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万佛华侨陵园网上纪念园

2023年April月
67:44:48
留言访客
  今天是清明节,我在美国携小红小妹,祝二佬安息。我们永远怀念您!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3年April月
67:40:18
留言访客
  父母大人:今年清明节,我在美国。我和你们的两个孙女小红小妹,祝你二佬安息,我们永远怀念您!秀奇于美国。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2年March月
247:26:43
留言成秀奇
  父母大人:清明节到了,儿秀奇携孙女小红小妹在美国祭拜二佬。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1年November月
106:19:32
留言访客
  今年因疫情不能回国纪拜你们二佬,请二佬安息。儿 秀奇于美国。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1年May月
107:24:57
留言儿 秀奇
  今天是母亲节,儿遥祝母亲安息。您的两个孙女也祝您安息,她们想念您。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1年April月
236:24:28
《爸爸妈妈:儿子想对您二老说》成秀奇访客
  成秀奇,男,1939年3月24日出生,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钟庄街道刘岑村人。1952年~1955年在建湖县中学读初中。1955年~1958年在盐城中学读高中,因成绩优秀,1958年免试保送至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电子学专业。196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品学兼优,1964年获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称号。
   参加工作后,历任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副主任,北京医疗器械研究所加速器研究室主任,北京市对外经贸委(现商务委)处长、副主任兼北京市民委委员,北京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
   在企业期间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精通微波和加速器技术,是该领域两项中国专利发明人。在《Proceedings of the1981Linear Auelerat or Conference》、《原子能技术》、《无损检测》、《北京生物医学工程》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因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医用驻波电子直线加速器,使中国成为继美日等少数发达国家后,能生产此类大型高科技医疗设备的国家,并荣获1989年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
   从政期间取得执业律师资格。熟悉对外经贸和法律,在《人民日报》、香港《经济导报》、《国际商报》、《中国电子报》、《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合作》、《北京律师》等境内外报纸和专业期刊上发表报告和论文近二十篇,其中四篇调研报告均被主管部门授予优秀奖。与他人合作编写出版专著三部(北京出版社《怎样和外国人做生意》丛书、电子工业出版社《对外经贸指南》、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热点问题探讨》)。多次组团、率团参加境内外经贸活动。
   退休后,任北京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天中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中国法律在线网顾问、企业清算事务专家,多次率团赴美参加全美破产学会年会,先后主持一百八十多家企业清算事务,是国内成功主持企业清算事务数量最多的律师之一。
   2019年荣获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纪念章。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1年April月
226:29:19
《成焘革命烈士遗诗五首》访客
  《槐下洒别》1942年
   此日参军去,从兹雁影分。
   双槐飘嫩叶,寸草绝亲根。
   不意冲天起,缘求立地生。
   几遭霜夺雪,应讶木成林。
  
   《步春晖韵寄弟》1950年
   春晖返夕照,百岁信难期。
   有子难归养,无钱易体知。
   疏言衣甲冷,贻累老亲迟。
   何不比今夕 ,抗倭逐蒋时。
  
   《过清川江桥》
   1950年
   断桥残柱留为证,
   此日江头败美番。
   啸傲涛声犹带怒,
   朽枯株木尽为难。
   碧瞳心悸埋猪舍,
   白面尸浮漂鸭澜。
   可笑俘酋徒献币,
   朝娘不爱美花斑。
  
   《上甘岭观战》
   美帝嚣张甚,和谈雾不消。
   英雄上甘岭,屹立耸云霄。
   板门樽俎折,正义五洲驰。
   我愿捐躯肉,高擎正义旗。
  
   《临别赠弟》
   一夕荷戈驰乐浪,
   十年戛剑听涛风。
   聆音未昧称金友,
   鉴貌犹疑逊士龙。
   轼辙沫濡青岭下,
   埙篪乐奏白茫中。
   不眠姜被河嫌小,
   灼艾应须效宋宗。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1年April月
37:27:39
留言访客
  父母大人,清明节到了,祝二佬安息。
   儿 敬拜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0年May月
319:25:5
《妯娌情深》(一)成代访客
  由于成锦鉴大爷和成锦铸二爷的英年早逝,后来成长李大爷爷双目失明,大奶奶又是裹着小脚,家庭的重担就落在了徐建兰大妈和接正芳二妈的身上。大妈和二妈虽是妯娌,却胜似姐妹。正是她们的亲密无间、情同手足,正是她们的不离不弃、唇齿相依,才得以让老人们安度晚年,才得以让孩儿们成长、成才。她们的家庭和睦、邻里和睦,她们的崇高品德被世人广传佳话。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大妈是一个性格开朗,说话幽默风趣,做事干净利落。大妈每天都要参加生产队劳动,二妈以前也是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只是大爷爷和大奶奶年纪大了,二妈才在家里负责看护老人、烧火做饭、养鸡喂猪、种瓜长菜等。
   我还记得她们家每年冬天都要打草包(钟庄供销社收购用于防洪打坝)。打一条草包也只有0.3元钱多钱。草包虽不值钱,但稻草的来源也很少。只有收割了她们家的一亩自留地的稻子,剩下的稻草至多也够打一百条草包。按一天只能打一条草包计算,够她们家忙一个冬天了。打草包的时间是利用中午吃饭时间和晚上时间。草包是绳为经,草为纬。打草包时需要三人同时操作,大爷爷负责搓绳。打草包和搓绳的工作量要各占一半。打草包用绳需要粗、细两种草绳,都要粗细均匀,不能有“正”(即搓绳时产生的应力)。这一切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颇有一定难度。可以想像一位七十多岁、双目失明老人的毅力、坚持和家庭的齐心协力。盲人摸象家喻户晓,盲人搓绳前所未闻。
   我现在还记得,大妈当年教我如何打草包和搓绳。以至于我走上工作岗位后,当了几年的钢丝绳检验,才想起当年我搓的绳为什么会有应力,才想起大爷爷搓的绳为什么没有应力。其实,消除应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搓得快,要知道草绳搓得快,小手真是太疼了。
   在那个年代稻草也是紧俏商品之一。除了用于家庭的烧火做饭,还要用于田间积肥、猪牛饲料、房屋修缮等。我记得秀斌大哥每年都要伙同乡亲们外出拾草。清明节前到宝应县大运河岸边挑青草(由于是用于育秧的基肥,也叫挑秧草)。秋天到射阳县黄海滩涂割枯草。七十年代的一个夏天,我县颜单镇芦苇田开发成鱼塘。秀彬大哥和几个人拖回家几十米长的芦苇根,以解炊草不足。芦苇根经过数百年的生长,盘根错节、千丝万缕,有三十多厘米厚。顺流而下的芦苇根,如同小小竹排,首尾相连,浩浩荡荡。成块成块的芦苇根,其巨大的浮力,足以支撑行人。但是,行人走在质地坚硬的芦苇根上面,如履针毡,寸步难行。二妈一家人望着门口小河中,满河的“古董”,喜上眉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正是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0年May月
3015:17:3
《妯娌情深》(二)成代访客
  1969年二妈家喜事连连。朱正花大嫂的嫁到,秀斌大哥的成家,成文的出生,都给这个大家庭带来了欢乐。大妈这才感到她维系这个大家庭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就在大妈准备去北京的前一天晚上,大妈到我家,和我妈妈话别。遗憾的是,大妈帮我家抬稻时,门槛摔了一跤,造成胯骨骨裂。又过了个把月,大妈忍着疼痛,终于离开了她生活五十一年的建湖。如释重负地“退休”去了她的北京新家,和她的儿孙们共享天伦之乐。
   由于那时的我国交通还很落后水乡建湖的人们出行都是靠轮船。大妈那天去北京的路线是,在我们家最近的高作上轮船,到了建湖县城后,转船去泰州高港,再从高港转船去镇江,然后在镇江再上开往北京的火车。一大早,大妈、二妈、我母亲和秀彬四人划了一条小船一起送行。按照分工,二妈和我母亲把大妈和秀彬大哥送到高作上轮船,秀彬大哥把大妈送到镇江上火车。送行的路上,妯娌三人含着热泪,千叮咛万嘱咐,依依不舍,难分难离。
   大妈到了北京后不久,写了一封信回来。“人家说话我不懂,像烏鸦。向各位问好。”(信中乌鸦的问,大妈写的繁体字“烏”。)大妈寥寥数语,思乡心切,故土难离。终于1984年大妈又重回建湖。
   大妈跟随他优秀的儿子成秀奇,走过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她一定会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她一定会想到如果锦鉴大爷一起同行,那是多么的幸福。
   徐建兰大妈于2007年不幸去世,享年92岁。接正芳二妈于2014年不幸去世,享年97岁。
   大妈和二妈生前乡亲们经常去看望她们。去世后,人们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怀念这位好邻居、好亲戚。让人们感动的是,成俊姑母去北京看望大妈,姑嫂俩的见面滔滔不绝、彻夜未眠。成白真大爷去县城办事,听说大妈在我家,立即去看望,了结了多年未见的心愿。成凤兰和成秀功姐弟俩自发专程去北京护理大妈数月之久。另外,大妈在四川绵阳期间,申根法也曾去看望。
   大妈生前在北京期间,前去看望的还有孙大年夫妇、成凤琴、周春林、周成林、成秀彬夫妇、成朋全家等。
   徐建兰大妈和接正芳二妈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已故的亲人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0年May月
2416:1:5
《我长辈们的故事》(一)周成林访客
  每次跟母亲在一起,总是听她说过去的事情。在老人家的心中,过去的事情越是久远越是清晰。每次跟母亲聊天,很多内容都是相同的,但是我并不觉得啰嗦,因为这些事情虽是老生常谈、耳熟能详,但这些都是我家族的往事。这又与我童年时代密切相关,当初有些是我们感到荣耀的事情,也是让我总想要走出苏北县城的动力。悲也好,喜也好,自然而然生出亲近感。
   我的外公成长桐,字凤棲,建湖钟庄刘岑村人。长大成人的兄弟姐妹有十二人,五男七女。他排行第八,是第四个男丁。因为幼时身体单薄,体弱多病。而两个兄长身强力壮,包揽了家中的农活和养殖(养鸭子)。因此他参加农业劳动少,小时得以入私塾读书。成年以后,在上海学做生意不成。后来回苏北,在家办个小小的私塾,维持生计。在这私塾里,我的父亲、母亲(他们是姑舅表兄妹)、我的两位舅父、我叔叔、我的姨妈,一家子都有了受教育的机会。
   因为我外公小时候多病,常看病。他久病成良医,又发奋自学中医。在周边也是小有名气的郎中,人称“八先生”。小时候 ,听外婆说过不少他老人家治疗疑难杂症的故事,四乡八镇也有人专门来请他出诊。
   “文革”的时候,家里有不少民国版的医书,如《金匮要略》、《伤寒论》等等,因为看不懂,都被我们当“四旧”给扯烂了。唯独一套两匝16册,民国初年上海扫叶山房版的《昭明文选》完整无缺地留存下来。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二舅父把这套书留传给了我,成为我手中的一套宝宝的传承。
   我的外曾祖父(外婆的父亲),木匠出身。早年到上海,在闸北和苏北同乡合伙开了一家营造厂(建筑公司)。因为上海的社会环境所迫,我外婆的大哥不得不拜在苏北帮(名义上属于青帮的一支,实际上和杜月笙分庭抗礼)头目顾祝轩(顾祝同的亲叔叔)门下,也创下了一份可观的家业。解放后公私合营,成了闸北区的一家国营建筑公司。我外婆的两个哥哥都曾经是公司的领导。我外婆大哥的大儿子胡连生(我母亲的大表哥),因为解放前被迫参与帮会活动,人称“小开”。“文革”时受到冲击,被遣送回建湖监督劳动。他把抄家后残留的“文革”前邮票全部送给我,虽然已经十不存一、残缺不全(梅兰芳京剧艺术等小型张都不见了)。但是,却激发了我40年的集邮热情(一笑)。
   我外婆二哥的大儿子胡连泉(我母亲的另一个大表哥),上世纪五十年代也因此而受牵连,内迁西安。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西安修城墙,他是木工组长,为西安古城墙的修复做了大贡献。
   我外婆也读过书,早年在上海日本人开设的纱厂做过纺织女工,参加了五卅大罢工。被开除后,回乡嫁给了我外公。小时候,我经常听外婆说,日本纱厂的“拿摩瘟”如何如何的坏。因为不少女工都是裹着小脚,工头只要不满意,就用皮鞋踩女工的脚尖,特别的痛!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0年May月
249:26:54
《我长辈们的故事》(二)周成林访客
  我的父亲原名周国培,生于1924年,建湖县建阳人。参加革命工作以后,改名周冕。
   他早年在舅父家读了几年私塾,也在建阳小镇边上办了个小小的私营,当地人称“小先生”。因为周边多是穷人,也收不到束脩,难以维持生活。因为他有一点文化,在当时的武陵区夹晏乡何乡长的指引下,开始作为农税员 忙时为新四军征收公粮。21岁那年(1945年),武陵区领导推荐他到新四军的青年干部学校学习了半年,正式参加革命,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他本人留下的干部鉴定书的自述,以及历年的任命通知书。1946年1月起,任县粮库四支库办事员、会计,1947年2月起任建湖区政府粮库会计、区库副主任、财经副区员、区库主任,1948年9月任沿河区粮食局主任,1949年2月,历任建阳县粮食局巡视员、粮政股长。
   1950年初在华东粮政干校受训,成绩优异,获评优秀学员。1951年起,先后担任建阳县(1952年改名建湖县)农税科副科长、财政科副科长,在县里号称“铁算盘”。1956年设立财政科(1957年改称财政局)成为首任科长。
   因为秉性忠良,工作中从不营私,所以深受上级嘉许。在解放后历此运动中 “三反”、“五反”,他都是县里反贪工作组核心成员,但是他从不整人。一些能够认识错误,主动退赔的干部,甚至是他的上级,他都以治病救人的方式,给予挽救。所以,在领导、同事中口碑很好。他去世下葬的那天下雨,天为之泣。县城到墓地相距十多里,但是县里主要领导都冒雨随扈,出席葬礼。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0年May月
225:34:14
《我长辈们的故事》(三)周成林访客
  我的大舅成焘,生于1928年,原名成锦容,建湖县钟庄刘岑村人。
   《江苏英烈志》记述,成焘出生于清苦的塾师家庭。幼年聪颖好学,10岁已读四书五经,会填词赋诗。因为成锦容这个名字有些女性化,先用的是“成涛”,后来才用“成焘”。我的大外公成长李精于测字,他说这个“焘”字不长寿,因为“寿”在火上烧。我父亲原名周国培,也决定改名,首先用的是“周冕”。大外公说,这个“冕”字不好,顶上日头免了。后来生病了,他又改用“周勉”。
   《江苏英烈志》记述的内容,下列是准确的。
   1940年冬天,“皖南事变”之后,为支援新四军重建,八路军南下支队到盐城和新四军会师,创建盐阜抗日民主根据地。一天晚上,一支八路军分队经过钟庄迷了路。正要找人做向导,却遇上了12岁的成焘。他一听说是八路军,就自告奋勇地为他们带路,一直送到东郑庄与大部队汇合。这支队伍的头头就是后来华野10纵的司令员谢祥军。
   1943年春,成焘参加新四军的地方——建阳县民兵总队,时年15周岁。期间进入抗大五分校学习。县总队上升为主力后,并入华野10纵。谢祥军司令员点名要他去做通讯员。因为有文化,谢司令让他跟日军俘虏学习报务,学会了修电台和发报。历任报务员、机要员、机务主任、副台长等职。解放战争中,他荣立一次大功、四次小功,并被提升华野(后改称华东军区)通信参谋。不幸的是,1946年底的涟水战役,谢司令员阵亡,失去了一位对他很器重的领导。否则,他应该早就有重大发展。
   他立一等功是参加粟裕司令员的军事奇迹——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根据华野军史记载,原文如下:
   第三仗是海安战斗。
   参战部队有第10纵(司令员谢祥军)编制为3个团。战斗于8月10日晚发起。总计歼灭新七旅全部,一0五旅旅部的一部及其一个团,俘虏五千余人,毙伤三千余人,我伤亡九百余人。打破了敌人截断(南)通、如(皋)、海(安)、启(东),进行全面清剿的企图。
   此一战斗,我军接受了过去的经验教训,集中火力,故能迅速解放敌人,而使我军伤亡很小。同时,电话联络亦起了很大作用。能迅速知道敌人二十一团由海安东开,我们能适时出击,而将敌歼灭。
   这一仗,成焘带领通讯排,接断线、保通信,他个人接线20多处,冒着战火硝烟,毫不畏惧,确保了通讯联络畅通。战后他立一等功,被提升10纵通信参谋,连级,配勤务员。这一年他刚满18周岁,他的勤务员也是18。他和勤务员曾经为打架被批评,也是笑话。
   1950年,成焘随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不久调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通讯联络参谋。次年4月,志愿军发起第五次战役。成焘率领一个通讯小分队在南汉江的容门山一带活动,捣毁了敌情报站,获取了大量军事情报。因未接到撤退命令,陷入美伪军的包围。成焘冷静沉着,化装成南朝鲜伪军,穿越敌人严密封锁的支江大桥和临津江渡口,赶到 北汉江南岸。在这里,他们汇合了另外30多名待机突围的战友,乘着黑夜冲破封锁线回到了部队,立功受嘉奖。
   在朝鲜的故事是他本人讲的,是真实的事情。他的这些英雄事迹在《江苏英烈志》、《盐阜革命史料选辑》中也有记载。但是,写回忆录的人都是他各阶段的战友。因为,成焘工作变动多,他们的回忆录有时也有回忆不连贯,时间不准确。
   1956年秋天,成焘奉调回国去北京军事学院深造,适逢东北暴雨阻断铁路,未能成行,至为遗憾!!!
   朝鲜停战以后,和美韩伪军的局部摩擦还时有发生。1957年3月,在执行任务途中,成焘和另一位参谋同坐一辆吉普车,因为护送的情报极为紧急,在朝鲜咸镜南道穿越铁路线时,不幸车后部遭火车碰擦,后座二人英勇牺牲。成焘牺牲时享年30岁。
   骨灰回国安葬时,相关部门和我们的亲属商量。提出成焘入朝作战前,部队驻防在上海郊区,是从上海直接奔赴朝鲜战场。他是上海兵,又是在朝鲜立了功的。而上海龙华革命烈士陵园又需要这样的典型。最终成焘安葬在上海龙华革命烈士陵园。他是上海龙华革命烈士陵园中,安葬的唯一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战争是残酷的,在战争中的生命也是极其脆弱的。我为他们的牺牲可歌可泣!我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无比幸福!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0年May月
166:51:7
《我长辈们的故事》(四)周成林访客
  我们这个家庭本来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也是幸运的。但是,恶运降临了。我父亲因为早年生活艰苦,积劳成疾。就在盐城地区行署(盐城市的前身)准备调他去盐城地区财政局工作时,罹患重病,经辗转南通、上海多地诊治,1957年春天,他走了。34岁的他,带着无尽的遗憾,带着对妻儿老小的无限眷恋与忧虑,走了。病危时,他对他的老上级领导提出了唯一的要求:我妻子是有文化的,请组织上为她安排一份工作,以便抚养三个孩子。那一年我大哥周惠林8岁,二哥周春林4岁,我刚刚出生半年。
   每每读着他给我母亲的遗书,感受他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孝慈恩爱,不仅怆然涕下!我父亲1957年3月4日病逝,丧事刚办完,上海来人带信,3月13日我大舅在朝鲜咸镜南道牺牲。悲哉,斯人!!!终于为了革命事业,完成了抛头颅洒热血的壮举。虽然并不是战死沙场!
   中国的军队是有极具人性的。当时,我的二舅父也在朝鲜,在某坦克团任维修机械师,技术少尉军衔。上级知道他们兄弟二人都还在朝鲜,当即安排他转业回国,赡养父母,以尽孝道。
   表兄弟二人离世相隔10天。消息传来,那一刻,天塌了!!!全家人都陷入了极度哀痛之中。我外公整天念叨:“老天哪,我一生忠厚为人,行医积德,教书育人,为什么要把我这两棵大树都拔掉啊?”两个月后,不堪重负的他老人家溘然长逝,驾鹤西游。病重时,他拒绝入院治疗。他说知道自己治不好,因为哀莫大于心死。最后,西医的死亡诊断是急性肠梗阻,早些时候入院完全可以治好。
   在两个月时间内,一个家庭三根栋梁全部断折了。
   每次听到这里,我都不由得热泪盈眶、鼻头发酸。杜诗圣的那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真的让人千古同哭!小时候,妈妈说到这里,总是嚎啕大哭,这二十多年后,母亲已经能够平静下来了,因为我们下一代一个一个都活得有模有样。
   这以后一家四口相依为命的生活,我感受了23年。直到我离家上大学。二十三年,我没有吃过一点苦,,没有一次饿肚子的经历,因为这一切都有母亲!从我们一九六一年的“全家照”照片上可以看出,小时候我很胖。那可是自然灾害最缺粮的时候。
   回首往事,家庭不幸,党是恩人。国家对我们的照顾是不能忘记的。我母亲小时候也在私塾念了几年书。解放初,我父亲又让她去小学速成班读了一年书。因为有一点文化基础,我父亲故去以后 县里安排她去原商业局下属的国营饭店,先后任出纳、会计。后到糖业烟酒公司,先后在三家门市做过店长。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颁布了《国家干部遗属抚恤金条例》,按照家庭收入平均计算,我们三兄弟中有二人可以享受每月15元抚恤金,直至年满18周岁。所以,我领抚恤金一直到我工作的那年12月份。同时,我的外婆也享受了烈属待遇。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0年May月
155:54:31
《我长辈们的故事》(五)周成林访客
  我的二舅父成锦仲,1957年从朝鲜回国,因为他的文化基础好,在部队专业维修坦克,成为热处理专家。复员到盐城江淮动力机厂后,担任热处理车间主任。他在战场上立功受奖,回到地方于1965年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1969年年底,受邀回建湖筹建原建湖齿轮厂。他幼年就酷好古典文学,“文革”初,他写的古典诗词集,被江动“造反派”当作“毒草”批判。后来平反,发还给他的时候,我有幸拜读过。上世纪90年代,建湖县政协成立了“艺文社”(又称“湖海诗社”),请他担任了编辑,在国内各地参与过古典诗会的交流。他读书颇有心得。他用古老诗词的形式,为新的时代,谱写了新的旋律。他饱含深情地用诗词,为我们留下了最后的殷切希望。“福泽仰承前辈,希望寄托后人。”
   我开始读唐诗宋词的时候,正是“文革”时间,各种书籍都被禁闭。小县城的图书馆、各学校的图书室都被查封,找不到可以参考的书籍。我就把读到的生僻典故,抄下来交给他。他总是引经据典,详细解读。最多一次给我的解读稿有几十页。他也是我们三兄弟喜欢古典文学的引路人。
   我们喜欢背诵唐诗宋词元曲,背诵《古文观止》的一些名篇,背诵小说各篇,都有他的影响。《岳阳楼记》、《腾王阁吟》、《醉翁亭记》、《阿房宫赋》、《兰亭集序》、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捕蛇者说》、《爱莲说》;骂人,最有水平是骆宾王的《讨武氏檄》;拍马,最高明是李白的《上韩荆州书》。等等二十多篇,至今我都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因为一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我用闲暇养心,28岁前把《唐诗三百首》全部背诵下来。至今还能背诵200余篇。
  一代先贤逐自由,功业彪炳御仇雠。
  谋定后劫飞羽电,粮备先行预绸缪。
  世界繁昌心所愿,家国雄起志已酬。
  何须碧落丹青榜,生无百岁死千秋。
   现如今,我们都过着丰腴优雅的生活,一定不能忘记先辈们为这个国家做出的贡献。他们历尽了艰难险阻,他们尝遍了苦辣酸甜,留给了我们的是丰衣足食、美味甘甜。我们不一定能为国分忧,但一定要为国分劳。不一定能能为国上战场,但一定要做个勤劳努力、知恩图报的守法公民。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留言置顶
访客:《永远怀念我们的父亲成白真》吕以均
父亲成白真(1918年9月4日~1985年8月17日)字锦琢。江苏省建湖县钟庄街道刘岑村人,出生农民家庭。他才德绝人,高尚其志。他从青少年时代就一直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呐喊歌吟,上下求索。慨时局之日艰,知非教育不足以救国。193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原江苏省优级栖霞师范学校。时值日寇已侵占我国华北地区,北平、南京等地相继沦陷,学校被迫停课。他回到家乡,生活不可避免地给他以时代的苦闷和个人徬徨,他躲进了书斋。然而,父亲必竟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一刻不停地为多灾多难的祖国风雨涅槃而执着。他寻找真理和光明,遂身投教育界,以裁成后起为己任。他讲白话文、传新文化、为青年师、向青年学。教育广大青年在国家多难时期,努力学习,増加知识和经验,宣传团结就是力量。鼓励广大青年奔赴前线,沉着挺身前进,为祖国抗日救亡贡献毕生力量。他1947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建国前后,他曾任原建湖县庆丰、沿河区文教科员。1951年~1956年在第一届建湖县总工会中,先后任文教部副部长、宣教部部长。在建湖县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当选为执行委员、常委。1957年筹建原建湖县连吉中学,并任校长。1960年~1963年任建湖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1964年~1966年任建阳中学副校长。文革期间因遭受诬陷迫害,1978年任草堰口中学副校长,直至离休。他在任职期间,以公夙夜,尽心向前。不惮勤劳,嘉惠后生。造福乡梓,物望文雅,众情翕福。
  他在筹建连吉中学期间,擘画多方,力排众难,始终如一。精神之贯注,识力之坚定。固已坊表群伦,凡知道他的人无不失仰。
  父亲的一生中,廉洁自守,持躬谨言。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不倦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著作,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政策。父亲一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意饰。即不因环境变化而受到影响,不因境遇的好坏而改变操守。即孟子所言,“穷不失意,达不离道”
  父亲生前经常告戒我们,做人要谨慎自处,不要趋于轻薄狂放,言辞到切,为我辈处事之戒。父亲生前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永远埋藏在我们子女心中。
(2020/4/24 20:23:48)
[编辑][消顶]
小妹:留言
奶奶,非常非常想念您。好怀念以前在北京和您生活的日子,好希望还能和以前一样挽着您的胳膊出去溜弯.带我向爷爷问好。好想您!!!!
(2011/5/27 9:49:24)
[编辑][消顶]
最新经典Top 5
□访客:《永远怀念我们的母亲周家书》吕以均(2020/4/21 20:40:03)
吾母周家书(1919年2月25日~2005年3月5日)字讳,出生于江苏省建湖县近湖街道西葛村一个农民家庭。她是东方文化氛围中,无数优秀女性之一员。她年轻时受到家庭良好教育,盛德高尚,首推博爱。远近亲疏,一皆覆载。患难相恤,恺恻慈祥。受力所及,原本真诚。不作讹言,不存欺心。整饬成性,一丝不诡。睦于叔姑,慈于子女。四邻归美,遐迩闻名。洁净之风,不染一尘。古德云“母教为天下太平之源。”母亲非常注重孝道,孝者事亲之名。母亲孝敬祖父祖母,胜于己亲。祖母陈氏多年卧床不起,母亲伺奉汤药不曾间断和离开。我们都知道孟郊的《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劝孝的诗。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以也,民之行也。”母亲孝敬老人为我们子女树立好榜样。母亲生前对我们讲,要立大志,做有用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母亲处理家务事,手泽所经,皆有条理。事无遗算,物无遁形。灌园种菜,拉田扶犁,样样都做。母亲晚年信奉基督,虔诚笃实,友爱同工。导人以德,矫俗以礼。母亲的高尚品德,洁净之风,音容笑貌,永远埋藏在我们子女心中。

□访客:《永远怀念我们的父亲成白真》吕以均(2020/4/24 20:23:48)
父亲成白真(1918年9月4日~1985年8月17日)字锦琢。江苏省建湖县钟庄街道刘岑村人,出生农民家庭。他才德绝人,高尚其志。他从青少年时代就一直追求光明与真理,为之呐喊歌吟,上下求索。慨时局之日艰,知非教育不足以救国。193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原江苏省优级栖霞师范学校。时值日寇已侵占我国华北地区,北平、南京等地相继沦陷,学校被迫停课。他回到家乡,生活不可避免地给他以时代的苦闷和个人徬徨,他躲进了书斋。然而,父亲必竟是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一刻不停地为多灾多难的祖国风雨涅槃而执着。他寻找真理和光明,遂身投教育界,以裁成后起为己任。他讲白话文、传新文化、为青年师、向青年学。教育广大青年在国家多难时期,努力学习,増加知识和经验,宣传团结就是力量。鼓励广大青年奔赴前线,沉着挺身前进,为祖国抗日救亡贡献毕生力量。他1947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坚决拥护党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建国前后,他曾任原建湖县庆丰、沿河区文教科员。1951年~1956年在第一届建湖县总工会中,先后任文教部副部长、宣教部部长。在建湖县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当选为执行委员、常委。1957年筹建原建湖县连吉中学,并任校长。1960年~1963年任建湖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1964年~1966年任建阳中学副校长。文革期间因遭受诬陷迫害,1978年任草堰口中学副校长,直至离休。他在任职期间,以公夙夜,尽心向前。不惮勤劳,嘉惠后生。造福乡梓,物望文雅,众情翕福。
  他在筹建连吉中学期间,擘画多方,力排众难,始终如一。精神之贯注,识力之坚定。固已坊表群伦,凡知道他的人无不失仰。
  父亲的一生中,廉洁自守,持躬谨言。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一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不倦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著作,不断地进行自我改造,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政策。父亲一生不为燥湿轻重,不为穷达意饰。即不因环境变化而受到影响,不因境遇的好坏而改变操守。即孟子所言,“穷不失意,达不离道”
  父亲生前经常告戒我们,做人要谨慎自处,不要趋于轻薄狂放,言辞到切,为我辈处事之戒。父亲生前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永远埋藏在我们子女心中。

□小妹:留言(2011/5/27 9:49:24)
奶奶,非常非常想念您。好怀念以前在北京和您生活的日子,好希望还能和以前一样挽着您的胳膊出去溜弯.带我向爷爷问好。好想您!!!!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