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September月
39:55:9
罗帅不仅是位政治元帅,而且是位难得的军事元帅谭恒远
  抗日战争中,罗帅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根据地.毛主席说山东任用罗荣桓,整个山东的局面都活了.又说:解放战争之所以能这么顺利,多亏山东的部队.北占东北,南下长江,靠的就是山东的部队.在十大元帅中,罗帅不但不是平庸的,相反,他应该是比较优秀的一位!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最新讨论
□访客:讨论(2010/11/1 21:03:53)
最新经典Top 5
□!!!:挽罗荣桓同志(2003/11/25 14:27:32)

  六亿人意气风发,日月重光,万里长征,方期任重道远,
  
  数十年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一朝永诀,痛失挚友知心。
  
  林彪
  
  1963年12月
  

□军子:八一建军节快要到了(2003/7/25 5:31:34)
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test:test(2003/7/28 6:28:07)
罗在1955年评衔中的角色不是太光彩的,所谓辞帅是在作戏。想辞帅对罗很容易,不报上去就是了,何必来这麽一套。

□转发:罗帅,林彪派在林彪馆骂您呢!(2003/8/9 14:16:34)
姓名:spEmail: 时间:2003年8月2日12:58
   主题:to 老百姓
  内容:
  普通士兵不可能深刻理解毛泽东和马列。林的做法没错。
  对文盲重要的是扫盲,学习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行了!让他们学高等数学当然学不好,也没必要。
  胡适说得对,少谈主义多解决问题才是重要的。
  若是普通士兵真能懂毛,还要军政大学做什么?
  
  
  
  姓名:老百姓Email: 时间:2003年8月2日12:36
   主题:看一看林总对罗荣桓的劣绩
  内容:
   1960年底,中央决定罗荣桓重新出任总政治部主任,林彪不高兴,不许报纸公布。
  1963年,新华社要发表我军领导人名单,罗瑞卿和肖华都主张公布罗荣桓的任命,林彪
  仍然不同意。罗荣桓感慨地说:“看来我这个主任还是不合法啊!”
  
  
  罗荣桓重新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对林彪那一套学习毛著的提法不以为然。他曾对总
  政副主任梁必业说:“带着问题学,在毛选中找答案,提法不妥当。还是要学习立场、
  观点和方法。”他还对总干部部长甘渭汉说:“把毛泽东思想说成当代思想的顶峰,那
  就没有发展了?”
  1961年2月,罗荣桓和贺龙一同南下,到部队进行调查研究,在南京连队了解战士
  生活,问战士们怎么理解带着问题学?战士们答不上来。连指导员说,大家研究来研究
  去,不知该怎么学才能立竿见影。
  罗荣桓说:“你们要灵活运用嘛。学习时要注意联系实际,领会精神实质别的可以
  先不去考虑。”
  这时,罗荣桓对林彪的“背语录”做法也产生怀疑。他认为这是教条主义,他说:
  “用教条主义态度对待毛泽东思想,那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
  经过调查,罗荣桓进一步明确认识到林彪的做法是背离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的。
  回京后,《解放军报》写了一篇报道,其中有他调查时的讲话,征求他的意见。罗帅向
  来不喜见报,这次却同意发表,无疑是公开向林彪打个招呼。
  四月下旬,林彪指示解放军报经常选登毛主席语录,军报准备“五一”开始刊登,
  对林彪提意见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4月13日军委召开常委会,讨论《合成军队战斗条例概则》草案,出席会议的常委
  有贺龙、、罗荣桓、叶剑英、罗瑞卿和林彪。列席的有刘亚楼、张爱萍、彭绍辉、梁必
  业等。讨论时,林彪问大家有什么意见?
  罗荣桓提出:“带着问题学毛选,这句话要考虑。有毛病。”
  林彪装作不知:“这句话在哪里呀?”
  罗荣桓示意梁必业,将有关的段落读了。
  林彪板着面孔,恶声问罗荣桓:
  “那你说应该怎么学呢?”
  罗荣桓坦率地说:“庆当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精神实质。
  ‘带着问题学’这句话改掉为好。”
  林彪半天没吱声,看到无人发言,便阴阳怪气地说:
  “不好,就去掉嘛!”
  罗荣桓接着说:“还是去掉好。学习毛主席著作一定要从根本上学,融汇贯通。要
  学习立场、观点、方法,紧密联系实际……”
  没等他说完,林彪粗暴地打断他的话,喊着“好吧!散会!”站起来拂袖而去。
  与会的元帅和将军们,对林彪的突然发作,感到惊讶。罗荣桓竭力克制愤怒,拿着
  文件的手有点发抖,他踏着沉重的脚步离开了会议室。
  会后,罗荣桓几天心情都不好,夫人林月琴问他怎么回事,他也不说。
  对这个原则问题,既然林彪听不进去,只好向中央反映。
  他打电话给邓小平,邓小平觉得问题很重要,到书记处会上讨论,大家都同意罗荣
  桓的意见。1977年邓小平提起这件事曾说:“两个‘凡是’不行……毛泽东思想是个思
  想体系,我和罗荣桓同志曾同林彪作过斗争,批评他把毛泽东思想庸俗化……”
  林彪气冲冲离开会场以后,经常发火,暗中算计要报复罗荣桓,想给他扣上“反党”
  帽子,寻找攻击他的“炮弹。”
  
  罗荣桓逝世三年后,林彪仍不放过。在文革中,林彪有一次恶狠狠地说:“什么林
  罗,林罗!林罗从来就不是一回事!”文革开始,他叫叶群在总政治部大会上,宣布罗
  荣桓“反毛泽东思想”,把罗荣桓长期领导的总政打成“阎王殿”,把总政主任肖华打
  成“大阎王”、许多部长打成“判官”。叶群还叫吴法宪贴林月琴的大字报,造谣说林
  月琴是一个什么“寡妇集团”的头子,把她全家赶出了北京。
  
  姓名:老百姓Email: 时间:2003年8月2日14:16
   主题:林彪在解放后对罗荣桓及家人不好,这可是真的(而且现在人们认为罗是一个“完美元帅”)
  内容:
  吊罗荣桓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每闻欺大鸟,
  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毛泽东一生只写过两首怀念战友和亲人的诗,其中一首就是《吊罗荣桓》
  
  从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开始,罗荣桓就在毛泽东直接领导下工作。1928年秋,毛泽东率部迎接第二十八团回井冈山。为加快行军速度,罗荣桓灵机一动,命令战士坐在山坡上顺势滑下。看到几百名战士在草丛中飞速而下的壮观场面,毛泽东不禁脱口说道:“我们都成了‘草上飞’啦!”36年后,毛泽东在《吊罗荣桓》一诗中,开头一句就是“记得当年草上飞”,可见当年的情景在毛泽东脑海中的印象之深。
  
  古田会议后,毛泽东慧眼识英才,对罗荣桓一直委以重任。后来,毛泽东回忆红军时期的艰难岁月,发自内心地说:“同我相处这么多年,就是一个罗荣桓,还有一个邓小平。”1955年,授元帅衔之前,罗荣桓得知中央拟定元帅名单中有他的名字,便主动提出自己应授大将。毛泽东得知后还是坚持原议。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曾盛赞罗荣桓;“荣桓同志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已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1963年,罗荣桓逝世后,毛泽东悲痛万分,几天几夜不能寐。毛泽东评价说:“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性,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天深夜,毛泽东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七律《吊罗荣桓》。毛泽东一生写了很多诗词,怀念战友和亲人的作品却很少。《蝶恋花·答李淑一》表达了怀念亡妻杨开慧和战友柳直荀之情,但属于寓意较深的词作。《吊罗荣桓》这首七律,应该说是目前可见的毛泽东惟一的一首严格意义上的悼诗。诗中最后一句“国有疑难可问谁”,足以体现毛泽东对罗荣桓的友情和器重。

□1235::“战锦”是战锦州吗?(2003/1/19 9:06:03)

  
  内容:
  
  
  现在很多书上都说毛泽东在吊罗融桓的诗中“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的“战锦”是指战锦州”,这其实是一种误解。
  
  首先,毛泽东在1948年春天提出打锦州仅是在酝酿过程中提出的一种意见,并不是决心。在林彪及东北局认为条件不成熟后,毛泽东也认为“先打长春比打其他地方有利”,同意了林彪和东北局的意见。这种在酝酿过程中的讨论在毛泽东一身中很常见,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1948年7月,林彪及东北局1948年7月22日主动提出改变原来的作战计划,放弃打长春而南下:“东北主力到8月中旬时,即以最大主力开始南下作战”。毛泽东立即表示“同意”。此时毛泽东与林彪在“南下”的意见上是一致的,并没有什么争论。在葫芦岛发生情况变化,林彪对整个计划又反复考虑并发了“请示电”后,毛泽东发了“批评电”对林彪和东北局提出批评,但林罗刘在毛回电前就重新发了电报表示依然决心攻打锦州,对作战根本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也算不上什么大问题。
  
  何况,毛泽东当时给林彪当年的任务是“要求你们配合罗瑞卿、杨成武两兵团担负歼灭卫立煌、傅作义两军三十五个旅左右(七月杨成武已歼一个旅在内),并攻占北宁、平绥、平承、平保各线除北平、天津、沈阳三点以外的一切城市。” 可见毛泽东要林彪南下打锦州也并没有一仗全歼东北敌人的打算。以后在林彪等人指挥下,此次南下作战一举歼灭全部东北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大胜利,毛泽东可以说是喜出望外“极欣慰”,以后平津战役和南下作战,毛泽东都让司令林彪出任“前委书记”,(同时期的刘伯承、陈毅、粟浴等老总都没有出任“前委书记”),说明毛泽东对林彪的表现是很认同的,并没有因为“战锦洲”问题对林彪有什么消极看法。也不太可能在1963年罗融桓死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毛泽东怎么可能这么“小气”?十几年后还对此事提出批评?
  
  另外,即使林彪不打锦州去打长春,东北一部分敌人逃到关内,东北野战军兵不血刃的解放东北后没有了后顾之忧,也可以跟进关内,平津城内不过是多几个挨炮弹的国民党军,对解放战争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影响。更不可能是比“长征”重要的大问题。
  
  
  其次,在整个辽沈战役期间,无论毛泽东与林彪的分歧有多大,林彪的电报都是署名“林罗刘”,毛泽东回电也是用“你们”,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林彪与罗融桓在这些问题上有分歧(如果毛泽东事后去查看那封“请示电”的话,就会发现电报底稿上面只有罗融桓刘亚楼的签字却没有林彪的,虽然这个电报出自林彪),即使林罗有分歧毛泽东也不清楚,毛泽东怎么可能在1963年罗融桓死的时候提出这个问题来批评林彪或罗融桓呢?更何况此时是1963年,林彪此时更受到毛泽东的重用,毛泽东也不可能在此时公开批评林彪的“战锦”问题。
  
  
  那么“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战锦”在古代是一种比较豪华的纺织品,通常也是在战争结束论功行赏时皇帝奖给有功战将的奖品。“跃马扬鞭夺战锦;欢天喜地庆成功”。“战锦”直意是革命成功后论功行赏的意思。毛泽东“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的真正意思是:红军长征虽然很艰苦但并不难堪,革命成功后大家如何看待的自己和别人的功绩,如何戒骄戒躁,如何建设国家,如何保证革命江山万代传才是真正的大问题。这种解释才比较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情况。
  
  
  --------------------------------------------------------------------------------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