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April月
714:26:41
欢迎大家在此缅怀敬爱的笛艺大师赵松庭先生hxhets
  欢迎大家在此缅怀敬爱的笛艺大师赵松庭先生
  久慕赵松庭“江南笛王”大名,在他三次赴宝岛台湾进行教学演出载誉归来之际,记者在他简朴的公寓里采访了他。迷上笛艺的被祖父斥为“不肖之孙” 1924年,赵松庭出生于浙江东阳的一个书香门第。他念小学时,学校有一个小小的娱乐室,每当课外活动时,调皮的赵松庭就跑到里面,摆弄放在那里的各种乐器。他的举动,引起了学校一位姓邢的老师的注意。一天邢老师叫住了他,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拿了一根笛子,自己帮着按孔,让赵松庭专管吹。没想到,这临时的组合竞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默契和成功。两人配合得很好,就像一个人吹的一样。当笛子第一次在自己嘴中发出“雨”的声响时,赵松庭幼小的心灵激动得直战栗。
  
  赵松庭从此迷上了笛子。然而,他笛艺上的真正启蒙老师是他父亲。父亲平时自己喜欢吹,见儿子有兴趣,就把基本的指法和演奏原理传授给他。十三四岁时,赵松庭已能够熟练吹奏《三五七》、《小桃红》等家乡地方戏曲婺剧的基本曲调了。初中快毕业那年,学校组织业余乐队,赵松庭担任“正吹”。“正吹”类似于西乐中的首席演奏,能否担任正吹,主要看你能否用四种乐器演奏四乐章的名曲《花头抬》。但赵松庭却轻松地拿下来了。这在当时可是件了不起的事,特别是他这样一个才十多岁的“小毛孩”。 慢慢地,赵松庭萌生了从事民间器乐事业的念头,这理所当然地遭到了这个家族的一致反对。曾是启蒙老师之一的父亲,—见他想从事“不入流”的民间艺人这一行,急了,劝阻他:“修道以明志,学艺以养性,这些‘巫乐之流,不能人书香门第。”后采,他看动摇不了赵松庭从艺的决心,便决定降格以求,“你即真的要以音乐为终身之业,也应当学钢琴或提琴,二胡、笛子,不能登大雅之堂。”祖父的反对是最坚决的。有一次,赵松庭在大街上挨家挨户演出时,气昏了的他竟然拿了一根绳子,要把这个“不肖子孙”吊死。但赵松庭丝毫不为之所动,后来在家中,他成了众矢之的,“败家子”、“游民”、“呆子”、“不务正业”等一顶顶帽子都扣在了他头上。
  
  赵松庭把自己植入民间音乐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上,孜孜不倦地吸收其营养。十七岁那年,他拜昆曲艺人叶小苟为师,向他学吹昆曲。直到今天,赵松庭还能背诵出六十个折子戏的唱腔。
  
  中学毕业后,赵松庭考入锦堂师范学校,在这里,他碰到另一位对他人生道路起重要作用的老师袁一洪。赵松庭没学过系统的音乐知识,视他为得意门生的袁老师便给他教音乐基础理论。还教他制作笛子。在师范念书时,赵松庭是学校乐队的队长,他上音乐课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用流行的风琴,而是用笛子。
  
  从音乐学院考场逃出的他 投入了部队文工团的怀抱
  
  1947年,赵松庭踌躇满志地走进了上海国立音专的考场。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堂堂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竟然没有中国民间音乐的半点容身之地,这里奉行的是西洋音乐的经典。当年父亲告戒的“二胡、 笛子,不登大雅之堂”的说法,竟然就的当时音专的权威们奉行的圭臬。考试还没完,在众多洋教授、洋学生鄙视的目光中,赵松庭便飞也似的逃离了考场,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屈辱和愤怒。
  
  家庭的阻拦和社会的鄙视,构成了赵松庭人生道路上的堵堵高墙,他只好把自己的理想深深地埋在心底。万分失落的他,接受了家里的安排,考入上海法学院,攻读了3年的法律。虽然上了法学院,但赵松庭还是放不下他的笛子,每年暑假回家,他都随着锣鼓班到处唱戏献艺。这期间;笛子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
  
  机会终于来了。1949年春浙中解放,解放军文工团在当地招收学员。闻讯后,赵松庭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报考。令他大喜过望的是,文工团的专业考试项目,竟和他一贯喜爱的完全一致。几天后发了榜,在《东南日报》刊出的长长一串录取名单中,赵松庭名列第一。
  
  从此,赵松庭的人生道路彻底改变了,过去受人鄙视的笛子、二胡如今登上了新中国大雅之堂。他带着自己心爱的笛子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眼界扩大了,赵松庭也意识到自已过去在演奏技巧上的局限性。1950年,赵松庭随团到朝鲜战场作慰问演出。在这里,他巧遇来自天津歌剧院的笛艺大师刘管乐。这是年轻的赵松庭第一次听到北方笛音,高亢雄浑,与南方的婉转细腻有着天壤之别。他被深深地震动了,特意向组织提出申请,请假一个星期时间跟随刘老师,学到了吐、滑、跺、花等演奏技巧。他立志要博采各种演奏技法,演奏出全新风格的笛曲。
  
  在朝鲜期间,赵松庭先后立了七次功,由战士提升为乐队副队长。1954年,他因伤回国疗养。疗养院设在东北某地的祟山峻岭之中。每当清晨,茫茫林海沐浴着金色的朝晖,清凉的晨风播散着野花的香味,忽而,旭日涌出,百鸟声喧,人们欢天喜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劳动。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赵松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冲动。就这样,他富于时代代气息的笛曲处女作《早晨》问世了。这首笛曲在演奏上以南派技法为主,吸收了北派的某些技法,又根据曲意的需要,运用了自己多年探索的气指技巧。此后几十年中,赵松庭在南派细腻、典雅的基础上,吸收了北派粗犷、豪放的风格,将两派融为一体,自成一家,这就是后人称的“南北派”或“浙派”。
  
经典值7
[编辑][置顶][取消]

最新经典Top 5
□hxhets:欢迎大家在此缅怀敬爱的笛艺大师赵松庭先生(2001/4/7 14:26:42)
欢迎大家在此缅怀敬爱的笛艺大师赵松庭先生
  久慕赵松庭“江南笛王”大名,在他三次赴宝岛台湾进行教学演出载誉归来之际,记者在他简朴的公寓里采访了他。迷上笛艺的被祖父斥为“不肖之孙” 1924年,赵松庭出生于浙江东阳的一个书香门第。他念小学时,学校有一个小小的娱乐室,每当课外活动时,调皮的赵松庭就跑到里面,摆弄放在那里的各种乐器。他的举动,引起了学校一位姓邢的老师的注意。一天邢老师叫住了他,让他坐在自己的膝盖上,拿了一根笛子,自己帮着按孔,让赵松庭专管吹。没想到,这临时的组合竞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默契和成功。两人配合得很好,就像一个人吹的一样。当笛子第一次在自己嘴中发出“雨”的声响时,赵松庭幼小的心灵激动得直战栗。
  
  赵松庭从此迷上了笛子。然而,他笛艺上的真正启蒙老师是他父亲。父亲平时自己喜欢吹,见儿子有兴趣,就把基本的指法和演奏原理传授给他。十三四岁时,赵松庭已能够熟练吹奏《三五七》、《小桃红》等家乡地方戏曲婺剧的基本曲调了。初中快毕业那年,学校组织业余乐队,赵松庭担任“正吹”。“正吹”类似于西乐中的首席演奏,能否担任正吹,主要看你能否用四种乐器演奏四乐章的名曲《花头抬》。但赵松庭却轻松地拿下来了。这在当时可是件了不起的事,特别是他这样一个才十多岁的“小毛孩”。 慢慢地,赵松庭萌生了从事民间器乐事业的念头,这理所当然地遭到了这个家族的一致反对。曾是启蒙老师之一的父亲,—见他想从事“不入流”的民间艺人这一行,急了,劝阻他:“修道以明志,学艺以养性,这些‘巫乐之流,不能人书香门第。”后采,他看动摇不了赵松庭从艺的决心,便决定降格以求,“你即真的要以音乐为终身之业,也应当学钢琴或提琴,二胡、笛子,不能登大雅之堂。”祖父的反对是最坚决的。有一次,赵松庭在大街上挨家挨户演出时,气昏了的他竟然拿了一根绳子,要把这个“不肖子孙”吊死。但赵松庭丝毫不为之所动,后来在家中,他成了众矢之的,“败家子”、“游民”、“呆子”、“不务正业”等一顶顶帽子都扣在了他头上。
  
  赵松庭把自己植入民间音乐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上,孜孜不倦地吸收其营养。十七岁那年,他拜昆曲艺人叶小苟为师,向他学吹昆曲。直到今天,赵松庭还能背诵出六十个折子戏的唱腔。
  
  中学毕业后,赵松庭考入锦堂师范学校,在这里,他碰到另一位对他人生道路起重要作用的老师袁一洪。赵松庭没学过系统的音乐知识,视他为得意门生的袁老师便给他教音乐基础理论。还教他制作笛子。在师范念书时,赵松庭是学校乐队的队长,他上音乐课并不像其他同学那样用流行的风琴,而是用笛子。
  
  从音乐学院考场逃出的他 投入了部队文工团的怀抱
  
  1947年,赵松庭踌躇满志地走进了上海国立音专的考场。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堂堂的中国最高音乐学府竟然没有中国民间音乐的半点容身之地,这里奉行的是西洋音乐的经典。当年父亲告戒的“二胡、 笛子,不登大雅之堂”的说法,竟然就的当时音专的权威们奉行的圭臬。考试还没完,在众多洋教授、洋学生鄙视的目光中,赵松庭便飞也似的逃离了考场,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屈辱和愤怒。
  
  家庭的阻拦和社会的鄙视,构成了赵松庭人生道路上的堵堵高墙,他只好把自己的理想深深地埋在心底。万分失落的他,接受了家里的安排,考入上海法学院,攻读了3年的法律。虽然上了法学院,但赵松庭还是放不下他的笛子,每年暑假回家,他都随着锣鼓班到处唱戏献艺。这期间;笛子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
  
  机会终于来了。1949年春浙中解放,解放军文工团在当地招收学员。闻讯后,赵松庭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报考。令他大喜过望的是,文工团的专业考试项目,竟和他一贯喜爱的完全一致。几天后发了榜,在《东南日报》刊出的长长一串录取名单中,赵松庭名列第一。
  
  从此,赵松庭的人生道路彻底改变了,过去受人鄙视的笛子、二胡如今登上了新中国大雅之堂。他带着自己心爱的笛子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眼界扩大了,赵松庭也意识到自已过去在演奏技巧上的局限性。1950年,赵松庭随团到朝鲜战场作慰问演出。在这里,他巧遇来自天津歌剧院的笛艺大师刘管乐。这是年轻的赵松庭第一次听到北方笛音,高亢雄浑,与南方的婉转细腻有着天壤之别。他被深深地震动了,特意向组织提出申请,请假一个星期时间跟随刘老师,学到了吐、滑、跺、花等演奏技巧。他立志要博采各种演奏技法,演奏出全新风格的笛曲。
  
  在朝鲜期间,赵松庭先后立了七次功,由战士提升为乐队副队长。1954年,他因伤回国疗养。疗养院设在东北某地的祟山峻岭之中。每当清晨,茫茫林海沐浴着金色的朝晖,清凉的晨风播散着野花的香味,忽而,旭日涌出,百鸟声喧,人们欢天喜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和劳动。一切都是生机勃勃的。赵松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冲动。就这样,他富于时代代气息的笛曲处女作《早晨》问世了。这首笛曲在演奏上以南派技法为主,吸收了北派的某些技法,又根据曲意的需要,运用了自己多年探索的气指技巧。此后几十年中,赵松庭在南派细腻、典雅的基础上,吸收了北派粗犷、豪放的风格,将两派融为一体,自成一家,这就是后人称的“南北派”或“浙派”。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