术家和演艺明星纷纷登台献艺,为与会嘉宾和潢川人民奉献了一台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使海内外黄姓人士对祖地潢川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真正实现了“让世界目光聚焦故城 让美丽潢川舞动中国”的美好愿望,为进一步推进黄国故城建设凝聚了力量,汇集了人气,搭建了平台,拓展了领域。
      2009年6月6日,市委王铁书记、市政府副市长张继敬等市领导莅临潢川视察黄国故城,为潢川县提出了“弘扬黄姓根亲文化,建设黄国文化区”的发展命题。在6月9日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潢川县黄国故城文化旅游项目名列信阳市近期重点实施的十大项目之中,黄国故城遗址——黄湖农场黄氏寻根谒祖一日游被同时纳入全市重点打造的3条国际旅游线路之一。王铁书记指出,黄国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时间最长的,有1400多年的历史,城墙以及著名的城址还保留的比较好,现在建黄国的根亲文化园,基础已经有了。潢川要以黄国遗址为依托,积极实施黄国故城文化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努力将黄国故城打造成融祭祀、文化、旅游、考古、休闲于一体文化旅游区和河南省单一姓氏文化寻根的经典景区。在今年的全市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黄国故城作为潢川4个参观点之一,全面接受了由市委书记王铁、市长郭瑞明带领的200名党政领导的参观考察。与会领导对古黄国历史文化陈列馆的建设规模、宏伟气势给予了高度评价。王书记对黄国故城规划品味、发展目标、建设速度给予了充分肯定。王书记一行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科学分析潢川资源禀赋、地域内涵实际,为潢川描绘出的一幅宏伟蓝图,将成为潢川今后做大黄国文化文章、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工作纲领。
      黄国故城保护建设工作是一项恢弘浩繁的系统工作,它需要艰辛、不懈的努力。县委、县政府总的建设目标是:黄国故城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打造预计总耗资2亿元,总占地1000余亩,拟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工程规划建设黄国故城陈列馆、故城大道、黄城大道等主体工程;二期工程规划建设黄国文化博物馆、黄国文化广场、黄姓名人馆等主体工程;三期工程规划建设黄姓会馆、湿地休闲娱乐区等主体工程。总的工作思路是:按照“保文、复古、建新”的指导思想,融入“原始古朴、田野风情”的设计元素,科学规划,阶段实施,合理开发,持续利用,力争通过3—5年乃至一个时期的努力,把黄国故城建设成彰显黄国历史文化内涵的标志性,纪念型、观瞻型建筑,使之成为融寻根、旅游、文化、娱乐、休闲考古研究于一体的中华黄姓历史文化和交流的中心、海内外黄姓人士寻根拜祖联谊的圣地,再现古黄国昔日辉煌和国内单一姓氏文化寻根的经典景区。
       挖掘黄国(黄姓)历史文化资源、加速推进黄国文化区建设,既是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积极实践,以上顺应海内外黄姓人士精神诉求的有效形式。随着黄国故城一期工程古黄国历史文化陈列馆的建设落成,为加强与海内外黄姓人士的交流联谊构建了新平台,也为整个黄国故城的保护建设汇聚起等多的人脉资源和资金支持。目前,全国劳动模范黄久生捐资并负责建设的黄城大道基础工作已经完成,正着手景观节点的建设,城门楼项目的施工图纸正在编绘之中。全球客家香港崇正联合总会总执行长黄石华捐资50万元的春申陵园,图纸设计基本完成,施工图纸正在编绘,近期将破土动工。积极开拓黄姓寻根市场,加强与台湾黄氏宗亲联合总会的交流与联谊,取得了该会会长黄永雄先生的信任和支持,正在运作谋划下半年400名台湾黄氏宗亲祖地寻根参访活动,为加强两岸亲情往来,积极招商引资搭建平台。浙江企业家黄祥苗捐资的100万元建设资金已经到位,越来越多的黄姓有识之士关注并参与到黄国故城的保护建设之中。我们相信,有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有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全县人民的不懈努力,有海内外黄姓人士的倾力相助,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功能完备、个性鲜明、规模宏大、魅力独具的黄国故城必将揭开其历史的面纱,以其厚重的底蕴、蓬勃的朝气和绰约的风姿展现于世人面前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本馆留言本关闭,原因可能为:
  1. 本馆类留言量有限制或不支持留言本;
  2. 本馆服务已过期;
  3. 本馆因特殊原因临时关闭留言本。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