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August月
111:1:35
天国生日快乐!访客
  天堂里的十九岁美丽小天使,继续为天堂里的天使们演评剧吧!
经典值2
[编辑][置顶][取消]

最新讨论
□访客:清明(2012/4/5 0:37:46)
最新经典Top 5
□访客:天国生日快乐!(2012/8/1 11:01:35)
天堂里的十九岁美丽小天使,继续为天堂里的天使们演评剧吧!

□王媛:怀念恩师鲜灵霞(2006/7/8 13:01:00)
怀念恩师鲜灵霞
  亲传弟子——王媛
  
  我敬爱的老师鲜灵霞一晃离开我们已13年了,然而她的音容笑貌和纯美动听的声腔,却无时无刻不在我心头萦绕。
  我是在鲜灵霞老师身边成长起来的,从幼小就酷爱她的腔调。由于我的桑音条件与灵霞老师十分接近,故而学她的唱腔几乎到了乱真程度。我在工厂期间,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职工演唱鲜派唱段,很受大家欢迎,慢慢唱出了点名堂。
  作为评剧一代名伶的鲜灵霞老师,虽然经历了非常时期痛苦磨难,导致染下痼疾,生活不能自理,但她身残志不残,晚年除去坐轮椅偶尔参加一些公益性演出外,主要把精力用在传播艺术上,为评剧事业培养新人。她不仅对专业演员倾囊相授,而且对我这个业余弟子也十分用心。每段唱从情绪把握到发声、用气技巧,都讲授的明明白白,一句句给我做示范,经过老师传授,使我领悟到鲜派唱腔的精髓。她还经常带我去参加公益性演出,把我介绍给观众,师徒同台献艺。
  由于鲜灵霞老师的提携、亲传,使我的演唱有了长足的长进,成为业余评剧队伍中的佼佼者,频频参加各种比赛,榜上有名。《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戏剧》、《北京戏剧电影报》、《天津日报》、《天津今晚报》、《天津工人报》、《天津老年报》等报刊都发表了专文介绍我的业绩,天津电台、电视台播放过我的唱段。
  灵霞老师不仅在艺术上对我要求严格,在思想上、生活上对我也非常关心,经常向我讲述做人的道理,要重艺术、轻金钱。她的行为对我影响很大,其中老师冒雨为社区群众义演的事,至今令我激动不已。哪是1991年夏天,在灵霞老师住处不远的柳州路有一座供老人们活动的康乐园,有不少是评戏戏迷,他们很想听灵霞老师的唱,灵霞老师闻讯就叫上我去给老人们演出。但临去的那天正下雨,我劝她别去了,有我代表去演出,她说什麽也不肯。她说我们演员是观众捧起来的,为观众服务是演员的天职。大家都兴致勃勃等着看演出,怎能叫他们失望呢!于是我们推着轮椅打着伞赶到了康乐园。当时老人们以为下雨鲜灵霞不会来了,正欲散去,见到我们冒雨去了,许多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一件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上世纪70年代,京剧泰斗历慧良策划为修复长城集资义演活动,力邀鲜灵霞参演,当时老师正患感冒在家中输液,但灵霞老师毅然答应并如约参加了这场京评梆越豫老艺术家大合作演出,演出盛况空前,在津门造成极大轰动。
  鲜灵霞老师病逝后,我化悲痛为力量,每逢老师周年忌日,我便自费请乐队、组剧场,在中华曲苑、珠江道文化站等演出场所为老师举行纪念演出,2005年9月26日是老师诞辰85周年纪念日,我克服各种困难,自费在天津有名的中国大戏院举行盛大纪念演出活动,评剧名家筱玉霜、李福安、刘淑萍、花艳茹、王景明、小鲜灵霞等闻讯赶来友情助演,由于鲜派巨大的号召力,演出前一星期戏票提前售罄,剧场满坑满谷,气氛热烈,掌声不断。连日操劳,演出前我病倒了嗓子哑,当晚我演唱发挥不十分理想,但观众还是给予我热情鼓励,演出获得极大成功,看着舞台下这麽多喜欢鲜派观众,望着舞台上悬挂着的鲜灵霞老师的巨幅画像,我感慨万分,激动得热泪盈眶!老师您在天之灵一定会欣慰、高兴万分的 !
  前几年,我几经周折找到了老师生前拍摄的电影《包公三勘蝴蝶梦》的拷贝,自费翻录了光盘,保存了老师这一经典剧目的宝贵音像资料。为了更好的传播老师的鲜派艺术,目前我正准备自费制作鲜派伴奏带,供广大鲜派爱好者使用。
  鲜灵霞老师您放心吧,今后我要更加尽心地传播鲜派艺术,使您所创造的鲜派评剧艺术发扬光大,世代流传!
  祝愿鲜灵霞老师天国快乐!
  
   亲传弟子王媛2006.7.10
  
  

□京评梆越:鲜灵霞及“鲜派”艺术印象(2006/6/14 16:19:45)
鲜灵霞及“鲜派”艺术印象
  —写在已故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鲜灵霞诞辰八十五周年之际
  
  鲜灵霞已离开广大观众12年了,她所创造的脍炙人口的“鲜派”评剧声腔艺术深入人心,为广大观众所喜爱。其演出的很多剧目成为精品,久演不衰。在她诞辰八十五周年之际,作为一名普通观众,我把所看到、知道的一些有关鲜灵霞艺术成就及鲜为人知的事情,回忆收集整理出来,和广大评剧爱好者共同分享。谨此纪念、缅怀人民艺术家—鲜灵霞。
  上世纪50—60年代中期,是天津评剧发展鼎盛时期,舞台繁荣、百花竞放。演出团体多、剧目多、名演员多、观众多,仅新组建的市评剧院就有5个演出团,包括一团、二团、青年团、红旗剧团和少年训练队。云集了鲜灵霞、六岁红、新翠霞、筱玉芳、莲小君、李文芳、羊兰芬、小花玉兰、小鲜灵霞等许多著名旦角演员。此外还有“联合”、“塘沽”、“火花”、“新华”、“艺文”等评剧团,拥有:筱月珠、筱美英、筱桂云、王素秋、董桂珠、小佩茹、筱桂芳等众多知名女演员。鲜灵霞凭借其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一条横竖兼备的金嗓子,在长期演出实践中,逐渐形成高亢激昂、韵味醇厚、独具魅力的演唱风格,从众多名家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她的高音区,高而不尖,无声嘶力竭之嫌,唱起来游刃有余,听起来酣畅淋漓,非常痛快,极具震撼力!中音区快板及垛板,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清脆悦耳,不拖泥带水。低音区沙沙的,略带“堂音”,别有洞天,回味无穷。
  鲜灵霞创演、积累了一批深受观众喜爱、广为流传的代表剧目:如《井台会》、《杜十娘》、《包公三勘蝴蝶梦》、《回杯记》等,至今仍是天津评剧院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早在上世纪50年代,她主演的《井台会》荣获第一界全国戏曲汇演一等奖,并偕此剧出访朝鲜;《包公三勘蝴蝶梦》还被拍成戏曲电影艺术片流传全国。由于成绩卓著,硕果累累,她成为天津评剧领军人物,天津评剧艺术风格之代表,跻身全国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行列,为戏曲界和广大观众所公认。
  鲜灵霞对艺术精益求精,深入群众,体验生活,艺术上不断出新,创造了很多百听不厌的优美唱段,代表剧目《回杯记》,音乐上大胆加入唢呐,笙等伴奏乐器,丰富了评剧表现力。该剧上演时好评如潮,盛况空前,一票难求。但她并不满足,为表演好一个小小刺绣动作,亲临绣花厂,向工人虚心求教,对艺术认真负责,当时天津报刊作了图片报道,此剧经千锤百练,成为经典剧目。后来其学生崔莲润,以此剧先后荣获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全国地方戏曲汇演最佳表演奖;该剧目还摘取全国地方戏汇演多项一等奖;并被邀请进京参加中国评剧大剧院落成演出。
  鲜灵霞对艺术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开拓戏路。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尝试“老旦”应工的新编历史剧《夫人城》,令人耳目一新,得到观众认可,电台作了现场直播。
  鲜灵霞身为评剧名家,名声显赫,执天津评剧之牛耳,是剧团领衔主演。有时根据需要安排她在一些剧目饰演配角,其均从大局出发不计较名次,甘当绿叶。
  上世纪60年代著名演员筱玉芳主演新编历史剧《武则天》,她担任配角十三娘(上官婉儿的母亲);在小有名气的青年演员小花玉兰主演《蝴蝶杯》中,配演田夫人;在名不见经传的青年演员孙桂荣主演的现代戏《山村姐妹》、《山乡风云》中,塑造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母亲角色。这些剧目其虽是配角,她演来却非常投入,一丝不苟。其中《蝴蝶杯》中“接过来蝴蝶杯,笑容满面……”这段唱腔, 颇见光彩,广为传唱,成为名段。上述剧目由于鲜灵霞的加盟,形成强大演出阵容,增强可视性,吸引大批观众,同时提携了青年演员,扩大了剧目号召力及影响,尤其对现代戏推广起了积极作用。为了评剧事业的发展,大艺术家为青年演员“跨刀”,传为佳话。
  正当鲜灵霞艺术事业如日中天、非常辉煌时刻,“十年浩劫”开始,鲜灵霞被冠以“三名三高”人物,扣上“反动艺术权威”帽子,遭到迫害,我目睹锦州道评剧院内外,贴满“批判”鲜灵霞大字报,院门前高搭批斗台,地下室里“造反派”呵斥着她,神色略带不安的鲜灵霞,花白的头发梳理得干净整齐,身穿灰色“的确良”套装,虽身处逆境,仍不失端庄大家风范。
  由于长期的精神压力、身心折磨,终使其半身不遂,离开了心爱的舞台。消息传来,观众无不感到痛心遗憾,十分关心鲜灵霞健康,逢剧院演出,许多观众仍抱一线希望,询问鲜灵霞何时康复重返舞台,盼望奇迹出现。其在观众心目中地位和影响可见一斑。为了答谢观众厚爱,也为了心爱的评剧事业,她积极恢复体力,争取能和观众早日见面。在“土山公园”一带,曾看到她坐在简陋小推车上,由家人推着出来晒太阳……
  鲜灵霞身残志坚,关心评剧事业发展,不能登台演出,就悉心指导青年演员,分别向马淑华、李秀云、崔连润传授了《杜十娘》、《三勘胡蝶梦》、〈〈回杯计〉〉她们在继承基础上,发挥各自优势,成绩显著,分别摘取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崔连润还获得“二度梅”,三人均成为全国评剧名家。
  每当评剧院新剧目演出,观众经常看到满头银发的鲜灵霞被工作人员背入剧场,为新剧目,坐镇把盏,现场指导。一个身患重疾,行动不便老人坐在剧场三个小时,困难可想而知。在场观众非常感动,上前问寒问暖,表示敬意。
  不计名利,积极参加义演,鲜灵霞在观众中有极高威信和号召力。
  上世纪80年代左右,为修复长城集资,京剧泰斗历慧良发起义演,组织本市各剧种艺术家,组成强大演出阵容。京剧界:历慧良、张世麟、丁至云、赵松樵、赵慧秋、李荣威、朱玉良;梆子界:金宝环、王玉磬;评剧界:鲜灵霞、六岁红、筱玉芳;越剧界:筱少卿、裘爱花、陈佩君;素有“豫剧皇后”之称的陈素真也参加演出。如此豪华阵容,引起轰动,一宫演出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当离开舞台多年的鲜灵霞坐轮椅重新出现在舞台时,剧场里出现罕见的热烈场面,观众长时间鼓掌,经久不息,震耳欲聋。稍平静后,她动情对观众表达发自肺腑心声:“观众同志们好!我想观众,观众想我……”大家齐声回答:“鲜灵霞好!”此时鲜灵霞和观众已热泪盈眶,激动不已,舞台上下交流互动,气氛感人。随后她为大家演唱自编唱段“残疾人满怀喜悦重登舞台”及“蝴蝶杯”选段,把演出推向高潮。
  后来我市又陆续举办了几场“全国评剧名家演唱会”,评剧大腕悉数到场:筱俊亭、花淑兰、六岁红、新风霞、花月仙、李亿兰、马泰、古文月、刘萍……名角荟翠,流派纷呈,演出精彩异常。当鲜灵霞出场时,再次重现了一宫义演时激动人心,引起轰动效应的场面……。演出结束,观众久久不肯离去,在剧场外夹道欢送鲜灵霞上车,嘱咐她保重身体,按时治疗……并为她关上车窗,目送她乘车离去。从上述事情反映出鲜灵霞在观众中崇高威望,天津观众非常喜欢热爱她,对“鲜派”艺术情有独钟,崇拜有加,体现了“鲜派”独特艺术魅力。
  尊师爱徒,人品高尚,是广大观众热爱,崇拜鲜灵霞又一原因。上世级60年代左右,我居住在西马路附近,忽一日,人们奔走相告:“鲜灵霞来了”,急忙随人群来到一大杂院,原来是她看望早已退休的老师刘兆祥夫妇来了,只见其乌黑短发,梳理得干净整齐,身穿深烟色毛料套装,庄重大方,盘腿坐在炕上,与师傅师母拉家常,嘘寒问暖,关心备至,令围观群众感动不已。每年春节,她都要从百忙中抽时间探望老师,不望恩师情。
  说来凑巧,上世纪80年代,我迁到密云路一带居住,去艺利来蛋糕超市买食品,认识了该店经理王媛女士,一个小有名气的业余评剧票友,自幼喜爱“鲜派”艺术,偶然的机会鲜灵霞发现她非常具备学习“鲜派”条件,便留在身边,收为关门弟子,认真教起来,一板一眼,一字一腔,掰开揉碎地辅导,在老师精心指导下,其演唱水平更上一层楼,学唱“鲜派”惟妙惟肖,几乎到了乱真地步,有了一定艺术造诣,师徒经常同台献艺,传为佳话。王媛牢记老师 “重艺术,轻金钱”的教诲,严格要求自己,经常为部队,老干部,养老院义务演出。为缅怀老师,今年9月25日,由天津今晚报社、中国大戏院联合主办的 “纪念评剧大师鲜灵霞八十五诞辰—永铭恩师情王媛演唱会”。 将在中国大戏院隆重推出。
  学习“鲜派”需要有极佳嗓音,条件近乎苛刻,所以学成者凤毛麟角,值得欣慰的是,日前在市艺术学校评剧毕业班汇报演出中,两位学唱“鲜派”小演员—刘莹、曹露双一出场,便使观众眼前一亮,嗓子好,扮相好,光彩照人,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具备学“鲜派”条件,希望她们能虚心向得到鲜灵霞真传的专业和业余评剧名家求教。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刘莹和曹露双,一定能成为“鲜派”优秀继承着,使“鲜派”艺术发扬光大,桃李满天下。评剧大师鲜灵霞,如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欣慰,含笑九泉了!
  
  
  
  

□51753馆维护人:夜深人静,送去我的思念和祝福。(2006/8/2 6:41:4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