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November月
1916:0:47
标题 】济南名士多
【资料来源】大众日报
【日期 】19980402
【作者姓名】石谷风
【正文 】1940年,我由北平去济南,住寿康泉畔,在那里度过八个春秋。
济南,旧称历下,是一座历史名城,文风很盛,风景也美。最著名的有大明湖,清人刘凤浩赞之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更是文人荟萃的地方,公私收藏亦丰。山东图书馆所藏书籍、字画、碑帖、铜器、石雕、陶器居全国之首,许多知名学者、专家、书画家也都集中在这里。当时,最著名的金石考古专家王献唐先生,就是山东图书馆馆长,第一个编写《聊斋全集》的学者路大荒先生也在济南。此外,还有当地书画家刘芝叟、王墨仙、关有声、黑伯龙、弭菊田等。
我曾向黄宾虹先生学习金石考古和书画鉴定,到济南来是个实际锻炼的好机会。我最先接触的是路大荒先生,他是山东淄川人,抗战初期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家被日寇焚烧后,移居济南。路先生有民族气节,誓死不参加敌伪工作,清贫自守,专门研究金石书画、版本目录,他是《聊斋》研究的著名专家。他的书法很好,也能画画,是个多面手。
我经常向路先生请教。记得当时他住在大明湖秋柳园一个小楼下面,这里是清代著名诗人王渔洋故居,书房窗外就是大明湖,环境清雅。那时,我们生活虽然清苦,但以书画自娱,经常在一起读书作画,讨论金石考古。通过路先生我又结识了王献唐、张海青诸前辈,很是幸运。王献唐先生精通考古,对地方文物颇有研究,张海青先生是一位书法家。我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请教诸位先生便迎刃而解,使我终身受用。
我同诸位先生差不多每星期都要聚会一次,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历下亭。历下亭是大明湖的一个小岛,花木成荫,幽雅僻静,历代诗人墨客喜来此游。亭上有大诗人杜甫撰的联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赵孟眺、王渔洋、何绍基等也在这里留有诗书画。我同王、路诸前辈在亭上茶社喝茶谈艺,乐此不疲。
山东古称齐鲁文化之邦,地下文物很多。当时出土的陶片、铜器、古玺、封泥相当丰富。在王献唐先生指导下,我曾到临淄、邹县、青州、潍县等处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收集大量的古陶片、瓦当、铜器、古玺印、封泥等实物,并拓成拓片装册,加以研究、考证,写了一些论著。济南1948年解放后,我1949年来到安徽。1953年,我再次去济南处理保存的文物。王献唐先生对我说,你收集的这些东西都是有关山东的考古资料,希望留给山东。于是,我就把陶片、封泥、铜器等捐献给齐鲁大学和山东省文管会,足足有三板车。
在济南的八年,是我在文物鉴定中实习的八年,是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八年,也是不断积累经验充实提高自己的八年。至今,我还对济南有深厚的感情,对帮助指导我进步的王献唐、路大荒诸前辈怀有无限思念之情。
【资料来源】大众日报
【日期 】19980402
【作者姓名】石谷风
【正文 】1940年,我由北平去济南,住寿康泉畔,在那里度过八个春秋。
济南,旧称历下,是一座历史名城,文风很盛,风景也美。最著名的有大明湖,清人刘凤浩赞之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更是文人荟萃的地方,公私收藏亦丰。山东图书馆所藏书籍、字画、碑帖、铜器、石雕、陶器居全国之首,许多知名学者、专家、书画家也都集中在这里。当时,最著名的金石考古专家王献唐先生,就是山东图书馆馆长,第一个编写《聊斋全集》的学者路大荒先生也在济南。此外,还有当地书画家刘芝叟、王墨仙、关有声、黑伯龙、弭菊田等。
我曾向黄宾虹先生学习金石考古和书画鉴定,到济南来是个实际锻炼的好机会。我最先接触的是路大荒先生,他是山东淄川人,抗战初期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家被日寇焚烧后,移居济南。路先生有民族气节,誓死不参加敌伪工作,清贫自守,专门研究金石书画、版本目录,他是《聊斋》研究的著名专家。他的书法很好,也能画画,是个多面手。
我经常向路先生请教。记得当时他住在大明湖秋柳园一个小楼下面,这里是清代著名诗人王渔洋故居,书房窗外就是大明湖,环境清雅。那时,我们生活虽然清苦,但以书画自娱,经常在一起读书作画,讨论金石考古。通过路先生我又结识了王献唐、张海青诸前辈,很是幸运。王献唐先生精通考古,对地方文物颇有研究,张海青先生是一位书法家。我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请教诸位先生便迎刃而解,使我终身受用。
我同诸位先生差不多每星期都要聚会一次,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历下亭。历下亭是大明湖的一个小岛,花木成荫,幽雅僻静,历代诗人墨客喜来此游。亭上有大诗人杜甫撰的联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赵孟眺、王渔洋、何绍基等也在这里留有诗书画。我同王、路诸前辈在亭上茶社喝茶谈艺,乐此不疲。
山东古称齐鲁文化之邦,地下文物很多。当时出土的陶片、铜器、古玺、封泥相当丰富。在王献唐先生指导下,我曾到临淄、邹县、青州、潍县等处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收集大量的古陶片、瓦当、铜器、古玺印、封泥等实物,并拓成拓片装册,加以研究、考证,写了一些论著。济南1948年解放后,我1949年来到安徽。1953年,我再次去济南处理保存的文物。王献唐先生对我说,你收集的这些东西都是有关山东的考古资料,希望留给山东。于是,我就把陶片、封泥、铜器等捐献给齐鲁大学和山东省文管会,足足有三板车。
在济南的八年,是我在文物鉴定中实习的八年,是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八年,也是不断积累经验充实提高自己的八年。至今,我还对济南有深厚的感情,对帮助指导我进步的王献唐、路大荒诸前辈怀有无限思念之情。
2003年November月
1915:59:28
标题 】济南名士多
【资料来源】大众日报
【日期 】19980402
【作者姓名】石谷风
【正文 】1940年,我由北平去济南,住寿康泉畔,在那里度过八个春秋。
济南,旧称历下,是一座历史名城,文风很盛,风景也美。最著名的有大明湖,清人刘凤浩赞之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更是文人荟萃的地方,公私收藏亦丰。山东图书馆所藏书籍、字画、碑帖、铜器、石雕、陶器居全国之首,许多知名学者、专家、书画家也都集中在这里。当时,最著名的金石考古专家王献唐先生,就是山东图书馆馆长,第一个编写《聊斋全集》的学者路大荒先生也在济南。此外,还有当地书画家刘芝叟、王墨仙、关有声、黑伯龙、弭菊田等。
我曾向黄宾虹先生学习金石考古和书画鉴定,到济南来是个实际锻炼的好机会。我最先接触的是路大荒先生,他是山东淄川人,抗战初期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家被日寇焚烧后,移居济南。路先生有民族气节,誓死不参加敌伪工作,清贫自守,专门研究金石书画、版本目录,他是《聊斋》研究的著名专家。他的书法很好,也能画画,是个多面手。
我经常向路先生请教。记得当时他住在大明湖秋柳园一个小楼下面,这里是清代著名诗人王渔洋故居,书房窗外就是大明湖,环境清雅。那时,我们生活虽然清苦,但以书画自娱,经常在一起读书作画,讨论金石考古。通过路先生我又结识了王献唐、张海青诸前辈,很是幸运。王献唐先生精通考古,对地方文物颇有研究,张海青先生是一位书法家。我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请教诸位先生便迎刃而解,使我终身受用。
我同诸位先生差不多每星期都要聚会一次,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历下亭。历下亭是大明湖的一个小岛,花木成荫,幽雅僻静,历代诗人墨客喜来此游。亭上有大诗人杜甫撰的联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赵孟眺、王渔洋、何绍基等也在这里留有诗书画。我同王、路诸前辈在亭上茶社喝茶谈艺,乐此不疲。
山东古称齐鲁文化之邦,地下文物很多。当时出土的陶片、铜器、古玺、封泥相当丰富。在王献唐先生指导下,我曾到临淄、邹县、青州、潍县等处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收集大量的古陶片、瓦当、铜器、古玺印、封泥等实物,并拓成拓片装册,加以研究、考证,写了一些论著。济南1948年解放后,我1949年来到安徽。1953年,我再次去济南处理保存的文物。王献唐先生对我说,你收集的这些东西都是有关山东的考古资料,希望留给山东。于是,我就把陶片、封泥、铜器等捐献给齐鲁大学和山东省文管会,足足有三板车。
在济南的八年,是我在文物鉴定中实习的八年,是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八年,也是不断积累经验充实提高自己的八年。至今,我还对济南有深厚的感情,对帮助指导我进步的王献唐、路大荒诸前辈怀有无限思念之情。
【资料来源】大众日报
【日期 】19980402
【作者姓名】石谷风
【正文 】1940年,我由北平去济南,住寿康泉畔,在那里度过八个春秋。
济南,旧称历下,是一座历史名城,文风很盛,风景也美。最著名的有大明湖,清人刘凤浩赞之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更是文人荟萃的地方,公私收藏亦丰。山东图书馆所藏书籍、字画、碑帖、铜器、石雕、陶器居全国之首,许多知名学者、专家、书画家也都集中在这里。当时,最著名的金石考古专家王献唐先生,就是山东图书馆馆长,第一个编写《聊斋全集》的学者路大荒先生也在济南。此外,还有当地书画家刘芝叟、王墨仙、关有声、黑伯龙、弭菊田等。
我曾向黄宾虹先生学习金石考古和书画鉴定,到济南来是个实际锻炼的好机会。我最先接触的是路大荒先生,他是山东淄川人,抗战初期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家被日寇焚烧后,移居济南。路先生有民族气节,誓死不参加敌伪工作,清贫自守,专门研究金石书画、版本目录,他是《聊斋》研究的著名专家。他的书法很好,也能画画,是个多面手。
我经常向路先生请教。记得当时他住在大明湖秋柳园一个小楼下面,这里是清代著名诗人王渔洋故居,书房窗外就是大明湖,环境清雅。那时,我们生活虽然清苦,但以书画自娱,经常在一起读书作画,讨论金石考古。通过路先生我又结识了王献唐、张海青诸前辈,很是幸运。王献唐先生精通考古,对地方文物颇有研究,张海青先生是一位书法家。我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请教诸位先生便迎刃而解,使我终身受用。
我同诸位先生差不多每星期都要聚会一次,去得最多的地方是历下亭。历下亭是大明湖的一个小岛,花木成荫,幽雅僻静,历代诗人墨客喜来此游。亭上有大诗人杜甫撰的联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赵孟眺、王渔洋、何绍基等也在这里留有诗书画。我同王、路诸前辈在亭上茶社喝茶谈艺,乐此不疲。
山东古称齐鲁文化之邦,地下文物很多。当时出土的陶片、铜器、古玺、封泥相当丰富。在王献唐先生指导下,我曾到临淄、邹县、青州、潍县等处实地调查了解情况,收集大量的古陶片、瓦当、铜器、古玺印、封泥等实物,并拓成拓片装册,加以研究、考证,写了一些论著。济南1948年解放后,我1949年来到安徽。1953年,我再次去济南处理保存的文物。王献唐先生对我说,你收集的这些东西都是有关山东的考古资料,希望留给山东。于是,我就把陶片、封泥、铜器等捐献给齐鲁大学和山东省文管会,足足有三板车。
在济南的八年,是我在文物鉴定中实习的八年,是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八年,也是不断积累经验充实提高自己的八年。至今,我还对济南有深厚的感情,对帮助指导我进步的王献唐、路大荒诸前辈怀有无限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