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皇后 留言

2006年May月
2514:5:11
问候烛光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514:3:29
问候烛光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514:2:7
想。。。。烛光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513:59:42
思念与祝福!烛光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513:58:16
思念。。。。烛光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513:57:43
思念。。。。烛光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513:56:47
思念。。。。烛光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513:55:55
思念。。。。烛光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412:7:49
想。。。。1000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412:5:0
想。。。。1000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412:2:57
思。。。。1000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411:58:45
思。。。。1000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411:56:5
天堂美景。。。。1000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411:55:21
天堂美景。。。。1000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May月
2411:48:44
思念。。。。1000
马皇后
[现0条]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最新经典Top 5
□青霜:明孝陵(2003/2/13 14:23:37)
沉 浸 孝 陵作者: 山谷
  
  明朝的十六个皇帝中,除建文帝、代宗外,十三座陵墓一顺溜排在北京昌平燕山脚下,只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孝陵营建在长江南岸的金陵,即今南京。从皇家的规矩便可知道,这座开国皇帝的陵墓规模,必定是他的后世子孙们的葬身之地无法企及的,我们发掘了北京的定陵,也就是万历皇帝的陵墓,为它的宏大、奢侈惊叹不已,有朝一日南京的孝陵得以让世人入目,也一定会有更大的惊喜。
  
  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第二年就葬入皇后马氏,被朱元璋比做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的结发妻子。这位贤惠的马皇后只活了五十岁,可以推想的是,她自二十岁嫁给朱元璋后协助夫君南征北战、建功立业付出了多少心智,说她积劳早逝也不为过。马皇后卒谥“孝慈”,对于母仪天下的女人来说,没有比这个称号更为尊崇、确切的了。这座明代最大规模的陵寝也因此被称做孝陵。
  
  想起了至今仍流传在老南京人口中的关于朱元璋出殡的传说,说是为了怕被人盗墓,出殡时城内十三个城门同时出棺材,让人莫辨真伪。稍稍想一下就知道这个传说实在没有任何价值,南京城内外没见一处朱元璋的疑冢,十万军士的营建劳作,带动的建材、生活必需品的消费不会没有足够的动静,况且马皇后早就在那儿等着自己的夫君。
  
  老百姓担心的盗墓一说真的也多虑了,在这座恢宏气势的陵园里,守护的军士多达五千余人,日夜逡巡在陵墓内外,神烈山的东边至今还有名叫“孝陵卫”的驻军的地方。陵内草林繁茂,十多万株青松,还有千头挂着胸牌的长生鹿在陵园里出没,不时地停下来睁大特别警惕的眼睛,一有动静跑起来穿林渡水,刮起阵阵旋风,引发串串震颤。不用说盗墓,连近前的可能都没有,皇陵的一草一木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孝陵不能不说是奇特的。审视研究一下它的平面布局,就会发现孝陵在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是惟一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格局。朱元璋从他高筑城墙的布局上,就显示出了不拘一格依山抱水顺乎自然的理念。这座有着世界最长城垣的城市是如此地不合方方正正的规矩,然而它却无不是以水作为外护城河的屏障,不论是长江、秦淮河还是玄武湖(后湖)、燕雀湖(前湖),都要服从他固城的需要。这位出身于农村最低层的农民领袖,对自然环境的认识让世人为之刮目。他对自己的长眠之地,依然是顺从地势而为,从神烈山的神道口进入,参谒的官员肃穆地朝北进入大金门,仰望碑亭,重温并恭颂开国领袖的丰功伟业后,便朝西拐弯步入神道石像路,两蹲两立的獬豸、麒麟、象、马、羊、骆驼,共二十四只石兽,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侧,气象阔大而又庄严地沿着孙陵岗雄壮地折西向北而去。棂星门也在弯环处,过了五龙桥,才笔直地可见文武坊的大门,立在逐渐高拱起来的小坡上,红墙内有供奉着朱元璋、马娘娘画像的巍峨的享殿,后面是大石桥、宝城、明楼。穿过几十级的宝城隧道,可见“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石刻隶书。这是一处叫独龙阜的地方,在钟山这条长龙的玩珠峰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只有这个名称的地方才配得上开国的真龙天子安睡。朱洪武也睡得踏实,几百年来,在他的陵寝里有过相当的纷争和厮杀,但无人敢掀他的棺材盖,无法一睹他的地下世界的堂奥,尽管那肯定是个十分诱惑人的所在。
  
  可以想见的是,他生前不只一次从朝阳门出城,在钟山脚下寻觅自己的归属宝地。无数次的踏寻后,终于勘察到了这个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可是远在六朝时的宝志和尚抢先在这儿有了香火,于是他下令将宝公院往东挪到现今灵谷寺的地方,腾出这块地方让自己长眠。他满意这个地方,也不介意主体陵寝前面三国时吴国碧眼长髯的孙权的陵墓。他视察过这个地方,气魄极大地留下一条指示: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为我守门吧。不能不惊叹朱元璋的气概,相对孝陵的规模,孙权的墓地的确矮小得如同一座照壁,一间小小的门卫室。而如今这座孝陵的屏障周山种梅,成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赏梅区之一,阳春二三月,花信春风,荡开数以十万计的梅花,绿萼、朱砂、玉蝶,霎那间怒放争春,极为壮观,还有樱花、丁香,连同绿阴下的茶树,像一座硕大无比的四季长青的花篮,暗香浮动,流光溢彩,永远供奉在孝陵前。这大概是朱元璋再伟大、英明也无法预见的吧。
  
  当然令他不安的事更多,他以为他创建的朱姓江山可以长治久安,绝没有想到只有278年的历史,更没有想到就在他死后由孙子朱允〖FJF〗*8〖FJJ〗即位不久,他的远在燕山脚下的四儿子燕王朱棣就夺了侄子的皇位,并把皇都从南方迁到了北方,那是他的根据地,是可以摆脱江南文臣武将谋算的地方。从此北京作为首都的建设有了大规模的举动,以至红墙黄瓦的紫禁城的气派一直绵延几百年至今不衰,南京城则在明王朝的政治格局中落了个陪都角色,光辉渐渐地暗淡下去,它应有的规模和建设,随着迁都从蓝图上被抹去了。
  
  孝陵的整体经营于洪武十六年完成,太祖皇帝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去世,入葬于此,算算已经历了七百个春秋。这七百年的时光,发生了多少沧桑变故!即便是开国皇帝,也无法保证既定方针被他的子孙永远照办不误。朱棣惊动了在钟山下长眠安睡的祖宗,朱元璋也不能在黄泉下探起身子斥责不孝的儿孙,只得听任风吹草动,听任墙倒柱歪,更无法阻止大清朝的铁骑在他面前与自家王朝的军队展开殊死决战。
  
  公元1699年,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在《桃花扇》“余韵”一折中,极其哀痛地描绘了江山易代后他眼中的孝陵,真是不堪回首:
  
  [哀江南]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沉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坠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这是明末清初的时光,一座极具规模的陵园竟然荒芜冷落到了这个地步,二百多年的时光就此彻底变了世道,让人读着听着都禁不住扼腕长叹!
  
  然而这座埋葬着明代开国皇帝的陵墓,静卧悄然之中,却成了明末遗民的精神支柱,那是宗庙的象征,是一个朝代的象征,是飘流无主的臣民的心灵皈依的家园。
  
  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著名学者、明末遗民顾炎武来到孝陵拜谒,在他的后半生中,这样的参拜多达十次。这位从昆山避走他乡,一直颠沛流离在华北、陕西一带流浪著述的学者,每隔一二年便不惮千里来到这里,究竟是为什么呢?他在《谒孝陵》一诗中这样写道:“旧识中官及老僧,相看多怪往来曾。问君何事三千里,春谒长陵秋孝陵?”他仅仅是怀念朱明王朝,为他的汉族天下?奇怪的是,他的这种顽固的“反革命”行为却一直没有被告发,也没有遭到当权者的质疑和盘查。如此虔诚地一次次地长跪在这里,当然不仅仅只是为了怀念,更为重要的是,顾炎武是凭着这样参拜的行为来砥砺自己反清的情结,他心中原先的坚定不移的政治信仰,在不断改善的政治面前受到无形的挑战,渐渐地松动、减弱,这对于讲究人格操守的知识分子来说,是最大的心理威胁。清初的政治与后期的朱明王朝相较,正直的、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不会在现实面前背过脸去。政治日渐清明的新王朝,让十次或许更多次拜谒孝陵的顾炎武们处于两难之中,无可奈何。
  
  顾炎武们要寻求更合理的解释,否则心中的疙瘩永远也解不开。
  
  改朝换代了,那意味着亡国了,但是旧有的政治秩序以及所依赖的政治制度,儒家的经典、仪礼,全部被承袭了下来,没有礼崩乐坏,也就是说赖以维系天下这个大厦的精神支柱没有倒塌,那就只是亡了国家这个形式,换了个他姓的人坐了江山,而不是从根本上亡了天下,于是顾炎武在这个层面上认同了清朝的统治,他住进了他侄子、后来的大清朝探花的住宅里,浙江的黄宗羲也同意让他的儿子入仕参与对明史的撰修,在统治者持有政治话语权的前提下,相同的政治格局、社会秩序、封建伦理,使满清的统治者和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形成了共识,他们握手了,和解了,在蓝天白云下。
  
  可不是吗?就在顾炎武去世后的两年,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冬,大清康熙皇帝南巡到达金陵,在视察过旧日的紫禁城后,驾出朝阳门来到孝陵。三十岁的玄烨,命令随从诸臣在文武坊外下马,极其恭谦地由旁边的甬道进入。他行了三跪九叩头的大礼,在宝城前还祭祀了猪头三牲,依旧从甬道旁退出,就孝陵的保护、修缮发表了一系列最高指示。这位在皇位上呆了61年的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五次晋谒明孝陵。1699年(康熙38年)他第三次谒陵时,写了“治隆唐宋”四字,命令江宁织造曹寅和江苏巡抚宋荦会同办理,“悬置殿上,并行勒石,以垂永远。”在文武坊和享殿之间的中门名叫孝陵门的须弥座上,矗起了一座我们今天见到的御碑亭,康熙大帝清瘦苍劲的四个大字,被勒石在高3.85米、宽1.42米的巨大石碑上。康熙表达了对前政权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尊重和钦佩,同时也统战了江南汉族地主及其知识分子,把一切不利因素化为积极力量为他的新政权服务。
  
  这是一个被历史所证明的励精图治、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到一个被取代的政权创始人的墓地去朝拜,会有什么政治反响?一个不自信的领导人,会对前朝政权的人与事斩尽杀绝,那无疑是一种卑怯、狭隘的心态。康熙公开称颂被取代的前朝皇帝的功绩,只能证明他的圣明。数以上万扈从皇帝谒陵的人,把他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能不从心眼里臣服新政权的开明、阔大。
  
  玄烨不怕对前朝统治者的称颂会招来更多更大的反对势力,他只承认人的行为和能力,一味的杀戮、镇压,甚至掘人家八代的祖坟,对旧政权的子孙后代实行专政,并不能从人类的理性和感情上产生出尊重、信赖。当爱新觉罗氏用水来浇灭大明的火焰后,玄烨自信自己不害怕明王朝的孝子贤孙来颠覆他的政权,在他的眼里,面对旧江山的“宫墙断缺迷青琐”,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治理艰勤重殷鉴,斜阳衰草系情多。”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有着人格魅力的举动,充分的雅量和大度,自信控制政权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在一个不断朝着理性秩序迈步走的社会里,政权遭遇挑战和动乱的机率会越来越小。
  
  但这也是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又是一个二百多年后,造反的太平军步朱元璋的后尘在金陵定都,在捍卫农民政权和满清王朝统治的血与火的较量中,洪秀全、李秀成的士兵在城外孝陵一带不断地与满清王朝的将士进行生死鏖战,曾国藩的江南大营就设在孝陵卫的地方。那不再是冷兵器之间的攻守斩伐,火炮的轰响和长枪的鸣叫格外刺耳,琉璜火药的硝烟伴着林木的焦枯,上演了新的一番屠戮、劫难,远比上一回易代时的动乱更为惨烈。
  
  孝陵历尽沧桑。宝城上的明楼毁了,到如今也没有恢复,没有了黄色琉璃瓦的映照,孝陵就不会是原先的模样。但是,站在宝城的外墙边上朝南眺望,青松环抱的四周安详静谧,回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墓室宝顶,上面的护墓长楸依旧十分茂盛,不像经过许许多多的劫难。自然形态又一次将灾难和毁灭掩盖起来。
  
  孝陵在清代称明孝陵,它是一个现存政权对前政权的一种明晰的称谓,没有任何褒贬的意思。但它在岁月长河中渐渐地老了,成为更加厚重的一份历史遗产。孝陵承载的历史太沉重了,当我们走近它的时候,面前见到的、浮现在我们脑海中的东西实在太多,除了它的风光、沧桑容颜,建筑格局,皇家气派,更多的是思辨、教训,它毕竟是历史,站立着的无言的一段历史,而在历史面前每一个人都会照见自己以及社会的影像。
  
  责任编辑:鲍伯霞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