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纪念园

2006年July月
1814:41:45
徐树铮与洪克仁段海澎
  徐树铮的哲嗣徐道邻所撰徐遇难经过:
  “先生被害的第二天,张之江的卫生处长洪君——段宏纲说,他本来姓段,名字叫段大洪——自称是先生的学生,愿以一门老小作保,两次跪着哀求张之江,请求寻尸装殓(他只要求殓葬,不敢说要运走)。张教他负具切结,结上一定要有徐某被陆某复仇所杀的字样(他因此写过两次结帖),才勉强允其所请。洪君一整夜在雪地里苦寻了两遍,才找到先生的遗体。又好不容易买到了人家一口寿木,把他装殓起来。第三天,由先生的卫士张振声用骡车运到北京。洪君因此大受张之江抱怨,就脱离了他的部队,也就从此长斋念佛了(我到处访求洪君的下落,前后二十年,未获踪迹。等我告了冯玉祥,洪君忽然写信给我,并把他手里保存的当时所有书面材料相片等寄来一大包,并追述当时求情寻尸经过,五千多字,一字一泪。他说他等待这一天,也等了二十年了)。”
  此文中所说的“洪君”与我家素有渊源。其名为洪克仁,号子谟,安徽寿县保义人,是我曾祖母的哥哥,我爷爷的大舅。我高祖父的弟弟段云(段昭元,号子翔)任段祺瑞私人秘书的时候,曾请徐树铮教做老师了他的4个晚辈,其子段大俊,其侄段大训(我的曾祖父)、段大鹏(曾在段氏私企天津裕源纱厂任职),以及段大训的大舅兄洪克仁(当时洪改名叫段大仁)。因此洪“自称是先生的学生”。徐树铮的这四个学生中就以洪最有成就,(后来获得过中将军衔),并最终以特殊的方式回报其师。洪克仁居住在北京新街口附近,其子洪绍荣已故,其孙现仍在北京。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July月
1517:3:27
更改时间段氏子孙
  
  团聚的时间定于阴历八月十五的上午9点整,谢谢!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July月
1316:51:26
吴清源谈段祺瑞ringo
  以下内容选自《吴清源——天才的棋谱》(蜀蓉棋艺出版社1987年1月版 廖八鸣译)段祺瑞一节
   田川五郎(以下简称田川):吴先生自得父亲的启蒙后,几乎一直是自己研究围棋。什么时候开始和外人对局?
   吴清源(以下简称吴):那是在我九岁时,父亲带我去北京唯一的公众下棋场所——海丰轩和一个老人对局。第一局,他让我五子,我胜了,第二局让四子,我又胜了。
    因为这位老人是半职业四段棋手的水平。大家都很惊呀。从此,我也开始和顾水如、汪云峰、刘棣怀等一流棋手对局了。
   也许是父亲看见我棋力大进,增强了信心,他说:“我要把书法传给长子吴浣、文学传给次子吴炎,围棋传给末子吴泉。”
   田川:“神童出世”的说法很快就在北京传开了,但据说令尊很早就去世了。
   吴:是啊,那是在我十岁的时候。父亲终年三十二岁。父亲是祖父的末子,来北京时分得许多财产,但不知什么时候竟用尽了。父亲死后,家里财源断绝,十分艰难。如靠亲友们长期照顾下去也不是长久之计。
   因此,为补贴家计,大哥吴尝只得停上中学,我也上段祺瑞那里挣零花钱去了。在他周围有一大帮棋客,他们有意输棋讨他的欢心。顾水如也是当中一人,他后来把我带去陪段祺瑞下棋。
   田川:段祺瑞是北洋军阀的耆宿,是袁世凯死后掌握着北京政权的军人出身的政治家。提到中国近代史,他是不可缺少的人物。他为人怎样呢?
   田川:他很喜欢我。他酷爱围棋,每天早饭前都要下一局。周围的人都让他赢,可我是个孩子,当然不知道讨他欢心什么的了。
   起初,为表示对他的敬意,我受两子。但他净下些无理手,我把他的大棋几乎全都杀死了。下了一局后,本应大家一起去吃早饭,可是,段先生那天心情十分恶劣,一直关在房间里,也不吃饭,大家都担心吊胆。
   顾水如后来对我说:“你那样赢可不行啊。”从此,段先生再也不和我下棋了,只是看我和别人下(笑)。不过,每到月底,他就给我一百元的学费。那里每月有一百元的收入,满可以过中午水平以上的生活,因为每月用两元钱就可雇个佣人。
   吴:这倒是一种不错的勤工俭学。段祺瑞的棋力是哪种程度?
   田川:其棋力不好判断。后来昭和九年(1934年),我随同安一为团长的代表团和木谷等人一起访问中国时,段祺瑞正住在上海。由于在与张作霖的冲突中受挫,他早已脱离政界,成为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
   他十分高兴地欢迎我们的到来,请我们吃了桌丰盛的宴席,然后又下了棋。这次,段先生也不说一定要拿白子。我与他下了两局,一胜一负。
   田川:这次是故意输给他的吧(笑)?
   吴:不是这么回事!只是因为下得太快,全凭感觉下子。不过话说回来,他也有相当强的棋力,因为大正六年(1917年)的时候濑越先生也只能让他两子。其子段宏行也相当厉害。
   田川:战后中国的政治家中最爱下棋的要数陈毅(副总理)吧?几年前我访问中国时,一位似乎是秘书的人给我讲了一段趣事,他说:“他在打仗时也不离开棋盘,敌人马上就攻到附近了,你去请示作战命令,他却一边从容地下棋,一边说:‘等下完了这局再说’。”
   吴:是这样。不过,听说事后陈毅彻底反省了一番,说:“这样下去怎么能革命!”于是把棋盘扔进了扬子江。既然连这种传说都出来 了,可见他迷围棋程度之深了。
   战前上海有一位非常爱下围棋的人,,叫杨寿生。是个大富翁,人称“公债大王”。我曾到他家吃过一顿饭,从一个房间到下一个房间,看上去完全相同的房间一间接着一间,外人进来一点也搞上去不清自己进了哪个房间,真是有趣。
   这人是资本家,革命后财产被没收了,但陈毅尊敬他的人品,曾指示不要动他的房子。
   一则是围棋同好,再则尽管三个孩子都早早地逃到了美国,他本人却留在了上海,陈毅对他这点很感满意。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June月
59:53:18
今日刚注册了,窃喜ringo
  几位姐曾督责上纪念馆,后一上网就跑别处玩,于是一直没有到祖宗祠堂来,今日看到天益社区有老祖宗一篇文章,遂贴上来与大家同赏。
   另前几天购得周俊旗先生《百年家族——段祺瑞》,其中一帧照片是昌世一家七口(静宜、静贞穿和服)的,不知怎么,排印时把静贞给剪掉了,不知是排版问题还是原照就缺损,还想着与周先生商榷来着。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June月
59:41:21
薛观澜: 我所知道段祺瑞的一生(转载)ringo
  薛观澜: 我所知道段祺瑞的一生(转载)
  
  
  晚清之际,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段祺瑞受其指挥,累迁统制。袁氏且付以训练干部之责任。民国肇兴,袁之属下,堪称干城之选者,有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三人,世称王龙段虎冯狗。何故王氏之犹龙?因其运筹帷幄,袁氏辄以军事谘询之,不啻事实上之参谋总长;段乃风骨魁奇,司理军政,久任陆军总长,民二且晋国务总理;冯国璋善於机械变诈,且好货,袁固识人,对冯不甚信任,乘其攻取汉阳、正在春风得意之际,袁乃将冯召回,以段代之,段即领衔通电,主张共和政体,而旋乾转坤之功,悉由段氏发动,冯反寂寥无闻,足徵袁氏对段倚畀之殷。其故安在?盖段氏之继室为张氏夫人,与袁氏有葭莩之亲,其父追随袁甲三,打捻匪而阵亡,仅遗一孤,袁世凯收为义女,视同己出,张女即在洹上袁家长大遣嫁,袁家呼为大小姐,吾等尊称段大姊,其与内人如同手足一般,故袁实以婿礼待段,焉有不加信任之理。
    
      反对帝制、原因有三
    
     然至袁氏称帝,段祺瑞虽未公然反对,但在暗中阻挠,不遗余力,其故有三,如下所述:
    
     (一)段祺瑞与冯国璋皆以袁之继承人自命,帝制果成,彼等将永无继位之望,且黎元洪封亲王,龙济光封郡王,段氏仅获公爵,不无觖望。当时陆荣廷即因耻居龙王之下而生异心者也。
    
     (二)段与袁克定不协,深恐克定继位,於己不利,此乃段氏反对帝制之主要理由,段在公府乘人力车,克定幼弟三五成群,纷纷以雪球掷之,指其为歪鼻子,迹近当面侮辱。段诉於袁,袁虽盛怒,顾未郑重处罚,段有遗恨焉。
    
     (三)段虽名为陆军总长,军权实在袁手,段固怏怏不得志,而其副手徐树铮野心勃勃,最为袁氏所嫉视。袁设模范团以训练将校,凡各镇将校,悉由总统亲授之,段氏无用人之权,自不满意,乃向袁氏请自营长以下,概由军部直接委荐,袁遽召段,正色而言曰:「芝泉!你气色不好,休养一时罢。」段退出,即请长假,移住山西,嗣後袁段之间,隔阂愈深矣。迄袁酝酿帝制时,段仅尸位素餐而已。
    
     段夫人性刚毅,有义气,无笑容,为洪宪之事,段与夫人数次反目,夫人戟手詈段而骂曰:「没有良心。」段有季常之癖,不敢抗论。愚适在座,段乃奇窘,低声曰:「我对老总统爱莫能助呀。」实则段於洪宪之事,可告无罪於国人也。
    
      夫人骂段、老糊涂了
    
     民七年我挈内子(按:薛夫人为袁世凯之爱女)赴府学胡同(即段宅)会亲,我行大礼,段氏答礼时膝未及地,张氏夫人见状大怒,当场令其屈膝,又强段氏叫我二妹夫。此後我见段氏,尊称大姊夫,段氏不当夫人之面,叫我汇东,老气横秋,若当夫人之面,段乃局促不安,此情此景,大可噱也。
    
     段夫人常说:「你大姊夫没有礼貌,老糊涂了!」实则芝老文质彬彬,礼数甚周,夫人则见娘家人,倍觉亲热耳。段夫人曰:「这所房子是爸爸(指袁项城)赏赐我们的,你们住此,千万不要客气。」窃按府学胡同段邸,规模宏壮,惟内部陈设,简陋不堪,段之寝室,乃以白布作幔,此系皖人俭朴之风,有足劭者。
    
      与吴清源、对奕趣闻
    
     段既执政,棋道駸隆(指围棋),段好弈,知更之鸟也,今日之事我为政。当时国手皆北面,或授二子,或让黑棋,而诸国手不敢赢段,但亦不甘多输。其轶事甚多,最为棋界所乐道。世人讥其棋品不修,实则芝老弈时,态度甚佳,向无厉色,见棋即笑逐颜开,我与芝老对弈,无虑五六十局。一日,段氏欲悔一子,我情急,口不暇择,「老段」二字脱口而出,段亦一笑置之,无愠色。故吾以为段氏有雅量,英气逼人,时彼方为太上总理,督办参战事宜。又一日,我与参谋总长蒋雁行弈於执政府门房,围观者众,俄见段执政危坐桌畔,已观局多时矣。见蒋总长抱头思索状,段氏为之大乐。述此以见段无大架狼犺之习,犹有书生自得其乐之风也。
    
     然段氏好胜,败则怆怳失意,不肯罢休,其个性如此。民十四,段闻吴清源以舞勺之年,无敌於中国,心窃疑之,爰命入府对弈,且谓棋果不差,可以公费遣送东瀛深造,此固清源之宿愿也。清源义父杨子安以为吴不应失此公费赴日本之大好机会,又知段氏好胜,特嘱清源小心应付,务让段胜一子半子,对於出洋事,胜固无望,大败亦无望,清源以为然。弈时段持白棋,吴神童持黑棋,惟神童下子迅速,不加思索,但不知看风使□【HGC: 前字左“巾”右“里”。】,结果黑胜。
    
     杨君当场以目示清源,赴厕所数之曰:「孺子不可教也,出洋之议,视同绮梦幻想可耳,再奕要仔细,负五子可矣。」清源俯首唯唯,自悔失手。再弈,清源果大敛其锋,败势已成,无何,段氏以为稳胜,居然得陇望蜀,忽硬投拆三,清源急,浑忘其使命,努力应付,遂不终局而又大胜。盖此局拆三,不可轻投,黑棋若任其蹂躏,必死一块,童子无知,难如留侯之能忍,终使段氏一败再败,公费赴日之说,遂同泥牛之入海。阶是为观,无论政治与奕棋,段氏之最大弱点,端在好高骛远,莫能知己知彼耳。
    
      不贪财货、轻视武将
    
     至於段氏平日待人接物之姿态,完全摹仿袁项城,两目烱烱有光,言语少而中肯。就我所见,段对文人,尚有礼貌,即对棋友如汪耘丰、顾水如等,亦觉和霭可亲,惟对武将,不假词色。田中玉任山东督军时,晋谒段氏,陈述军事,合肥不耐曰:「少说废话,你还懂得什么战略吗?」杂以安徽骂人土语,田中玉亦安之若素。当年张勋节制定武军,曹锟统率第三师,见袁皆行跪拜礼。由此观之,藐视武将而武将自卑,实为北洋军阀之传统习惯。嗣後北洋军阀相继失败,草蛇灰线,即伏於此。
    
     昔日袁世凯不好货,生前以盘乐游逸为戒,身後则无积蓄,当其卸任山东巡抚时,尝以应得羡余二百万金,移赠後任杨士骧,杨氏遂成钜富。厥後段祺瑞步袁之轨躅,雅有清誉,操守无可疵议,此其唯一长处。是故袁段二人之功过,系另一问题,惟其不贪财、不好货,然後能做一番事业,感不绝於我心焉。
    
     段不好货,遂视勋章如粪土,智利政府尝以大勋位投之,极昭隆重,上嵌金钢钻数粒,光彩夺目。时适段氏已下野,寓居天津,予捧勋章与紫绶,赍呈於段,段置之,不稍留意,惟邀予对奕,予胜第一局,段不肯罢手。褚玉璞适来电话,因砀山战捷,催予列席会议,予欲告辞,段不允,并谓:「蕴山(指褚玉璞)还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我说:「褚督办与我作对,我为难得很。」段云:「又铮与褚大不同了,你如何能与蕴山共事呢?」此虽极小掌故,可占段氏之为人,善奕而有好胜之心,不好货,不慕虚荣,轻武将,藐视张宗昌褚玉璞之辈,对於徐树铮,印象仍佳,关於酬应世事,可谓漫不经心者也。
    
      不修边幅、耿介拔俗
    
     兹述段氏处世之术,可资嗢噱。一日,棋局告终,段讌外宾,改服西式方角大礼服,履不适足,大感困苦,段氏盖穿惯双梁鞋,於是整装超过一小时,项际金钮犹无法扣上。段夫人嘱我帮忙,我亦无能为力,谓芝老曰:「一国元首之服装,非可掉以轻心者也,晚宴外宾,应穿燕尾服,佩本国勋章,小礼服而佩勋带,已非正式,至於方角大礼服,欧美各国惟於丧礼中用之,日人已误而吾国效之,现兹硬领差半寸,如何扣得上,公须另制一套燕尾服,今晚则穿兰袍马褂可矣。」
    
     段夫人期期以为不可,她说:「洋鬼子要登报的,你大姊夫怕极了。」
    
     我说:「蓝袍马褂,亦礼服也,御此以宴外国元首,且无不可。」意段斟愖,时则宾客络绎而来,纷集楼下,段遂勉从予言,喃喃自语曰:「如此服装,西人自夸文明,可以休矣。」无何,段之蓝袍太短,褂袖过长,望之不似人君。盖段向不修边幅,亦耿介拔俗之徵也。
    
     如右听述,段氏怕穿西装,亦不喜戎装,因有足疾,不宜穿革履,民十四孙中山先生病殁故都,开会追悼之日,段氏已穿就西式礼服,洗濯其足,而足益肿,因此不能纳履中,段氏旁徨无策,遂不果行。此固重大失礼,腾笑国际,难怪国民党员大不惬意也。亦见段氏之固执成性。而段左右无诤臣、无益友,直视国事如儿戏耳。
    
      参战改选、有功有过
    
     溯自袁项城去世,段祺瑞乃一跃而为北洋军阀之首领,只争实权,不图虚名。总统黎元洪为参战问题,信其同乡金永炎之言,遽免段祺瑞国务总理之职。段赴天津,因府院之争,而引起督军团独立,因督军团独立,而酿成张勋之复辟。段乃因缘际会,仅恃李长泰一师之众,起义讨逆,辫军奔沮,厥功懋焉。
    
     黎元洪既去职,冯国璋代之,段任总揆,权倾一切,府院之间,相持益烈。惟冯倡导和平,主张反战,徒托空言,卒与段同时下野,抑郁以终。段则实权在握,发号施命於府学胡同,内以徐师爷(树铮)为心膂,外以靳师爷(云鹏)为总理。按徐树铮与靳云鹏皆段门生,故段俨居太上内阁之地位,是其一生威权最高峰,惟值吾等与段氏对奕之际,常争悬殊於秒忽之间,其时若靳徐两人请谒,虽怀军国大计而来,亦无暇过问无法上达矣。当是时,段祺瑞乃代表中国之正统,其与北洋军人密电有云:「私冀发挥我北洋同袍之实力,统一国家,奠宁宇宙,庶几人民得以安堵,法冶乃得实施。」又云:「我北洋军人分裂,即中国分裂之先声,我北洋实力消亡,即中国消亡之朕兆。……伏愿诸君子时以北方实力即国家实力为念,团结坚结。」段志可窥其端倪矣。
    
     兹将段氏当权之政纲,提要鈎玄,列举於後:(一)主张武力。以统一全国,奠定大局;(二)进行参战借款,以编练军旅,加入协约国,与德奥宣战;(三)与日本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协定」,以期阻挠俄共十月革命。故反共为安福系一贯政策。厥後徐树铮主张讨赤,段无违言也;(四)利用临时参议院,制定国会组织法,进而操纵新国会之选举,故新国会中,安福系占绝对多数,乃拥北洋老人徐世昌出任总统,安福系欲举曹锟为副总统,世昌阴持异议,遂不果行。
    
     自愚观之,参战之举,段有功於国家,然因民六改选国会之举,演成南北相持之局,法统之争,不知伊於胡底,段固不得辞其咎矣。
    
      日暮途穷、二次柄政
    
     当是时,皖系秉政,骄蹇益甚,不能防患未然,事皆弄巧成拙。於是,吴佩孚由衡阳撤兵北上,曹锟在保定组织八省联盟,至张作霖入京,徐世昌见奉直联合势成,乃下令免去徐树铮西北筹边使兼边防军总司令职,段大怒,由团河入京,力主讨伐曹吴,徐总统被迫下令,曹锟革职留任,吴佩孚免职,於是直皖开战,结果皖系崩溃,由失民心而主帅不得其人也。
    
     段虽下野,雄心犹在,民国十年,旧国会议员在穗召集非常国会,推孙中山为大总统,孙与张作霖段祺瑞缔结三角同盟,协同声势,以抗曹吴,是为段氏东山再起之朕兆,因循至民十三,直系骄纵愈甚,贪秽时闻,迨直奉战起,冯玉祥倒戈,曹囚而吴遁,各方拥段出任执政,此属北洋军阀日暮途穷之候,段乃匆忙进京,思虑未周,徐树铮适在国外,鞭长莫及,凡段施政纲领,徐氏不表同意者甚多,兹特撮要述之,以示段氏二次失败之根由:
  
     (一)徐氏主张召集国民会议,并以许世英为执政府秘书长;(二)徐氏反对以卢永祥督苏,先是张作霖意图东南,不敢贸然下手,乃以卢永祥督苏饵段,而由张宗昌任护卫之责,段固乐从也,徐树铮闻之,认为闽浙巡阅使孙传芳非易与者,讲段毋为奉方火中取粟;(三)段所主张,以津浦线划归奉军,京汉线划归国民军,徐反对最烈,伊认冯玉祥军必须退出京畿,揵鳍掉尾,不可不防;(四)徐见冯玉祥公然勾结 与革命军,痛心已极,故其主张先整内而後图外。第一步联络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三人,以完成奉直皖三系大团结。第二步一致讨冯。第三步则协力同心以拒革命军。惟段夙畏奉张之跋扈,且因直皖之役,张助曹吴,故其心中不无袒护同乡冯玉祥。
    
     综而言之,徐之建议皆以现实为前提,不念旧恶,不务姑息,惜段未予全部采纳耳。噫嘻!祸起萧墙,信亦危矣,卧薪待火,其老段之谓乎!
    
      鼻虽不正、两目有神
    
     段任执政,度日如年,介於两大之间,动辄得咎。冯玉祥恨其反/ G ,张作霖怨其袒冯。而冯居心,更不可问,名为保护,暗行劫持,迨其谋杀徐树铮於廊房,段犹恋栈不去,若无其事,加绪含容,冀可弥缝;而冯豺狼野心,潜包祸谋,竟以军队围困执政府,段仅以身免,此其毕生威望之最低潮,良可慨也。
    
     段既下野,隐居天津租界,以奕棋自娱,观澜为座上客。迨日人侵华之前夕,蒋委员长以弟子礼迎段抵沪,扶段而行,执礼甚恭,馈遗甚丰,世人以蒋段二公之丰度为不可及也。段寓杰斯菲尔路,优游岁月,得终其天年,靡蹈非彝,岂非一大快欤。
    
     窃按北洋军阀中,两眼主凶而丧其元者,如褚玉璞、吴佩孚、徐树铮、冯玉祥、张作霖、陆建章、杨宇霆、张绍曾、张宗昌、齐燮元、孙传芳等,比比皆是也。推而论之,就予所见,褚目鹰瞵,吴目鹗眙,徐树铮猪眼,冯玉祥蠭目,张作霖之眼露白光,陆建章之眼含血丝,杨宇霆与张绍曾之眼厥神暴露,张宗昌鹯视,齐燮元与孙传芳之眼其梢邪,张学良狼顾。学良若无牢狱之灾,必丧其元矣。
    
     盖闻目光关系一生,武将尤忌失神,至因沙眼而模糊,或因近视而迷□【HGC:前字左“目”右“切”。】,虽无善状,非凶相也。曩昔袁世凯、徐世昌、黎元洪、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张作相之俦,两目清朗,并无凶光,皆获善终。靳云鹏与蒋雁行之眼,虽皆斜视而含胡,顾无凶光,得终其天年。上述诸人,惟袁世凯两目最有威稜,垂照四方,故能詟服其众,据斯以谭,君平之术,亦信而有徵,岂徒语哉。
    
     兹述段合肥之威容:鼻虽不正,两目有神,英锐飘逸,仪表非凡,态度则温文尔雅,处世则耿介拔俗,亦当时出群卓越之伦也。惜因鼻梁不正,卒不能安居元首之位,综其一生,成功在目,失败在鼻,彰彰明甚。兹述段合肥之个性与其为人:段乃出生於人文荟萃之区,故能淹贯旧籍,四书五经,烂熟胸中,言谈之顷,每有引用成语之癖,斯与冯玉祥之满口新名词,大异其趣矣。
    
     段偶有著述,亦文字清通,不离古法,但因不常写作,难免生硬之处。按徐树诤神道碑即为段所亲撰者,并未假手於人。惟段对於欧美局势,漫不经心,此属北方首领之通病,误事大矣。又段会客时,不喜诙谐,气氛过於严肃,说话甚少,使人不感亲切,夙昔袁项城虽亦如此,然袁兴奋之时,语调极其轻松,使人聆之,如饮佳醪,段氏不能及也。
    
      段氏一生、计有六最
    
     段氏虽嗜奕如命,然於日本布石定规之奕法,以及新穎战术,概无认识,因自视甚高,常被他人蒙蔽,奕棋如此,政治军事亦如此。段喜雀战,顾筹注不大,非如当日军阀一掷千金者,段之赌品良佳,胜负不形於色。我与打牌时,每反对「自摸平糊」,段辄俯从客意,斯其雅量远胜张宗昌与潘复之流矣。
    
     按段生平,不贪财,不好货,自奉甚俭,此其最大长处,故能跲而复奋,在段得势之时,其依段以取功名者,不可胜数。惟於徐树铮、曹汝霖、曾毓隽、许世英、王揖唐等,信任磐桓,始终勿衰。盖段性坚强,苟获信任,则非他人所得离间也。当时政治军事,徐树铮首当其冲;财政交通,则曹汝霖擘划最多;组织党派之事,委诸王揖唐;应付国会之事,委诸许世英。是皆智周政术心练治体者也。
    
     段与袁世凯关系密切,段虽反对帝制,然其一举一动,完全模仿袁氏,甚至平日在家所戴方顶黑色小帽,似女尼所用者,亦效袁项城也。袁殁之後,辄以袁之继承人自居,厥後屯沴屡起,金革亟动,胥由此一念为祟也。失败後,仍以北方领袖自居,犹见其雄心虎虎焉。迨执政後,乃英气全消,若死水然,纵容其子宏业,尤为当世所诟病,予与段氏憧憧往来,论私窃喜其俊朗,论公则我存惋惜之心焉。
    
     段氏晚年最恶吴佩孚,据段氏语我:「吴仅测量科毕业,不谙军事,袁项城派吴至韩为间谍,是其发迹之始。」然论北洋军人,在军事上成就,吴可首屈一指,後虽失败,非战之罪也。要之,段氏生平,最景仰者袁项城,最信任者徐树铮,痛恨者吴佩孚,深畏者张氏夫人。最得意者,马厂起义也。最落魄者,逃出执政府之时也。
    
     段子宏业系元配夫人所生,段侄宏纲尤为段氏所锺爱,实握执政府大权,段之继室张氏夫人,育女三人,长适袁项城五弟世廉之孙家朗,次女适张道宏,三女适奚伦,奚张皆笔者在清华同学也。段有幼姬一人,夫以投老之年,与少艾为偶,决非长寿之徵,今如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孙宝琦等,可为殷鉴矣。
    
     综段一生,器量渊宏,甚有威重,久当权轴,刚愎自用;然而硁硁之操,恢恢之志,用能三定共和,磊磊在青史,其节概觕具於是矣。
    
     ■■■■■■■■■■■■■■■■■■■【以上全文完】
    
     以上《我所知道段祺瑞的一生》,是以《春秋》杂志总第174期(民国五十三年)同名内容为发布底本完成数字化处理;首发析世鉴。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6年April月
2521:28:2
紀念先父段昌義將軍逝世六週年段希龍
  願先父在天之靈與段氏列祖列宗永遠護佑我段氏子孫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最新讨论
□钰棠:关于徐树铮遇难,薛观…(2025/7/27 11:47:04)
□段开健:开之辈应该是段芝贵后…(2023/7/18 14:31:37)
□访客:讨论(2019/7/27 14:05:19)
□访客:讨论(2017/7/31 19:20:58)
□访客:讨论(2016/10/6 17:34:43)
□段民生:七绝三首·国务总理段祺瑞(2016/3/12 15:40:10)
□赣州南康段民生:讨论(2016/2/6 16:29:42)
最新经典Top 5
□段海澎:徐树铮与洪克仁(2006/7/18 14:41:45)
徐树铮的哲嗣徐道邻所撰徐遇难经过:
  “先生被害的第二天,张之江的卫生处长洪君——段宏纲说,他本来姓段,名字叫段大洪——自称是先生的学生,愿以一门老小作保,两次跪着哀求张之江,请求寻尸装殓(他只要求殓葬,不敢说要运走)。张教他负具切结,结上一定要有徐某被陆某复仇所杀的字样(他因此写过两次结帖),才勉强允其所请。洪君一整夜在雪地里苦寻了两遍,才找到先生的遗体。又好不容易买到了人家一口寿木,把他装殓起来。第三天,由先生的卫士张振声用骡车运到北京。洪君因此大受张之江抱怨,就脱离了他的部队,也就从此长斋念佛了(我到处访求洪君的下落,前后二十年,未获踪迹。等我告了冯玉祥,洪君忽然写信给我,并把他手里保存的当时所有书面材料相片等寄来一大包,并追述当时求情寻尸经过,五千多字,一字一泪。他说他等待这一天,也等了二十年了)。”
  此文中所说的“洪君”与我家素有渊源。其名为洪克仁,号子谟,安徽寿县保义人,是我曾祖母的哥哥,我爷爷的大舅。我高祖父的弟弟段云(段昭元,号子翔)任段祺瑞私人秘书的时候,曾请徐树铮教做老师了他的4个晚辈,其子段大俊,其侄段大训(我的曾祖父)、段大鹏(曾在段氏私企天津裕源纱厂任职),以及段大训的大舅兄洪克仁(当时洪改名叫段大仁)。因此洪“自称是先生的学生”。徐树铮的这四个学生中就以洪最有成就,(后来获得过中将军衔),并最终以特殊的方式回报其师。洪克仁居住在北京新街口附近,其子洪绍荣已故,其孙现仍在北京。
  

□王:被鲁迅冤枉的段大爷(2006/11/16 11:27:51)

□在山中等候:段祺瑞-湖北英山段姓人的骄傲(2007/1/25 19:23:53)
段祺瑞(1863—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人,民国时期军事家、政治家。 祖籍江西波阳,其祖先后移居安徽英山(今湖北英山)。后移居至六安太平集(?)与合肥相邻的地方,所以段祺瑞自称是合肥人。1885年考入北洋武备学堂,习炮科。1889年获选派到德国留学两年学习军事。回中国後加入袁世凯手下,于小站练兵,成为袁的亲信。段祺瑞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担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蒋介石、傅作义曾就读于此。与冯国璋、王士珍并称为“北洋三杰”,中华民国建立之後,段祺瑞出任陆军总长,1913年,一度代理国务总理。此後又署理湖北都督兼领河南都督。
    袁世凯倒台後领导亲信加入北洋政府。他是军阀派系内的皖系头目。1917年担任国务总理期间与总统黎元洪之间因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引发府院之争,引发由张勋领导的溥仪复辟。复辟历时十二日後即被镇压。他曾于1924年至1926年接替直系军阀首脑,任北洋政府的临时执政。1926年参与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租界当寓公,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1933年2月段祺瑞移居上海,九一八事变後,拒绝与日本人往来,颇有操守。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葬于万安公墓。
  
    所有教科书上都是将他认定是历史罪人:反动的皖系军阀首领、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残酷镇压压了“三一八”爱国运动的刽子手。可以说,段祺瑞的真实面目被“先入为主,为我所用”的利己主义史学观遮蔽了。
  
    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他愿承担全部的责任,自动辞去所有职务。家里人说他当时不在执政府里,也不可能命令开枪。段祺瑞在知道卫队打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随即赶到现场,面对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处罚了凶手,并从此终身食素,以示忏悔。据李洁所著《文武北洋》一书中引用的史料表明:俄罗斯国家档案解密史料显示,“三.一八“是在苏联人幕后导演下酿成的一个血案。而对中国人来说,这背后的阴谋,无论是领导和支持群众运动的李大钊、鲁迅,还是千夫指的段祺瑞、章士钊,竟根本不知。这个史料是可信的,当时苏联正向中国输出“革命”,并想在中国的土地上从日本人手中夺得更多的好处。他们认为段祺瑞是“日本代理人”,因为他向日本人借钱打仗。
  
    说段祺瑞“亲日”。就因为他向日本人借钱打内战。对此,该书也有记载:一天,冯国璋(时任代总统)约总理段琪瑞等几个人一起打牌。段刚一坐下,冯就说:“现在外面都说你向日本借债,打内战搞武力统一,你要慎重啊。”段是个急性子,一听就火:“谁说的?是谁在发这种不利于国家的谬论?”冯说:“你别管是什么人说的啦,事情不是明摆着吗?”段说:“政府经济拮据,处处需要钱,入不敷出,不借债怎么办?打内战搞统一,谁愿意打仗?可是你不打他,他打你,就拿湖南的情形来说,是我们要打仗,还是他们要打仗?主持一个国家的人,没有不想统一的,难道说你当大总统,愿意东不听命,西不奉令,跟中央对抗吗?”冯说:“可是借债多了,将来怎么还哪?打仗又没有必胜的把握,枉使生灵涂炭,实在叫人痛心!我看还是都慎重点好。”段说:“慎重是对的,可是不能不干事呀。咱们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下,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只要咱们国家强起来,到时候一瞪眼全拉倒。”段祺瑞的逻辑很明显:要统一,就要开战;要开战,就得有钱;中国穷,只能外借;国强后,借了不还需要!从国际信誉上讲,借款不还,是有点赖了,但对长期以来就没对我们仁义过的恶邻,这样的做法也委实不算不定期分!事实证明,老段的确没错,他的赖账法成功了!蒋介石先生统一中国后,尽管国家还没来得及强大起来,但南京外交部宣布:北洋时代的绝大部分外债,本政府统统不予承认!
    1933年保持晚节,坚决不做日本汉*傀儡,被蒋介石接到上海居住。 1936年,不幸患胃病,身体十分虚弱,家里人劝他吃些肉补身体,他说就是死了也不能开荤。同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段祺瑞自己没有房产,他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他一生酷爱围棋,资助过中国大批的围棋手,包括吴清源、汪云峰和顾水如等,被称作“中国围棋的大后台”。因致电逼迫清帝退位、讨伐张勋复辟和抵制袁世凯称帝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誉。
    在弥留之际,依旧忧国忧民,留下亲笔遗嘱“八勿”,阐述复兴之道,足可传世。其中说:“余年已七十余,……一切无所萦怀。惟我瞻四方,蹙国万里,民穷财尽,实所痛心。”“国虽危弱,必有复兴之望。复兴之道,亦至简单。勿因我见而轻启政争,勿空谈而不顾实践,勿兴不急之务而浪用民财,勿信过激之说而自摇邦本;讲外交者勿忘巩固国防,司教育者勿忘保存国粹,治家者勿弃固有之礼教,求学者勿骛时尚之纷华。本此八勿,以应万有。所谓自力更生者在此,转弱为强者亦在此矣。”
  
    段祺瑞作为一个有争议的北洋军阀,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能得以盖棺,同毛泽东对他的一番评价有关。解放初期,章士钊曾将段祺瑞的历史扼要书呈毛泽东。毛阅后呵呵一笑说:“有功有罪,已经化敌为友了嘛。”
  

□徐帆:留言(2008/11/15 14:08:36)
向段老先生致意,我是段老先生的业余研究人士,对段老的一生,我认为是功大于过的,且不说三造共和,单是派徐又铮收复蒙疆一事就可以作为爱国人士的证明。而段老晚年不为外寇所胁迫更是让人佩服。三一八惨案或许有些内情我们还不知晓,单单看段老事后的表现,就感觉事情的直接责任有些蹊跷,完全归咎于段老好似有些不公的,有些历史书以意识形态阶级成分划分人物,我认为有待斟酌的。今天看到段老网上纪念馆很高兴,也向段氏后人表达敬意,并祝大家万事如意!

□全真一子(强国论坛):留言(2009/5/5 20:24:50)
芝泉老人与国有功。所谓五四时间,乃是流氓无产者的暴乱!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