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June月
2522:23:23
相册评论访客
  美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1年July月
2718:8:20
内心坦白谭媛媛(兰儿)
  爸爸,我现在基本上算是失业了虽然我人还是在外运,爸爸我当初走错了一步,我走错的这一步是致命的,像我这种性格缺陷特别大的人,其实最重要的就是能有一份在编制的工作,可是我却走错了。爸,我现在觉得内心特别悲伤,我走错的这一步是我这辈子的遗憾,是没有办法弥补的,就像我父母的婚姻一样,没有办法弥补,爸,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迈过这个坎,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会计的潜质,但是我愿意,我愿意尽全力再去搏一次,输了,大不了还是一死,反正我现在已经输得很彻底了,我愿意,我愿意以我的生命为代价再搏一次,不计得失,不计成败。爸,有今生,今生做父女,没来世,来世再想你。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7年June月
523:29:31
感恩...祝福袁源
  还有明天一天就要高考了,我最近抱怨了很多,心情不好,考点离家远...其实离家远又怎么样?还想去外地上大学的,不是吗?一点点远就抱怨???
   今天知道了一个初中同学的不幸,18岁的花季,梦想在瞬间的灾难中殒灭...
   我是应该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的,感谢所有关心我的人,感谢爸爸妈妈为我做的一切,感谢这一年陪我一起走过的朋友,感谢我们一起经历的岁月... ...还有感谢您,先生,您给予我坚定的信念,支撑我走到今天!
   祝福所有的人,祝福身边的朋友,祝福那位同学~~~
   考完试,我想我会去看您的!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5年June月
620:59:16
赠谭嗣同自家人
  三读谭嗣同
  
  夜深危坐读遗诗,一读雄奇一泪垂。
  
  豪剑柔琴真俊杰,外儒内侠大慈悲。
  
  百川溃取只身障,大厦危难两臂支。
  
  一掷头颅泰山重,精神长作后人师。
  
经典值5
[编辑][置顶][取消]
2004年April月
2416:57:37
我是先生的童子,守一世的空坟yyy
  能来这里的人,我想说想说谢谢。愿结识你们——不论先生于我们是何种意义。我是爱他,带点宿命的痴狂。希望看到你们的回应。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4年March月
271:10:28
这里的气氛真好!!!有大乘之象!!!岳武雄魂
  希望能结交这里的朋友!第一次见面送给朋友们一段“张巡”。
  气吞山河的张巡“睢阳保卫战”
  文天祥在其的千古名篇《正气歌》中,把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一直到唐代的英烈人物,都一一列举,而其所列举的人物,也足可以为中国历史上前半部入祭民族魂英烈祠的人选了。而文天祥又以自己的“天地有正气,……沛乎塞苍冥”实际行动,学习效仿了这些人物,从而使自己无愧的成为其《正气歌》所列举的人物的总代言人。
  
  
  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其中有句这样写道“为张睢阳齿”,而这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和最惨烈的一幕:“睢阳保卫战”。其中的主角就是“张睢阳齿”的张巡和其惊天地泣鬼神的“睢阳保卫战”。
  
  张巡字巡,生于公元708年,邓州南阳人。开元末年进士。史书载:其“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所交必大人长者,不与庸俗合,时人叵知也。”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禄山反,十二月十二日攻占洛阳,安禄山在西攻潼关、长安的同时,为了切断沿运河运转到长安的财政命脉:江淮租庸,以断绝长安的财政收入和粮饷。公元755年十二月,安禄山就以张通晤为贼首陷宋、曹等州,谯郡太守杨万石、雍丘县令令狐潮均降贼,独有此时为真源县令的张巡不降叛军,张巡率吏哭玄元皇帝祠,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张巡相率其众前进至雍丘,此时单父尉贾贲杀张通晤。而后贾贲、张巡会兵于丘雍,遂据守之。不久,贾贲战死,张巡独领其众,坚守丘雍.
  
  公元756年三月,令狐潮又与叛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4万余人围攻雍丘。张巡使千人登城防守,自率千人,分数队,突然出城直冲叛军阵营,叛军惊骇后撤。次日,叛军又来攻城,环城安置百门石孢轰击,城楼及城上女墙全被毁坏。张巡于城上立木栅,挡住叛军进攻。叛军纷纷缘城攀登,张巡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焚而投之,叛军被烧得焦头烂额,无法登城。张巡有时瞧准叛军松懈,突然出兵袭击;有时夜深人静,偷袭敌营。如此坚守60多天,经大小300余战,带甲而食,裹伤再战,终于将叛军击退,保住了雍丘。
  
  五月,令狐潮再次领兵围攻雍丘。令狐潮原是雍丘县令,安禄山占领洛阳后投降了叛军,他与张巡过去相识。他亲至城下,劝张巡投降。张巡说:“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令狐潮羞惭而退。七月,令狐潮围攻张巡于雍丘已40余日,此时,长安已经失守,令狐潮便写信给张巡劝降。守军将领中有6人也认为兵势悬殊,且玄宗存亡未卜都劝张巡投降。张巡表面上装作答应。第二天,他把玄宗画像挂在堂上,率将士进行朝拜,然后引6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众心益坚。叛军不断攻城,城里的箭用完了。张巡就命士卒捆草人千余,穿上黑衣,夜间放下城去。叛军发觉后,争相放箭。当叛军发现是草人时,唐军已得箭数十万支。几天后,张巡在黑夜将500勇士放下城去,叛军笑而不加防备。这500勇士乘机袭击令狐潮军营,叛军大乱,焚垒而逃,唐军追击10余里。不久,张巡率兵出战,擒叛将14人,斩首百余级。叛军连夜逃往陈留(今河南开封),不敢再攻雍丘。
  
  公元756年十二月,鲁,东平、济阳陷落后,雍丘不再重要,故张巡退出雍丘,东守宁陵,大破杨朝宗欲袭宁陵以断张巡饷路之兵2万余人。
  
  安禄山派兵东徇的主要目的是要占据运河沿线,所以首先就向雍丘推进。单父位于睢阳北部,真源则在谯郡,但贾贲、张巡起兵以后却共趣雍丘(属陈留),说明叛军是向雍丘方向推进的,而雍丘、宁陵、睢阳等张巡先后坚守之地,都是运河沿线的要地,可见叛军之东徇主要是沿运河沿线向东南推进,所以张巡的撤退也是沿运河一线,步步为营。双方一攻一守,一进一退;但其战略意图都是相同的:争夺运河,控制江淮。
  
  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以归、檀及同罗、奚兵十三万人南下,尹子奇为安庆绪手下之名将,率领大军扫荡河南,此时河南城镇纷纷陷落,惟有军事重镇睢阳未陷(睢阳即今商丘县地内)。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告急。张巡因宁陵城小,难以抵强敌,故张巡率兵3000自宁陵(今河南宁陵东南)入睢阳,与许远合兵共6800余人。尹子奇全力攻城,张巡率领将士,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之内打退叛军20余次进攻,连续战斗16昼夜,共俘获叛军将领60余人,杀死士卒2万余人,守军士气倍增。许远因张巡智勇兼备,远谓巡曰:“远懦,不习兵,公智勇兼济,远请为公守,请公为远战。”自是之后便将作战指挥交张巡负责,自己担负调运军粮,修理战具等后勤保障工作。战斗筹画一出于巡。两人密切配合,使叛军久攻不下,只能围而不攻。
  
  三月,尹子奇复引大兵进攻睢阳城。张巡谓将士曰:“吾受国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将士皆激励请奋。巡遂椎牛,大飨士卒,尽军出战。贼望见兵少,笑之。巡执旗,帅诸将直冲贼阵。贼乃大溃,斩将三十馀人,杀士卒三千馀人,逐之数十里。明日,贼又合军至城下,巡出战,昼夜数十合,屡摧其锋,而贼攻围不辍。
  
  五月,尹子奇增加围城兵力,攻城更加猛烈。张巡夜间在城内鸣鼓整队,作出击之势,使叛军通宵达旦处于戒备状态。天亮之后,叛军见城内又毫无动静,于是解甲休息。张巡乘敌懈怠,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馀将各将五十骑开门突出率军突然出击,直冲尹子奇军营,叛军大乱,被歼5000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尹子奇带伤败退,扎营屯兵于城下。
  
  七月,尹子奇复增兵数万兵力,又猛攻睢阳城。先是,许远原先积存的6万石粮食,可支一岁。被虢王李巨分给濮阳、济阳二郡一半,致远固争之,不能得;既而济阴得粮,遂以城叛,至使睢阳城内缺粮,将士只好以少量粮食掺以树皮等为食,但仍然顽强战斗。由于外无救援,士兵饥病不堪,巡士多饿死,存者皆痍伤气乏。守城兵力减至1600余人。而贼粮运通,兵败复征。贼知救兵不至,于是重兵包围睢阳,架云梯攻城,又以钩车破坏城上防御设施,又造木驴、磴道进攻。张巡随机应敌,一一摧毁叛军攻城器械。贼军为张巡的智勇所慑服,遂掘壕立栅,围而不攻。
  
  八月,睢阳守军死伤之余,仅剩600余人。张巡、许远分区防守,与士卒同甘共苦,昼夜守备不懈。张巡还说服叛军200余人先后倒戈。是时,唐军将领许叔冀在谯郡(今安徽亳县)、尚衡在彭城(今江苏徐州)、贺兰进明在临淮(今江苏盱眙北),皆拥兵不救。张巡派南霁云突围赴谯郡,向叔冀请师,不应,遣布数千端。霁云谩骂马上,请决死斗,叔冀不敢应。巡复遣入临淮告急,霁云引精骑三十冒死冲出重围,贼万众遮之,霁云左右射,皆披靡。既见进明,进明曰:“睢阳存亡已决,兵出何益?”霁云曰:“城或未下。如已亡,请以死谢大夫。”叔冀者,进明麾下也,房琯本以牵制进明,亦兼御史大夫,势相埒而兵精。进明惧师出且见袭,又忌巡声威,恐成功,初无出师意。又爱霁云壮士,欲留之。为大飨,乐作,霁云泣曰:“昨出睢阳时,将士不粒食已弥月。今大夫兵不出,而广设声乐,义不忍独享,虽食,弗下咽。今主将之命不达,霁云请置一指以示信,归报中丞也。”因拔佩刀断指,一座大惊,为出涕。卒不食去。抽矢回射佛寺浮图,矢著砖,曰:“吾破贼还,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至真源,李贲遗马百匹;次宁陵,得城使廉坦兵三千,夜冒围入。贼觉,拒之,且战且引,兵多死,所至才千人。方大雾,巡闻战声,曰:“此霁云等声也。”乃启门,将士相持泣。
  
  十月,睢阳粮尽援绝,于是有人提议突围东走,而张巡、许远反复商量,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
  
  至此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雀鼠又尽,巡出爱妾,杀以食士,远亦杀其奴;然后括城中妇人食之;既尽,继以男子老弱。城里的将士、百姓被张巡的誓死战斗的精神所激动,知必死,莫有叛者。
  
  公元757年十月,尹子奇再率领叛军用云梯爬上城头,城头上的守军饿得已不能战。张巡西向拜曰:“孤城备竭,弗能全。臣生不报陛下,死为鬼以疠贼。”城遂陷。张巡、许远、雷万春、南霁云、姚訚等三十六名将领全部被俘。全城只剩下四百来人。
  
  巡,众见之,起且哭,巡曰:“安之,勿怖,死乃命也。”众不能仰视。尹子奇谓巡曰:“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答曰:“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尹子奇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巡骂曰:“我为君父死,尔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子奇服其节,将释之。或曰:“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乃以刃胁降,巡不屈。接下来轮到逼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作声。巡呼曰:“南八(南霁云排行第八)!男儿死尔,不可为不义屈!”霁云笑曰:“欲将有为也,公知我者,敢不死!”亦不肯降。乃与姚訚、雷万春等三十六人遇害。巡年四十九。生致许远于洛阳。后庆绪帅其党逃跑时,杀所获唐将。许远亦以不屈死于偃师。
  
  许远者,右相敬宗曾孙。宽厚长者,明吏治。召拜睢阳太守。远与巡同年生而长,故巡呼为兄。
  
  张巡长七尺,须髯每怒尽张。读书不过三复,终身不忘。为文章不立稿。守睢阳,士卒居人,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更潮及子奇,大小四百战,斩将三百、卒十余万。其用兵未尝依古法,勒大将教战,各出其意。或问之,答曰:“古者人情敦朴,故军有左右前后,大将居中,三军望之以齐进退。今胡人务驰突,云合鸟散,变态百出,故吾止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上下相习,人自为战尔。”其械甲取之于敌,未尝自脩。每战,不亲临行阵,有退者,巡已立其身後,谓曰:“我绝不离开此地,请为我决战。”士感其诚,皆一当百。待人封锁所疑,赏罚信,与众共甘苦塞暑,虽厮养,必整衣见之,下争致死力,故能以少击众,未尝败。
  
  始,肃宗诏中书侍郎张镐代进明节度河南,率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节度掎角救睢阳,巡亡三日而镐至,七日而广平王收东京。那时唐人就有议论,怪罪张巡以守睢阳不撤去,与其食人而守,不如全人而走。其友人李翰为之作传,上表皇上,以为:“巡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师至而巡死,巡之功大矣。而议者或罪巡以食人,愚巡以守死,善遏恶扬,录瑕弃用,臣窃痛之!巡所以固守者,以待诸军之救,救不至而食尽,食既尽而及人,乖其素志。设使巡守城之初已有食人之计,损数百之众以全天下,臣犹曰功过相掩,况非其素志乎!今巡死大难,不睹休明,唯其令名是其荣禄。若不时纪录,恐远而不传,使巡生死不遇,诚可悲焉!臣敢撰传一卷献上,乞编列史官。”于是张澹、李纾、董南史、张建封、樊晁、硃巨川、李翰咸谓巡蔽遮江、淮,沮贼势,天下不亡,其功也。翰等皆是有名之士,由是天下无异言。天子下诏,赠巡扬州大都督,远荆州大都督,霁云开府仪同三司、再赠扬州大都督,并宠其子孙。睢阳、雍丘赐徭税三年。巡子亚夫拜金吾大将军,远子玖婺州司马。皆立庙睢阳,岁时致祭。德宗差次至德以来将相功效尤著者,以颜杲卿、袁履谦、卢弈及巡、远、霁云为上。又赠姚訚潞州大都督,官一子。贞元中,复官巡它子去疾、远子岘。赠巡妻申国夫人,赐帛百。自是讫僖宗,求忠臣后,无不及三人者。大中时,图巡、远、霁云像于凌烟阁。睢阳至今祠享,号“双庙”云。
  
  睢阳陷落的时间是公元757年10月初九日,而唐军在九月二十五日开始全面反攻,二十八日收复长安。十月十六日安庆绪退出洛阳,北走河北,河南叛军也纷纷北撤,十月十八日唐收复东京洛阳,睢阳陷落与安庆绪北逃相距仅7天。也就是说,尹于奇打下睢阳,来不及继续沿运河向东南推进就被迫北撤了。如果不是张巡、许远步步为营,沿运河一线拼死抗击叛军达两年之久,所谓“以寡击众,以弱制强,…保江淮以待陛下之师”的话,运河、江淮恐巳早非唐有:江淮动摇,则肃宗在灵武之经营就会因失去财源而失败;“唐人以全江淮为巡,远功”,绝非过誉。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4年March月
2415:33:53
坚持徐奕缘
  坚持到底,永不言弃!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04年March月
2412:44:2
爸爸,我想放弃了,我很无奈。爸爸,原谅我谭媛媛
  爸爸,我曾经答应过你,决不放弃自己考研的梦想,可是,我发现这条路实在是太难走了,首先,妈妈就不支持我,还有,现在都已经三月底了,可是,我连四级的报名都报不上,我着实的着急,可是,着急也没有用,谁让我是一个大专生呢,没有四级证,我没有资格考研究生,等我毕了业,没准我妈就不让我考四级了,这也就是说,我没资格考研,可是,爸爸,你知道吗,我就是因为有一个梦,一个研究生的梦,才想过四级的。现在,我的一切梦想都已成为泡影,我没有什么可追求的了。
   我原以为妈妈会支持我的梦想,没想到,她不但不支持,还很很的把我骂了一顿,爸爸,我现在很难,心理也很苦。爸爸,原谅我,我今天逃学了,我不想上课,只想和你好好的呆上一会儿,和你在一起,我心理舒服,爸爸,迫于无奈,我放弃自己的理想,可是,爸爸,我心理很难受,放弃自己的梦想我很难受,可是,我情非得以,我只能放弃。爸爸原谅我,我是不是让你很失望?
   爸爸,也许,我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心理反而会好过一些,爸爸,你不知道,我们班已经没有什么人刻苦学习了,连孙蕴辉都放弃了,可是我,为了自己的考研梦,当班里空无一人的时候,我却还在刻苦念书,我过的很苦,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因为我有一个考研梦。
   可是现在,我要放弃了,没有亲人的支持我太难了,爸爸,我就是不明白我凭什么就得当一辈子大专生!!!!!
   爸爸,原谅我,我只能放弃自己的理想了,没有追求,我会过的很“滋润”很“快乐”的,离毕业还有一年,我终于可以放下包袱,过过灯红酒绿的日子了,这样也挺好的,不是吗?
   爸爸,原谅我,放弃理想是我身不由己的选择,情非得以。
   我哭!!!!!!!!!!!!!!!!!!!!!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4年March月
1719:23:24
神通井底之蛙
  佛法与科学
  广超法师
  今天,我们来谈谈“佛法与科学”。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科学。从佛教的观点来说,科学是人类以有限的能力,观察后所得到的结论。根据佛法,人类的能力之所以有限是因为人类有某种障碍,在佛教称为“所知障”。所知是所知道的东西,障是有障碍。就是这个“所知障”限制了我们对世间观察的准确性。
  若以现在的观点来看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科学,我们就会说他们的科学已经落伍了。那什么叫科学落伍呢?所谓科学落伍,就是说现在我们所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子才是最科学的,到了以后也不是了。也就是说科学不是永远对的,而一个接受科学的人,应该先接受这点。 举一个例子来说,关于光线的理论在科学里曾经有过一个很大的转变。在爱因斯坦(Einstein)发现相对论(Relativity)以前,人类认为光是走直线的。但是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以后,却说因为有地心吸引力(Gravitational Force)等的影响,光线会弯曲,而不一定是直的。 爱因斯坦发表了这个理论后,有些人不能接受,因为他是用数学证明出来的。但是后来通过观察星辰的运转证明了他的理论是对的。太阳系(SolarSystem)里有颗土星,这土星有个卫星(Satellite)绕着它旋转。根据他的推测,当这个卫星还被土星遮住的时候,人们就应该看到它了。那是因为从这个卫星发射出去的光被地心吸引力弯曲了。后来人们利用高能的天文望远镜证明了这件事实。
  所以说科学是我们以有限的能力所得到的结论罢了。
  这个结论在当时的情况底下是对的,以后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对科学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认识态度。我们不应该迷信科学。很多人迷信某一种宗教,包括迷信佛教,也有很多人迷信“科学教”。科学教他的东西他都信,都认为一定是对的,这就是迷信科学。
  当我们对一个东西真正搞清楚了,在你的知识能力范围里认为没有错了,你相信它,那以佛法来说,这不是迷信。但是你的知识范围里面,所知道的可能是一种错误,这就是佛法所谓的“所知障”。这障碍使你没有能力更进一步超越你所知道的。
  许多人都认为科学的理论是第一的,什么都要用科学来判断对与不对。若以一个佛教徒的观点来看,他会说佛法才是对的,应该以佛法来判断科学对与不对。那么到底是谁对谁错呢?
  我们先以科学的角度来看佛法。佛法里面谈到很多的道理和现象。如果以科学来看佛法,我们就需要抱着一种客观的态度。佛经里所讲的某些东西超越你的能力,你不能因为科学没有说,你就先否定它。你只能说科学还没有办法解释,可暂时保留。你不能因为科学无法证明,就说它错,不然这就是迷信。
  比方说,佛经里有这样的记载,说时间可以变长缩短。有一部经叫《维摩诘经》,这部经里说有一些菩萨,他们有神通,能使时间加长缩短,你说科学吗?有些人认为那是神话,但是现在科学却证明可以。当一艘太空船,以快到接近光的速度行驶的时候,时间就会转变了。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所提到的时间可长可短。这不是很科学吗?但是当你没有学到相对论的时候,你不了解这件事,就会认为乱说,时间怎么会变呢?
  同样的,佛法有生死轮回的说法,即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在过去这说法被科学否定,现在却开始接受了。外国已经有很多间大学在研究这个课题。他们把它叫做灵魂学或灵学。
  其实科学最大的毛病在那里呢?科学最大的毛病出在从事研究跟实践的是不同的人。比方说某某人有能力做到一些现象,但是他却没有去研究,而那些所谓科学家,就想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那个现象。譬如一个运动员,他赛跑第一,其他人就专门研究他的赛跑技巧,但是他们自己却永远不能跑第一。科学家往往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在脑袋里构思做研究,可是他们本身却做不到,这就是科学家最大的一个毛病。
  那么科学为什么会有这个毛病呢?因为科学家在从事研究的时候,为了获得超越人的能力所能得到的讯息(Information),就得依靠种种仪器的帮助。但是就是这个科学态度使到人退化。怎样讲使人退化呢?根据佛法,人原本有很多能力,但是因为迷于应用种种的物质,不懂发展自己的本能,所以就退化了。
  我们应尽量运用自己的本能,因为根据佛法,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拥有跟佛一样的神通自在。由于我们没有加以训练怎么去运用它,在佛教称为修行,结果我们就失去了一些本能。
  科学家都犯上了一个毛病,那就是过于依赖仪器的帮助。近代有一类科学家,他们发现人类有很多的能力超越科学所能够解释的,他们就专门研究这类现象。在中国,他们把这种能力称为特异功能。
  我举个例子,在中国北京科学院,有一个人拿着一瓶药丸,在手中搓一搓,一颗药丸就会从瓶子里面掉出来。其他人打开瓶子数一下,果然少了一颗药丸。接着他把那颗药丸,往那个瓶子一按,药丸就进去了。科学家都傻了。这个现象恐怕是科学所不能解释的。科学家就把它叫做“心灵至动”。但是有什么用呢?他又做不到。他只不过是在把他所看到的现象讲出来,给个名称罢了。至于解释呢,他是一窍不通。
  
  刚才我提到现代科学家在研究生死轮回的事。他们收集资料,记载各种生死轮回的现象。有些记载人死后的情况,有些记载某个人在转世后,述说他前世的事情。这类由科学家亲自记载的书证明了佛教所讲的生死轮回。但是若一个科学家不深入研究佛经里所讲的生死轮回就一口否定,那么这个科学家就是迷信科学。所以不要以为科学永远是对的,而一口否定不符合科学的说法。你不去了解,不去深入探讨,这样就否定,这种人是最迷信科学的人。
  我们来看佛教里面讲的种种现象。根据佛教,我们人类这个世界只是无量无数个世界的其中一个罢了。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人在居住。这个跟现在的科学所谓外星人的说法是一样的。
  佛经有提到这个世界是怎样慢慢形成又会怎样慢慢毁坏。当这个世界形成的时候,是没有人类的。是后来才慢慢有人类在这个世界居住。当你看到这类超越你所能理解的经典时,就先一口否定,那你就是迷信。
  再来,佛经里曾说过,佛观一杯水,有八万四千虫。也就是说佛用他的一双眼睛看一杯水,就能看到里面有很多的细菌。一杯水里面有八万四千虫是形容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生命。这说明了佛能够直接用他的眼睛看到水中的细菌。
  又有一部经典说,佛有一位弟子叫做阿那律,是一个阿罗汉。他看世间好象看手掌上的一个水果一样。这就有如一个人登上月球看着地球一样。他凭什么这样说?
  他不需要用任何仪器,而直接以他的能力去观察。这种超人的能力在佛教叫做神通。那我们为什么没有这种能力呢?那是因为我们有种种障碍,使我们没有办法启发这些神通。
  在中国,他们研究一个人只要打坐、练气功,就能激发出这种能力。佛教里也说,如果一个人修禅定,就能够产生神通。为什么呢?这道理是很简单,很科学的。根据佛法,众生的心本来是能够知道很多东西。但是你一出生你就执着于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种种现象,一直迷惑于现前所接触的东西。结果你的能力就被限制和约束着,使到你的思想乃至你的一切无法超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范围。当一个人修禅定的时候,就会不再执着他所看,所听和所接触的一切,而本身的
  潜能就能慢慢地发挥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神通了。
  所以说,我们人类本来有很多的能力。但是因为我们迷惑我们眼看耳听的种种事物,使到我们失去了这种种的能力。这就如一个人进入电影院看电影一样。他迷惑于荧幕上光影的变化而产生喜怒哀乐,却不知道这么做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人在世间也是如此。
  我这么说是否在否定科学呢?并不是的,而是要告诉你们,科学是人用他的感官和仪器,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所得到的结论和知识罢了。超出他能力所及的,就说是违反科学,这种态度将使人没有办法进步。他应该认识到有很多现象是科学还不能解释的。一个研究科学的人必须接受这一点。
  现在有许多关于外星人的影片,有些提到外星人如何来到地球,并且教导人类许多知识。同样的,人间有很多东西我们人类还不懂。有些人通过修行,激发了一些超能力,再把他所体会到的讲出来,教其他不懂的人。比方说,现在的科学相信我们的身体有经脉,也承认了针灸。但是这些经络穴位都是眼睛看不到,手也摸不到的东西。不过,那些有打坐练气功的人,却能慢慢地感觉到这些东西。根据佛法,当一个人打坐、坐禅、静坐,达到某种境界的时候,甚至能够观察自
  己的内脏和血液的流动。那么这是不是科学呢?其实这也是科学的。 研究科学往往逃不了眼睛和耳朵。例如当你用望远镜观看天体,你还是在用你的眼睛观察,对不对?根据佛法,当一个人打坐,修练到某个程度的时候,就能看到自己的骨头和内脏。而练气功的人,他们能够感觉到气在身体运转,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当一个人用这种方式去得到他的知识,他是用他的能力直接观察到,不是凭推理的。如果科学家要从事研究,就必需借助仪器,若要通过感官来观察并发现人的身体有气脉在作用,这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所以你说什么是科学呢?说穿了还是那句话:科学只是在人类能力的范围里面所得到的知识罢了。
  释迦牟尼佛具足各方面的能力,他把对这世界所觉悟、所知道的现象告诉我们,这是否非科学的呢?把亲身验证到的东西说出来是绝对符合科学的,除非那是凭空捏造,或是出自个人的思想和推理。因此,我们看佛经时要弄清楚,凡是佛经上所讲的一些科学没办法证明的东西,你只能说那超越现在科学的能力,我们还无法证实,却不能说那是迷信。比方说,佛经里面提到世间有鬼;从前的科学家认为有鬼的说法是迷信,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也在研究鬼了。而鬼实际上是有的,只是你没有办法看到罢了,但有些人却能够看到啊!根据佛法,鬼很难自己找到吃的,要靠人供给。我们人布施给它,它才有饭吃,那是不是很迷信呢?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人亲眼看到。
  根据佛法,所谓的科学应该通过三种方法来印证,在佛法里面叫做“量”。实际上佛法是很科学的。佛在经典里面有提到我们怎样能得到正确的知识。他说获得的知识有三种:
  一、现量:这是你亲身现前所体验到的,你认为没有错误而得到的知识;用这种方式而获得的知识叫做“现量”。
  二、比量:当你用现量所得到的知识还没有办法得到结论时,便通过推理去寻求答案;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的知识叫做“比量”。
  三、圣言量:圣言就是指圣人所讲的道理。他们的能力超越我们,所讲的道理都是可信的;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叫做“圣言量”。
  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他们只相信现量和比量所获得的知识,他们不信圣言量。但是他们对那些曾研究出一些结论的科学家所讲的话,却是深信不疑;其实这样也是通过圣言量来获得知识。比方说,爱因斯坦说光是能走曲线的,你看到了吗?没看到,但你相信,对吗?那就是因为你把他当做圣言量,你认为他不会骗你,他讲的话是值得相信的。其实我们人类自古以来,一般人,包括科学家,都是用
  这种方式得到知识的。
  因此当佛经记载了一些事实,我们没能力知道是非对错时,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是一个圣言量,目前没办法证实罢了。我们需要用这样的“科学态度”来看待佛法。
  现在让我们用佛法来看科学。根据佛法,我们人类因为过去的种种因果,形成了现在的身心。我们现在身心所具备的能力就局限了我们的知识范围,所以有很多东西我们没办法知道。一旦我们转换了另一个身心,我们又会具有其他的能力了。例如,火箭炮飞行时所发出来的声音我们人类听不到,狗却听得到,它就吠起来,也就是说狗有某些方面的能力超越我们人类。在这个世间,有很多动物的能力超越我们人类。它们只是思想上比我们差,但它们的触觉和感觉能力不一定输给人类。佛法里面说甚至有些动物,它们也懂得修行,可能修得比我们人类还好。人类自命是高等动物,但是不等于说没有其他动物能够强过我们。只是我们人类不知道罢了。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呢?这道理是很简单的。比方说,你现在去买一些鱼,然后放在鱼缸里养。过了一些日子,这些鱼生了小鱼,那么这些小鱼就只知道你的家,它的世界就是你的家罢了。它们就好比中国的一句成语所形容的“井底之蛙”,对吗?
  我们人类也是一样。根据佛法,我们众生是井底之蛙,有很多很多东西我们没办法知道。那为什么我们没能力知道呢?佛法说有几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所知障”,一是“烦恼障”。
  所谓“所知障”就是说你现前的能力障碍着你,使你没办法知道。而所谓“烦恼障”,就是你有很多很多的烦恼,使你没办法知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上一课数学课时,假设有一个人,他爱上了另一班的同学。那么,他在上课时就整天想着她,上课时老师讲些什么他弄不清楚,对不对?这就使到他的学习能力降低了,这就是所谓的烦恼障。
  我们人类有很多的贪、嗔、痴烦恼在障碍着我们,使到我们有很多东西没有能力知道。因此根据佛法,你要知道更多的东西,就得先清理你的烦恼。接着,你必须将你现前所得的知识丢掉,如果你一直运用现前所得的知识,那你就有所知障。因为你的所知就在你原本的范围里,用来用去也在这个范围里,如果丢不掉,你就永远只是知道那套学说罢了。那丢掉了怎么办呢?根据佛法,当你丢得干干净净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把这个世间看得更清楚,那时候你看东西就会有另一个层次的认识;这就叫做修行。所以说,修行本来就是很科学的。比方说,你有很严重的贪心,要怎么克服呢?
  佛教说应该从布施开始。起初别人向你讨东西,你给他一毛钱。他第二次讨时,你还是给他一毛钱。当你觉得布施一毛钱对你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时,那么你就可以慢慢地增加布施的数目,两毛,五毛,一块钱的布施,以后你就不会那么贪心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方法,是一种很科学的方法。
  其实佛法所讲的一切,完全都符合科学。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不要随便听信别人讲的,也不要因为那个人的权威而相信;也不要因为别人一个传一个,传了大家都在说,你就相信。”你必须自己去体验,通过佛教的三种量来印证。你认为正确,你才接受。如果没有通过这三种量,你就接受或反对,那你就是迷信的人。反对其实也是迷信。这怎么说呢?比如你家里,妈妈或婆婆在那里拜神,你极力反对,你也是迷信。她迷信在拜,你迷信在反对,你根本不知道她在搞什么。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她为什么对某个神这样尊敬,原因可能有好几个。例如:可能她到一间神庙去,神庙里的乩童向她说种种事情,结果很灵验,她就相信起那个神,然后她就回家拜。你没有经历过,就否定她的信仰,这样做你就对吗?其实你也是错的。因为她曾有一些事实的东西证实给她看,她才相信有值得信的一面,而你只看到她在那里拜拜罢了。同样的,如果一个佛教徒每天拜佛,而你是信科学的,你会觉得拜那个木头来做什么?在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的时候,你这样说他,那你是什么?你是在迷信科学。
  至于圣言量,你凭什么相信某某人讲的东西都是圣言量?那是因为你相信他讲的话从来都没有错。那什么人值得你相信而从来没有错呢?当然,佛教徒说是释迦牟尼佛,基督教徒说是谁呢?上帝?错!上帝从来没有跟人说过话,你们错了。他们所相信的圣言量从那里来呢?是相信耶稣说的,相信圣经里记载的,相信他们的先知说的。这些先知是什么呢?他们跟某种神灵界接触,把所得到的东西写下来。在我们佛教,我们就相信佛所说的是圣言量。为什么我们这么相信呢?那就有几个原因了。  
  根据佛法,在这个世间,什么样的人才值得你相信他所说的一切,完全是对的。
  (一)这个人必须没有烦恼,也就是没有烦恼障。
  (二)他必须没有所知障,也就是说,他想知道什么,他就能够知道。
  根据佛法众生是可以有这种能力的,是可以没有所知障,我们佛教徒相信佛没有烦恼遮盖住他,也就是说佛有智慧现前,没有所知障,所以他讲的我们都可以相信。
  佛教里面说,有些人通过修行,解脱烦恼了,而证得阿罗汉果。他讲的都可以信吗?根据佛法,这是不一定的。阿罗汉有时候也会讲错的。佛经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佛有两个大弟子,一个目连尊者,一个舍利弗尊者。他们两个人各别收了一个徒弟,并教他们修行不同的法门,结果两个人都教错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两个人应该修什么法门,这是他们的所知障。还有很多东西阿罗汉是不知道的。如果你以为他们没有了烦恼,他们的话是一定对的,那你就错了。
  不要以为一个人证了阿罗汉果就什么都会,绝对没有这回事的,所以我们要弄清楚一个人的智慧,他的能力是否受到了各种限制,而佛教认为最严重就是这个烦恼障和所知障。
  至于佛法,以我们佛教徒的眼光来看,全都是由智慧所讲出来的道埋。你可以凭你的智慧判断对在那里,错在那里。不像某些宗教,他说你要相信他,你就得救,佛教并不是这样。佛在教导某一位众生时,若他的智慧不够,能力不够,佛劝他信就好了。就是说他没有能力通过现量跟比量。来衡量佛法。只好依靠圣言量。这是佛教导众生的时候,针对某一个众生在没有办法之下所用的法门。
  我们看佛经的时候,我们就要明白佛向不同的众生讲不同的佛法。我们众生有种种烦恼,所以佛就必须讲不同的法门。佛法就像一种药可以对治我们种种烦恼之病。佛法说病药对治,不是病治药,也不是药治病。
  其实你们如果有研究化学,病与药是互相克制着对方,不是吗?当你身上有不平衡的地方,你会感到不舒服,但当综合了你就没事了,这就是佛法说的病药相治。
  谈佛法与科学就是要让你们认识到要以怎么样的科学态度来看待佛法,不要用迷信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佛教,这是很大的损失。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有很多东西是我们的能力所不解的,如果你相信圣言量,你便得到了这些知识,对你是很有益的。但是若你一定要用比量或现量来衡量这些知识,而你又做不到,那你就会损失了许多有益的知识。
  举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如果一个人跟你说打坐了身体会有气在走,你说怎么会有?气是什么鬼东西?然后你就不愿意去尝试。你不去尝试,你就永远无法体验到这个气在体内的运行,你就永远不信。但是如果有一个练气功人,气很强能够把你推倒,那怎样呢?你就佩服他了!为什么?因为你用现量证实了,那时你才肯去学。
  所以我们不要一直以自己的能力为准则,认为我们的能力所知的我们才接受,能力所不知的我们就不接受,这是一种损失。
  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相信有一些人,在某一些地方超越我们,如果他讲的话值得相信,你应该接受。刚才我说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一个圣人。根据佛法,佛没有过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身,口,意无失。他将他所觉悟的一切告诉众生,而他抛弃他的一切来利益众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真正觉悟到这个世间的真理,他过去世的因果使他今生能够这样做到。他把所觉悟到的讲出来,让众生朝着他同样的路去修道,去觉悟。用佛法来讲是修道觉悟,以科学来讲就是照科学去实践。前人实践过的,你照实践罢了,不过这些实践被人讲成宗教。
  佛法一点也不迷信,一个人如果学了佛法,他看这世间的事物会更深一层。为什么呢?因为他将看到自己。怎么说看到自己呢?比方说,你们可能有听过这样的故事,爱迪生在读小学的时候,问他的老师,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那老师骂他笨蛋。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呢?很多人都没想过,其实一加一等于二是近五十年来数学家才能解决的问题,你们知道吗?五十年前的科学家,数学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爱迪生很聪明,他早就看到了,一有多大?到底一有多大?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这些我们从没有质问过,是不是??在佛法里,佛说你该观察自己,人家讲这个是这样一回事,你就应该观察看看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有深入学习佛法,你就会看到它独特的一面了。根据佛法,世间的一切是人类命名的。这个叫一,那个叫一,这个“一”跟那个“一”放在一起就叫二。这是个很简单的比喻。但是里面所牵涉到的道理是很复杂的。所以我们人类整天说一定要事实证明,但是人类是最不现实的,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却从不追究。
  整个世间宇宙的一切,在佛法里面都有深入地说明,这是因为佛有全知的智慧。哪一个人能够将一切的东西讲得清清楚楚,这是很了不得的。
  你们看佛经,要去探讨释迦牟尼佛讲的道理有没有错。我以前是信“科学教”的,后来看了佛经,却找不到释迦牟尼佛的错误,反而是发现很多科学家的错误。结果我就信了我原本以为是“迷信”的佛教!
经典值5
[编辑][置顶][取消]
2004年February月
165:38:1
骄傲,伤痛无悔无憾
  岳武穆、袁崇焕,谭嗣同,和张自忠将军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心中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04年January月
2119:13:14
除夕到了,我来看您了齐媛媛
  想起了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回顾往事,不禁想起了谭嗣同。想起了他的天真率直和大义凛然,想起了他“…有之,请自嗣同始”的万丈豪情。他胸中所怀无非报国之志,身体力行无非救国之法。而一心为公,不计私利,乃至抛身家性命于度外,慨然赴死者,又岂是后辈小子所敢企及的呢?
  
  我自忖实在不配与谭嗣同相提并论。我不过是做了些自己至今不悔的事情罢了。说不悔并非全盘肯定,不过是因为曾经全心全意地拼搏过一回,为了那至今还是颇为虚幻的目标。套用一位知情人的话说:“初衷是无可非议的”。既然如此,何妨对自己宽容些呢?于是便毫无悔意。我曾那么热切地憧憬着胜利,然而直到终场哨响,我才知道自己已经输掉了比赛。然而仍然无悔!我用心去做过了,并不渴盼别人的赞许,那不是我所期待的最终结果;是否有人来怀念麟风也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现在还远不到该怀念的时候。
  
  我无悔于麟风的两年,即使失败的创痛也不能使我动摇。有时我自问:“失败是一件很恐怖的事吗?”在很多人眼里或许是的,但我不!我不服输,究其根本,不过是因为“我年轻”!想想谭嗣同,我的确算是幸运得多了。
  
  一个谭嗣同头断血流,但颤抖的必定是那些刽子手;千万个后继者被鲜血唤醒,刽子手的末日还会远吗?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我又想起了谭嗣同!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3年December月
3111:48:17
欢喜布施头目脑髓大死大活
  诸佛如来,为成道业,三千大千世界,无一微尘处不是舍头目脑髓处.
经典值5
[编辑][置顶][取消]
2003年October月
1119:41:24
爸爸,我来看你了齐媛媛
  清澈见底的浏阳河水
    出于鬼斧神工的万仞千山
    穿过谲诡莫测的云瘴雾岚
    一路崎岖坎坷 蜿蜒蹒跚
    奔向湘江 看到的一马平川
    繁华如梦 俗世的万家炊烟
    合入湘江的浊泥吧
    毕竟轰轰烈烈
    毕竟不再孤单
    
    谭嗣同 是浏阳河的儿子么
    也许是随着祖先漂泊来到此间
    山的骨气 或者水的清涟
    沿着浏阳河 却走得更远
    ……
    中国灭亡了么 怎还有紫禁殿
    浏阳河消失了么 谭嗣同却死了
    
    路万里 书万卷
    一张年轻、若有期待的脸
    怎堪这满纸的孤愤血斑
    忠义乾坤 侠气肝胆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谭嗣同留下一个尊贵的祀号
    ——谭浏阳
    
    浏阳河水清了 浊了
    湘江河水浊了 清了
    中国的情况变了 未变
    谭嗣同被忘了 未忘
    四万万人齐下泪
    八万万人齐下泪
    十二万万人齐下泪
    如果谭嗣同白死了
    谁下泪?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3年September月
2821:27:11
谢谢你湖南人齐媛媛
  中国幸亏有了湖南人,
   中国多亏有了湖南人,
   谢谢你,湖南人。
经典值6
[编辑][置顶][取消]
2003年September月
2814:47:41
湖南自古多豪杰山东淄博
  仁人志士,光照千古!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经典排行Top 5
□齐媛媛:谢谢你湖南人(2003/9/28 21:27:12)
中国幸亏有了湖南人,
   中国多亏有了湖南人,
   谢谢你,湖南人。

□寸心:是科学(2003/5/12 1:22:36)
书名:《佛教理论框架》
  
  作者:多识活佛
  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宗教之光不同于科学之光,科学之光丰富人的头脑,宗教之光启迪人的心灵。”--这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科学发展史名著《爱因斯坦的圣经》中的一句话。这本书中还说:“科学因其有用而存在……。宗教的存在是因为它给(人的)生前和死后都赋予了意义,它提供道德准则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的精神支柱,甚至那些不相信宗教的人也必须承认宗教对人的心理有益。”
    爱因斯坦在《道德的衰败》一文中说:“一切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棵树上的不同分支。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使它从单纯的生理存在中升华,并把个人引向自由。”
    以上是最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对宗教和科学的评价。
    对人类来说,不但需要能改造自然,创造财富,服务于生存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也需要反观自身,认识自己,塑造、完善、提高心灵品位,解决精神困惑的心灵科学。--这心灵科学就是宗教。作为心灵科学的宗教,有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根本不承认它是科学,但这并不重要。作为东方文明精华的佛教,在剖析人生,塑造完善人格,净化提高心灵品位,点燃智慧火炬,超越有限的生存等方面,堪称举世无双的绝学。佛教解决自然科学问题,就像自然科学解决人类心灵问题一样无能为力。但世界上没有超越领域的万能科学,在各自的领域能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便不失其为有用的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是符合实际的认识和方法。“实际”有有形的物质实际和无形的精神实际,两种实际性质完全不同,认识的方法手段也有所不同,因此,也不能用同一个尺度进行衡量,定其对错。
    就自然科学来说,从它的角度断定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死后生命永远结束,人们所拥有的只是这短短的一生。--在科学家看来这也许是符合实际的理论,但它给人们的是一种绝望,而这种绝望正和科学本身所追求的长远利益的目标是相反的,因为只有一生的人和未来的长远利益有什么关系呢?
    肉身虽坏,精神不死,死后复生,流转不息。--这在自然科学家看来是谎谬不可信的,但它给予人们的是一种希望和奋斗不息的鼓舞力量。有这种希望的人,觉得今生奋斗不是专为别人干,后世自己仍然受益,这个地球也不是临时的住所,而是永世的家园,所以对保护地球、建设家园有一种天赋的责任感,不像临时驻扎的军营那样,临走时放一把火烧掉。
    --以上这两种认识中哪一种认识更对人类社会有益呢?有理性的人类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正如爱因斯坦在《科学与宗教》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科学只能由那些满怀追求真理和知识热望的人创造出来,而这种感情又源于宗教领域。”还说:“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则是盲目的”。
    佛教作为一门心灵和生命的认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学科,在理论结构的系统性和逻辑推理思辨的细密严谨性方面不比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差,但由于经典疏论组成的资料系统的庞大和学派教派思想分支的繁多,要想从宏观总览全貌、把握重点,有着较大的难度;再加上各取所需、各执己见的断章取义和先入为见的世俗观点的大量掺合,以及外道邪说乱论的渗入,使得想对佛教纯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它的精髓的人大多陷入了盲区。有些人看到诸说纷纭,莫衷一是,便想从原始经典中找个究竟的说法。但经典有大小乘和显密之分,有究竟了义和权变不了义之分,有胜义和世俗二谛义之别,说空未必指空,说有未必指有,词语虽同,含义万变。若作望文生义的理解,就会把“释迦之狮”理解为“释迦族豢养的动物狮子”,把“波罗蜜”当作树上长的“菠罗”。
    出生于十七世纪的藏传佛教大师强巴仁波且曾说:“佛经如羊毛,龙树、无著等论师将‘羊毛’纺成了‘线’,织成了‘布’,宗喀巴大师裁剪缝制成了合身的衣服。”这段话形象地把佛经比做原料,龙树、无著等印度论师的经论比作半成品,把宗喀巴的《菩提道次》和《密宗道次》二论比作成品,是恰如其分的比喻。
    这种整理研究、分析归纳,使得佛教在理论上逐步趋于完善和提高,也是符合一切学科理论的发展规律的。但至今系统全面掌握佛教理论,将它当作学修根据的理信弟子仍少如凤毛麟角。佛教界和非佛教界的很多人错误地以为佛教没有原则,没有理论,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认为修证也没有什么标准,就像康德所说的那样:“懂得的人和不懂得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有的人连佛教原理都不懂,就凭自己的想象谈禅说开悟;有的人认为佛菩萨没有标准,就肆无忌怛地自称“佛”“菩萨”;有些邪魔外道也觉得有机可趁,以瞎编胡诌冒充佛法,作起了无耻的行骗勾当;大多数虔诚的佛教弟子,履行形式上的皈依之后,就像进入了广阔无边的沙漠,没有目标,分不清方向,看不见道路;很多授戒的戒师和传法的法师也同样是沙漠的游客,凭感觉寻找道路,究竟是在前进还是在后退也搞不清楚。糊涂法师,说糊涂法,度化糊涂众生,真是一塌糊涂!佛法本来是开发智慧、消除无明之法,现在却变成了糊涂法。有的人甚至鼓吹学习经论无用,越糊涂越好。无明众生在茫茫的黑夜中想见到一丝光明,何其难也!
    文殊师利宗喀巴大师悲天悯人,提炼一生所学佛理精华,写成了显密两部总论,即《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此二论虽然在半个世纪以前译成了汉文,但由于译文艰涩难懂,对大多数人来说等于没有翻译,因为了解和真正理解其内容的人很少。有些人认为《菩提道次》是“藏传佛教经论”,禅宗和净土弟子不能看,这真是咄咄怪事。信徒有民族种族的差别,但三藏教义没有民族种族的差别。太虚大师在《宗喀巴偈赞》中说:“此土禅净,今亦沦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这也难怪大家不识货,因为只有太虚这样精通佛理的人才能识别慧宝。
    为了给学佛的人提供一本方便自学的佛教原理教材,根据《菩提道次》、《现观庄严论》、《大乘经庄严》、《佛心论》、《判教大论》等“三士道”和“境、行、果的教理,进行概括总结,写成了这部《佛教理论框架》。原先的佛教理论都是从入道的顺序进行,先“境”后“行”最后是“果位”介绍,此书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先让大家认识目标,然后选择修证道路,最后介绍成佛的根据、认识方法和学修重点,这样更适合人们的认识和思维方式。本想搞一个适合于现代生活方式的“知识快餐”,但过分压缩,变成偈颂和提纲式的东西,又怕变得晦涩,难以起到清晰透彻地掌握轮廓和要点的作用,所以只好顺其自然,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了,这本书就作为世纪之交的礼物送给读者吧。                   
  
  
    2001年2月20日完稿于兰州
  ——节选自《佛教理论框架》
  
  

□井底之蛙:神通(2004/3/17 19:23:25)
佛法与科学
  广超法师
  今天,我们来谈谈“佛法与科学”。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科学。从佛教的观点来说,科学是人类以有限的能力,观察后所得到的结论。根据佛法,人类的能力之所以有限是因为人类有某种障碍,在佛教称为“所知障”。所知是所知道的东西,障是有障碍。就是这个“所知障”限制了我们对世间观察的准确性。
  若以现在的观点来看石器时代原始人的科学,我们就会说他们的科学已经落伍了。那什么叫科学落伍呢?所谓科学落伍,就是说现在我们所认为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子才是最科学的,到了以后也不是了。也就是说科学不是永远对的,而一个接受科学的人,应该先接受这点。 举一个例子来说,关于光线的理论在科学里曾经有过一个很大的转变。在爱因斯坦(Einstein)发现相对论(Relativity)以前,人类认为光是走直线的。但是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以后,却说因为有地心吸引力(Gravitational Force)等的影响,光线会弯曲,而不一定是直的。 爱因斯坦发表了这个理论后,有些人不能接受,因为他是用数学证明出来的。但是后来通过观察星辰的运转证明了他的理论是对的。太阳系(SolarSystem)里有颗土星,这土星有个卫星(Satellite)绕着它旋转。根据他的推测,当这个卫星还被土星遮住的时候,人们就应该看到它了。那是因为从这个卫星发射出去的光被地心吸引力弯曲了。后来人们利用高能的天文望远镜证明了这件事实。
  所以说科学是我们以有限的能力所得到的结论罢了。
  这个结论在当时的情况底下是对的,以后就不一定了。所以我们对科学需要有这样的一种认识态度。我们不应该迷信科学。很多人迷信某一种宗教,包括迷信佛教,也有很多人迷信“科学教”。科学教他的东西他都信,都认为一定是对的,这就是迷信科学。
  当我们对一个东西真正搞清楚了,在你的知识能力范围里认为没有错了,你相信它,那以佛法来说,这不是迷信。但是你的知识范围里面,所知道的可能是一种错误,这就是佛法所谓的“所知障”。这障碍使你没有能力更进一步超越你所知道的。
  许多人都认为科学的理论是第一的,什么都要用科学来判断对与不对。若以一个佛教徒的观点来看,他会说佛法才是对的,应该以佛法来判断科学对与不对。那么到底是谁对谁错呢?
  我们先以科学的角度来看佛法。佛法里面谈到很多的道理和现象。如果以科学来看佛法,我们就需要抱着一种客观的态度。佛经里所讲的某些东西超越你的能力,你不能因为科学没有说,你就先否定它。你只能说科学还没有办法解释,可暂时保留。你不能因为科学无法证明,就说它错,不然这就是迷信。
  比方说,佛经里有这样的记载,说时间可以变长缩短。有一部经叫《维摩诘经》,这部经里说有一些菩萨,他们有神通,能使时间加长缩短,你说科学吗?有些人认为那是神话,但是现在科学却证明可以。当一艘太空船,以快到接近光的速度行驶的时候,时间就会转变了。这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所提到的时间可长可短。这不是很科学吗?但是当你没有学到相对论的时候,你不了解这件事,就会认为乱说,时间怎么会变呢?
  同样的,佛法有生死轮回的说法,即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在过去这说法被科学否定,现在却开始接受了。外国已经有很多间大学在研究这个课题。他们把它叫做灵魂学或灵学。
  其实科学最大的毛病在那里呢?科学最大的毛病出在从事研究跟实践的是不同的人。比方说某某人有能力做到一些现象,但是他却没有去研究,而那些所谓科学家,就想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那个现象。譬如一个运动员,他赛跑第一,其他人就专门研究他的赛跑技巧,但是他们自己却永远不能跑第一。科学家往往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在脑袋里构思做研究,可是他们本身却做不到,这就是科学家最大的一个毛病。
  那么科学为什么会有这个毛病呢?因为科学家在从事研究的时候,为了获得超越人的能力所能得到的讯息(Information),就得依靠种种仪器的帮助。但是就是这个科学态度使到人退化。怎样讲使人退化呢?根据佛法,人原本有很多能力,但是因为迷于应用种种的物质,不懂发展自己的本能,所以就退化了。
  我们应尽量运用自己的本能,因为根据佛法,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拥有跟佛一样的神通自在。由于我们没有加以训练怎么去运用它,在佛教称为修行,结果我们就失去了一些本能。
  科学家都犯上了一个毛病,那就是过于依赖仪器的帮助。近代有一类科学家,他们发现人类有很多的能力超越科学所能够解释的,他们就专门研究这类现象。在中国,他们把这种能力称为特异功能。
  我举个例子,在中国北京科学院,有一个人拿着一瓶药丸,在手中搓一搓,一颗药丸就会从瓶子里面掉出来。其他人打开瓶子数一下,果然少了一颗药丸。接着他把那颗药丸,往那个瓶子一按,药丸就进去了。科学家都傻了。这个现象恐怕是科学所不能解释的。科学家就把它叫做“心灵至动”。但是有什么用呢?他又做不到。他只不过是在把他所看到的现象讲出来,给个名称罢了。至于解释呢,他是一窍不通。
  
  刚才我提到现代科学家在研究生死轮回的事。他们收集资料,记载各种生死轮回的现象。有些记载人死后的情况,有些记载某个人在转世后,述说他前世的事情。这类由科学家亲自记载的书证明了佛教所讲的生死轮回。但是若一个科学家不深入研究佛经里所讲的生死轮回就一口否定,那么这个科学家就是迷信科学。所以不要以为科学永远是对的,而一口否定不符合科学的说法。你不去了解,不去深入探讨,这样就否定,这种人是最迷信科学的人。
  我们来看佛教里面讲的种种现象。根据佛教,我们人类这个世界只是无量无数个世界的其中一个罢了。不同的世界有不同的人在居住。这个跟现在的科学所谓外星人的说法是一样的。
  佛经有提到这个世界是怎样慢慢形成又会怎样慢慢毁坏。当这个世界形成的时候,是没有人类的。是后来才慢慢有人类在这个世界居住。当你看到这类超越你所能理解的经典时,就先一口否定,那你就是迷信。
  再来,佛经里曾说过,佛观一杯水,有八万四千虫。也就是说佛用他的一双眼睛看一杯水,就能看到里面有很多的细菌。一杯水里面有八万四千虫是形容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生命。这说明了佛能够直接用他的眼睛看到水中的细菌。
  又有一部经典说,佛有一位弟子叫做阿那律,是一个阿罗汉。他看世间好象看手掌上的一个水果一样。这就有如一个人登上月球看着地球一样。他凭什么这样说?
  他不需要用任何仪器,而直接以他的能力去观察。这种超人的能力在佛教叫做神通。那我们为什么没有这种能力呢?那是因为我们有种种障碍,使我们没有办法启发这些神通。
  在中国,他们研究一个人只要打坐、练气功,就能激发出这种能力。佛教里也说,如果一个人修禅定,就能够产生神通。为什么呢?这道理是很简单,很科学的。根据佛法,众生的心本来是能够知道很多东西。但是你一出生你就执着于所看到的、所听到的种种现象,一直迷惑于现前所接触的东西。结果你的能力就被限制和约束着,使到你的思想乃至你的一切无法超越你所看到和听到的范围。当一个人修禅定的时候,就会不再执着他所看,所听和所接触的一切,而本身的
  潜能就能慢慢地发挥出来,这就是所谓的神通了。
  所以说,我们人类本来有很多的能力。但是因为我们迷惑我们眼看耳听的种种事物,使到我们失去了这种种的能力。这就如一个人进入电影院看电影一样。他迷惑于荧幕上光影的变化而产生喜怒哀乐,却不知道这么做是没有必要的。我们人在世间也是如此。
  我这么说是否在否定科学呢?并不是的,而是要告诉你们,科学是人用他的感官和仪器,在他的能力范围内所得到的结论和知识罢了。超出他能力所及的,就说是违反科学,这种态度将使人没有办法进步。他应该认识到有很多现象是科学还不能解释的。一个研究科学的人必须接受这一点。
  现在有许多关于外星人的影片,有些提到外星人如何来到地球,并且教导人类许多知识。同样的,人间有很多东西我们人类还不懂。有些人通过修行,激发了一些超能力,再把他所体会到的讲出来,教其他不懂的人。比方说,现在的科学相信我们的身体有经脉,也承认了针灸。但是这些经络穴位都是眼睛看不到,手也摸不到的东西。不过,那些有打坐练气功的人,却能慢慢地感觉到这些东西。根据佛法,当一个人打坐、坐禅、静坐,达到某种境界的时候,甚至能够观察自
  己的内脏和血液的流动。那么这是不是科学呢?其实这也是科学的。 研究科学往往逃不了眼睛和耳朵。例如当你用望远镜观看天体,你还是在用你的眼睛观察,对不对?根据佛法,当一个人打坐,修练到某个程度的时候,就能看到自己的骨头和内脏。而练气功的人,他们能够感觉到气在身体运转,这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当一个人用这种方式去得到他的知识,他是用他的能力直接观察到,不是凭推理的。如果科学家要从事研究,就必需借助仪器,若要通过感官来观察并发现人的身体有气脉在作用,这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所以你说什么是科学呢?说穿了还是那句话:科学只是在人类能力的范围里面所得到的知识罢了。
  释迦牟尼佛具足各方面的能力,他把对这世界所觉悟、所知道的现象告诉我们,这是否非科学的呢?把亲身验证到的东西说出来是绝对符合科学的,除非那是凭空捏造,或是出自个人的思想和推理。因此,我们看佛经时要弄清楚,凡是佛经上所讲的一些科学没办法证明的东西,你只能说那超越现在科学的能力,我们还无法证实,却不能说那是迷信。比方说,佛经里面提到世间有鬼;从前的科学家认为有鬼的说法是迷信,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也在研究鬼了。而鬼实际上是有的,只是你没有办法看到罢了,但有些人却能够看到啊!根据佛法,鬼很难自己找到吃的,要靠人供给。我们人布施给它,它才有饭吃,那是不是很迷信呢?不是的,为什么呢?因为有人亲眼看到。
  根据佛法,所谓的科学应该通过三种方法来印证,在佛法里面叫做“量”。实际上佛法是很科学的。佛在经典里面有提到我们怎样能得到正确的知识。他说获得的知识有三种:
  一、现量:这是你亲身现前所体验到的,你认为没有错误而得到的知识;用这种方式而获得的知识叫做“现量”。
  二、比量:当你用现量所得到的知识还没有办法得到结论时,便通过推理去寻求答案;通过这种方式而得到的知识叫做“比量”。
  三、圣言量:圣言就是指圣人所讲的道理。他们的能力超越我们,所讲的道理都是可信的;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知识叫做“圣言量”。
  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他们只相信现量和比量所获得的知识,他们不信圣言量。但是他们对那些曾研究出一些结论的科学家所讲的话,却是深信不疑;其实这样也是通过圣言量来获得知识。比方说,爱因斯坦说光是能走曲线的,你看到了吗?没看到,但你相信,对吗?那就是因为你把他当做圣言量,你认为他不会骗你,他讲的话是值得相信的。其实我们人类自古以来,一般人,包括科学家,都是用
  这种方式得到知识的。
  因此当佛经记载了一些事实,我们没能力知道是非对错时,我们只能把它当做是一个圣言量,目前没办法证实罢了。我们需要用这样的“科学态度”来看待佛法。
  现在让我们用佛法来看科学。根据佛法,我们人类因为过去的种种因果,形成了现在的身心。我们现在身心所具备的能力就局限了我们的知识范围,所以有很多东西我们没办法知道。一旦我们转换了另一个身心,我们又会具有其他的能力了。例如,火箭炮飞行时所发出来的声音我们人类听不到,狗却听得到,它就吠起来,也就是说狗有某些方面的能力超越我们人类。在这个世间,有很多动物的能力超越我们人类。它们只是思想上比我们差,但它们的触觉和感觉能力不一定输给人类。佛法里面说甚至有些动物,它们也懂得修行,可能修得比我们人类还好。人类自命是高等动物,但是不等于说没有其他动物能够强过我们。只是我们人类不知道罢了。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呢?这道理是很简单的。比方说,你现在去买一些鱼,然后放在鱼缸里养。过了一些日子,这些鱼生了小鱼,那么这些小鱼就只知道你的家,它的世界就是你的家罢了。它们就好比中国的一句成语所形容的“井底之蛙”,对吗?
  我们人类也是一样。根据佛法,我们众生是井底之蛙,有很多很多东西我们没办法知道。那为什么我们没能力知道呢?佛法说有几个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所知障”,一是“烦恼障”。
  所谓“所知障”就是说你现前的能力障碍着你,使你没办法知道。而所谓“烦恼障”,就是你有很多很多的烦恼,使你没办法知道。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你上一课数学课时,假设有一个人,他爱上了另一班的同学。那么,他在上课时就整天想着她,上课时老师讲些什么他弄不清楚,对不对?这就使到他的学习能力降低了,这就是所谓的烦恼障。
  我们人类有很多的贪、嗔、痴烦恼在障碍着我们,使到我们有很多东西没有能力知道。因此根据佛法,你要知道更多的东西,就得先清理你的烦恼。接着,你必须将你现前所得的知识丢掉,如果你一直运用现前所得的知识,那你就有所知障。因为你的所知就在你原本的范围里,用来用去也在这个范围里,如果丢不掉,你就永远只是知道那套学说罢了。那丢掉了怎么办呢?根据佛法,当你丢得干干净净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把这个世间看得更清楚,那时候你看东西就会有另一个层次的认识;这就叫做修行。所以说,修行本来就是很科学的。比方说,你有很严重的贪心,要怎么克服呢?
  佛教说应该从布施开始。起初别人向你讨东西,你给他一毛钱。他第二次讨时,你还是给他一毛钱。当你觉得布施一毛钱对你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时,那么你就可以慢慢地增加布施的数目,两毛,五毛,一块钱的布施,以后你就不会那么贪心了。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方法,是一种很科学的方法。
  其实佛法所讲的一切,完全都符合科学。释迦牟尼佛曾经说过:“不要随便听信别人讲的,也不要因为那个人的权威而相信;也不要因为别人一个传一个,传了大家都在说,你就相信。”你必须自己去体验,通过佛教的三种量来印证。你认为正确,你才接受。如果没有通过这三种量,你就接受或反对,那你就是迷信的人。反对其实也是迷信。这怎么说呢?比如你家里,妈妈或婆婆在那里拜神,你极力反对,你也是迷信。她迷信在拜,你迷信在反对,你根本不知道她在搞什么。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她为什么对某个神这样尊敬,原因可能有好几个。例如:可能她到一间神庙去,神庙里的乩童向她说种种事情,结果很灵验,她就相信起那个神,然后她就回家拜。你没有经历过,就否定她的信仰,这样做你就对吗?其实你也是错的。因为她曾有一些事实的东西证实给她看,她才相信有值得信的一面,而你只看到她在那里拜拜罢了。同样的,如果一个佛教徒每天拜佛,而你是信科学的,你会觉得拜那个木头来做什么?在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的真相的时候,你这样说他,那你是什么?你是在迷信科学。
  至于圣言量,你凭什么相信某某人讲的东西都是圣言量?那是因为你相信他讲的话从来都没有错。那什么人值得你相信而从来没有错呢?当然,佛教徒说是释迦牟尼佛,基督教徒说是谁呢?上帝?错!上帝从来没有跟人说过话,你们错了。他们所相信的圣言量从那里来呢?是相信耶稣说的,相信圣经里记载的,相信他们的先知说的。这些先知是什么呢?他们跟某种神灵界接触,把所得到的东西写下来。在我们佛教,我们就相信佛所说的是圣言量。为什么我们这么相信呢?那就有几个原因了。  
  根据佛法,在这个世间,什么样的人才值得你相信他所说的一切,完全是对的。
  (一)这个人必须没有烦恼,也就是没有烦恼障。
  (二)他必须没有所知障,也就是说,他想知道什么,他就能够知道。
  根据佛法众生是可以有这种能力的,是可以没有所知障,我们佛教徒相信佛没有烦恼遮盖住他,也就是说佛有智慧现前,没有所知障,所以他讲的我们都可以相信。
  佛教里面说,有些人通过修行,解脱烦恼了,而证得阿罗汉果。他讲的都可以信吗?根据佛法,这是不一定的。阿罗汉有时候也会讲错的。佛经里面有这么一个故事,佛有两个大弟子,一个目连尊者,一个舍利弗尊者。他们两个人各别收了一个徒弟,并教他们修行不同的法门,结果两个人都教错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两个人应该修什么法门,这是他们的所知障。还有很多东西阿罗汉是不知道的。如果你以为他们没有了烦恼,他们的话是一定对的,那你就错了。
  不要以为一个人证了阿罗汉果就什么都会,绝对没有这回事的,所以我们要弄清楚一个人的智慧,他的能力是否受到了各种限制,而佛教认为最严重就是这个烦恼障和所知障。
  至于佛法,以我们佛教徒的眼光来看,全都是由智慧所讲出来的道埋。你可以凭你的智慧判断对在那里,错在那里。不像某些宗教,他说你要相信他,你就得救,佛教并不是这样。佛在教导某一位众生时,若他的智慧不够,能力不够,佛劝他信就好了。就是说他没有能力通过现量跟比量。来衡量佛法。只好依靠圣言量。这是佛教导众生的时候,针对某一个众生在没有办法之下所用的法门。
  我们看佛经的时候,我们就要明白佛向不同的众生讲不同的佛法。我们众生有种种烦恼,所以佛就必须讲不同的法门。佛法就像一种药可以对治我们种种烦恼之病。佛法说病药对治,不是病治药,也不是药治病。
  其实你们如果有研究化学,病与药是互相克制着对方,不是吗?当你身上有不平衡的地方,你会感到不舒服,但当综合了你就没事了,这就是佛法说的病药相治。
  谈佛法与科学就是要让你们认识到要以怎么样的科学态度来看待佛法,不要用迷信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佛教,这是很大的损失。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有很多东西是我们的能力所不解的,如果你相信圣言量,你便得到了这些知识,对你是很有益的。但是若你一定要用比量或现量来衡量这些知识,而你又做不到,那你就会损失了许多有益的知识。
  举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如果一个人跟你说打坐了身体会有气在走,你说怎么会有?气是什么鬼东西?然后你就不愿意去尝试。你不去尝试,你就永远无法体验到这个气在体内的运行,你就永远不信。但是如果有一个练气功人,气很强能够把你推倒,那怎样呢?你就佩服他了!为什么?因为你用现量证实了,那时你才肯去学。
  所以我们不要一直以自己的能力为准则,认为我们的能力所知的我们才接受,能力所不知的我们就不接受,这是一种损失。
  我们在这个世间,要相信有一些人,在某一些地方超越我们,如果他讲的话值得相信,你应该接受。刚才我说释迦牟尼佛就是这样一个圣人。根据佛法,佛没有过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身,口,意无失。他将他所觉悟的一切告诉众生,而他抛弃他的一切来利益众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真正觉悟到这个世间的真理,他过去世的因果使他今生能够这样做到。他把所觉悟到的讲出来,让众生朝着他同样的路去修道,去觉悟。用佛法来讲是修道觉悟,以科学来讲就是照科学去实践。前人实践过的,你照实践罢了,不过这些实践被人讲成宗教。
  佛法一点也不迷信,一个人如果学了佛法,他看这世间的事物会更深一层。为什么呢?因为他将看到自己。怎么说看到自己呢?比方说,你们可能有听过这样的故事,爱迪生在读小学的时候,问他的老师,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那老师骂他笨蛋。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呢?很多人都没想过,其实一加一等于二是近五十年来数学家才能解决的问题,你们知道吗?五十年前的科学家,数学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爱迪生很聪明,他早就看到了,一有多大?到底一有多大?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这些我们从没有质问过,是不是??在佛法里,佛说你该观察自己,人家讲这个是这样一回事,你就应该观察看看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你有深入学习佛法,你就会看到它独特的一面了。根据佛法,世间的一切是人类命名的。这个叫一,那个叫一,这个“一”跟那个“一”放在一起就叫二。这是个很简单的比喻。但是里面所牵涉到的道理是很复杂的。所以我们人类整天说一定要事实证明,但是人类是最不现实的,一加一等于二,我们却从不追究。
  整个世间宇宙的一切,在佛法里面都有深入地说明,这是因为佛有全知的智慧。哪一个人能够将一切的东西讲得清清楚楚,这是很了不得的。
  你们看佛经,要去探讨释迦牟尼佛讲的道理有没有错。我以前是信“科学教”的,后来看了佛经,却找不到释迦牟尼佛的错误,反而是发现很多科学家的错误。结果我就信了我原本以为是“迷信”的佛教!

□大死大活:欢喜布施头目脑髓(2003/12/31 11:48:17)
诸佛如来,为成道业,三千大千世界,无一微尘处不是舍头目脑髓处.

□自家人:赠谭嗣同(2005/6/6 20:59:16)
三读谭嗣同
  
  夜深危坐读遗诗,一读雄奇一泪垂。
  
  豪剑柔琴真俊杰,外儒内侠大慈悲。
  
  百川溃取只身障,大厦危难两臂支。
  
  一掷头颅泰山重,精神长作后人师。
  

最新经典Top 5
□ : (2003/5/12 0:32:54)
中,日,美三国警察被要求在林子里找出一只兔子来,美国警察半小时出来了,说这里不可能有兔子存在.日本警察一会也出来了,没有找到气得要放火烧林子.中国警察五分钟就出来了,拽着一只遍体鳞伤的熊,熊说;大哥别打了,我就是兔子!

□Jason:大刀王五(2003/5/20 9:20:33)
大刀王五与谭嗣同一 生一死乃见交情

□禅心: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2003/5/21 9:16:04)

  境界的生灭变化,是认意识攀缘而生,并非从外而来
  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 头与白刃全是境界!
  
  憨山大师初证色空
  
  到了初夏,大风猛吼,万窍怒号,冰块渐渐地消融了,大水冲击着山涧;奔腾的
  暴流犹如惊雷一般。憨山大师在寂定中受到这雷鸣般的声音干扰,功夫也受到影响。他去向妙峰大师请教如何才不受境界扰乱的方法,妙峰大师对他说:‘境界
  的生灭变化,是认意识攀缘而生,并非从外而来。听古人说:“三十年闻水声不转意根,当证观音圆通”。’大师回来后,每日坐在溪流急湍的独木桥上锻炼。
  开始坐时,水声宛然,时间一久,动念时听到水声,不动念就听不到了。
  
  一日,大师在独木桥上静坐,忽然之间忘却身体,一切声音顿时消失。从此以
  后,虽然声音如雷,再也不能扰动大师的静寂心境了。
  
  大师住山的食物仅用野菜拌粥汤,这天,大师吃过粥在山坪上经行,摄心归一,忽然立定,不见身心,唯一大光明藏,圆满湛然,犹如大圆镜一样,山河大地都
  影现其中,到出定时,智慧朗然,自觉身心了不可得,这时大师作了一首偈: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具洞彻。 翻身触极太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从这以后,身心世界湛然寂静,不在被声音和色相所障碍,从前的疑团当下顿
  消。再看看釜锅,已经盖上灰尘了,因为一人独住无侣,也不知时间过了多久。
  
  
  大师悟后,因无人请益印证,于是翻开《楞严经》来参证,大师以前未曾听过这
  部经,对其中的义理未尽明了,这时他以现量境界去观照经文,心识微起,立即觉了,不使落入分别思量。这样过了八个月,对全经的旨趣,了然无疑。
  

□齐媛媛:爸爸,我来看你了(2003/10/11 19:41:25)
清澈见底的浏阳河水
    出于鬼斧神工的万仞千山
    穿过谲诡莫测的云瘴雾岚
    一路崎岖坎坷 蜿蜒蹒跚
    奔向湘江 看到的一马平川
    繁华如梦 俗世的万家炊烟
    合入湘江的浊泥吧
    毕竟轰轰烈烈
    毕竟不再孤单
    
    谭嗣同 是浏阳河的儿子么
    也许是随着祖先漂泊来到此间
    山的骨气 或者水的清涟
    沿着浏阳河 却走得更远
    ……
    中国灭亡了么 怎还有紫禁殿
    浏阳河消失了么 谭嗣同却死了
    
    路万里 书万卷
    一张年轻、若有期待的脸
    怎堪这满纸的孤愤血斑
    忠义乾坤 侠气肝胆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谭嗣同留下一个尊贵的祀号
    ——谭浏阳
    
    浏阳河水清了 浊了
    湘江河水浊了 清了
    中国的情况变了 未变
    谭嗣同被忘了 未忘
    四万万人齐下泪
    八万万人齐下泪
    十二万万人齐下泪
    如果谭嗣同白死了
    谁下泪?
  
  
  
  
  
  
  

□寸心:是科学(2003/5/12 1:22:36)
书名:《佛教理论框架》
  
  作者:多识活佛
  出版社:甘肃民族出版社
  
  “宗教之光不同于科学之光,科学之光丰富人的头脑,宗教之光启迪人的心灵。”--这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科学发展史名著《爱因斯坦的圣经》中的一句话。这本书中还说:“科学因其有用而存在……。宗教的存在是因为它给(人的)生前和死后都赋予了意义,它提供道德准则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是人们的精神支柱,甚至那些不相信宗教的人也必须承认宗教对人的心理有益。”
    爱因斯坦在《道德的衰败》一文中说:“一切宗教、艺术和科学都是同一棵树上的不同分支。其目的都是为了使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使它从单纯的生理存在中升华,并把个人引向自由。”
    以上是最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对宗教和科学的评价。
    对人类来说,不但需要能改造自然,创造财富,服务于生存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科学知识,也需要反观自身,认识自己,塑造、完善、提高心灵品位,解决精神困惑的心灵科学。--这心灵科学就是宗教。作为心灵科学的宗教,有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根本不承认它是科学,但这并不重要。作为东方文明精华的佛教,在剖析人生,塑造完善人格,净化提高心灵品位,点燃智慧火炬,超越有限的生存等方面,堪称举世无双的绝学。佛教解决自然科学问题,就像自然科学解决人类心灵问题一样无能为力。但世界上没有超越领域的万能科学,在各自的领域能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便不失其为有用的科学。什么是科学?科学是符合实际的认识和方法。“实际”有有形的物质实际和无形的精神实际,两种实际性质完全不同,认识的方法手段也有所不同,因此,也不能用同一个尺度进行衡量,定其对错。
    就自然科学来说,从它的角度断定意识是人脑的产物,人死后生命永远结束,人们所拥有的只是这短短的一生。--在科学家看来这也许是符合实际的理论,但它给人们的是一种绝望,而这种绝望正和科学本身所追求的长远利益的目标是相反的,因为只有一生的人和未来的长远利益有什么关系呢?
    肉身虽坏,精神不死,死后复生,流转不息。--这在自然科学家看来是谎谬不可信的,但它给予人们的是一种希望和奋斗不息的鼓舞力量。有这种希望的人,觉得今生奋斗不是专为别人干,后世自己仍然受益,这个地球也不是临时的住所,而是永世的家园,所以对保护地球、建设家园有一种天赋的责任感,不像临时驻扎的军营那样,临走时放一把火烧掉。
    --以上这两种认识中哪一种认识更对人类社会有益呢?有理性的人类自然会得出正确的结论。正如爱因斯坦在《科学与宗教》一文中所说的那样:“科学只能由那些满怀追求真理和知识热望的人创造出来,而这种感情又源于宗教领域。”还说:“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宗教没有科学则是盲目的”。
    佛教作为一门心灵和生命的认识论和实践紧密相结合的学科,在理论结构的系统性和逻辑推理思辨的细密严谨性方面不比任何一种科学理论差,但由于经典疏论组成的资料系统的庞大和学派教派思想分支的繁多,要想从宏观总览全貌、把握重点,有着较大的难度;再加上各取所需、各执己见的断章取义和先入为见的世俗观点的大量掺合,以及外道邪说乱论的渗入,使得想对佛教纯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它的精髓的人大多陷入了盲区。有些人看到诸说纷纭,莫衷一是,便想从原始经典中找个究竟的说法。但经典有大小乘和显密之分,有究竟了义和权变不了义之分,有胜义和世俗二谛义之别,说空未必指空,说有未必指有,词语虽同,含义万变。若作望文生义的理解,就会把“释迦之狮”理解为“释迦族豢养的动物狮子”,把“波罗蜜”当作树上长的“菠罗”。
    出生于十七世纪的藏传佛教大师强巴仁波且曾说:“佛经如羊毛,龙树、无著等论师将‘羊毛’纺成了‘线’,织成了‘布’,宗喀巴大师裁剪缝制成了合身的衣服。”这段话形象地把佛经比做原料,龙树、无著等印度论师的经论比作半成品,把宗喀巴的《菩提道次》和《密宗道次》二论比作成品,是恰如其分的比喻。
    这种整理研究、分析归纳,使得佛教在理论上逐步趋于完善和提高,也是符合一切学科理论的发展规律的。但至今系统全面掌握佛教理论,将它当作学修根据的理信弟子仍少如凤毛麟角。佛教界和非佛教界的很多人错误地以为佛教没有原则,没有理论,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认为修证也没有什么标准,就像康德所说的那样:“懂得的人和不懂得的人没有什么两样。”有的人连佛教原理都不懂,就凭自己的想象谈禅说开悟;有的人认为佛菩萨没有标准,就肆无忌怛地自称“佛”“菩萨”;有些邪魔外道也觉得有机可趁,以瞎编胡诌冒充佛法,作起了无耻的行骗勾当;大多数虔诚的佛教弟子,履行形式上的皈依之后,就像进入了广阔无边的沙漠,没有目标,分不清方向,看不见道路;很多授戒的戒师和传法的法师也同样是沙漠的游客,凭感觉寻找道路,究竟是在前进还是在后退也搞不清楚。糊涂法师,说糊涂法,度化糊涂众生,真是一塌糊涂!佛法本来是开发智慧、消除无明之法,现在却变成了糊涂法。有的人甚至鼓吹学习经论无用,越糊涂越好。无明众生在茫茫的黑夜中想见到一丝光明,何其难也!
    文殊师利宗喀巴大师悲天悯人,提炼一生所学佛理精华,写成了显密两部总论,即《菩提道次第广论》和《密宗道次第广论》,此二论虽然在半个世纪以前译成了汉文,但由于译文艰涩难懂,对大多数人来说等于没有翻译,因为了解和真正理解其内容的人很少。有些人认为《菩提道次》是“藏传佛教经论”,禅宗和净土弟子不能看,这真是咄咄怪事。信徒有民族种族的差别,但三藏教义没有民族种族的差别。太虚大师在《宗喀巴偈赞》中说:“此土禅净,今亦沦荒,扶戒研理,救之不遑。唯师与我,志趣相当,千年万里,不隔毫芒”。这也难怪大家不识货,因为只有太虚这样精通佛理的人才能识别慧宝。
    为了给学佛的人提供一本方便自学的佛教原理教材,根据《菩提道次》、《现观庄严论》、《大乘经庄严》、《佛心论》、《判教大论》等“三士道”和“境、行、果的教理,进行概括总结,写成了这部《佛教理论框架》。原先的佛教理论都是从入道的顺序进行,先“境”后“行”最后是“果位”介绍,此书打破了传统的模式,先让大家认识目标,然后选择修证道路,最后介绍成佛的根据、认识方法和学修重点,这样更适合人们的认识和思维方式。本想搞一个适合于现代生活方式的“知识快餐”,但过分压缩,变成偈颂和提纲式的东西,又怕变得晦涩,难以起到清晰透彻地掌握轮廓和要点的作用,所以只好顺其自然,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了,这本书就作为世纪之交的礼物送给读者吧。                   
  
  
    2001年2月20日完稿于兰州
  ——节选自《佛教理论框架》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