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April月
512:17:10
留言访客
  大哥大嫂:您们在天之灵安康。大哥晚年老掛牵我,我们一家生活幸福,请你们放心!(小妹全家)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16年August月
1613:15:17
留言访客
  爸爸妈妈你们好,来看你们。大猫大兔都结婚了,轮到丽丽了。我们回去参加她的婚礼。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13年May月
1116:5:17
留言访客
  牛老先生才情未尽,刚过花甲而病逝,实在令人扼腕痛惜,是我师院的一大损失。赵俪生说,革命吞噬他的儿女,此言不虚。今日从旧书摊购得《临清集》,特此缅怀先生。阜阳师院 吴修申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August月
2717:28:24
留言访客
  戴 厚 英 与 牛 维 鼎
  
   谷兴云
  
  戴厚英与牛维鼎,一位是阜阳籍著名作家,一位是“本地区少有的老革命”(戴厚英语),二人有什么联系?
  那是1950年代。从1953年秋天起,二人结缘于阜阳城里,旧日贡院(培养士子,选拔秀才的地方),当时是阜阳一中校园所在。15岁的戴厚英,自家乡,淮河岸边的南照集,来到颍河之西的阜城,就读于阜阳一中高一。30岁的牛维鼎,正以“戴罪之身”,在此校教书。(情况是,在参与创建新生政权—早期阜阳市政府两年后,即蒙冤开除党籍,被捕入狱,次年释放,调任教师。)学生是酷好文学,向往当作家,在初中就被称为“小丁玲”的学生,老师是学识渊博,热爱学生的语文名师,彼此间,自然互相关注,频繁接触,留下深刻印象。
  如是者三年。1956年7月,学生毕业离校,考入上海一所名校,继续求学深造。后来也当了老师,并如愿成为作家。老师在同年6月,调往省城合肥,先任职于安徽省教育厅,后辗转执教于安徽教育学院,安徽劳动大学,阜阳师范学院,担任文科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等职务。
  学生记忆中的老师:“那时他风华正茂,风度翩翩,尤其是他有一张线条坚毅的面庞,一双聪慧深沉的眼睛,更使他展现出一种特有的魅力。”“他是和善爱笑的,但偶然,他会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这使他在我们的眼里有了一层神秘,这种神秘更增加了他的魅力。”
  30年后,1985年秋。城外西清河畔,阜阳师院校园。师生重聚,学生看望老师。“我完全认不出他来了。”“是他那依旧爽朗的笑声让我认可了他,……我的牛老师”。
  在畅谈往事,共忆当年后,学生对老师有了新的认知。当年的“神秘”,原来是一场灾难,一种曲解。“他在委屈中保持了尊严,他挺直了腰杆对抗不公正的命运,他在沉默中不曾丧失自信,他在漫漫的长夜里没有放弃希望和等待”。(按,牛维鼎1980年平反昭雪,恢复党籍。)
  于是,学生发生了联想。“我发现我身上和他有同样的气质,我们都善于把灾难酿成醇酒,在痛苦中寻求快乐。”
  于是:“因为我也有了那样的经历,师生的界限顿然消失,我们是朋友了。”
  很遗憾,谈话因故未能尽兴,相约于下次,谈故乡的历史,谈老师家族的历史。老师嘱托学生,“你可以把它写出来”。
  但是,没等学生实现约会与嘱托,老师竟猝然去世了。
  缘分在延续。1989年,在美国芝加哥,学生与老师的长女(随母姓,名朱蓬蓬)意外相识,并应邀到家作客。谈话间,老师的女儿叹惋,是环境限制了父亲,未能成就斐然。二人相与连声叹息。事后,学生有了明确回答:你的父亲,我的老师,取得了当今中国知识分子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做一个真正的人。“在今天的中国,有什么比独立完整的人格更值得尊重的?”
  这是学生对她所尊重、敬爱的老师,作出的最终评价。
  其实,做一个真正的人,保持独立完整的人格,也是读者,后人,对这位出色学生—著名作家的评价。
  这就是戴厚英与牛维鼎的故事,是戴厚英为纪念老师所写《维鼎老师的成就》一文包含的内容。文章先收于《牛维鼎老师纪念册》,后来刊发在《颍州晚报》(1994年9月2日),又见于《颍州晚报散文读本》。
  读此文,对于认识二位本乡先贤,颍淮文化界前辈与故人,了解他们的经历及精神、品格,不无裨益。
  可以补笔(戴厚英无法写到)的是,这师生二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遭遇人生悲剧,英年早逝,而且均死于恶魔。1987年8月,病魔夺去老师的性命,终年64岁。9年后(1996年),也是8月,学生被人中恶魔(乡人败类)杀害,年仅58岁。
  2012年8月,是先师牛维鼎辞世25周年,阜阳一中校友戴厚英遇害16周年。谨以这篇拙劣文字,祭奠师生二人的在天之灵。
  
  
  
  
  
  
   地址:236000 阜阳电视大学
   电话: 18909685735
  
  
经典值2
[编辑][置顶][取消]
2011年August月
920:21:3
文选评论访客
  3005689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1年May月
2213:23:56
留言牛传彤
  我小时候见过他们,和我爸关系非常好,是俩位很好的长辈。我爸在世时常念叨他们在一起的事情。愿他们永垂不朽。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9年May月
817:30:26
请你吃西餐李昭妈妈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2年August月
710:40:12
挽诗王霞 刘奇
  半世风雨半世乐,魔道千匝绕复脱。不期噩耗自天降,忍泪挥笔化一歌。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2年August月
710:39:29
悼念敬爱的牛老师倪勋堂
  烈火炼丹心,荣辱见伪真。一生为真理,正气留后人。苦读万卷书,神笔见精神。心血灌桃李,肝胆照人心。笑眠黄泉下,凡人又超大型人。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2年August月
710:38:48
悼阜阳师院牛维鼎教授王茂德
  
  西风惊落木,我亦感秋临。况报文星坠,能无慨叹深。高山流水意,春树暮云心。采石传诗讯,飞笺许旧吟。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2年August月
710:38:11
痛悼牛维鼎同志孙树凤` 徐惠
  
  颍水呜咽噩耗惊,师院泪雨育四瀛。芳园雨过花垂泪,唏嘘尽是断肠声。卅年冤案终论定,欲展宏才身先衰。信有诗文共日月,成蹊桃李忆高功。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2年August月
710:37:24
痛悼牛维鼎先生孙永熙 张敏
  
  飞讣令我惊,风雨温古城。教坛留青史,浩气化彩虹。师院悲切切,众生哭园丁。难挽斯人逝,永祝忠魂灵。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2年August月
710:36:21
捧读《悼词》后一气呵成五绝,用悼吾师牛维鼎副教授谢祖才
  
  乙丑端阳太白楼,欣逢盛会兴悠悠。赐函奖掖情真挚,长别音容笑貌留。
  四十余年苦奋斗,蒙冤卅载仍追求。丹心耿耿彪青史,道德文章列上流。
  革命青春红似火,投身建设干当头。行行出色春晖报,工作堪称第一流。
  执教为师存德范,勤于著述论春秋。殚思极虑心操碎,遽逝同悲志待酬。
  一身正气性刚直,事业操行众赞讴。沉痛悼词堪慰籍,先生含笑放歌喉。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2年August月
710:35:41
吊牛维鼎同志王如
  君本大才,一生为人类进步讴歌。
  今君先我去,难以再师君;唯存遗诗文,可启我才心。
  祝君忠魂,不忘乡情;
  常临雉河、颍水之滨长吟!
  多为涡河、阜阳大地高歌。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2年August月
710:33:53
江城子 哭牛维鼎同志吴一德
  
  
  廿年甘苦相与尝,故人情,实难忘。书剑生涯,病榻犹向往。愿得年年肥城会,痛永别,两茫茫。 音容笑貌入梦乡,谙马列信爱党。入狱不屈,蒙冤志未丧。治学育英誉江淮,峰心骨,共天长。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最新讨论
□牛传彤:讨论(2010/12/1 11:53:44)
最新经典Top 5
□访客:留言(2013/5/11 16:05:17)
牛老先生才情未尽,刚过花甲而病逝,实在令人扼腕痛惜,是我师院的一大损失。赵俪生说,革命吞噬他的儿女,此言不虚。今日从旧书摊购得《临清集》,特此缅怀先生。阜阳师院吴修申

□访客:留言(2012/8/27 17:28:24)
戴 厚 英 与 牛 维 鼎
  
   谷兴云
  
  戴厚英与牛维鼎,一位是阜阳籍著名作家,一位是“本地区少有的老革命”(戴厚英语),二人有什么联系?
  那是1950年代。从1953年秋天起,二人结缘于阜阳城里,旧日贡院(培养士子,选拔秀才的地方),当时是阜阳一中校园所在。15岁的戴厚英,自家乡,淮河岸边的南照集,来到颍河之西的阜城,就读于阜阳一中高一。30岁的牛维鼎,正以“戴罪之身”,在此校教书。(情况是,在参与创建新生政权—早期阜阳市政府两年后,即蒙冤开除党籍,被捕入狱,次年释放,调任教师。)学生是酷好文学,向往当作家,在初中就被称为“小丁玲”的学生,老师是学识渊博,热爱学生的语文名师,彼此间,自然互相关注,频繁接触,留下深刻印象。
  如是者三年。1956年7月,学生毕业离校,考入上海一所名校,继续求学深造。后来也当了老师,并如愿成为作家。老师在同年6月,调往省城合肥,先任职于安徽省教育厅,后辗转执教于安徽教育学院,安徽劳动大学,阜阳师范学院,担任文科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等职务。
  学生记忆中的老师:“那时他风华正茂,风度翩翩,尤其是他有一张线条坚毅的面庞,一双聪慧深沉的眼睛,更使他展现出一种特有的魅力。”“他是和善爱笑的,但偶然,他会给人一种忧郁的感觉。……这使他在我们的眼里有了一层神秘,这种神秘更增加了他的魅力。”
  30年后,1985年秋。城外西清河畔,阜阳师院校园。师生重聚,学生看望老师。“我完全认不出他来了。”“是他那依旧爽朗的笑声让我认可了他,……我的牛老师”。
  在畅谈往事,共忆当年后,学生对老师有了新的认知。当年的“神秘”,原来是一场灾难,一种曲解。“他在委屈中保持了尊严,他挺直了腰杆对抗不公正的命运,他在沉默中不曾丧失自信,他在漫漫的长夜里没有放弃希望和等待”。(按,牛维鼎1980年平反昭雪,恢复党籍。)
  于是,学生发生了联想。“我发现我身上和他有同样的气质,我们都善于把灾难酿成醇酒,在痛苦中寻求快乐。”
  于是:“因为我也有了那样的经历,师生的界限顿然消失,我们是朋友了。”
  很遗憾,谈话因故未能尽兴,相约于下次,谈故乡的历史,谈老师家族的历史。老师嘱托学生,“你可以把它写出来”。
  但是,没等学生实现约会与嘱托,老师竟猝然去世了。
  缘分在延续。1989年,在美国芝加哥,学生与老师的长女(随母姓,名朱蓬蓬)意外相识,并应邀到家作客。谈话间,老师的女儿叹惋,是环境限制了父亲,未能成就斐然。二人相与连声叹息。事后,学生有了明确回答:你的父亲,我的老师,取得了当今中国知识分子所能取得的最高成就——做一个真正的人。“在今天的中国,有什么比独立完整的人格更值得尊重的?”
  这是学生对她所尊重、敬爱的老师,作出的最终评价。
  其实,做一个真正的人,保持独立完整的人格,也是读者,后人,对这位出色学生—著名作家的评价。
  这就是戴厚英与牛维鼎的故事,是戴厚英为纪念老师所写《维鼎老师的成就》一文包含的内容。文章先收于《牛维鼎老师纪念册》,后来刊发在《颍州晚报》(1994年9月2日),又见于《颍州晚报散文读本》。
  读此文,对于认识二位本乡先贤,颍淮文化界前辈与故人,了解他们的经历及精神、品格,不无裨益。
  可以补笔(戴厚英无法写到)的是,这师生二人还有一个共同点:遭遇人生悲剧,英年早逝,而且均死于恶魔。1987年8月,病魔夺去老师的性命,终年64岁。9年后(1996年),也是8月,学生被人中恶魔(乡人败类)杀害,年仅58岁。
  2012年8月,是先师牛维鼎辞世25周年,阜阳一中校友戴厚英遇害16周年。谨以这篇拙劣文字,祭奠师生二人的在天之灵。
  
  
  
  
  
  
   地址:236000 阜阳电视大学
   电话: 18909685735
  
  

□访客:文选评论(2011/8/9 20:21:04)
3005689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