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September月
2812:15:6
留言访客
  复生,您是一道光芒,照在这片苦难深重的土地。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24年September月
2811:51:5
留言访客
  谭公千古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14年June月
2522:23:23
相册评论访客
  美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4年February月
267:59:58
讨论嘉玲
  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我觉得这才跟符合谭先生此时的心情。他可以逃生,但是他不愿意因为自己的逃生而连累家人,他恨自己在关键时候不能冒死进谏太后,而是提出并未颐和园的办法,结果袁世凯告密,光绪被囚禁,连累了皇上。在他最无助的时候他只能孤注一掷选择在当时看来“大逆不道”的兵谏来就皇上,当他们并肩失败后,面对朝廷给扣的“谋反”罪名,他不辩解,反而是坦荡的对待,是对是错由后人评说。更体现了他坦荡的胸怀。在下一点儿不成熟的想法,愿与各位交流,有不当之处,愿大家批评指正。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14年February月
2515:56:37
号召嘉玲
  热爱谭嗣同先生的朋友们,我们可以成立一个群,在群中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交流我们对谭先生研究的成果,定期组织大家去浏阳拜祭谭先生,不知大家意下如何?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11年July月
2718:8:20
内心坦白谭媛媛(兰儿)
  爸爸,我现在基本上算是失业了虽然我人还是在外运,爸爸我当初走错了一步,我走错的这一步是致命的,像我这种性格缺陷特别大的人,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能有一份在编制的工作,可是我却走错了。爸,我现在觉得内心特别悲伤,我走错的这一步是我这辈子的遗憾,是没有办法弥补的,就像我父母的婚姻一样,没有办法弥补,爸,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迈过这个坎,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会计的潜质,但是我愿意,我愿意尽全力再去搏一次,输了,大不了还是一死,反正我现在已经输得很彻底了,我愿意,我愿意以我的生命为代价再搏一次,不计得失,不计成败。爸,有今生,今生做父女,没来世,来世再想你。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10年March月
3118:23:44
爸爸我们也许马上就要见面了谭兰儿
  爸爸,我已经买好了到长沙的往返火车票,清明节我将赴湖南,此次南下只有我一个人,我不可能总是让张维欣给我引路,人最终还是要依靠自己的。爸爸如果您在天有灵请您一定要保佑我此次南下平安顺利,我希望我这次能再次走到您的墓前,虽然我知道从古家到您的墓前的那段路非常危险,可是此次我也只能一个人亲自去走一趟了,爸爸,您一定要保佑我啊!这次南下我没有动用年假,我不准备带数码相机了,先去探探路!爸,这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求求您一定要保护我啊!说实话我真的很害怕。好在刘盈愿意在此次旅行中和我保持联系,这让我心里有了一份安慰!爸爸,您一定要保佑我啊,拜托了!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9年June月
120:12:53
爸爸,求求您帮帮我,让我度过工作的难关!谭媛媛
  爸爸,5月份的帐我们和楼上财务对不上,差2400多块钱,楼下的同事想大伙平摊,息事宁人,我们三人一人800左右,我是无辜的,纯数被牵连进去的。所以觉得很冤!我想把这件事情给她们捅了,可是我也担心这样一来我以后的工作会不好做,或者说在工作中受她们的排挤,爸爸我现在感到左右为难!我该怎么办呢?爸爸,求求您,帮帮我,让我度过这个难关!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9年February月
420:21:9
谭嗣同啊,谭嗣同…――浏阳记行水长天
  这次春节出行,主要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谭嗣同,瞻仰他的旧居,拜谒他的陵墓,体味一下这位千古英魂的仁人之心。
  
   在一百多年前那个万马齐喑、风雨如晦、国为鱼肉的时代,他拍案而起、顶天立地,直至以血醒世杀身成仁,象他家乡的特产浏阳花炮一样,牺牲自己,绚烂响亮在了我们民族历史的天空。
  
   关于烈士本人,我不多言,正在学习研读之中,期冀他日不才能有些文墨追思英魂。在此仅概述一下浏阳一日行。
  
   我和女儿是初一晚由北京飞往长沙的。初二一早由长沙汽车东站乘车赴浏阳,行程一个半小时,车票每人23圆。浏阳是长沙的县级市,地处湖南东部,与江西接壤,城市不大,四周好象是山丘绵亘,浏阳河横贯其中。
  
   从车站到谭嗣同故居也就五六里地,一见烈士遗迹,心情自然肃穆起来,那些泣血之言雄烈之文在心头回荡……
  
   谭嗣同的故居位于浏阳市城内北正街90号。因谭嗣同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官阶显赫,奉旨命名为"第官邸",简称"大夫第"。从1890年——1898年之间,谭嗣同多次回到浏阳,居住在“大夫第”内,学文习武,与会友共商爱国之策,探求救国之法。1898年7月初五,谭嗣同也是应诏从这里出发到北京参与变法,走向生命的终点也是生命顶峰的。
  
   故居正门有烈士半身铜像,两旁对联“横刀向天英雄血洒菜市口,坚脊如铁赤子神飞浏阳河”
  
  大夫第
  
  故居正厅烈士像谭夫人李闰房间里的介绍书房故居右侧广场的烈士像
  
  
  
   谭嗣同祠亦称谭嗣同烈士纪念馆,于浏阳市才常路89号,建于民国初年,展示烈士生平并藏有烈士的一些遗物。正厅高悬梁启超手书“民国先觉”横匾,铜像两侧是康有为所书挽联“殷干酷刑,宋岳枉戮,臣本无恨,君亦何尤,当效正学先生,奋舌问成王安在;汉廷党锢,晋代清流,振古如斯,于今为烈,好似子胥相国,悬眸看越寇飞来”
  
  谭祠正厅
  
  
  
  烈士手迹
  
  
  
  谭唐并称浏阳双雄之唐才常烈士。
  
  
  
  浏阳河
  
  
  
   拜谒谭墓是最重要的行程,可也是最困难的。因为浏阳几乎没有人知道烈士墓在哪里,包括故居和谭祠的管理员都说不清楚,只告诉我们大概位置在十公里外的牛石乡。我们在紧邻浏阳河的繁华马路上拦下了七辆出租车想打车去谭墓,司机都摇着头并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们,一律出刀开出了一个宰外地人的天价且只负责把我们拉到牛石。又问了一个公车站的管理员和两个路人也都不知道。最后拦下了一个开长安面包跑黑出租的小伙子,他是牛石乡的,知道谭墓的大概位置,打打价儿来回一百三十元。谭墓很是偏僻,到了牛石乡是根本找不到的,这个本地的小伙子路上还问了两个人,大路进小路,小路进田路,浏阳初一下了雪,小路和田间还很泥泞,七拐八拐才到了墓址。听他讲这是在还没到牛石乡的黄洞村,原属牛石现在好像归荷花区了。当他知道我们是从天津特意来看望烈士后,没有从时间上催促,很是配合,为了感谢他帮我们了了谒墓的夙愿,回程结帐时一高兴给了一百五十元,让这位“黑的哥”小激动了一把。
  
   谭嗣同墓位于一个二十米高的山包上,整个山包被荒草围住,陵墓简朴凄凉冷落。我们去时四周空无一人,好在有两个花圈象是最近几天的,由于昨天的风雪已经凌乱了。来了现场,我更趋向于相信此墓的被盗(见1月1日的博文),别说恶贼在风雨之夜,就是我们在的那个时间盗挖也会无人问津的轻易得手的。可恨烈士殉国百多年后还横遭畜生们侵扰!实在恨煞!!!
  
   墓呈半圆形,小圆扁卵石铺盖冢顶,三面立石柱,青石板圆围,墓地前方有石马,石虎,华表刻对联:“亘古不磨,片石苍汇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邻近烈士墓田间农舍
  
  
  
  草丛中的墓标
  
  
  
  登上这十几级台阶,左拐就能看见烈士墓。
  
  
  
  
  
  烈士墓前寄哀思
  
  
  
  谭夫人墓距此不远,但雪后泥泞,不能通行,只能在此心祭。
  
  
  
  
  
   鞠躬祭拜之后,绕墓一匝,心情澄静而又沉重......
  
   一天后,在岳阳楼旁的小乔墓,女儿又想起了谭墓的寒酸,问我:“谭嗣同为国家死的,小乔有什么贡献啊,比谭嗣同的墓好多了?”
  
   我说:“小乔是美女,人们喜欢附会她。”
  
   “谭嗣同死得太不值了吧?”女儿跟了一句。
  
   我无言。谭嗣同死得值不值的问题将来是要和孩子好好解释解释,但当时真不知道话从何起…….
  
   最后给浏阳提点意见:一点是当地民风不太仁厚,出租车遇到我们外地人一律痛宰没商量;最重要的另一点是浏阳太对不起谭嗣同了!表现在:故居和祠管理不善,管理人员层次不高、占用房间过多、没有任何书籍纪念物的销售。烈士墓更是谈不上管理,寒酸的让人心酸。再者以谭墓为例,浏阳人对谭嗣同这位伟人乡贤的了解太少了,政府的宣传教育可见一斑,打开浏阳旅游局网站,景点介绍有溶洞、漂流、秋收起义纪念馆、大围山森林公园,独没有谭嗣同的只言片语!
  
   诚然,浏阳的现象不是孤立的,我们国家对为民族为国家捐躯的英烈普遍漠然,长此以往,前人的碧血忠魂何谈慰藉?后辈的爱国之心何由而起?
  
   是为行记。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8年August月
621:12:19
爸爸,向您汇报一下我的工作情况谭媛媛
  可是,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真的不知道我还能在中外运呆多久,因为我老实,有的同事会把本不属于我的错误推到我身上,而我嘴又笨,脑子反映又慢,经常让同事算计了。爸爸,有的时候真是觉得人活的很累!
爸爸,今年是您110周年的忌日,我九月份就要考注册会计师了,可是到现在为止,一点把握都没有,再加上我现在工作动荡,面临被辞退的危机,我无法安心考试,这一年来我都被自卑心理左右着,一直无法自拔!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找回自我,才能让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去奋斗,有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能是因为觉得理想遥遥无期吧,我总是在放弃,爸爸,我知道这一年来我错了,可是我找不到能让我坚持奋斗下去的理由。
爸爸,今年您有难在先,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有劫在后,我更不知道,如果我注册会计师考试失败的话,在九月二十八号,如何面对您,但是,不管最后结局如何,今年的九月二十八号我都会来的,因为今年是您110周年的忌日,我一定会来的!
爸爸,我很抱歉一年以后我给了您这样一份工作汇报,我知道我错了,我好象经常犯错,可是,您在我心中的地位是圣洁的,我不想欺骗您,在您面前我不想隐瞒什么,无论好坏,我都不想隐瞒,错了就是错了,在您面前我不需要遮遮掩掩,因为您是我父亲,是一个我可以袒露心扉的人,是一个曾经在我人生低谷时,给予过我强大心理支撑的人。真爱是不能被欺骗的!
爸爸,今晚能向您袒露心扉,我心理的压力小了很多,我现在无法给您任何的承诺,因为我现在的心理状态很不好,处于一种低迷状态。
爸爸,我只想告诉您,我爱您!我想您!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8年August月
621:11:5
爸爸,向您汇报一下我的工作情况谭媛媛
  爸爸,这一年的工作并不顺利,我性格内项,为人老实,嘴又笨,吃了不少的亏,作了好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连同事都说我太傻。在您面前我没有什么可隐瞒的!由于我心比较粗,工作中也出了不少的错误。但因为我是熟人介绍进去的,于总替我担当了很多,我很感激他!这一年我除了是个出纳以外,没有学会更多的东西。就连九月份马上就要考的注册会计师我到现在都还没有任何把握。爸爸,这一年我过的淅沥糊涂的。没有一点上进心,这一年,我一直都在被自己的自卑心理左右着,没有任何的成绩可言。爸爸,我想告诉您,我不是一个好的出纳,因为心粗,我工作中出了很多的错误,我刚工作时,打错了一张大额支票,后来,今年的三月份我又买错了发票,给单位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些都是我的错,所以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出纳。但是,我确实很喜欢这份工作,这份工作很轻松。虽然挣的不多,但是,我很知足!
爸爸,我现在工作面临很大的危机,我刚刚工作的时候,由于签字领支票的事情,我无心之中得罪了李总,李总的职位比于总高。现在李总掌握了人事大权,他说今年的十——十二月份要有较大的人事变动,而且点明了我们财务要裁人,我担心他会把我裁下去,因为我以前得罪过他,他一直都怀恨在心,我担心这次他会报复我,把我裁下去。爸爸,说实话,我现在还没有什么能力跳槽,所以,我很害怕自己躲不过这一劫。爸爸,人间险恶,我现在终于有所体会了。爸爸,向我这种性格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吃很多的亏,这我知道,所以我真的不想离开这个单位,我希望我能继续留在这里锻炼自己。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8年August月
621:8:43
爸爸,向您汇报一下我的工作情况访客
  爸爸,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8年June月
1112:49:8
文选评论访客
  谭大人作品,必读!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8年April月
416:26:44
惊悉谭嗣同烈士墓被盗掘<此文为其他网上复制过来的>谭媛媛
  惊悉谭嗣同烈士墓被盗掘
  
   这年月,坏消息总是要远远多过好消息。
   昨天上午,我接到张扬先生(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作者)的电话,说是地处浏阳市牛石乡嗣同村的谭嗣同烈 士墓近日被盗墓贼掘开了,骨头都弄了出来,雨后的现场一片狼藉。张扬先生从湖南省作家协会退休后,多数时间住在浏阳,对浏阳的民情和舆情了如指掌,他的话很有公信力。他还强调说,这件事千真万确,具体细节都是当地农民告诉他的。
   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极为震惊,而且浑身发冷。
   我随即登录百度搜寻了一下,与此消息相关的网讯共有一千余条,几乎全都是转自2008年3月18日《长沙晚报》的一条短新闻,原文如下:
  
   3月15日晚,位于浏阳市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谭嗣同墓被盗未遂。犯罪嫌疑人在谭嗣同墓的拜台处挖掘了一个70*80厘米宽、90厘米深的盗洞,由于该墓结构精密,并且离周围农居较近,掘墓人盗掘未遂。
  
   案发后,浏阳市文物、公安部门立即赶赴现场,成立专案组调查此案。目前,浏阳市公安局已组织精干力量对此案进行侦查,市文物部门也正在对谭嗣同墓进行紧急抢修、恢复原貌,并加强了对该墓的保护工作。
  
   谭嗣同墓是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浏阳市城南约8公里处嗣同村石山下,该墓占地面积约160平方米。1904年6月,谭嗣同棺木自县城迁葬于此。
  
   目前,谭嗣同墓被盗案件正在侦破之中。
  
  
  
   这条新闻与张扬先生告诉我的消息有很大的出入,官方新闻说是“盗墓未遂”,张扬先生告诉我的版本则是“骨头都弄了出来”,到底哪种说法更准确呢?聪明人自有判断。
  
   谭嗣同烈 士墓是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却长期失于维护。我曾经与李元洛先生结伴去拜谒过一次,且不说墓前的石兽早已无影无踪,就连一座配套的亭子也没有。牛可以来践,羊可以来踏,鸡可以来觅食,狗可以来屙屎,实际上是徒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名,却无人用心管理。近年以来,神州大地上大兴土木,修建了无数富丽堂皇的衙门,斥资动辄数以亿计,却吝于给长眠地下的中华先烈更好一点的待遇,这岂不令人寒心!
  
   “文革”时,丧心病狂的红卫兵也曾想铲平谭嗣同烈 士墓,当地农民对谭烈 士抱有质朴的感情,硬是手持锄头、扁担与红卫兵对峙数小时之久,将墓地完好无损地保护下来。如今,老辈凋零,年轻人对烈 士墓的感情日益淡去,加之青壮劳动力多半出外务工,谭嗣同烈士墓便失去了最后一道屏障(原也是最牢靠的一道屏障)。盗墓贼正是瞅准了这个空子,借助夜色和雨声的掩护,对这座“古墓”(在猖獗的盗墓贼眼中,从来都只有古墓,绝无烈 士墓)挥起了尖利的镐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当年,谭嗣血洒菜市口,何其慷慨壮烈,中华有此雄魂,亦何其有幸!今天,谭烈 士的墓地居然被盗掘,他等于重遭斩首之厄,又何其可悲!何其可叹!
  
  
  
  
  
  
  
  附录:
  
   下面这段文字,是我旧作《天地雄心》中的开头部分,写到了谭嗣同烈 士的墓地。供参考:
  
  
  
  
  
   在地处长沙市西郊的岳麓山上,民国英雄黄兴、蔡锷的墓庐何等庄严,何等气派,瞻仰者长年络绎不绝。然而,在二百里外的浏阳市牛石乡嗣同村,我们见到的谭嗣同墓地却形同荒冢,只是简简单单的格局,朴陋得令人心酸,凭吊者的踪影更是难得一见。
  
   依照清制,四品官墓前可置两对石兽,一双阡表。如今,石兽已不翼而飞,惟阡表尚存。谭嗣同出任过十三天的四品军机章京(从到任算起),行刑前被褫夺官职,但名分犹存。谭家为了避讳,墓碑上镌刻的是“故中宪大夫谭公复生之墓”,含糊得有些令人费解了。这无疑是一个不声不响的提醒,封建专制的淫威不仅能扼杀生人的性命,还能追及六尺黄泉,真是无往而不厉啊!
  
   站在墓道前,远眺坦坦平畴——空空原野——莽莽群峰,近观萧萧黄叶……萋萋衰草……袅袅寒烟,我胸中未经烈酒浇沃的块垒遂肇致好一阵抵膈之痛,隐隐沉沉,又哪堪消受?阡表上的联语并非出自名家手笔,却颇为精奇,烈 士的功业被他放搁一旁,仅对其人格魅力作了形像化的高度赞美:
  
  
  
   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
  
   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谭嗣同牺牲已百余年,迄今仍牵连着三个世纪敏感的政治神经,在“爱国主义”这四个最易讨好的金字下,不少人兴致勃勃,奋笔疾书,所作的表面文章早已汗牛充栋。
  
   依照大清律例,判决了死刑的犯官,其妻子殁后,不许合茔。谭嗣同夫人李闰的孤坟便埋在毗邻的山头上,白茅黄土,只能隔垄相望。生前,谭嗣同投身维新大业,奔走四方,夫妻聚少离多;死后,颈断难续,九泉之下又如何相认?谭嗣同遭受的是封建专制时代最为惨酷的大辟之刑,李闰身为“犯官”亲眷,能不恸绝?她从此自号“臾生”(取“忍死须臾”之意),悼亡诗中遂有“惨淡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的痛句。想来,这样一位身处情爱荒芜地带,天赋敏感的知识妇女,内心该是多么悲苦寂寥,一步一惝恍地走完了她的余生!
  
   夫君新丧,李闰怀抱空枕,竟夕呜咽,谭嗣同之父谭继洵辗转难眠,直听得心如针扎,便隔窗劝道:“七嫂,你不要这样哭坏了身子,老七是为国殒命,将来的名声只会在我之上!”说这话时,舐犊情深的谭父又何尝不是涕泪纵横?
  
   秋空碧如晴湖,只有几朵舒卷的白云随风飘动,宛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莲花。是啊,历史上的殷殷血渍都早已被时光冲淡了,只留下追思与怀想,不停地叩击我那页坚闭的心扉,直叩得它石屑纷扬。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2008年January月
1418:8:36
爸爸,原谅我,我想放弃理想了谭媛媛
  爸,我累了,原谅我,我不想再坚持理想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我发现人际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我原本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就会有回报,可事实我错了,我把我的同事都想的过分的好了,今天我被人捅了刀子,很难过,很难过。我开始怀疑自己的理想是否正确,我更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彼岸,也许,我的朋友说的对“在人何必争高下,一旦无常万事休!”。
  爸爸,我累了,我心中的希望之火也已经熄灭了,我不想再争什么了,以后的日子,我只想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了。爸爸,我知道我的放弃会让您心痛,可是我已经没有信心再坚持下去了。我真的想放弃了!
  爸爸,算我对不起您,不求今生求来世吧!来世我还愿意做您的女儿,来世再报答您对我的恩惠!
经典值0
[编辑][置顶][取消]

最新讨论
□断臂:讨论(2014/5/22 0:23:07)
□嘉玲:我也想去拜谒谭先生,…(2014/2/25 15:43:12)
□嘉玲:望门投止怜张俭,直谏…(2014/2/24 22:06:31)
□嘉玲:媛媛你好,看到你的文…(2014/2/24 18:52:22)
□yakin:"质问"的答复(2006/12/28 2:24:49)
□周厚继:近代中国非常了不起的人物(2006/8/14 14:56:16)
最新经典Top 5
□ : (2003/5/12 0:32:54)
中,日,美三国警察被要求在林子里找出一只兔子来,美国警察半小时出来了,说这里不可能有兔子存在.日本警察一会也出来了,没有找到气得要放火烧林子.中国警察五分钟就出来了,拽着一只遍体鳞伤的熊,熊说;大哥别打了,我就是兔子!

□Jason:大刀王五(2003/5/20 9:20:33)
大刀王五与谭嗣同一 生一死乃见交情

□禅心: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2003/5/21 9:16:04)

  境界的生灭变化,是认意识攀缘而生,并非从外而来
  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 头与白刃全是境界!
  
  憨山大师初证色空
  
  到了初夏,大风猛吼,万窍怒号,冰块渐渐地消融了,大水冲击着山涧;奔腾的
  暴流犹如惊雷一般。憨山大师在寂定中受到这雷鸣般的声音干扰,功夫也受到影响。他去向妙峰大师请教如何才不受境界扰乱的方法,妙峰大师对他说:‘境界
  的生灭变化,是认意识攀缘而生,并非从外而来。听古人说:“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大师回来后,每日坐在溪流急湍的独木桥上锻炼。
  开始坐时,水声宛然,时间一久,动念时听到水声,不动念就听不到了。
  
  一日,大师在独木桥上静坐,忽然之间忘却身体,一切声音顿时消失。从此以
  后,虽然声音如雷,再也不能扰动大师的静寂心境了。
  
  大师住山的食物仅用野菜拌粥汤,这天,大师吃过粥在山坪上经行,摄心归一,忽然立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然,犹如大圆镜一样,山河大地都
  影现其中,到出定时,智慧朗然,自觉身心了不可得,这时大师作了一首偈: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具洞彻。 翻身触极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从这以后,身心世界湛然寂静,不在被声音和色相所障碍,从前的疑团当下顿
  消。再看看釜锅,已经盖上灰尘了,因为一人独住无侣,也不知时间过了多久。
  
  
  大师悟后,因无人请益印证,于是翻开《楞严经》来参证,大师以前未曾听过这
  部经,对其中的义理未尽明了,这时他以现量境界去观照经文,心识微起,立即觉了,不使落入分别思量。这样过了八个月,对全经的旨趣,了然无疑。
  

□齐媛媛:爸爸,我来看你了(2003/10/11 19:41:25)
清澈见底的浏阳河水
    出于鬼斧神工的万仞千山
    穿过谲诡莫测的云瘴雾岚
    一路崎岖坎坷 蜿蜒蹒跚
    奔向湘江 看到的一马平川
    繁华如梦 俗世的万家炊烟
    合入湘江的浊泥吧
    毕竟轰轰烈烈
    毕竟不再孤单
    
    谭嗣同 是浏阳河的儿子么
    也许是随着祖先漂泊来到此间
    山的骨气 或者水的清涟
    沿着浏阳河 却走得更远
    ……
    中国灭亡了么 怎还有紫禁殿
    浏阳河消失了么 谭嗣同却死了
    
    路万里 书万卷
    一张年轻、若有期待的脸
    怎堪这满纸的孤愤血斑
    忠义乾坤 侠气肝胆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谭嗣同留下一个尊贵的祀号
    ——谭浏阳
    
    浏阳河水清了 浊了
    湘江河水浊了 清了
    中国的情况变了 未变
    谭嗣同被忘了 未忘
    四万万人齐下泪
    八万万人齐下泪
    十二万万人齐下泪
    如果谭嗣同白死了
    谁下泪?
  
  
  
  
  
  
  

□寸心:是科学(2003/5/12 1:22:36)
书名:《佛教理论框架》
  
  作者:多识活佛
  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宗教之光不同于科学之光,科学之光丰富人的头脑,宗教之光启迪人的心灵。”--这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科学发展史名著《爱因斯坦的圣经》中的一句话。这本书中还说:“科学因其有用而存在……。宗教的存在是因为它给(人的)生前和死后都赋予了意义,它提供道德准则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的精神支柱,甚至那些不相信宗教的人也必须承认宗教对人的心理有益。”
    爱因斯坦在《道德的衰败》一文中说:“一切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棵树上的不同分支。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使它从单纯的生理存在中升华,并把个人引向自由。”
    以上是最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对宗教和科学的评价。
    对人类来说,不但需要能改造自然,创造财富,服务于生存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也需要反观自身,认识自己,塑造、完善、提高心灵品位,解决精神困惑的心灵科学。--这心灵科学就是宗教。作为心灵科学的宗教,有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根本不承认它是科学,但这并不重要。作为东方文明精华的佛教,在剖析人生,塑造完善人格,净化提高心灵品位,点燃智慧火炬,超越有限的生存等方面,堪称举世无双的绝学。佛教解决自然科学问题,就像自然科学解决人类心灵问题一样无能为力。但世界上没有超越领域的万能科学,在各自的领域能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便不失其为有用的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是符合实际的认识和方法。“实际”有有形的物质实际和无形的精神实际,两种实际性质完全不同,认识的方法手段也有所不同,因此,也不能用同一个尺度进行衡量,定其对错。
    就自然科学来说,从它的角度断定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死后生命永远结束,人们所拥有的只是这短短的一生。--在科学家看来这也许是符合实际的理论,但它给人们的是一种绝望,而这种绝望正和科学本身所追求的长远利益的目标是相反的,因为只有一生的人和未来的长远利益有什么关系呢?
    肉身虽坏,精神不死,死后复生,流转不息。--这在自然科学家看来是谎谬不可信的,但它给予人们的是一种希望和奋斗不息的鼓舞力量。有这种希望的人,觉得今生奋斗不是专为别人干,后世自己仍然受益,这个地球也不是临时的住所,而是永世的家园,所以对保护地球、建设家园有一种天赋的责任感,不像临时驻扎的军营那样,临走时放一把火烧掉。
    --以上这两种认识中哪一种认识更对人类社会有益呢?有理性的人类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正如爱因斯坦在《科学与宗教》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科学只能由那些满怀追求真理和知识热望的人创造出来,而这种感情又源于宗教领域。”还说:“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则是盲目的”。
    佛教作为一门心灵和生命的认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学科,在理论结构的系统性和逻辑推理思辨的细密严谨性方面不比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差,但由于经典疏论组成的资料系统的庞大和学派教派思想分支的繁多,要想从宏观总览全貌、把握重点,有着较大的难度;再加上各取所需、各执己见的断章取义和先入为见的世俗观点的大量掺合,以及外道邪说乱论的渗入,使得想对佛教纯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它的精髓的人大多陷入了盲区。有些人看到诸说纷纭,莫衷一是,便想从原始经典中找个究竟的说法。但经典有大小乘和显密之分,有究竟了义和权变不了义之分,有胜义和世俗二谛义之别,说空未必指空,说有未必指有,词语虽同,含义万变。若作望文生义的理解,就会把“释迦之狮”理解为“释迦族豢养的动物狮子”,把“波罗蜜”当作树上长的“菠罗”。
    出生于十七世纪的藏传佛教大师强巴仁波且曾说:“佛经如羊毛,龙树、无著等论师将‘羊毛’纺成了‘线’,织成了‘布’,宗喀巴大师裁剪缝制成了合身的衣服。”这段话形象地把佛经比做原料,龙树、无著等印度论师的经论比作半成品,把宗喀巴的《菩提道次》和《密宗道次》二论比作成品,是恰如其分的比喻。
    这种整理研究、分析归纳,使得佛教在理论上逐步趋于完善和提高,也是符合一切学科理论的发展规律的。但至今系统全面掌握佛教理论,将它当作学修根据的理信弟子仍少如凤毛麟角。佛教界和非佛教界的很多人错误地以为佛教没有原则,没有理论,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认为修证也没有什么标准,就像康德所说的那样:“懂得的人和不懂得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有的人连佛教原理都不懂,就凭自己的想象谈禅说开悟;有的人认为佛菩萨没有标准,就肆无忌怛地自称“佛”“菩萨”;有些邪魔外道也觉得有机可趁,以瞎编胡诌冒充佛法,作起了无耻的行骗勾当;大多数虔诚的佛教弟子,履行形式上的皈依之后,就像进入了广阔无边的沙漠,没有目标,分不清方向,看不见道路;很多授戒的戒师和传法的法师也同样是沙漠的游客,凭感觉寻找道路,究竟是在前进还是在后退也搞不清楚。糊涂法师,说糊涂法,度化糊涂众生,真是一塌糊涂!佛法本来是开发智慧、消除无明之法,现在却变成了糊涂法。有的人甚至鼓吹学习经论无用,越糊涂越好。无明众生在茫茫的黑夜中想见到一丝光明,何其难也!
    文殊师利宗喀巴大师悲天悯人,提炼一生所学佛理精华,写成了显密两部总论,即《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此二论虽然在半个世纪以前译成了汉文,但由于译文艰涩难懂,对大多数人来说等于没有翻译,因为了解和真正理解其内容的人很少。有些人认为《菩提道次》是“藏传佛教经论”,禅宗和净土弟子不能看,这真是咄咄怪事。信徒有民族种族的差别,但三藏教义没有民族种族的差别。太虚大师在《宗喀巴偈赞》中说:“此土禅净,今亦沦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这也难怪大家不识货,因为只有太虚这样精通佛理的人才能识别慧宝。
    为了给学佛的人提供一本方便自学的佛教原理教材,根据《菩提道次》、《现观庄严论》、《大乘经庄严》、《佛心论》、《判教大论》等“三士道”和“境、行、果的教理,进行概括总结,写成了这部《佛教理论框架》。原先的佛教理论都是从入道的顺序进行,先“境”后“行”最后是“果位”介绍,此书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先让大家认识目标,然后选择修证道路,最后介绍成佛的根据、认识方法和学修重点,这样更适合人们的认识和思维方式。本想搞一个适合于现代生活方式的“知识快餐”,但过分压缩,变成偈颂和提纲式的东西,又怕变得晦涩,难以起到清晰透彻地掌握轮廓和要点的作用,所以只好顺其自然,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了,这本书就作为世纪之交的礼物送给读者吧。                   
  
  
    2001年2月20日完稿于兰州
  ——节选自《佛教理论框架》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