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July月
1718:34:3
留言访客
经典值5
[编辑][置顶][取消]
2015年April月
312:30:39
留言访客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5年March月
1411:30:0
留言访客
经典值3
[编辑][置顶][取消]
2015年March月
1411:16:2
留言访客
经典值3
[编辑][置顶][取消]
2013年February月
90:27:53
相册评论天津-兰草A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每当我看您的秦香莲便以泪洗面,我时时刻刻怀念您。
经典值5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November月
221:33:37
相册评论评剧小王子,袁金禄
  您的离世是对评剧的重创,对您的离世我们戏迷深感悲痛,天堂安息吧。爱您
经典值2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October月
2416:37:13
文选评论后人亲戚 汪竺
  蓟县人马玉亭等【张学良】床华北戏院 白玉霜小白等是演员===经日本==文革==马是资本家===等治惨死==
经典值3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October月
921:59:39
相册评论评剧小王子,袁金禄
  云鬓珠花,长袖迎风,纵横古今时空,穿越斑斓舞台,舞不尽,生,旦,净,末,丑,唱不完,百,世,人,间,情。
经典值3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October月
921:50:56
相册评论评剧小王子袁金禄
  打破传统评剧套路,形成自己流派,低回婉转,入目三分,扮相秀丽
经典值5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October月
921:31:39
相册评论评剧小王子,袁金禄
  悲惨的一生,两位艺术家用生命诠释了对评剧的流传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October月
921:28:35
相册评论评剧小王子
  两位艺术家,放下对我们戏迷的爱,与世长辞。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October月
51:4:59
文选评论张贵春
  我十岁时见证了小白玉霜离开人世的过程,至今记忆忧新,66年的一天上午在中国评剧院第一排练大厅开批斗她的大会,她家住评剧院后院,当红卫兵去她家拉她时,已见她自结了生命,我们这些评剧院的家属全都跑去看????当时我刚满十周岁,平常称小白玉霜为小姨。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September月
823:25:32
相册评论袁金禄
  jing
  
  
  
  
  
  京剧梅兰芳。评剧白玉霜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August月
249:29:9
文选评论访客
  扼腕顿足 痛惜不已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July月
3118:0:16
文选评论老杨
  金典总是留不住.泪,泪.泪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经典排行Top 5
□石林:追思筱白玉霜(2002/9/18 13:15:07)
在雯老师,您是我国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评剧艺术大师。
  您一生追求进步,把全部精力献给了评剧艺术事业。在30余年的舞台实践中,她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塑造了众多优美而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丰富了评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大家风范的艺术流派。您对评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您在演出的剧目中,创造了各种性格鲜明的古今艺术形象,善良的秦香莲(《秦香莲》)、刚烈的杜十娘(《杜十娘》)、机敏的严兰贞(《闹严府》);追求幸福的杨香草(《小女婿》)、敢于牺牲的冯大娘(《苦菜花》)、果敢的金秀(《金沙江畔》)、正直的李双双(《李双双》)等等。您善于运用唱、念及身段等技巧,把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的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1951年,您应邀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2年10月您积极报名参加赴朝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问演出。您还先后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妇联执委、全国文联委员、全国剧协理事、北京市剧协副主席,并担任中国评剧院艺委会主任。
  正当您为评剧事业再攀艺术高峰的时候,一场生死之劫向您袭来。在承受了一连串的批斗、拷打、坐牛棚之后,心力交瘁的您对这个世界彻底失望,您已不能保全自己的生命了。公元1967年12月21日,您悄然的离开了您为之奋斗一生的评剧事业,离开了喜爱您的广大观众,默默的走了。
  在您离去的日子里,每时每刻都有许多人在思念着您,回忆着您那炉火纯青的艺术。您的唱片、照片被视为珍品收藏;您生前留下的录音不少已被配像播放,深受人们的喜爱;在评剧网站上有更多的人们以各种形式怀念着您,那一段段留言甚是感人;还有,反映您艺术人生的电视剧也要在电视台播出了。听到这一切,相信您一定会含笑九泉了。
  在雯老师,值此您诞辰80周年之际,特将一副挽联抄录于此以示纪念。
  一身不自保
  千载有英明
  横批:留芳千古。
  
  
  
  
  
  
  
  
  
  
  
  
  

□白派迷:致纪念馆管理员!(2002/8/21 21:21:49)
亲爱的管理员,您好!感谢您管理着小白玉霜老师的纪念馆。
  听说今年有纪念她诞辰80周年的活动,您知道信息吗?若知道,请在这里发出来,告诉大家!谢谢!

□柳青青:评剧大家筱白玉霜(2002/10/11 20:10:23)
筱白玉霜前辈是一位了不起的艺术大家,她唱腔、念白、表做面面俱到又均属上乘。在评剧演员中象她这样造诣精深、技艺全面的并不多见。
  唱腔。嗓子是戏曲演员的本钱,但仅仅凭嗓子好,唱腔无韵味,也难以成为演唱家。筱白玉霜前辈有一条得天独厚的好嗓子,音色甜美,膛音宽厚,更为可贵之处就在于她的唱十分考究,她的唱腔是正宗大路,并不标新立异,然而其低回婉转,缠绵悱恻的行腔听来悠扬悦耳,沁人心脾,是评剧旦角唱腔的主流派。筱白玉霜前辈对唱工一向持郑重而认真的态度,不论是大段儿的成套唱腔,还是只有几句的小段儿她都俱用全力,绝不含糊。象《小女婿》中那段脍炙人口的大段反调“鸟入林”,她唱的满工满调,一气呵成,使听者感到痛快淋漓;而《秦香莲》开场的一段只有四句,她同样唱的一丝不苟,感情充沛,使听者一下子被带入剧情当中。
  做表。做派表演是戏曲演员创作人物的重要手段。筱白玉霜前辈在这方面有深厚精湛的修养,表演颇有大家风范。她拒绝不符合剧情的“花架子”,善于利用手势、眼神、身段、台步等细微动作,来表达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演来不温、不火、不粘、不拖,真正恰到好处,妙造自然。
  念白。戏曲界有“千斤念白四两唱”说法,这句话准确的说明了念白和唱腔所处地位的轻重。评剧演员中大多重唱腔而轻念白(这可能与评剧是以唱起家的有关),尤其是韵白更是评剧演员的薄弱环节。筱白玉霜前辈的念白却颇具功力,她发音纯正,咬字清楚,特别是她的韵白非常讲究,不但有气口且有腔调(这正符合“唱要象说话,说话要象唱”的梨园古训)。一般大段念白容易使人有拖沓、乏味之感,听筱白玉霜前辈的念则不然,如《秦香莲》中闯宫中的大篇幅,她念的抑扬顿挫,急缓有致,其中的凄凉味道把人物性格及此时此刻的心情刻画的惟妙惟肖,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筱白玉霜前辈一生奋斗,为提高评剧的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评价她的表演艺术,只言片语是不可能的,况本人作为一个爱好者水平有限,这里只是谈些个人感受,也想借此表达对筱白玉霜前辈的敬仰和怀念。
  
  
  
  
  
  
  
  
  
  
  
  
  
  
  
  

□萧柳:小白玉霜是评剧“新白派‘的创立者(2002/8/29 23:41:31)
小白玉霜、新凤霞、喜彩莲、李忆兰、花月仙、魏荣元、马泰等人都是中国评剧院早期的代表人物,如今评剧舞台上比较多见的仍是他们的表演风格和代表剧目。但是很久以来我注意到一个问题,这就是媒体上甚至评剧院的一些专业人士在介绍评剧流派时,上面提到的几位名家多被称为各派创始人,如“新派”(新凤霞)、“喜派”(喜彩莲)、“李派”(李忆兰)“花派”(花月仙)、“魏派”(魏荣元)、“马派”(马泰)。惟有“白派” 总是被说成由白玉霜创立,小白玉霜则仅仅被作为继承人或发扬者而提及。我以为,这种说法很不妥当,会误导读者和观众。记得著名戏剧家马少波先生在一篇纪念文章中写道,我们今天说的白派是指小白玉霜的表演艺术。我认为这个说法是科学的和负责任的。
  两代名伶两个流派,如今的白派是小白玉霜的新白派
  小白玉霜是白玉霜艺术的继承人这一点不可否认,因为任何一个青年演员在他演艺生涯的初期都存在一个模仿、继承的阶段,小白玉霜自然也不例外。她在养母白玉霜身边长大,受其影响颇深。但由于白玉霜的保守和狭隘,使小白玉霜的学艺道路异常艰辛。然而这种困难的环境反而造就了小白玉霜善于探索刻苦钻研的艺术品格,通过不懈努力她的表演逐渐超越了白玉霜,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20世纪五十年代,更为小白玉霜施展艺术才华和创造欲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她排演了大量新戏如《九尾狐》、《小女婿》、《罗汉钱》、《苦菜花》、《金沙江畔》等,为这些戏精心设计的唱腔,至今广为传唱;即便那些骨子老戏如《秦香莲》、《杜十娘》、《朱痕记》、《锯碗丁》,她也唱出了新的境界,从唱片中我们不难听出大小白玉霜的区别,白玉霜是传统的大哭大嚎唱法,听来令人心碎;小白玉霜则唱的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显然是两个风格。她们之间既有传承,更是新旧两种风格的更替。(京剧中也有类似情况,裘桂仙裘盛戎父子两代裘派,现在提到裘派就是裘盛戎,没人在刻意去追溯到他父亲那里。)其实流派的继承,本就有两种形式,一是忠实的继承,一是革新的继承。小白玉霜显然属于后者(京剧中的张君秋亦属此类,他是梅派继承人,但你不能否认他更是张派创始人)。鉴此本人认为,白派实际上有两个,一个是上个世纪30年代白玉霜的白派,一个是孕育于40年代,形成于50年代,流传至今的小白玉霜的白派(有人称为新白派)。如今的白派传人不论是刘萍,还是更年轻的王冠丽继承的都是小白玉霜一派。
  同代演员中小白玉霜成就最高,理所当然自成一派
  小白玉霜艺术的黄金时代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这也正是评剧艺术的又一辉煌时期。这一时期的舞台上活跃着一大批有才华的名角,如北京的小白玉霜、新凤霞、喜彩莲、李忆兰、花月仙、小玉霜;天津的鲜灵霞、新翠霞、六岁红、李文芳、小玉芳、小花玉兰;东北的韩少云、花淑兰、小俊亭、喜彩苓等等,她们当中不少人的艺术风格大都形成于这个时期。小白玉霜以其超群的艺术实力和出众的社会地位(她拥有评剧界的若干个第一)无可争议的成为这个时期评剧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重量级人物,当其他人都被封为流派创始人的时候,她却屈居继承者的位置,矮人一头,这显然是不公正的。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承认小白玉霜作为新白派的创始人的地位,因为这是历史形成的。我觉得,对于小白玉霜一直未被列为流派创始人这个问题,可能和她“小白玉霜”的艺名有一定关系,因为这个名字使人总要把她与白玉霜联系在一起,会问“大小白玉霜有何不同?”。试想如果她不叫“小白玉霜”,就其艺术成就而言,恐怕就不会被简单归做白玉霜的传承者了,那肯定会出现一个“李(在雯)派”。
  今年是小白玉霜诞辰80周年,我们在纪念她的时候,应该公正的评价她的艺术。小白玉霜为提高评剧的地位做出过特殊贡献,她留下的艺术是评剧的一笔财富。对这样一为卓越的艺术家,我们不能人为降低她在评剧历史上应有地位,再一次呼吁(特别向专业人士)还她白派(小白玉霜)或称新白派创立者的称谓。
  小白玉霜——这个伟大的艺术家的名字将永载评剧史册。
  
  
  
  
  
  
  
  
  
  

□星河:小白玉霜老师的唱腔艺术特点(2002/8/23 15:51:17)
1967年12月21日,当代著名优秀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年仅45岁的小白玉霜老师,在身心遭受摧残后,含冤离开人世。但她的艺术成就,至今对评剧界仍有巨大的影响,并为千千万万评剧艺术爱好者所怀念。
  小白玉霜老师,本名李再雯,著名评剧艺人白玉霜的养女。白玉霜在评剧发展史上是一个代表性人物,她创造了独具风格的唱腔流派。小白玉霜继承并发展了母亲的艺术,使“白派”唱腔更有提高,更加完美。
  小白玉霜从小学戏,她的第一个老师就是著名评剧彩旦珍珠花。珍珠花在演唱上板、字、气、腔很有功夫,一开始就交给小白玉霜两出唱工很的戏---《桃花庵》和《珍珠衫》,为小白玉霜的唱工打下了坚实的底子。以后,小白玉霜长年随母亲同台演出,十六岁正式登台任主演,演唱酷似白玉霜。1943年白玉霜病故,年轻的小白玉霜便挑起了母亲的戏班子,使“白派”唱腔继续回响在评剧艺坛上。
  熟悉“白派”唱腔的听众,从小白玉霜的唱腔中,完全能够听出白玉霜的韵味。白玉霜的成名是在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时期,她演出的剧目,主要是悲剧。唱腔低回婉转,流露出陷入水深火热中的中华儿女的凄怆情感,唱出了身受压迫的旧社会妇女的悲惨遭遇。
  小白玉霜继承了“白派”艺术的这些特色,也以演悲剧著称。她像母亲一样,用低调门,走低腔,同时善于运用鼻腔共鸣来渲染悲剧气氛。新中国成立以来,小白玉霜以辛勤的劳动,成功地过众多的现代妇女形象;同时,对传统戏进行了有益的改革,这样,她的唱腔艺术就突破了原有的境界,取得了更高的成就。总的说来,小白玉霜老师的演唱,朴实无华,讲究以情动人。叙事时,如同说话,自然流畅;抒情时浓托人物内心,感人至深。小白玉霜的表演,含蓄深沉,悲怒笑颦都很精确,与人物感情浑然一体。
  小白玉霜老师的演唱艺术之所以受到广大的评剧爱好者喜爱,正是由于她对评剧艺术的不断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加之所具备的评剧艺术天赋而创立出的“新白派”。我本人正是听到小白玉霜老师和其他艺术家的演唱而喜欢评剧艺术的,而且小白玉霜老师的演唱风格又是我最喜欢的评剧流派,同时我非常崇拜小白玉霜老师。
  小白玉霜老师离开我们、离开她所钟爱的评剧艺术舞台已经35年了,但她所创造“新白派”的演唱艺术将永留史册。
  今年是小白玉霜老师诞辰80周年,10月中国评剧院将举办隆重的纪念活动,包括推出几部新拍摄的白派名剧音配像(由第四代白派传人王冠丽主演)和连续5场纪念演出。衷心希望再雯老师在天之灵帮助纪念活动举办成功,并培养出更多的“白派”传人。
   小白玉霜老师,我们永远怀念您!
  

最新经典Top 5
□tanxin:回忆白姐参加周总理宴会的日子(2002/5/7 17:12:14)
我准备正式发表纪念文张。

□yang:评剧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2002/8/19 13:13:35)

□访客:留言(2015/7/17 18:34:03)

□评剧小王子,袁金禄:相册评论(2012/10/9 21:31:39)
悲惨的一生,两位艺术家用生命诠释了对评剧的流传

□访客:留言(2015/4/3 12:30:40)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