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May月
308:41:37
一件往事老戏迷
  余言未尽,又想起一件往事。大约在1957年前后,我因为太喜欢京剧,擅自中断学业(初中已毕业,放弃报考高中),非要去北京学戏不可。我父亲是票友,与京剧界人士有过交往。于是我让我父亲写信给马先生,欲借马连良的名望,帮助联系去北京戏校学戏。其实我那时已经超过17岁,早已不适合学戏的年龄。但是我固执己见,颇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念头。不久马连良先生真的回信了。我记得是用毛笔从右往左竖写的,字写得像马先生的舞台艺术一样美。回信中马先生力劝我,说年轻人有各种出路,不一定非学戏不可。另外马先生告诉我学戏是艰苦的,没有毅力、不肯吃苦很难学成。他劝我应当好好念书,掌握其它本领,同样会有出息。现在回想起来,马先生当然不是不想培养戏曲后生,而是看到我年龄偏大,未直说,反倒帮助我父母做起了我的思想工作--劝我继续念书。我要是听从马先生的劝告马上报考高中还来得及。但是我已不能自拔,于是在天津找了位师傅开始学戏。但是仅仅学了一年,我就学不下去了。自己一来不是学戏的料,二来真是吃不起学戏的苦。最后只好重新报考高中,直到念了大学,当了医生。虽然我至今仍为没能加入到京剧界中感到惋惜。但是我大半生的经历跟马先生的一凤回信有所联系,也算是荣幸吧。从这件事中透射出马先生的为人,老先生想着别人,哪怕是未曾谋面的也不拒绝回信(他不认识我父亲,当然更不认识我)。可以想像,当年马先生排戏、演出、社交、应酬非常繁忙,他百忙之中为一名不知天高地厚的无名小辈回信是多么的可贵。所以我怀念马连良比一般人多一层含义。真可惜,马先生的来信已不知去向,可能是文革中毁掉了。
温如纪念堂
[现3条]
经典值5
[编辑][置顶][取消]
2002年May月
308:41:37
一件往事老戏迷
  余言未尽,又想起一件往事。大约在1957年前后,我因为太喜欢京剧,擅自中断学业(初中已毕业,放弃报考高中),非要去北京学戏不可。我父亲是票友,与京剧界人士有过交往。于是我让我父亲写信给马先生,欲借马连良的名望,帮助联系去北京戏校学戏。其实我那时已经超过17岁,早已不适合学戏的年龄。但是我固执己见,颇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念头。不久马连良先生真的回信了。我记得是用毛笔从右往左竖写的,字写得像马先生的舞台艺术一样美。回信中马先生力劝我,说年轻人有各种出路,不一定非学戏不可。另外马先生告诉我学戏是艰苦的,没有毅力、不肯吃苦很难学成。他劝我应当好好念书,掌握其它本领,同样会有出息。现在回想起来,马先生当然不是不想培养戏曲后生,而是看到我年龄偏大,未直说,反倒帮助我父母做起了我的思想工作--劝我继续念书。我要是听从马先生的劝告马上报考高中还来得及。但是我已不能自拔,于是在天津找了位师傅开始学戏。但是仅仅学了一年,我就学不下去了。自己一来不是学戏的料,二来真是吃不起学戏的苦。最后只好重新报考高中,直到念了大学,当了医生。虽然我至今仍为没能加入到京剧界中感到惋惜。但是我大半生的经历跟马先生的一凤回信有所联系,也算是荣幸吧。从这件事中透射出马先生的为人,老先生想着别人,哪怕是未曾谋面的也不拒绝回信(他不认识我父亲,当然更不认识我)。可以想像,当年马先生排戏、演出、社交、应酬非常繁忙,他百忙之中为一名不知天高地厚的无名小辈回信是多么的可贵。所以我怀念马连良比一般人多一层含义。真可惜,马先生的来信已不知去向,可能是文革中毁掉了。
温如纪念堂
[现3条]
经典值7
[编辑][置顶][取消]
2002年May月
308:41:36
一件往事老戏迷
  余言未尽,又想起一件往事。大约在1957年前后,我因为太喜欢京剧,擅自中断学业(初中已毕业,放弃报考高中),非要去北京学戏不可。我父亲是票友,与京剧界人士有过交往。于是我让我父亲写信给马先生,欲借马连良的名望,帮助联系去北京戏校学戏。其实我那时已经超过17岁,早已不适合学戏的年龄。但是我固执己见,颇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念头。不久马连良先生真的回信了。我记得是用毛笔从右往左竖写的,字写得像马先生的舞台艺术一样美。回信中马先生力劝我,说年轻人有各种出路,不一定非学戏不可。另外马先生告诉我学戏是艰苦的,没有毅力、不肯吃苦很难学成。他劝我应当好好念书,掌握其它本领,同样会有出息。现在回想起来,马先生当然不是不想培养戏曲后生,而是看到我年龄偏大,未直说,反倒帮助我父母做起了我的思想工作--劝我继续念书。我要是听从马先生的劝告马上报考高中还来得及。但是我已不能自拔,于是在天津找了位师傅开始学戏。但是仅仅学了一年,我就学不下去了。自己一来不是学戏的料,二来真是吃不起学戏的苦。最后只好重新报考高中,直到念了大学,当了医生。虽然我至今仍为没能加入到京剧界中感到惋惜。但是我大半生的经历跟马先生的一凤回信有所联系,也算是荣幸吧。从这件事中透射出马先生的为人,老先生想着别人,哪怕是未曾谋面的也不拒绝回信(他不认识我父亲,当然更不认识我)。可以想像,当年马先生排戏、演出、社交、应酬非常繁忙,他百忙之中为一名不知天高地厚的无名小辈回信是多么的可贵。所以我怀念马连良比一般人多一层含义。真可惜,马先生的来信已不知去向,可能是文革中毁掉了。
温如纪念堂
[现3条]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2年May月
2911:23:46
怀念马先生老戏迷
  受我父亲影响,我从50年代喜欢上京剧以后就是马派迷。我家住在天津,除马先生到天津演出我跟随我父必到剧场观看外,有时得知马先生在北京的演出消息就乘火车赴京观看。我有幸20多次观看马先生的演出。其精彩演出的场面至今仍留在我脑海里。记得一次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出结束后多次谢幕观众仍不罢休,尽管天色已经很晚了,不少人还等在剧场旁门附近要面见马先生卸装后的形象。我那时虽然年仅15岁,也是其中之一。文革前,我家有八十多张京剧老唱片,一多半是马连良不同时期灌制的,可惜文革时全毁了。2001年纪念马连良诞辰100周年时我购买到上海唱片社出版的6张盒式磁带,又使我能够如醉如痴地欣赏到马先生的唱段。我觉得马先生文革时期遭迫害,过早去世真是京剧界巨大的损失。马连良功底深厚,唱腔、念白和做派都深深吸引着我,可以说马先生浑身是戏,不愧是京剧大师。我认为继承马派要找好苗子,下大工夫。千万不要出现学马派不得精髓,缺少神韵,难见潇洒,只学些皮毛的东西。另外,马派继承人要尽可能学一些马先生早期、中期的演出剧目,不能只学晚年演出剧目。这是我的一孔之见。
温如纪念堂
[现3条]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2年May月
620:24:30
德 艺景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温如纪念堂
[现2条]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最新经典Top 5
□老戏迷:一件往事(2002/5/30 8:41:37)
余言未尽,又想起一件往事。大约在1957年前后,我因为太喜欢京剧,擅自中断学业(初中已毕业,放弃报考高中),非要去北京学戏不可。我父亲是票友,与京剧界人士有过交往。于是我让我父亲写信给马先生,欲借马连良的名望,帮助联系去北京戏校学戏。其实我那时已经超过17岁,早已不适合学戏的年龄。但是我固执己见,颇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念头。不久马连良先生真的回信了。我记得是用毛笔从右往左竖写的,字写得像马先生的舞台艺术一样美。回信中马先生力劝我,说年轻人有各种出路,不一定非学戏不可。另外马先生告诉我学戏是艰苦的,没有毅力、不肯吃苦很难学成。他劝我应当好好念书,掌握其它本领,同样会有出息。现在回想起来,马先生当然不是不想培养戏曲后生,而是看到我年龄偏大,未直说,反倒帮助我父母做起了我的思想工作--劝我继续念书。我要是听从马先生的劝告马上报考高中还来得及。但是我已不能自拔,于是在天津找了位师傅开始学戏。但是仅仅学了一年,我就学不下去了。自己一来不是学戏的料,二来真是吃不起学戏的苦。最后只好重新报考高中,直到念了大学,当了医生。虽然我至今仍为没能加入到京剧界中感到惋惜。但是我大半生的经历跟马先生的一凤回信有所联系,也算是荣幸吧。从这件事中透射出马先生的为人,老先生想着别人,哪怕是未曾谋面的也不拒绝回信(他不认识我父亲,当然更不认识我)。可以想像,当年马先生排戏、演出、社交、应酬非常繁忙,他百忙之中为一名不知天高地厚的无名小辈回信是多么的可贵。所以我怀念马连良比一般人多一层含义。真可惜,马先生的来信已不知去向,可能是文革中毁掉了。

□老戏迷:一件往事(2002/5/30 8:41:38)
余言未尽,又想起一件往事。大约在1957年前后,我因为太喜欢京剧,擅自中断学业(初中已毕业,放弃报考高中),非要去北京学戏不可。我父亲是票友,与京剧界人士有过交往。于是我让我父亲写信给马先生,欲借马连良的名望,帮助联系去北京戏校学戏。其实我那时已经超过17岁,早已不适合学戏的年龄。但是我固执己见,颇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念头。不久马连良先生真的回信了。我记得是用毛笔从右往左竖写的,字写得像马先生的舞台艺术一样美。回信中马先生力劝我,说年轻人有各种出路,不一定非学戏不可。另外马先生告诉我学戏是艰苦的,没有毅力、不肯吃苦很难学成。他劝我应当好好念书,掌握其它本领,同样会有出息。现在回想起来,马先生当然不是不想培养戏曲后生,而是看到我年龄偏大,未直说,反倒帮助我父母做起了我的思想工作--劝我继续念书。我要是听从马先生的劝告马上报考高中还来得及。但是我已不能自拔,于是在天津找了位师傅开始学戏。但是仅仅学了一年,我就学不下去了。自己一来不是学戏的料,二来真是吃不起学戏的苦。最后只好重新报考高中,直到念了大学,当了医生。虽然我至今仍为没能加入到京剧界中感到惋惜。但是我大半生的经历跟马先生的一凤回信有所联系,也算是荣幸吧。从这件事中透射出马先生的为人,老先生想着别人,哪怕是未曾谋面的也不拒绝回信(他不认识我父亲,当然更不认识我)。可以想像,当年马先生排戏、演出、社交、应酬非常繁忙,他百忙之中为一名不知天高地厚的无名小辈回信是多么的可贵。所以我怀念马连良比一般人多一层含义。真可惜,马先生的来信已不知去向,可能是文革中毁掉了。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