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April月
521:6:51

每年清明到來的時候,呼吸著漸暖的空氣,總有些逝去的人,逝去的事讓我們不得不懷念. 當陰陽兩隔,親情可以隔斷嗎?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失去親人的疼痛.每個人都有為了親人的離去痛哭失聲撕心裂肺的感情. 如果真的存在另一個世界,我們在這邊的所有的悲喜,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情懷,那些離去的親人們,可以感覺得到嗎? 清明的雨澆在身上,感染雙眼,濕潤心情.逝去的親人,讓我們明白什麼叫做永遠.這個世界真的存在永遠的感情,不會變質,不會消逝,雖然會隨時間慢慢變淡,卻永遠在心裏佔據最溫馨的地位.親人們給予的愛,是我們此生莫大的幸福…
2007年April月
521:3:17

写于九月九日
今天,九月九日,中国的国殇日。
30年前的9月9日,我们敬爱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
3年前的9月9日,我最最深爱的父亲也离开了我们。
从此,9月9日这个日子,便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会选在这一天撒手人寰,或许只是巧合吧?但作为新中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他的命运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
1953年,父亲是梧州市人民委员会计划科(相当于现在的计委,当时的政府远远没有现在这般庞大)的科员,听从党的呼唤,为支持三线建设大跃进,来到武汉钢铁公司工作。
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各方面的人才,于是父亲又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于1956年考入湖北大学就读,直到1960年大学毕业。他当时选的,就是自己所从事过的计划统计专业。
武汉,这座华中重镇,见证了父亲八年的青春岁月;滔滔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把一个农村的孩子培养成才。
巍巍黄鹤楼,你是否还记得他与同学们在武汉长江大桥旁谈笑古今?静寂的东湖,你是否还记得他与母亲简朴的婚礼?
中国的政治局势多变,原来还号召你去读书,转眼又把你作为教育对象,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心怀叵测,必须加以思想改造,于是在“反右”之后又将大量的知识分子发往基层接受教育。
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学毕业后的父亲被分配到桂林市郊的一座农场。现在是桂林市雁山区。记得小时候我很纳闷,为什么学校会有那么多外地的老师呀,原来都是被这样分配来的。
血气方刚、意气风发地走出校门,却被作为教育对象,要知道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少之又少啊,谁都会有怨气啊?但随着三年自然灾害,中国陷入了粮荒,那种惨况我就不细说了,父亲也曾饿得全身浮肿。也算是天意吧,桂林南郊物产丰饶,农场的产出尚能自给,于是还不至于饿死。所以经过这么一折腾,谁还敢有怨气呀?至少对毛泽东来说,对新中国知识分子的改造是成功的。
改造之后该启用你了,国家花钱培养你,把你整死了就不值得了。不过这次再分配还算民主,父亲主动挑选了离桂林40多公里的一座小县城,准备在这里默默耕耘、养儿育女。农场给父亲带来的最好的礼物便是我大哥,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岁月,父亲给大哥取名“良”,这也是农场的名字。
父亲在县城抓工业,母亲在邻近的乡镇做教师,日子倒也平静。然而随着我的诞生,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文化大革命也降临了。身为富农子弟和臭老九,父亲再次被毛泽东的运动推向了风口浪尖。
桂林南郊30公里的苏桥,现在已经是桂林最具活力的经济开发区,当时是关押父亲的牛棚所在地,同中国许许多多的牛棚一样,这里关押着一大批地、富、反、坏、右、资和臭知识分子,他们在一起接受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被逼迫与旧家庭决裂、甚至在被打倒之后还得叫毛主席万岁……
那绝对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价值观扭曲的年代。无休止的批斗、窜联、武斗充斥着全社会,政府被冲击、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已经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牛棚无休止的劳动和教育,特别是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让父亲非常迷茫,他病倒了。不过他病得还真是时候,那天早晨一群载着红卫兵的卡车开到了牛棚,拿出名单让被点中的人上车,其中就有父亲,可他重病在身根本就爬不起来,在场的县革命委员会领导看着体弱的父亲,皱着眉头同军管代表商量了几句,然后说你既然有病,这次就不用去了。就这句话让我父亲捡了条命。
这台车拉着这些牛鬼蛇神去向何方呢?原来当天县里要召开万人批斗大会,要拿这些人去斗。由于那天的大会开得太过“成功”,上了车的“棚友”们一个也没有回来,都在会场上被激昂的造反派活活地打死……
命运又一次把父亲留下了。
蔚蓝海岸幼时一邻居,经常会在午夜大叫,让人毛骨宠然。一问才知道是因为看了批斗会上的杀人,精神大受刺激,晚上才恶梦不断。
文革,留给中国的是一场灾难。
牛棚,带给父亲的是患难与共的朋友,那才是真正的生死之交。他们忧国忧民,却也是乐观主义者,他们熬过了那段峥嵘岁月,但当问到当年的情景时,总是一笑置之:“邓小平不也一样蹲过牛棚嘛”。
蔚蓝海岸还不到四岁的时候,曾跟随母亲走了几十里路去牛棚陪父亲过春节,那时候的印象只限于平坦的原野和硕大的火鸡,根本体会不到时势的险恶。
那时候爷爷去世,父亲却无法回家尽孝,我想这应该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吧。
2003年父亲弥留之际,蔚蓝海岸专程从梧州回了趟桂林,我到了农场和牛棚,分别取了土,然后种上小花放在了父亲的病榻前,这是我能给予父亲的最好的礼物。
父亲于我恩重如山,他性格温和,诲人不倦,却有谨慎严谨,严格要求。一步步把我培养成人。
高考前我在百寿静读,父亲借出差赶过来,说是母亲专门宰了只鸡让他带过来,为我庆贺生日。于是那天在百寿的政府招待所,父亲单独陪我度过了生日,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单独与父亲过生日。
我得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印象中是父亲最高兴的一天,逢人便笑,烟也派了好几包,喜色溢于言表,那个开心劲让我永远铭记。
叶落归根回梧州教书育人,父亲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尽管他一生坎坷,但晚年的他是幸福的,儿子们小有成就,孙辈好学上进,都令他倍感欣慰。
只是,他走得太早了。2003年春节,他在家里躺在床上接待了我岳父岳母的探访,然后第二天就住院治疗,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但他与病魔斗争了很久,我知道他在以惊人的意志在与疾病抗争,我同样明白他不想走,他舍不得我们这个温暖的家。
俗话说事不过三,在历经反右和文革两次磨难之后,他没有熬过第三次。他选择了9月9日国殇日作为了自己的祭日。
他走的头一天,医生已经表示回天无力了,九月晴朗的天突然下起了暴雨,内涝使得城市的交通瘫痪,我开着车饶行在梧州的大街小巷送孩子们上学,看着车外的风雨交加,当时我就预感到父亲要走了,因为我相信天地是有灵的。
又想起婶婶的事,她是一家医院的护士长,不料竟被本院的救护车撞死了,记得那天本来是个好天气,但在追悼会现场,竟突然狂风大作。雷声轰鸣,仿佛老天在为她鸣不平。而会后却阳光明媚。从此以后我就相信冥冥会有那么一种力量在支配着什么。
那天我回到医院,整整陪了父亲一晚,我亲眼看着记录他生命曲线的频普仪上的曲线慢慢地变成了一条直线,我第一次看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么消失,我感到人类在生命的规律面前是这般地茫然与无助。
父亲是凌晨走的,也跟毛泽东走的时候差不多。处理后事送遗体去膑仪馆都是在天亮之前完成的。我一直都没哭,天快亮时我边开车边给桂林的大姐通电话,大姐连连追问是不是父亲走了,因为她昨晚竟一夜无法入睡。又是预感,原来真正洋溢在亲人之间的温情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我把车停在清晨的桂江大桥中间浩滔大哭……
事后,我们以自己所能做到的最适当的方式送别了父亲。我在此要感谢在父亲病重期间给予关心和慰问的朋友们。是你们的支持让我挺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对父亲的病,我们已经尽力了,没有什么遗憾。只不过有些内疚。我内疚,因为平常总是说应酬多而不回家陪父亲吃顿饭,总是说工作忙而没有带他老人家出去旅游。我想对朋友们说:孝敬父母,就在现在,不要今后给自己带来遗憾。
心绪紊乱,为写这篇文章,蔚蓝海岸多次泪流满面无法继续写下去,以至于迟了一天才成文。
父亲给予我最大的财富,在于他面对困难的那种精神,每一次的挫折都足以令他崩溃,但他都顽强地挺了过来,而且从来不怨天尤人,我从来没有听他发泄过对时局的不满。也许,从他舍弃爷爷为他取的名字而自己改名叫“社新”之时就决定了他的命运,“社新”顾名思义,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意思,这就决定了他历尽磨难却仍然对当对国家充满信心,同时也在冥冥中决定了他在9月9日这天的辞世。
蔚蓝海岸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自豪。
谨以此文纪念敬爱的父亲三周年忌辰。
安息吧,敬爱的父亲!
今天,九月九日,中国的国殇日。
30年前的9月9日,我们敬爱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
3年前的9月9日,我最最深爱的父亲也离开了我们。
从此,9月9日这个日子,便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痛。
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会选在这一天撒手人寰,或许只是巧合吧?但作为新中国初期的知识分子,他的命运是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
1953年,父亲是梧州市人民委员会计划科(相当于现在的计委,当时的政府远远没有现在这般庞大)的科员,听从党的呼唤,为支持三线建设大跃进,来到武汉钢铁公司工作。
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各方面的人才,于是父亲又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于1956年考入湖北大学就读,直到1960年大学毕业。他当时选的,就是自己所从事过的计划统计专业。
武汉,这座华中重镇,见证了父亲八年的青春岁月;滔滔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把一个农村的孩子培养成才。
巍巍黄鹤楼,你是否还记得他与同学们在武汉长江大桥旁谈笑古今?静寂的东湖,你是否还记得他与母亲简朴的婚礼?
中国的政治局势多变,原来还号召你去读书,转眼又把你作为教育对象,毛泽东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心怀叵测,必须加以思想改造,于是在“反右”之后又将大量的知识分子发往基层接受教育。
在这个大背景下,大学毕业后的父亲被分配到桂林市郊的一座农场。现在是桂林市雁山区。记得小时候我很纳闷,为什么学校会有那么多外地的老师呀,原来都是被这样分配来的。
血气方刚、意气风发地走出校门,却被作为教育对象,要知道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是少之又少啊,谁都会有怨气啊?但随着三年自然灾害,中国陷入了粮荒,那种惨况我就不细说了,父亲也曾饿得全身浮肿。也算是天意吧,桂林南郊物产丰饶,农场的产出尚能自给,于是还不至于饿死。所以经过这么一折腾,谁还敢有怨气呀?至少对毛泽东来说,对新中国知识分子的改造是成功的。
改造之后该启用你了,国家花钱培养你,把你整死了就不值得了。不过这次再分配还算民主,父亲主动挑选了离桂林40多公里的一座小县城,准备在这里默默耕耘、养儿育女。农场给父亲带来的最好的礼物便是我大哥,为了纪念这段难忘的岁月,父亲给大哥取名“良”,这也是农场的名字。
父亲在县城抓工业,母亲在邻近的乡镇做教师,日子倒也平静。然而随着我的诞生,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文化大革命也降临了。身为富农子弟和臭老九,父亲再次被毛泽东的运动推向了风口浪尖。
桂林南郊30公里的苏桥,现在已经是桂林最具活力的经济开发区,当时是关押父亲的牛棚所在地,同中国许许多多的牛棚一样,这里关押着一大批地、富、反、坏、右、资和臭知识分子,他们在一起接受毛泽东思想的教育,被逼迫与旧家庭决裂、甚至在被打倒之后还得叫毛主席万岁……
那绝对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价值观扭曲的年代。无休止的批斗、窜联、武斗充斥着全社会,政府被冲击、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已经陷入了无政府状态。
牛棚无休止的劳动和教育,特别是对国家前途的担忧,让父亲非常迷茫,他病倒了。不过他病得还真是时候,那天早晨一群载着红卫兵的卡车开到了牛棚,拿出名单让被点中的人上车,其中就有父亲,可他重病在身根本就爬不起来,在场的县革命委员会领导看着体弱的父亲,皱着眉头同军管代表商量了几句,然后说你既然有病,这次就不用去了。就这句话让我父亲捡了条命。
这台车拉着这些牛鬼蛇神去向何方呢?原来当天县里要召开万人批斗大会,要拿这些人去斗。由于那天的大会开得太过“成功”,上了车的“棚友”们一个也没有回来,都在会场上被激昂的造反派活活地打死……
命运又一次把父亲留下了。
蔚蓝海岸幼时一邻居,经常会在午夜大叫,让人毛骨宠然。一问才知道是因为看了批斗会上的杀人,精神大受刺激,晚上才恶梦不断。
文革,留给中国的是一场灾难。
牛棚,带给父亲的是患难与共的朋友,那才是真正的生死之交。他们忧国忧民,却也是乐观主义者,他们熬过了那段峥嵘岁月,但当问到当年的情景时,总是一笑置之:“邓小平不也一样蹲过牛棚嘛”。
蔚蓝海岸还不到四岁的时候,曾跟随母亲走了几十里路去牛棚陪父亲过春节,那时候的印象只限于平坦的原野和硕大的火鸡,根本体会不到时势的险恶。
那时候爷爷去世,父亲却无法回家尽孝,我想这应该是他心中永远的痛吧。
2003年父亲弥留之际,蔚蓝海岸专程从梧州回了趟桂林,我到了农场和牛棚,分别取了土,然后种上小花放在了父亲的病榻前,这是我能给予父亲的最好的礼物。
父亲于我恩重如山,他性格温和,诲人不倦,却有谨慎严谨,严格要求。一步步把我培养成人。
高考前我在百寿静读,父亲借出差赶过来,说是母亲专门宰了只鸡让他带过来,为我庆贺生日。于是那天在百寿的政府招待所,父亲单独陪我度过了生日,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单独与父亲过生日。
我得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印象中是父亲最高兴的一天,逢人便笑,烟也派了好几包,喜色溢于言表,那个开心劲让我永远铭记。
叶落归根回梧州教书育人,父亲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尽管他一生坎坷,但晚年的他是幸福的,儿子们小有成就,孙辈好学上进,都令他倍感欣慰。
只是,他走得太早了。2003年春节,他在家里躺在床上接待了我岳父岳母的探访,然后第二天就住院治疗,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但他与病魔斗争了很久,我知道他在以惊人的意志在与疾病抗争,我同样明白他不想走,他舍不得我们这个温暖的家。
俗话说事不过三,在历经反右和文革两次磨难之后,他没有熬过第三次。他选择了9月9日国殇日作为了自己的祭日。
他走的头一天,医生已经表示回天无力了,九月晴朗的天突然下起了暴雨,内涝使得城市的交通瘫痪,我开着车饶行在梧州的大街小巷送孩子们上学,看着车外的风雨交加,当时我就预感到父亲要走了,因为我相信天地是有灵的。
又想起婶婶的事,她是一家医院的护士长,不料竟被本院的救护车撞死了,记得那天本来是个好天气,但在追悼会现场,竟突然狂风大作。雷声轰鸣,仿佛老天在为她鸣不平。而会后却阳光明媚。从此以后我就相信冥冥会有那么一种力量在支配着什么。
那天我回到医院,整整陪了父亲一晚,我亲眼看着记录他生命曲线的频普仪上的曲线慢慢地变成了一条直线,我第一次看着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这么消失,我感到人类在生命的规律面前是这般地茫然与无助。
父亲是凌晨走的,也跟毛泽东走的时候差不多。处理后事送遗体去膑仪馆都是在天亮之前完成的。我一直都没哭,天快亮时我边开车边给桂林的大姐通电话,大姐连连追问是不是父亲走了,因为她昨晚竟一夜无法入睡。又是预感,原来真正洋溢在亲人之间的温情是永远无法改变的。我把车停在清晨的桂江大桥中间浩滔大哭……
事后,我们以自己所能做到的最适当的方式送别了父亲。我在此要感谢在父亲病重期间给予关心和慰问的朋友们。是你们的支持让我挺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对父亲的病,我们已经尽力了,没有什么遗憾。只不过有些内疚。我内疚,因为平常总是说应酬多而不回家陪父亲吃顿饭,总是说工作忙而没有带他老人家出去旅游。我想对朋友们说:孝敬父母,就在现在,不要今后给自己带来遗憾。
心绪紊乱,为写这篇文章,蔚蓝海岸多次泪流满面无法继续写下去,以至于迟了一天才成文。
父亲给予我最大的财富,在于他面对困难的那种精神,每一次的挫折都足以令他崩溃,但他都顽强地挺了过来,而且从来不怨天尤人,我从来没有听他发泄过对时局的不满。也许,从他舍弃爷爷为他取的名字而自己改名叫“社新”之时就决定了他的命运,“社新”顾名思义,是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意思,这就决定了他历尽磨难却仍然对当对国家充满信心,同时也在冥冥中决定了他在9月9日这天的辞世。
蔚蓝海岸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自豪。
谨以此文纪念敬爱的父亲三周年忌辰。
安息吧,敬爱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