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November月
99:15:49
一、封面右侧竖版排列“山东登州府黄县九里店后街”;左侧落款“八世可聘续修”,再左“十五世嘉会增修”。
二、你的“增补小记”中可把寻到“威海东涝台”支脉情况略述。
三、我同意你的意见,“女儿列于注释”。
四、先人生卒以及配偶情况应该体现,大概相当困难吧。实在无据的话也就罢了。
五、我在网上看到黄县的“嘉源”、“嘉瑾”等,还有其他战姓后人,除嘉瑾外,余不在宗谱。是否同宗?
六、“宗谱”我分别邮给了枣庄的四叔和东涝台的五叔,我托五叔(邦凯)再访察一下“战克捷”兄弟的家谱情况,待有信息再提供。
七、修谱难于一次成,只求阶段性的“尽善尽美”吧。
致
礼!
二、你的“增补小记”中可把寻到“威海东涝台”支脉情况略述。
三、我同意你的意见,“女儿列于注释”。
四、先人生卒以及配偶情况应该体现,大概相当困难吧。实在无据的话也就罢了。
五、我在网上看到黄县的“嘉源”、“嘉瑾”等,还有其他战姓后人,除嘉瑾外,余不在宗谱。是否同宗?
六、“宗谱”我分别邮给了枣庄的四叔和东涝台的五叔,我托五叔(邦凯)再访察一下“战克捷”兄弟的家谱情况,待有信息再提供。
七、修谱难于一次成,只求阶段性的“尽善尽美”吧。
致
礼!
2007年November月
86:58:7
族谱整改已经完成,您在留言上说:“谱上虽有三两处尚不完美......”,请费心指正,千万不要客气。毕竟我读书不多,又没有能力把增修之事做的更好,还是请您多多费心,尽量追求尽善尽美。关于女子不列谱等老规矩都不应该局限我们的思维,请大胆修改(谱上一切内容),不能让我们不成熟的作品贻笑大方。
族谱新稿将很快寄给您,等您新的修改决定。
族谱新稿将很快寄给您,等您新的修改决定。
2007年November月
521:25:48
一、宗谱重订序
祖与父汲汲焉以增修为事,两世有同心者,诚以睦族敦宗之源于是乎也。
吾宗谱,一修于康熙庚子(1720年)再修于乾隆癸酉(1753年)。忆余童年,家君谓余曰:“癸酉岁之修宗谱,因旧谱之偶失也,尔祖宗大惧焉。于是即其所传言、所闻见,考核之以成谱。重订之事,尚有望于汝也。”余慨然谨领之。
昔者太公封营邱(周武王封姜子牙于齐,都营邱。营邱,今山东昌乐县城东南),凡五世,反葬于周。范氏本陶唐(范氏乃帝尧之后),历三代(夏商周),不堙真绪(不失其由来)。《乐》云:“乐所自生”,《礼》曰:“不忘其本”,固“振古如兹”也(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夫锡姓,载在《夏书》;授氏,详于《左传》,姓氏之著也旧矣。
人有姓氏,姓氏有所从来;不得所从来,则生于何时、始于何代,茫茫然、昧昧然,有心者能不为之恻然乎?独以鼻祖不可作,由曾(孙之子)、元(玄孙)而下,为来(玄孙之子)、为仍(来孙之子)、为云(仍孙之子)、为耳(云孙之子),所恃以世世相沿,永传不没者,惟赖于谱。
我战氏之从来,历世不知凡几。汉之时有讳“景”者,宋之时有讳“吉”者,有明而下,虽无显宦,向一行作吏名在缙绅,亦或时有,特修谱无人,任其星散。方其始也,亦视为不急之事耳,传之久而追远无自,乃未尝不叹息痛恨(憾)于前代也。且夫杳远者,无从而稽之;将来者,正当预计之。
谱之修也,诚有不容草草者。记录不详,则某为某子、某为某孙,莫之辩也;支派不清,则某为长枝、某为次枝,莫之分也。失于简,则偶遗一幅一代,莫可考;过于繁,则不得传,人惧不便于记。余是谱也,非敢自以为详、自以为清、自以为简繁得宜也,尽吾心与身之所能为而已矣。后之人,尚其珍重爱惜之、因例增添之,其有更能重修者,是则予之所大快也。
夫谨成俚言七排曰律,以志感慨:
曾经云散与风流,代乏传人莫可求。
筑室于兹凡八世,开基在昔几千秋。
空称闵子诚何据,弗认梁公实有由。
往古来今相去远,难寻真迹恨悠悠。
大清嘉庆年岁次戊午榴月长至后十日 可聘敬撰
二、购纸小序
纸因书而贵,纸固亦重于书也;然书得纸而历年久远,传之无穷,则纸亦重也哉。余重订宗谱,稿成于乾隆乙亥,藏之凡十余年,而囊苦纸价。至甲寅岁,购得坚纸,又因事冗,欲成是谱而不果。嘉庆戊午,余设教西庄,携至书馆以终厥事,因备志之,以见成是谱之非易易也。
三、范例
1、记一世下及四世,共成五世,所以著五服之义耳。数世维系,日久有失,犹得资前后以相考。
2、记一世,必先书其为某长子、次子、三子、四子,以下俱同,所以尊其所生。
3、记某为某子,有过继者必详于生父枝中,所继枝中亦详其生父,所以明生父不与伯叔等。
4、论列次序,论枝之长幼不论齿之长幼,所以别宗子与枝子。
5、一世用“始祖”字,后止书其世,而不用“祖父伯叔”等字,所以便后人之增添。
6、总记并记其原配、继配,所以志某子为某氏之所出。
7、前人有德行可记者,必详其实于系图后,所以发先德之光。
8、记有前程者详于系图之上,所以尊其官衔也。
四、修谱小引
文明日起,记载以详。国有国史,家有家乘,阅世阅人,谱亦重矣,以似以续,事非轻哉。维我战氏隶籍芝城九里店中卜居村东艮,隅八世相传,爰处邑西,夕阳幸衍,诗书之泽。祖若父,殚其经营,莫辞增修之劳,子与孙,勿谓细故,勤勤恳恳,诏兹来许,生生世世,尚其念诸。
照此排辈共计二十代:忠奉一景怀,永单可单文,大世绍凤嘉,经承衍庆祥
后排十代:宏伟盛兆民,荣德基万年
(以上,我胡乱点了一下,有的可能删、点有误。注释部分应无差错,请你酌定。)
五、关于战氏来源
战姓三源:
昔者周文王封其十五子“姬高”于毕地(今陕西咸阳北),史称“毕公高”,后有以毕为姓;春秋时有毕战者,滕文公使其管井田之事(《孟子·滕文公上》,宣王43年,使毕战问井田于孟子。前326年),其后有以其名为姓,即“战氏”始祖。至于古时掌管战阵车马职官,后人以官名之“战”为姓的,未见信据。此其一。
其二,宋代,“单”姓为避朝廷追杀,加“戈”合而为“战”。
其三,满姓“阿克占”改之。
周之“滕国”,秦为“滕县”,地处山东滕县西南,今合并为“滕州”。千百年来,战姓辐射四方,明洪武初大移民,战姓星散,但仍以山东为众。据考,西南诸省以“单”改“战”为主,东北诸省汉满“战”姓杂居,追其远祖,仍以鲁源为根者居多。今文登、乳山、蓬莱、莒县、滕县等,多有“战家庄”、“战家疃”、“战家夼”、“前、后战家”、“大、小战家”之称,足证“滕国战姓”之根。
六、关于谱上错处
现在看,谱上虽有三两处尚不完美,但已无大碍。
七、关于威海谱系
1、战思安为女子,依你可不列谱。
2、战红卫又添一子,名“俊涵”。
3、战津浦是战龙海的哥哥,依例当列右侧。
八、其他
我在网上发布的“国”字辈三人,现无信据。黄县老谱称“永茂,子有在海北…”,不知是其子外出,还是永茂本人外出。威海田村镇现有战姓三支,据猜测,战克捷至少有两兄弟或两个叔伯兄弟。此疑尚须待我五叔访察之
祖与父汲汲焉以增修为事,两世有同心者,诚以睦族敦宗之源于是乎也。
吾宗谱,一修于康熙庚子(1720年)再修于乾隆癸酉(1753年)。忆余童年,家君谓余曰:“癸酉岁之修宗谱,因旧谱之偶失也,尔祖宗大惧焉。于是即其所传言、所闻见,考核之以成谱。重订之事,尚有望于汝也。”余慨然谨领之。
昔者太公封营邱(周武王封姜子牙于齐,都营邱。营邱,今山东昌乐县城东南),凡五世,反葬于周。范氏本陶唐(范氏乃帝尧之后),历三代(夏商周),不堙真绪(不失其由来)。《乐》云:“乐所自生”,《礼》曰:“不忘其本”,固“振古如兹”也(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如此)。夫锡姓,载在《夏书》;授氏,详于《左传》,姓氏之著也旧矣。
人有姓氏,姓氏有所从来;不得所从来,则生于何时、始于何代,茫茫然、昧昧然,有心者能不为之恻然乎?独以鼻祖不可作,由曾(孙之子)、元(玄孙)而下,为来(玄孙之子)、为仍(来孙之子)、为云(仍孙之子)、为耳(云孙之子),所恃以世世相沿,永传不没者,惟赖于谱。
我战氏之从来,历世不知凡几。汉之时有讳“景”者,宋之时有讳“吉”者,有明而下,虽无显宦,向一行作吏名在缙绅,亦或时有,特修谱无人,任其星散。方其始也,亦视为不急之事耳,传之久而追远无自,乃未尝不叹息痛恨(憾)于前代也。且夫杳远者,无从而稽之;将来者,正当预计之。
谱之修也,诚有不容草草者。记录不详,则某为某子、某为某孙,莫之辩也;支派不清,则某为长枝、某为次枝,莫之分也。失于简,则偶遗一幅一代,莫可考;过于繁,则不得传,人惧不便于记。余是谱也,非敢自以为详、自以为清、自以为简繁得宜也,尽吾心与身之所能为而已矣。后之人,尚其珍重爱惜之、因例增添之,其有更能重修者,是则予之所大快也。
夫谨成俚言七排曰律,以志感慨:
曾经云散与风流,代乏传人莫可求。
筑室于兹凡八世,开基在昔几千秋。
空称闵子诚何据,弗认梁公实有由。
往古来今相去远,难寻真迹恨悠悠。
大清嘉庆年岁次戊午榴月长至后十日 可聘敬撰
二、购纸小序
纸因书而贵,纸固亦重于书也;然书得纸而历年久远,传之无穷,则纸亦重也哉。余重订宗谱,稿成于乾隆乙亥,藏之凡十余年,而囊苦纸价。至甲寅岁,购得坚纸,又因事冗,欲成是谱而不果。嘉庆戊午,余设教西庄,携至书馆以终厥事,因备志之,以见成是谱之非易易也。
三、范例
1、记一世下及四世,共成五世,所以著五服之义耳。数世维系,日久有失,犹得资前后以相考。
2、记一世,必先书其为某长子、次子、三子、四子,以下俱同,所以尊其所生。
3、记某为某子,有过继者必详于生父枝中,所继枝中亦详其生父,所以明生父不与伯叔等。
4、论列次序,论枝之长幼不论齿之长幼,所以别宗子与枝子。
5、一世用“始祖”字,后止书其世,而不用“祖父伯叔”等字,所以便后人之增添。
6、总记并记其原配、继配,所以志某子为某氏之所出。
7、前人有德行可记者,必详其实于系图后,所以发先德之光。
8、记有前程者详于系图之上,所以尊其官衔也。
四、修谱小引
文明日起,记载以详。国有国史,家有家乘,阅世阅人,谱亦重矣,以似以续,事非轻哉。维我战氏隶籍芝城九里店中卜居村东艮,隅八世相传,爰处邑西,夕阳幸衍,诗书之泽。祖若父,殚其经营,莫辞增修之劳,子与孙,勿谓细故,勤勤恳恳,诏兹来许,生生世世,尚其念诸。
照此排辈共计二十代:忠奉一景怀,永单可单文,大世绍凤嘉,经承衍庆祥
后排十代:宏伟盛兆民,荣德基万年
(以上,我胡乱点了一下,有的可能删、点有误。注释部分应无差错,请你酌定。)
五、关于战氏来源
战姓三源:
昔者周文王封其十五子“姬高”于毕地(今陕西咸阳北),史称“毕公高”,后有以毕为姓;春秋时有毕战者,滕文公使其管井田之事(《孟子·滕文公上》,宣王43年,使毕战问井田于孟子。前326年),其后有以其名为姓,即“战氏”始祖。至于古时掌管战阵车马职官,后人以官名之“战”为姓的,未见信据。此其一。
其二,宋代,“单”姓为避朝廷追杀,加“戈”合而为“战”。
其三,满姓“阿克占”改之。
周之“滕国”,秦为“滕县”,地处山东滕县西南,今合并为“滕州”。千百年来,战姓辐射四方,明洪武初大移民,战姓星散,但仍以山东为众。据考,西南诸省以“单”改“战”为主,东北诸省汉满“战”姓杂居,追其远祖,仍以鲁源为根者居多。今文登、乳山、蓬莱、莒县、滕县等,多有“战家庄”、“战家疃”、“战家夼”、“前、后战家”、“大、小战家”之称,足证“滕国战姓”之根。
六、关于谱上错处
现在看,谱上虽有三两处尚不完美,但已无大碍。
七、关于威海谱系
1、战思安为女子,依你可不列谱。
2、战红卫又添一子,名“俊涵”。
3、战津浦是战龙海的哥哥,依例当列右侧。
八、其他
我在网上发布的“国”字辈三人,现无信据。黄县老谱称“永茂,子有在海北…”,不知是其子外出,还是永茂本人外出。威海田村镇现有战姓三支,据猜测,战克捷至少有两兄弟或两个叔伯兄弟。此疑尚须待我五叔访察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