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May月
2222:3:8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我建立了一个网站:于姓的天空。http://qqyzy01.168www.com
现在缺少很多资料,希望我们姓于的人能够给我提供,来共同建设一个属于我们姓氏的天空。
希望大家能提供以下资料和图片:
1、关于于姓的来源和分支的来源历史
2、有关于姓的传说和历史故事
3、于姓的分布和族谱
4、于姓集中居住的村落介绍和图片
5、关于于姓的文物古迹
6、于家儿女的文章和著作摘要
7、与姓的优秀儿女资料和相关图片
8、希望把自己和所有于姓人联系的请把你的详细信息和照片发给我共同建立我们的通讯录。
9、其它有关的资料
10、多对网站提修改意见
我的邮件地址如下:
qqyzy@126.com
qqyzy01221cn.com
qqyzy@163.com
qqyzy@hotmail.com
qqyzy@chinaren.com
谢谢
我建立了一个网站:于姓的天空。http://qqyzy01.168www.com
现在缺少很多资料,希望我们姓于的人能够给我提供,来共同建设一个属于我们姓氏的天空。
希望大家能提供以下资料和图片:
1、关于于姓的来源和分支的来源历史
2、有关于姓的传说和历史故事
3、于姓的分布和族谱
4、于姓集中居住的村落介绍和图片
5、关于于姓的文物古迹
6、于家儿女的文章和著作摘要
7、与姓的优秀儿女资料和相关图片
8、希望把自己和所有于姓人联系的请把你的详细信息和照片发给我共同建立我们的通讯录。
9、其它有关的资料
10、多对网站提修改意见
我的邮件地址如下:
qqyzy@126.com
qqyzy01221cn.com
qqyzy@163.com
qqyzy@hotmail.com
qqyzy@chinaren.com
谢谢
2001年February月
110:4:41

山西省平定县政协在收集、编撰《平定碑刻文选》资料过程中,获悉县境内有一代廉吏于成龙手书碑刻的线索,当即组织文史工作者查找。前不久,终于在旧关村古关隘处发现了碑刻实物。此碑高149厘米,宽73厘米,青石质地。古碑虽已被撞为3截,但其中最易失散的一小块经退休教师王国林收藏保护而能显现原貌。经初步考证,此碑确系于成龙手书行草。
碑文落款刻有两枚印章,一是“于成龙印”,一是“北溟氏”。据《清史稿·于成龙传》记载,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明崇祯年间副榜贡生。顺治十八年,谒选,授广西罗城知县,年四十五矣。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康熙十三年,署武昌知府。康熙十七年,迁福建按察史。经福建巡抚吴兴祚向朝廷上疏荐举清廉能干全省第一而升授布政史。康熙十九年,擢直隶巡抚。
碑文是一首七律诗:“行行复过井径口,白发皤皤非旧颜;回首粤川多壮志,劳心闽楚少余闲;钦承帝命巡畿辅,新沐皇恩出固关;四十年前经过地,于今一别到三山。”短短数语,简述了其不平凡的仕途经历,又抒发了其感戴皇恩、忠君爱民的报国之志。诗中最后一句“于今一别到三山”所指的“三山”,在江苏南京西南,长江东岸,以有三峰而得名。长江从西南而来,此山突出江中,当其冲要,为江防要地,亦作南京别称。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有“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佳句。据此,于成龙别故土,到三山,应是其赴两江总督任地南京。
碑文题刻时间为壬戌仲春,即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农历二月。康熙二十年,于成龙进京朝觐,召见询问政事,康熙表扬其为“清官第一”。这一年冬天,于成龙向圣上请假,为母亲办理丧事,皇帝下诏表扬批准。没多久,于成龙迁升两江总督,时年65岁。次年,于成龙葬母事毕,辞乡赴任,出固关离晋之时,心潮难平,有感而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1年02月01日第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