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November月
1317:39:59

答赣乐平骆长伟
骆光华(949566259)
2013-06-20.11:09:23
答赣乐平 骆长伟(845119023): 家门,我给你纠正一下,我是本支人。
“姜国辅(赢氏)之子駱志豹”,不是本支人的始祖,是抄录者的错误。周朝不可能有字辈,唐朝駱宾王祖已没有这个字辈,这个字辈是明末清初贵州省正安县的,现在 用到“啟 后 祥”。也没有宋朝骆祯祥的字辈,老百姓家字辈是明末清初才开始的,駱百總不是人名,而是代称,下例字辈骆酉祖理顺的,只是口传:“伯 大 酉 朝 金,图 源 汝 以 先。在 世 安 邦 国,光 前 裕 后 荣。蘭 桂 腾 芳 顯,永 远 扶 明 君”三十字。下面五十字是一九八二年古蔺时年高的前辈骆建云组织续的,现在还没有用。“啟 述 增 辉 连,明 德 应 家 祥。同 登 仁 义 训,永 迪 效 忠 良。雄 伟 高 科 志,全 通 文 武 强。圣 贤 傅 仕 第,富 贵 顯 荣 昌。锦 秀 诗 书 礼,辅 仁 鎮 法 綱”。
我是研究全国骆姓字辈的,请不要误传。
骆光华(949566259)
2013-06-20.11:09:23
答赣乐平 骆长伟(845119023): 家门,我给你纠正一下,我是本支人。
“姜国辅(赢氏)之子駱志豹”,不是本支人的始祖,是抄录者的错误。周朝不可能有字辈,唐朝駱宾王祖已没有这个字辈,这个字辈是明末清初贵州省正安县的,现在 用到“啟 后 祥”。也没有宋朝骆祯祥的字辈,老百姓家字辈是明末清初才开始的,駱百總不是人名,而是代称,下例字辈骆酉祖理顺的,只是口传:“伯 大 酉 朝 金,图 源 汝 以 先。在 世 安 邦 国,光 前 裕 后 荣。蘭 桂 腾 芳 顯,永 远 扶 明 君”三十字。下面五十字是一九八二年古蔺时年高的前辈骆建云组织续的,现在还没有用。“啟 述 增 辉 连,明 德 应 家 祥。同 登 仁 义 训,永 迪 效 忠 良。雄 伟 高 科 志,全 通 文 武 强。圣 贤 傅 仕 第,富 贵 顯 荣 昌。锦 秀 诗 书 礼,辅 仁 鎮 法 綱”。
我是研究全国骆姓字辈的,请不要误传。
2013年November月
1210:4:8

最近,有宗亲询问为什么在《西南骆氏文化研讨会资料汇编》中没有我的发言稿?在汇编时,诗义老人征求过意见,我没同意载入,现应宗亲们请求,只把开头口述补上,《骆应龙的家庭教育思想》一文已登载《魂系内黄》,发给了参会宗亲,特向诗义老人和宗亲们表示歉意。
骆氏文化研讨会发言—开头的话
骆光华
各位宗亲:
我先讲四个问题。
一、关于骆字的读音。我九月十二日到正安,就听见喊叫称呼中,对“骆”字的发音,全是错的,读成“罗”。我才想起诗义老人到云南走访时,听家门把贵州“骆”写成“罗”,原因何在?原因是正安县对本姓母语就是这样读法,象“骆光华”,他们都读成“罗光华”。因此凡是从正安外迁出去的骆姓。都把自己的姓读为“罗”。我曾是老师,研究过两年语音学,知道母语对后代的影响。看来从唐朝至今,都是这个发音,因此,正安的家门,要从你们开始纠正。通过这次会议,大家来纠正,要不然,还是从自己一直错下去,希望大家不能再把“骆”字读成“罗”字了。
二、关于古蔺骆姓的支系问题。古蔺骆氏,始迁祖骆酉,字思贤(1606—1648),世华祖下第三十五代裔孙,汉憩祖之曾孙,在峦布府生长后迁永宁乐荣里九甲地名落比沟。骆酉祖用了十余年考证,“(适逢)麒麟(祖。辖水蔺土司长官)来蜀稽(视察),(酉祖)请致叙。(曰)乃宾王祖之后裔也。明世年间,有祖骆赋,(任过)潜捷蔺酋钦,名伯(总。即老大),下州派之,伯字始于此也”(录自朝甫祖碑记)。口传字辈由此诞生。“伯”字辈为骆赋; “大”字辈为骆大槐;接下是骆酉。传至道光年间,朝甫祖下——金榜祖下——河图祖下——源璋祖下——汝羡祖在清理碑记时,把万历年间骆酉“请致叙”的内容及字辈全都刻雕于碑上,便于后世子孙观碑即知家事。三十字辈是:
伯 大 酉 朝 金,图 源 汝 以 先。
在 世 安 邦 国,光 前 裕 后 荣。
蘭 桂 腾 芳 顯,永 远 扶 明 君。
现已取至 “裕”字。
三、关于我族的断代问题。一个家族,就怕断代。骆氏家族有两次大的断代:一是周朝受姓后,没有注意记载,加之连年战乱,无法顾及,因此断代。43传至骆宾王,有前21代断代记载不明。二是唐朝骆宾王犯事后被追杀,不知所终,其断代113年不能确定世系。加之持速的战乱——平南诏,时有支系断代。现在要清理很困难。这就需要全族共同努力来解决此事。尽量做好这一工作。三是外迁家族,因种种原因无法接通迁出时的祖人,导致断代。
四、关于骆姓的字辈问题。我族骆氏,明朝以前是没有字辈的,明朝中晚期,才开始启用字辈。
骆姓最早的字辈是骆麒之子骆光祯请同庚郑溥:先行五字“庆应朝天光”,接后撰二十字,“寿德延方远、荣恩瑞胤长、礼乐开科第、诗书启后祥”。 骆麒祖是“天”字辈。“光” 字后是“寿”字。
其次是古蔺的:明朝万历年间,骆酉与骆麟、骆麒是同时期的人,在“请致叙”后,口传字辈诞生:以祖父骆赋任蔺酋的钦差——“伯”(伯总)开始,骆赋之子骆大槐。原名不变,以“大”为字辈,接下来,骆酉,取“酉”为字辈,连接“朝、金”二子,就得了五个字,形成本支骆姓的开头字辈诗句。
三是大清康熙年间,骆谚祖编修的:“庆应朝天光”,从四十五代开始“庆”字辈,基本上是骆光祯时的二十五字完后的环循略作小调整,这一调整,使得两支人的辈分因地域关系而出现了混乱。
希望与会家门通过这次会议,相互交流,得到更多的收获。
下面我就讲研讨会的专题主旨演讲《骆应龙的家庭教育思想》。
二0一二年九月十五日下午于正安口述
二0一二年九月十八日文字整理于顺安
骆氏文化研讨会发言—开头的话
骆光华
各位宗亲:
我先讲四个问题。
一、关于骆字的读音。我九月十二日到正安,就听见喊叫称呼中,对“骆”字的发音,全是错的,读成“罗”。我才想起诗义老人到云南走访时,听家门把贵州“骆”写成“罗”,原因何在?原因是正安县对本姓母语就是这样读法,象“骆光华”,他们都读成“罗光华”。因此凡是从正安外迁出去的骆姓。都把自己的姓读为“罗”。我曾是老师,研究过两年语音学,知道母语对后代的影响。看来从唐朝至今,都是这个发音,因此,正安的家门,要从你们开始纠正。通过这次会议,大家来纠正,要不然,还是从自己一直错下去,希望大家不能再把“骆”字读成“罗”字了。
二、关于古蔺骆姓的支系问题。古蔺骆氏,始迁祖骆酉,字思贤(1606—1648),世华祖下第三十五代裔孙,汉憩祖之曾孙,在峦布府生长后迁永宁乐荣里九甲地名落比沟。骆酉祖用了十余年考证,“(适逢)麒麟(祖。辖水蔺土司长官)来蜀稽(视察),(酉祖)请致叙。(曰)乃宾王祖之后裔也。明世年间,有祖骆赋,(任过)潜捷蔺酋钦,名伯(总。即老大),下州派之,伯字始于此也”(录自朝甫祖碑记)。口传字辈由此诞生。“伯”字辈为骆赋; “大”字辈为骆大槐;接下是骆酉。传至道光年间,朝甫祖下——金榜祖下——河图祖下——源璋祖下——汝羡祖在清理碑记时,把万历年间骆酉“请致叙”的内容及字辈全都刻雕于碑上,便于后世子孙观碑即知家事。三十字辈是:
伯 大 酉 朝 金,图 源 汝 以 先。
在 世 安 邦 国,光 前 裕 后 荣。
蘭 桂 腾 芳 顯,永 远 扶 明 君。
现已取至 “裕”字。
三、关于我族的断代问题。一个家族,就怕断代。骆氏家族有两次大的断代:一是周朝受姓后,没有注意记载,加之连年战乱,无法顾及,因此断代。43传至骆宾王,有前21代断代记载不明。二是唐朝骆宾王犯事后被追杀,不知所终,其断代113年不能确定世系。加之持速的战乱——平南诏,时有支系断代。现在要清理很困难。这就需要全族共同努力来解决此事。尽量做好这一工作。三是外迁家族,因种种原因无法接通迁出时的祖人,导致断代。
四、关于骆姓的字辈问题。我族骆氏,明朝以前是没有字辈的,明朝中晚期,才开始启用字辈。
骆姓最早的字辈是骆麒之子骆光祯请同庚郑溥:先行五字“庆应朝天光”,接后撰二十字,“寿德延方远、荣恩瑞胤长、礼乐开科第、诗书启后祥”。 骆麒祖是“天”字辈。“光” 字后是“寿”字。
其次是古蔺的:明朝万历年间,骆酉与骆麟、骆麒是同时期的人,在“请致叙”后,口传字辈诞生:以祖父骆赋任蔺酋的钦差——“伯”(伯总)开始,骆赋之子骆大槐。原名不变,以“大”为字辈,接下来,骆酉,取“酉”为字辈,连接“朝、金”二子,就得了五个字,形成本支骆姓的开头字辈诗句。
三是大清康熙年间,骆谚祖编修的:“庆应朝天光”,从四十五代开始“庆”字辈,基本上是骆光祯时的二十五字完后的环循略作小调整,这一调整,使得两支人的辈分因地域关系而出现了混乱。
希望与会家门通过这次会议,相互交流,得到更多的收获。
下面我就讲研讨会的专题主旨演讲《骆应龙的家庭教育思想》。
二0一二年九月十五日下午于正安口述
二0一二年九月十八日文字整理于顺安
2013年November月
129:51:17

南诏小考
骆光华
南诏(738年-937年)是八世纪时兴起的位于中原西南部的古国,其国民主要由乌蛮和白蛮组成。到九世纪60年代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云南全境及今贵州、今四川、今西藏东南部、今越南北部、今老挝北部、今缅甸北部的地区。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902年郑买嗣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长和。历史: 成立于738年,建国于738年,称帝于860年,902年郑买嗣篡位。南诏灭亡。唐时西洱河地区,居住着乌蛮,共分6大部落,号称“六诏”,即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及蒙舍诏。当中蒙舍诏因地处南方,称为南诏,亦为各部落中最强,家族姓蒙氏。“诏”解作王。他们与白族直接有关。今贵州省含乌蒙山地区的六盘水、毕节、遵义(播州)的桐梓、红花岗、汇川、仁怀、习水、赤水等地。
骆世华就是唐朝乾符三年(876),从浙江义乌率军到蜀川南(当时所称)平南诏后定居蜀重庆府播州真州(现贵州遵义正安县)的。
骆光华
南诏(738年-937年)是八世纪时兴起的位于中原西南部的古国,其国民主要由乌蛮和白蛮组成。到九世纪60年代极盛时的统治范围包括今云南全境及今贵州、今四川、今西藏东南部、今越南北部、今老挝北部、今缅甸北部的地区。由蒙舍诏首领皮罗阁在738年建立。902年郑买嗣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大长和。历史: 成立于738年,建国于738年,称帝于860年,902年郑买嗣篡位。南诏灭亡。唐时西洱河地区,居住着乌蛮,共分6大部落,号称“六诏”,即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及蒙舍诏。当中蒙舍诏因地处南方,称为南诏,亦为各部落中最强,家族姓蒙氏。“诏”解作王。他们与白族直接有关。今贵州省含乌蒙山地区的六盘水、毕节、遵义(播州)的桐梓、红花岗、汇川、仁怀、习水、赤水等地。
骆世华就是唐朝乾符三年(876),从浙江义乌率军到蜀川南(当时所称)平南诏后定居蜀重庆府播州真州(现贵州遵义正安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