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梁赤 留言

2005年July月
623:47:27
穀梁一飽穀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眜。邾,附庸之國。眜,魯地。[義歸]附庸者,《王制》雲:“不能五十裏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諸侯曰附庸。”不合于天子者,謂不得朝會也。鄭玄雲:“附庸者,以國事附於大國,未能以名通也。”故谷梁子雲“邾之上古微。”天子田方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裏,子男五十裏。天子之三公視公侯,卿視伯,大夫視子、男,元士視附庸。庸者,城也,謂小國之城,不能自通。故曰附庸。及者何?內爲志焉爾。內謂魯也。內爲志者,謂魯欲爲此也。儀,字也。父猶傅也,男子之美稱也。範寧雲:“傅,師傅。附庸之君,未王命,例稱名。善其結信於魯,故以字配之。”范解謬也。鄭玄雲:“夫或爲傅。” 《士冠禮》言“章甫”,鄭以爲表明丈夫,又雲“甫或爲父”,則古者甫、父亦通用。《谷梁》“父猶傅”亦猶“甫猶夫”也。明夫、傅、父古所通用。以非本訓而義相近,故言猶也。《郊特牲》:“夫也者,夫也。”夫者男子之美稱,《冠禮》疏雲:“甫是丈夫之美稱,孔子爲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是其類。甫,字或作父。”鍾朝美雲:“春秋時人,名字多加父,亦或加夫。”其不言邾子何也?《公羊》雲:“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小者稱伯、子、男也。”《白虎通》:“公者,通也,公正無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順也。伯者,白也,明白於德也。子者,孳也,孳孳無已也。”邾之上古微,未爵命于周也。範寧以爲邾自此以上是附庸國,非也。若是自此以上,則此既進爵,進爵則依例當稱名,又何謂之儀父?蓋谷梁子所謂上古者,以隱、桓之世距孔子爲遠,故以“上古”解之,非是“自此以上”也。不日,其盟渝也。《春秋》凡公及卿大夫盟例皆日。此不書日,何也?結盟書日,所以謹信也。隱七年伐邾,則是背信,故去日以著惡。眜,地名也。《左氏》作蔑。所傳不同,故文亦有殊。
穀梁赤
[现1条]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5年July月
423:22:18
春秋穀梁傳義歸穀梁一飽穀
  序:聖門之學,尚古之風,表以六經,發以六藝,窮道析理,用成教勒。《谷梁》雲:“不使麟不恒於中國也。”故聖作《春秋》,殊絕不軌。是以知躬親魏闕,幹事塵表,斯古學之要也。今抱腐資,而作《義歸》,章句義理,多從範釋,誠以不逮也。
  
  愚幼鈍孥,不登太學,然計其數,窮經有日矣。今奉幸撰文,呈形腐陋,未知可哂?
  
  《春秋》者,魯史之稱,推其立名,必是仲尼以往,三代以來。孟子稱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孔穎達以爲《乘》、《檮杌》者,晉、楚私立別號,《春秋》是其大名。故墨子自謂習百國《春秋》。鄭注《考靈耀》雲:“春分之時,地當正中,至秋分,地正當天之中央”,則是取其中正。言以中正之道量其善惡。《爾雅》雲:“春爲發生,秋爲收成”,則是取其循環往復,包裹終始也。
  
  
  
  
  
  
  
  元年,春,王正月。隱公之始年,周王之正月也。杜預曰:“凡人君即位,欲其體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義歸]此平王四十九年也。元年者,隱公之始年也。《諡法》:“隱拂不成曰隱。”隱公名息姑,惠公之子,以平王四十九年正月即位。隱,諡也。《白虎通》雲:“諡之爲言引也,引行列之迹也。所以勸成德,使上務節也。”臣當受諡於君,若天子,則死後大臣至南郊諡之也。魯爲侯爵,而此言公者,《白虎通》雲:“以爲諸侯有會聚之事,相朝聘之道,或稱公而尊,或稱伯、子、男而卑,爲交接之時不私其臣子之義,心俱欲尊其君父,故皆令臣子得稱其君爲公也。”變一爲元年者,杜預以爲欲人君體元以居正,故不稱一年一月。《爾雅》雲:“元,始也。”邢昺曰:“元者,善之長也。長即始義。”意者《春秋》年始書元,是欲君善始也。善始善終,君之所重。年者,《爾雅》雲:“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歲名。” 其曰年何也?《疏》引《白虎通》雲:“‘王者受命而改正朔者,明易姓示不相襲也。明受之於天,不受之於人,所以變易民心,革其耳目,以則化也。’然則歲名變易,理亦同此。故夏曰歲,取歲星行一次。”“商曰祀,取四時一終。則以祀者嗣也,取其興來繼往之義。”“唐虞曰載,載,始也。取物終更始。”“周曰年者,取禾一熟也。案《說文》雲:‘年,穀熟也。從禾千聲。《春秋》曰:大有年。’然則年者禾熟之名。每歲一熟,故以爲歲名。” 春也者,歲之始也。天地開闢,分爲四時,春先爲端始也。正月者,《爾雅》雲“正者長也。”則正月者亦爲十二月之長也。雖無事,必舉正月,謹始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之不取爲公也。時隱欲讓桓,俟桓而讓,自謂攝也。《春秋》凡公不書即位者,隱公獨有殊焉,冠文《春秋》,明重初善始也。君之不取爲公,何也?將以讓桓也。讓桓正乎?曰不正。人君無再娶之義。古者諸侯一聘九女,夫人八妾,夫人之長子爲太子,太子死則立其母弟,庶子亦然,皆依兄弟之倫也,故知桓之非正,而隱讓亦非正。所以一娶者,防淫泆也。《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隱不正而成之,何也?將以惡桓也。桓弑隱而立,其惡大矣,用成隱志,以彰桓惡。其惡桓何也?隱將讓而桓弑之,則桓惡矣。桓軾而隱讓,則隱善矣。善則其不正焉,何也?《春秋》貴義而不貴惠,通道而不信邪。信者,申也。韋昭曰:“信,古申字。”古文申作信。《春秋》之道,以正爲先,正所不正,然後可以言惠。孝子揚父之美,不揚父之惡。先君之欲與桓,非正也,邪也。雖然,既勝其邪心以與隱矣,已探先君之邪志而以與桓,則是成父之惡也。謂使惠公蒙亂序之名。兄弟,天倫也。《廣雅》雲:“兄,況也。”謂況于父。弟者悌也,言順于兄。兄先弟後,天之倫次。爲子受之父,爲諸侯受之君。父謂惠公,君謂天王。已廢天倫,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若隱者者,可謂輕千乘之國,蹈道則未也。隱忘君父之命,私以國讓,是未屢居正之道也。
  
穀梁赤
[现1条]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5年July月
416:33:21
一路走好长夜当歌
穀梁赤
[现1条]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最新经典Top 5
□长夜当歌:一路走好(2005/7/4 16:33:22)

□穀梁一飽穀:(2005/7/6 23:47:27)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于眜。邾,附庸之國。眜,魯地。[義歸]附庸者,《王制》雲:“不能五十裏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諸侯曰附庸。”不合于天子者,謂不得朝會也。鄭玄雲:“附庸者,以國事附於大國,未能以名通也。”故谷梁子雲“邾之上古微。”天子田方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裏,子男五十裏。天子之三公視公侯,卿視伯,大夫視子、男,元士視附庸。庸者,城也,謂小國之城,不能自通。故曰附庸。及者何?內爲志焉爾。內謂魯也。內爲志者,謂魯欲爲此也。儀,字也。父猶傅也,男子之美稱也。範寧雲:“傅,師傅。附庸之君,未王命,例稱名。善其結信於魯,故以字配之。”范解謬也。鄭玄雲:“夫或爲傅。” 《士冠禮》言“章甫”,鄭以爲表明丈夫,又雲“甫或爲父”,則古者甫、父亦通用。《谷梁》“父猶傅”亦猶“甫猶夫”也。明夫、傅、父古所通用。以非本訓而義相近,故言猶也。《郊特牲》:“夫也者,夫也。”夫者男子之美稱,《冠禮》疏雲:“甫是丈夫之美稱,孔子爲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是其類。甫,字或作父。”鍾朝美雲:“春秋時人,名字多加父,亦或加夫。”其不言邾子何也?《公羊》雲:“天子三公稱公,王者之後稱公,其餘大國稱侯,小者稱伯、子、男也。”《白虎通》:“公者,通也,公正無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順也。伯者,白也,明白於德也。子者,孳也,孳孳無已也。”邾之上古微,未爵命于周也。範寧以爲邾自此以上是附庸國,非也。若是自此以上,則此既進爵,進爵則依例當稱名,又何謂之儀父?蓋谷梁子所謂上古者,以隱、桓之世距孔子爲遠,故以“上古”解之,非是“自此以上”也。不日,其盟渝也。《春秋》凡公及卿大夫盟例皆日。此不書日,何也?結盟書日,所以謹信也。隱七年伐邾,則是背信,故去日以著惡。眜,地名也。《左氏》作蔑。所傳不同,故文亦有殊。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