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April月
514:14:18

随波逐流易,坚守正道难,且行且坚持。外公,小时候最烦你叨叨我,现在发现我在用你叨叨我的话叨叨我儿子。我收拾东西,找到一堆我高中时你给我的回信。我问自己,为什么后来忙着自己的事情,就不再给你写信了?现在,我很忙很忙,但是静下来的时候还是会偶尔想到你。人群中不经意的一眼,有时会看到和你长得很像的小老头,我会站在那里望着人家的背影发呆。
2014年January月
3017:41:21

爸爸,上海正笼罩一片雾霾之中,国人烟火依旧,乐此不疲,还有几个小时将迎来新年马年。
霾云密布,朦胧凄迷,杂音震耳,也算新年一景。
大家更要保重啊。
霾云密布,朦胧凄迷,杂音震耳,也算新年一景。
大家更要保重啊。
2012年July月
259:55:24

饶有兴趣化了小半天时间浏览了这个网上纪念馆,饶有兴趣读了胡老的回忆录。回忆录写得朴实无华、情真意切,不输那些名人回忆录。其意义已超出了您的家庭。遗憾没能看到全文。胡老的父亲是有功的,让胡老读了书;早年的文化人士也是有功的,引领苦孩子走上幸福的路让也是有功的;胡老也是有功的,培养了5个优秀的儿女。
2011年November月
29:46:40

人老了才知道时间过得真快,你离开我们竟然一轮12年了。
12年来托你的福,家中还算平安,平安是福。
12年我也熬成一个老头,今年退休了。因为今年上海养老金计算问题引起今年退休职工上访不断,网上议论发泄不断。我不参与,知道这个社会说了没用,想了没用,红歌不会唱,红戏不会演,要献礼也囊中羞涩,不会说感谢这个感谢那个,在这个社会,自己好赖是被“主人”的。
自己安慰自己,菜心没有吃就吃菜皮,傻一点好戆一点才好。唯一有点想法,就是祈求健康,自己的大家的。几十年历史都在眼前过,当年万寿无疆万岁万万岁,当年健康健康永远健康,当年统一思想万众一心,当年团结胜利的大会,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之类,都已见过笑过,过眼云烟。
12年来托你的福,家中还算平安,平安是福。
12年我也熬成一个老头,今年退休了。因为今年上海养老金计算问题引起今年退休职工上访不断,网上议论发泄不断。我不参与,知道这个社会说了没用,想了没用,红歌不会唱,红戏不会演,要献礼也囊中羞涩,不会说感谢这个感谢那个,在这个社会,自己好赖是被“主人”的。
自己安慰自己,菜心没有吃就吃菜皮,傻一点好戆一点才好。唯一有点想法,就是祈求健康,自己的大家的。几十年历史都在眼前过,当年万寿无疆万岁万万岁,当年健康健康永远健康,当年统一思想万众一心,当年团结胜利的大会,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之类,都已见过笑过,过眼云烟。
2010年June月
1010:8:51

爸爸,端午就在眼前,家里还是老规矩自己包粽子,当然是hzl的活,妈妈包不动,别人都不会,真的也快失传了。好在中国人不怕失传的,忘了就忘了。
眼下上海最热闹的倒是世博,看媒体热闹的架势知道,上面关心的是进园人数,人多财力大,人流堆积成金山呀。
前几天接通知领世博参观券,待我拿着“大礼包”喜滋滋从居委会出门,只见路旁有小贩竖牌,上书“回收世博门票”,上前问之,七折回收,可得110元。哇,可以买10斤绿豆了!私下盘算,去晒太阳排队遭罪还不如喝着绿豆汤避暑消毒——马上自我反省(毛在时叫斗私批修)——我这人就是没有改造好还是私心太重!
据说世博最热闹就是中国馆,中国馆极富中国特色,从天上往下看就是一四方麻将台,有百姓叫它“雀巢”(可以和北京鸟巢相媲美),站在下面近观就是一顶“官帽”,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站在远处眺望,红庙巍峨,人流如织,彷如庙会,所以网上有戏称看世博是“赶庙会”,反正很合中国人的习俗风味。
北京姐姐一家3代5口接连3天去世博了,累得,别提了!
世博会我们家出力最大的是你的孙女beibei了,整整忙了两年,西区有三个场馆在她的画笔图纸下竟然站了起来。
眼下上海最热闹的倒是世博,看媒体热闹的架势知道,上面关心的是进园人数,人多财力大,人流堆积成金山呀。
前几天接通知领世博参观券,待我拿着“大礼包”喜滋滋从居委会出门,只见路旁有小贩竖牌,上书“回收世博门票”,上前问之,七折回收,可得110元。哇,可以买10斤绿豆了!私下盘算,去晒太阳排队遭罪还不如喝着绿豆汤避暑消毒——马上自我反省(毛在时叫斗私批修)——我这人就是没有改造好还是私心太重!
据说世博最热闹就是中国馆,中国馆极富中国特色,从天上往下看就是一四方麻将台,有百姓叫它“雀巢”(可以和北京鸟巢相媲美),站在下面近观就是一顶“官帽”,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来,站在远处眺望,红庙巍峨,人流如织,彷如庙会,所以网上有戏称看世博是“赶庙会”,反正很合中国人的习俗风味。
北京姐姐一家3代5口接连3天去世博了,累得,别提了!
世博会我们家出力最大的是你的孙女beibei了,整整忙了两年,西区有三个场馆在她的画笔图纸下竟然站了起来。
2010年April月
319:1:15

爸爸,愿您在天自由自在。愿您的灵继续护佑所有的亲友:上海、北京、武汉、慈溪、镇海、吉林。。。。。,使每人都平安、健康!
2007年April月
314:47:56

孩时即知道几种与地名相连的食物,记得最牢的是“太仓肉松”。儿时患病,体软无力,胃纳不佳,母亲熬一小锅白米粥,买一小三角包太仓肉松,一丝丝黄黄的松松的,用筷尖夹一小撮,嗍一大口稀饭,味鲜美,人舒畅,似乎病也好了一半。还有“萧山萝卜干”,平民的食品,价廉物美,咸中带甜。夏日,切丁与毛豆同炒,老黄嫩绿,清香爽口,勾人食欲。还有“高邮咸蛋”,破壳剥一口子,露凝脂蛋白,筷头插入,红黄油急速溢出,不由垂涎欲滴。现在超市里的所谓“红心高邮咸蛋”,质劣味次,名不副实。而孩提时的零食也大多与地名相连,什么“三北豆酥糖”、“三北盐炒豆”、“绍兴香糕”。
抗战时期,全家滞留江西赣州泰和,最后迁徙重庆,母亲在泰和当地居民处学得一手制作“豆豉”技艺,到重庆又学会了腌渍“四川泡菜”。抗战胜利15年后,母亲这一手帮助全家减轻了“三年严重自然灾害”。
上世纪50年代,父亲从中央财经学院进修回来,我们兄弟姐妹欢欢喜喜见到皮儿薄如蝉翼的“北京茯苓饼”,幼小的我都记住了这是“慈禧太后吃的”;又捏一小块黏黏的放进嘴里,于是这甜甜蜜蜜的“北京蜜饯”(果脯)也记在了心里。
父亲有个年轻时的朋友,解放初毅然放弃在基隆的美差,小舢板渡海冒险从台湾返回大陆,欲投身新中国建设,却不料被逼供审查,发配青海。最后放生,苟且在无锡老家耕地务农,什么满腔热血理想抱负一场空,总算大幸拣了命一条。好像是60年代初期,他来看望父亲,当时也才四十来岁,却已黑瘦苍老驼背。他诉说青海悲惨劳作,草根果腹,饿尸曝野。也算是我党优秀党员的父亲惊慌,事后一再叮嘱在旁的姐姐千万千万不可外传。我却只知道有“无锡肉骨头”,小小的扁扁的纸盒,红黑的甜甜的骨头。这是有点档子的算是礼品了。爸爸的朋友,还记得他姓张,小小的一盒“无锡肉骨头”,必是张伯伯忍痛出血,这是多少天的口粮?
还有听说过的、我等小百姓却难得一尝的各地名食,如“南京板鸭”、“金华火腿”、“北京烤鸭”等等。
再后来,18岁闯关东,常走京沪线,知道了“符离集烧鸡”、“德州扒鸡”、“天津狗不理”……
1973至1977年间,又利用每年的探亲假跋山涉水,云贵川、陕豫鄂、赣浙皖,攀山渡水,寻古迹访名胜;探幽觅奇,瞻佛祖仰道经,顺便品尝了“泰安煎饼”、“西安泡馍”、“湖北豆皮”、“宣威火腿”、“云南过桥米线”……
地名和食物链接,地域由美食传载,真是绝妙的地理教学。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对中国地理感兴趣,对名山大川有兴致,或许就是受“太仓肉松”、“山东高粱贻”、“桂林腐乳”的启蒙?70年代还热衷于《地理知识》杂志的阅读,为了收集补齐煞费苦心,不惜匿形潜入厂子工会“偷窃”,或许这就是“苏州豆腐干”、“南通脆饼”、“宁波黄泥螺”的诱惑?作孽,作孽,真正罪过!
不过,印象深刻的倒还是“云南大头菜”。
1969年3月,伟大领袖气势磅礴挥了挥巨手,主席挥手我前进,我前进到东北吉林省四平地区怀德县插队落户。来自好几个学校的19个男女知青组成一个集体户,设“户长”一人,另有贫下中农“老户长”一位(此乃“顾问”形式)。集体户按人头有安置费,用以建窝盖房、购粮买菜维持头年的生计。
粮食可以到公社粮库去买,蔬菜只有向老乡求购,已经一个冬季下来,老乡地窖里的大白菜、土豆早已不多。3月的吉林还是天寒地冻,若等待开春化冻播种成长,这段时间哪有蔬菜供应?那过了一冬掉了菜帮子的瘦骨伶仃的大白菜成了稀罕物,那藏了一季已经发黑发软皱巴巴的土豆也成了抢手货。无奈,只得倒退向几千里之外的家求援吧。
心急如焚的家长高层会面磋商,权衡筛选比较,拟定救急方案,为响应主席号召,支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特隆重推出——“云南大头菜”!恰有第二批赴吉林四平地区插队的知青启程,云南大头菜就此随着北上知青的前进步伐,在锣鼓声,在“欢送”“欢迎”的口号声中到吉林省四平地区怀德县农村插队落户!
云南大头菜原本就是沪上小百姓餐桌上的家常咸菜之一,尤受嘴多口多肚大胃大劳动人民家庭的欢迎。其形厚道,其质单纯,色重味浓,实沉量足。大头菜由酱油腌渍,色暗红及黑,上施以桂花;碗大圆锥状疙瘩切成连刀薄片,犹如书页;手撕刀切,生熟随意;食之方便,咸而下饭;宜存耐放,色味不变。
当第二批到吉林在双城堡公社插队落户的李兄赶了几十里路,送来了用大蒲包严实包裹着的沉甸甸的云南大头菜时,我们真是感激不尽,众人雀跃欢喜。
也不懂得什么“均衡营养蛋白粉”、不知道什么“全面补充维生素”,没听说过“天天向上脑白金脑黄金”,没考虑过什么“健康成长必需”,云南大头菜与吉林苞米面大饼子支撑着我和我的知青兄弟们熬过了在吉林农村的第一个春天。
30多年后还没明白,号称“云南”大头菜,不知是否真是云南特产,也不知正宗的真真“云南大头菜”到底是什么样?
1976年4月,从四川峨嵋到昆明,借宿在厂子同事“云黑子”(该死该死,竟忘了恩人的姓名,偏偏记住了她的外号)的家——昆明铁路局刚建成的家属宿舍里,墙面白灰味犹浓。昆明的街头闹哄哄和全国一样正在聚众游行,人们高喊“拥护党中央英明伟大决策”,举臂高呼“打到某某某”。大家伙儿早都有了经验,报上登的上面头儿们说的老百姓高呼的常和底下人们心里想的是两码事。我们早看淡了什么时世,也早忘了“云南大头菜”,只抓紧时间去金殿,去滇池,去龙门,去品尝“云南过桥米线”。
实在对不起“云南大头菜”!
于我不该忘记的曾支撑起青春皮囊的“云南大头菜”啊,还有多少人知道?
2003.8.2
﹡“大头菜”即根用芥菜,芥菜的变种之一。
后记:1999年父亲去世后,年已古稀的张伯伯也发来了唁电。
抗战时期,全家滞留江西赣州泰和,最后迁徙重庆,母亲在泰和当地居民处学得一手制作“豆豉”技艺,到重庆又学会了腌渍“四川泡菜”。抗战胜利15年后,母亲这一手帮助全家减轻了“三年严重自然灾害”。
上世纪50年代,父亲从中央财经学院进修回来,我们兄弟姐妹欢欢喜喜见到皮儿薄如蝉翼的“北京茯苓饼”,幼小的我都记住了这是“慈禧太后吃的”;又捏一小块黏黏的放进嘴里,于是这甜甜蜜蜜的“北京蜜饯”(果脯)也记在了心里。
父亲有个年轻时的朋友,解放初毅然放弃在基隆的美差,小舢板渡海冒险从台湾返回大陆,欲投身新中国建设,却不料被逼供审查,发配青海。最后放生,苟且在无锡老家耕地务农,什么满腔热血理想抱负一场空,总算大幸拣了命一条。好像是60年代初期,他来看望父亲,当时也才四十来岁,却已黑瘦苍老驼背。他诉说青海悲惨劳作,草根果腹,饿尸曝野。也算是我党优秀党员的父亲惊慌,事后一再叮嘱在旁的姐姐千万千万不可外传。我却只知道有“无锡肉骨头”,小小的扁扁的纸盒,红黑的甜甜的骨头。这是有点档子的算是礼品了。爸爸的朋友,还记得他姓张,小小的一盒“无锡肉骨头”,必是张伯伯忍痛出血,这是多少天的口粮?
还有听说过的、我等小百姓却难得一尝的各地名食,如“南京板鸭”、“金华火腿”、“北京烤鸭”等等。
再后来,18岁闯关东,常走京沪线,知道了“符离集烧鸡”、“德州扒鸡”、“天津狗不理”……
1973至1977年间,又利用每年的探亲假跋山涉水,云贵川、陕豫鄂、赣浙皖,攀山渡水,寻古迹访名胜;探幽觅奇,瞻佛祖仰道经,顺便品尝了“泰安煎饼”、“西安泡馍”、“湖北豆皮”、“宣威火腿”、“云南过桥米线”……
地名和食物链接,地域由美食传载,真是绝妙的地理教学。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对中国地理感兴趣,对名山大川有兴致,或许就是受“太仓肉松”、“山东高粱贻”、“桂林腐乳”的启蒙?70年代还热衷于《地理知识》杂志的阅读,为了收集补齐煞费苦心,不惜匿形潜入厂子工会“偷窃”,或许这就是“苏州豆腐干”、“南通脆饼”、“宁波黄泥螺”的诱惑?作孽,作孽,真正罪过!
不过,印象深刻的倒还是“云南大头菜”。
1969年3月,伟大领袖气势磅礴挥了挥巨手,主席挥手我前进,我前进到东北吉林省四平地区怀德县插队落户。来自好几个学校的19个男女知青组成一个集体户,设“户长”一人,另有贫下中农“老户长”一位(此乃“顾问”形式)。集体户按人头有安置费,用以建窝盖房、购粮买菜维持头年的生计。
粮食可以到公社粮库去买,蔬菜只有向老乡求购,已经一个冬季下来,老乡地窖里的大白菜、土豆早已不多。3月的吉林还是天寒地冻,若等待开春化冻播种成长,这段时间哪有蔬菜供应?那过了一冬掉了菜帮子的瘦骨伶仃的大白菜成了稀罕物,那藏了一季已经发黑发软皱巴巴的土豆也成了抢手货。无奈,只得倒退向几千里之外的家求援吧。
心急如焚的家长高层会面磋商,权衡筛选比较,拟定救急方案,为响应主席号召,支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特隆重推出——“云南大头菜”!恰有第二批赴吉林四平地区插队的知青启程,云南大头菜就此随着北上知青的前进步伐,在锣鼓声,在“欢送”“欢迎”的口号声中到吉林省四平地区怀德县农村插队落户!
云南大头菜原本就是沪上小百姓餐桌上的家常咸菜之一,尤受嘴多口多肚大胃大劳动人民家庭的欢迎。其形厚道,其质单纯,色重味浓,实沉量足。大头菜由酱油腌渍,色暗红及黑,上施以桂花;碗大圆锥状疙瘩切成连刀薄片,犹如书页;手撕刀切,生熟随意;食之方便,咸而下饭;宜存耐放,色味不变。
当第二批到吉林在双城堡公社插队落户的李兄赶了几十里路,送来了用大蒲包严实包裹着的沉甸甸的云南大头菜时,我们真是感激不尽,众人雀跃欢喜。
也不懂得什么“均衡营养蛋白粉”、不知道什么“全面补充维生素”,没听说过“天天向上脑白金脑黄金”,没考虑过什么“健康成长必需”,云南大头菜与吉林苞米面大饼子支撑着我和我的知青兄弟们熬过了在吉林农村的第一个春天。
30多年后还没明白,号称“云南”大头菜,不知是否真是云南特产,也不知正宗的真真“云南大头菜”到底是什么样?
1976年4月,从四川峨嵋到昆明,借宿在厂子同事“云黑子”(该死该死,竟忘了恩人的姓名,偏偏记住了她的外号)的家——昆明铁路局刚建成的家属宿舍里,墙面白灰味犹浓。昆明的街头闹哄哄和全国一样正在聚众游行,人们高喊“拥护党中央英明伟大决策”,举臂高呼“打到某某某”。大家伙儿早都有了经验,报上登的上面头儿们说的老百姓高呼的常和底下人们心里想的是两码事。我们早看淡了什么时世,也早忘了“云南大头菜”,只抓紧时间去金殿,去滇池,去龙门,去品尝“云南过桥米线”。
实在对不起“云南大头菜”!
于我不该忘记的曾支撑起青春皮囊的“云南大头菜”啊,还有多少人知道?
2003.8.2
﹡“大头菜”即根用芥菜,芥菜的变种之一。
后记:1999年父亲去世后,年已古稀的张伯伯也发来了唁电。
2004年January月
2112:1:35

爸爸,要到新年了,还有12个小时。
年年新年年年过年,新年旧年一时间还真没什么大差别。
小时候过春节,记得你喜欢白斩鸡、熏鱼、皮蛋之类,现在基本还是遵循你的路线,我们这一代的基本模式不变,聚一聚,团圆吃一顿,下一辈就难说了。
老毛刚过了110寿辰,你刚过了90诞辰,两位老人家还可放心。
妈妈虽然做不动,却绝不肯闲着,事事要亲历亲为,要过问,要检查,劝也不听的。老人家都是这样的脾气?于是想起你老,随遇而安,不参与家政的好性格……
报上总在说,新年政府要办多少实事(一般是10件),到什么时候在新年政府不宣传办实事了,那么这样的政府就真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政府了。
一到新年政府又在宣传什么民心工程了,到什么时候民心工程由老百姓来评判了,那就真的是得民心了。
今年春节是好天,就是冷。
年年新年年年过年,新年旧年一时间还真没什么大差别。
小时候过春节,记得你喜欢白斩鸡、熏鱼、皮蛋之类,现在基本还是遵循你的路线,我们这一代的基本模式不变,聚一聚,团圆吃一顿,下一辈就难说了。
老毛刚过了110寿辰,你刚过了90诞辰,两位老人家还可放心。
妈妈虽然做不动,却绝不肯闲着,事事要亲历亲为,要过问,要检查,劝也不听的。老人家都是这样的脾气?于是想起你老,随遇而安,不参与家政的好性格……
报上总在说,新年政府要办多少实事(一般是10件),到什么时候在新年政府不宣传办实事了,那么这样的政府就真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政府了。
一到新年政府又在宣传什么民心工程了,到什么时候民心工程由老百姓来评判了,那就真的是得民心了。
今年春节是好天,就是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