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July月
2417:6:40
留言访客
  巴金走了,他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真话,静静地走了。
  我们能说出自己的真话吗?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留言置顶
永恒之爱:巴金千古
巴山蜀水育栋材,
  金玉良言动尘埃。
  千秋铭感百年身,
  古今典范问谁来?
(2005/10/25 4:16:30)
[编辑][消顶]
中国人:他在历史中成为永恒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纪念巴金
  
  巴金没有死,他的灵魂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巴金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世界
  
  的历史的纪念碑上。中国人民永远怀念他为中国人民所做的一切。
(2005/10/20 18:51:25)
[编辑][消顶]
成启正:在我心中您永远是热血青年的楷模
我是读着《家》《春》《秋》度过少年青年时代的,您是我知道的第一位作家,也是我永远敬重的大师。您的情感世界支撑着您的作品,也深深地感动和影响着一代代热血青年。我们永远怀念您。您将在读者心中永生!
(2005/10/18 9:40:26)
[编辑][消顶]
最新讨论
□xhgh:回复ZDAG(2007/11/30 18:21:12)
最新经典Top 5
□ZDAG:巴金建议盖文革纪念馆的说法简直是笑话(2005/11/8 2:21:41)
这种说法简直是强人所难,任何一个有理智的国家都不会把自己的丑事还开个什么馆自己批驳自己。对文革的认识已经很充分了,非要开个纪念馆吗?那是不是台湾国民党要开个迫害共产党纪念馆呢?
  
  还有我认为巴金是个被高估的作家,其实稍微懂点文学的人都不会觉的他的东西那么出色,刻画形象过于简单,文笔缺乏大气,唯独是中小学课本老用他的,让他名气大增。

□老年人:生命长寿,心脑劳累!(2007/4/25 15:10:55)
同意前面ZDAG的观点,看看他的<随想录>及后记,他自己都不知道几十年中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他曾经歌功颂德、人云亦云、自我批判、发泄怨恨、随心所欲,自相矛盾,简直象老年痴呆症!

□wy:有感(2007/4/28 5:24:04)
一株百年墙头草

□老百姓:千古(2007/5/1 0:53:54)
随想录是发泄录,连陈永贵这样的人也成为攻击对象,为何如此?因为他信奉"适时务者为俊杰",正如他自己所说:“活命哲学是我唯一的法宝”,所以其能长寿也!

□四川人:千古(2007/5/4 12:02:51)
几十万字的随想录的文学气质的确不是很高,常常反复说着一些生活琐事和恩怨情仇,这可能是人到老年的思维特点之一,当时也应该属于伤痕文学的范畴,如果是平民大众,这种作品也许不可能大量发表,无奈他是文化名人,所以大家还是理解吧!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网同名馆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