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November月
312:53:17
十年访客
  不知不觉来到了第十个年头。当年的离别,恍如隔日,又恍然如梦。好多次想写些纪念,每当回忆起历历在目的往事,却总是难以下笔。如今写下这段文字,不是因为忘却,而是如刀的岁月让我坚强了许多。母亲的坚强乐观,看来已经学到一些了。
   十年时光里,全家老老少少始终怀着一份发自心底的惦记。有时刻意回避,但说着说着,又不时触及这个伤痕。老的提起“俞咬先”,老泪纵横;小的说起奶奶,“心如刀扎”。多少次梦里相见,一时开心,总换得以泪湿巾的结果。十年的变化确实蛮大,家里的小丫头小皮孩成了大姑娘大小伙子,开始经营自己的事业、学习和生活。物质越来越丰富了,都搬了新房,买了新车。可以享受的物品很多,值得高兴的事情也很多,每当拥有这些,总会叹息,少了一个最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来分享。
   十年前,母亲是核心,自从失去对母亲的依赖,生活把我们磨练成熟。(母亲都可以这样永远的离去,世间还有什么不能接受,还有什么想不开呢?)越是成熟,越能体会到母亲对我们的影响,正是我们一生的最大财富。比如母亲的科学理性的思考方式。即使今天,芸芸众生之中,有理性、会独立思考的女人还是很少很少。她的理性,很大程度影响了子孙的成长线路。比如母亲的博爱。爱家人也爱他人,爱世间各种生灵,为了所爱,自己可以作出很多牺牲。一个长期生活在东方的毛时代的女人,竟能与西方文明的诸多观念不谋而合。比如母亲的重义轻财。她成长于物质匮乏的年代,喜欢物质、享受物质,但是由物质到精神的跨越过程中,她的境界早早地超越了自我。
   十年中,常常有亲友提起母亲,有为母亲惋惜,也有为母亲不平。我个人感谢大家记着母亲,也总是解释,依照我的了解,母亲的生命长度不够,质量是不错的。物质享受一般,但是精神生活是愉快的,因此总体来说是幸福的。幸福本来就源于内心,主要靠自己修炼。母亲炼就的大度足以包容一切,不管人前人后、身前身后,她的内心只有爱没有恨,只有恩没有怨,她懂得捕捉每一个值得开心的细节,同时也会抛弃每一个带来忧郁的情绪,因此,她怎么可能不快乐呢。母亲崇尚科学,热爱自然,她的信仰是让每一个生命去享受自己的过程,去感受世间的美好。她没有留下遗言,我认为这就是她的愿望。我们快快乐乐地生活,就是对她最大的尊重和理解。
   光阴如梭,每个人都是世间匆匆过客。我常常庆幸,在短暂的生涯中,有这样一位母亲,曾经一起生活过这么多年,得到过这么多教诲。也遗憾,当我看懂世间万物的时候,母亲已经走了,本来该有多少事情可以一起做,有多少话题可以一起讨论,有多少感受可以一起分享啊。和母亲一样,我无法相信另一个世界的存在,而今生今世,我已经知足了。
   写下这些,作为十年纪念。擦干眼泪,我会好好生活。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September月
3015:50:32
陈纾绎上大学czf
  2012年9月5日,纾绎离开桐乡,赴青岛开始了独自在外的大学生涯。
  从小到大,除了几次旅游以及到宁波上海等地走亲戚,就没离开过家乡。高中一年级被迫在学校住过一年,等高二可以通校了,就迫不及待地住回了家里。恋家的结果,就比较嫩怯,按照老太太的说法,是个嫩芽头。
  纾绎的学习成绩历来平平,小学起从未在班里冒尖,中下游是常态。他贪玩,我对分数也一直不当回事,小学时候陪他打网游,还常常通宵挂机。这次高考也就是一般发挥,上本科线而已。快报志愿了,问他怎么填,他就说“杭州”!后来慢慢劝说,加上了“上海”,还是要求周末能回家的地方。又分析利弊,晓之以理,才勉强同意报一两所远一点的学校。填报当天,突然发现青岛大学今年招生方式比较特别,就替代了原先打算的烟台学校。等到揭晓时刻,得知侥幸成为“孙山”,大家兴奋不已。钱老师也说,还亏奶奶保佑啊。
  纾绎成为准大学生,增添了自信和成熟,一下子懂事了许多。开学前,拜访了很多老师和家族长辈,还有詹爷爷、吴奶奶、钱老师、费老师等,不再像以前那样不配合、不耐烦。
  随着开学临近,纾绎对家乡的留恋之情更浓了,有时候显得心事重重,甚至怀疑去青大是否值得庆幸。离开桐乡那天,拖到了最后时刻才动身。
  我们送他到学校,一起在青岛玩了两天。6日上午,陪他进学校。校园蛮大,背靠小山,中间还有个湖,风光不错。在报到处,他办手续,我们旁观。他被分在一班,按照姓名拼音是第一号。宿舍是带卫生设施的六人间,有两位山东同学到了,朴实而有礼貌。问问纾绎的感受,他觉得比较满意,可见对大学生活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后来玩的两天,凉风习习、气候宜人,崂山、栈桥的海水清澈见底,海鲜便宜又可口,让大家更喜欢这个海滨名城了。7号傍晚,他要到学校集中了,我们一起在校门口小店吃晚饭。席间,他不住地看手机,迫不及待要去和新同学会合,不过还是照顾我们情绪,陪着我们吃完。走到校门口,天色已有点暗,他告别转身,头也不回消失在新同学的茫茫人流中,由此开始了新的人生阶段。
  回来后,有时候QQ聊几句,有时候关注一下微博。虽然交流还是不够多,但已经大大增加了。得知他军训十来天虽然比较艰苦,还是以愉快的心情坚持下来;上课一个星期,对大学课程也比较适应,能够大胆面对一些发言和创新活动;参加学生会竞岗,进入了监察部;和那帮高高大大的山东同学很友好,一起学习一起玩,情谊已经很深,对面食为主的饮食也很习惯。相对于很多新生入学后不适应,叫苦抱怨,这些消息都让人振奋。
  纾绎独在异乡为异客,是一个满意的局面。原先的环境太保护、太娇惯,对他成长已经造成很多不利影响。幸好高考给了他一个改变的机会,跨上了一个新的平台。在新的环境中,每一点进步都让人注目、欣喜。希望他在大家关心鼓励下,渐渐成长、成熟起来。
  国庆长假他要回来,我不反对,这样能深入了解他近期的情况。昨夜接来,聊了不少学校情况,感觉他已经非常习惯并喜欢新的环境,俨然一名大学生了。今天早上洗脸时候,他突然说,我已经想回青岛了……
  
经典值6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September月
1015:2:49
青岛的梦CZF
  青岛的第三天夜里,做了个梦:舅舅他们、许多孩子在一个房间里说笑,俞瑾她们说,正澍现在证书很多,找个金饭碗没问题了,值得高兴,正澍谦虚地回应。溪鸣影枫他们在叠罗汉,到了房顶。突然,穿着黄蓝衣服的溪鸣冒出一句,纾绎哥哥到青岛来上学了,奶奶也很高兴啊,顿时气氛凝固,大家一言不发,默默擦泪……
  (背景:跟现实基本吻合,梦里溪鸣的话是钱老师说的)
  
经典值3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April月
128:29:24
快乐助学心得访客
  
  
  参与结对助学多年(母亲也曾参与了第一位的活动),感悟良多。很多人在助学,但不同思想理念可能带来做法上的差异,现将我的感悟整理如下:
  一、平等相待。首要的一点,必须认识到双方是平等的。一方因为得到而快乐,另一方因为付出而快乐,那是最佳的双赢结果。如果有居高临下的心态,也许带来的不是快乐而是伤害。
  二、不图回报。需要常常提醒自己,有没有一点点得到回报的念头?必须放弃这个念头,否则助学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变化。应该向受助者明确表示,即使将来具备了回报的能力,报答的对象不需要包括自己。当然,还不能贪图因为助学而取得的社会荣誉。
  三、量力而行。这个“力”,包括财力和精力。要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在自身能够承受的财力、精力范围内,把好事做好。如果不自量力,恐怕难以为继。
  四、从长计议。开始之前,要充分考虑。启动以后,要细水长流。不可一时冲动但缺乏持久性,虎头蛇尾,给受助方带来负面影响。
  五、不要溺爱。控制自己的热情,金钱、物质支持要适当,不能过度,不可形成物质依赖。多给予精神支持,鼓励学生保持良好心态和吃苦耐劳精神。
  六、用心沟通。结对助学,需要付出很大的爱心。要重视沟通交流,让贫困学子充分感受来自社会的爱心,其效果远胜于经济支持。有些人把付出多少金钱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这是相当可笑的观点。
  七、依靠组织。个人的力量有限,不容易掌握较为全面的信息。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受助者远在他乡,那么选择声誉较好的官方或民间组织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八、降低期望。付出了较多精力,看到受助学生成才,当然会有些成就感。但是,很多学生由于基础不够好等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未必令人满意,这时也要正确对待,鼓励为主。
  九、把握分寸。要以理性的态度,处理好与受助学生以及家庭的关系,既支持鼓励,又要谨慎介入学生的家庭生活。保持作为一名资助人兼朋友的距离,避免关系过于密切可能产生的矛盾。也不刻意回避长期交往产生的亲人般感情。
  十、尊重隐私。贫困学子往往自尊心很强,要尊重、理解、引导。低调行事,宣传报道要适度,不轻易曝光。有些孩子在一定时期甚至不愿意多和你联系,那么也要表示尊重,本来,你也未曾指望过什么嘛。
  
经典值2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April月
116:56:23
又到一年清明时访客
  算来隽先走后已经第9个清明节了。
  今天是4月1日。午后,我们去了龙山公墓,给隽先扫墓。
  天气很好,扫墓的人已经很多了。每年去,我总会看见新添了许多坟墓,也时而有认识的名字刻上了墓碑,不禁要感叹人生苦短!
  犹忆第一个清明节时,也是4月1日,那天下着雨,我撑伞到钱塘新世纪大酒店门口,与几位要给隽先扫墓的老师汇合,记得有钱凤美、陶亚琴、孙洪宝、郁惠芬等人。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8年了……
  回来的路上,我老想着那么一句话:又到一年清明时。
经典值11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March月
247:28:36
悼章惠霖联访客
  一世才情,炼成华章传千古;百年风雨,凝作甘霖惠九州。
经典值12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February月
79:50:59
灵感加自信等于成功访客
  灵感加自信等于成功
  
   【按】此文原载《东南商报》2012,1,22,A10版。
  
  
  
  
  
    鄞州东湖小学501班 陈纾言
  
    小米粒的追求与众不同。她确实是与众不同的。因为她比别人多了一次小小的尝试,这样,也就比别人多了一份小小的成功。
  
    还得从2011年过年时说起。这一年小米粒一家像往常一样去老家桐乡过年,到桐乡后就在哥哥家住下了。一天下午,阳光很好,小米粒闲着无事可做,便随意漫步到哥哥的书架边,仔细打量起来。忽然,她的目光被一个可爱的小盒子吸引住了。原来这是一套书。小盒子上端端正正地印着“几米袖珍本”几个字,字的下面有一圈漂亮的彩色插画。“看起来很不错耶。”小米粒边想边从中抽出一本《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认真地读了起来。
  
    此后,小米粒经常阅读几米的书,总是越看越起劲。有一次,她突发奇想,要自己动手,像几米那样画一本绘本。小米粒兴奋地策划着。她买了一本全空白的本子和两支勾线用的纤维笔,便开始了这次大胆的创作。
  
    铅笔在纸上快乐地跳跃着,发出轻轻的“嚓嚓”声,像是在与纸说着悄悄话;纤维笔则是一位沉默的思考者,在纸上不出声地、小心翼翼地走着;与前两者相比,彩色铅笔成了疯狂的舞蹈家,它不受拘束地、尽情地在纸上飞奔,让纸变得绚烂多彩;水笔迈着轻盈的步子小跑着,纸上顿时显出了它黑色的小脚印。半年后,小米粒完成了自己的创作——《幻想曲》。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其实想要成功很简单,只需要一些灵感与自信。灵感,人人都会有;但是自信,往往人们不相信自己做得到。指导老师:李益友
  
  
  
  
经典值6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February月
510:27:16
人生的幸福----小米粒绘本《秘密花园》读后感访客
  人生本是一场旅行。每个人以极小的偶然性搭上时光列车,经历数十年的行程,无一例外地到达终点。既短暂又漫长的行程中,很多人只操心抢得一个更好的座位,或挤得更靠前一些,在你争我夺中取得刺激;也有很多人找到合适的座位后,品品茶、看看风景,同时思考些问题,一个共性问题是:我们如何让自己的旅行更有趣味?这种趣味,即是所谓的“幸福”。
  “幸福”这个词现在用得很多。建设幸福社会,创造幸福生活,还有“幸福指数”这样的提法。总的来说,这些表述还是比较模糊,可能因为可比性,用财富来衡量被较多采用。然而,当人们超越了温饱阶段的时候,物质刺激能否持续地带来幸福感?如果不能的话,幸福到底在哪里?如何才能找到幸福?
  2012新年,侄女小米粒来做客,带来了最近创作的小绘本《秘密花园》。读完这本小册子,内心震动不已,不禁抱起她:人生的幸福被你找到了!绘本描述了小米在秘密花园找到幸福的历程,图文并茂,看似幼稚,蕴涵道理。首先告诉我们,幸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幸福是一种心灵感受,“幸福在乎你的心境”,如果内心足够强大,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就会很小,幸福感就能持续;其次告诉我们,幸福很简单,但是也要付出努力。一方面,幸福是“沐浴在阳光下、徜徉在花海里”的简单,简单得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去感受。另一方面,又要“不断发现、大胆尝试”,实质就是要通过实践,提高感悟幸福的能力,深入浅出,厚积薄发。第三告诉我们,幸福是人生最重要的,要培养正确的得失观。人生旅途总会有得有失,小米在秘密花园丢了喜爱的泰迪熊,但是,“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幸福更重要”?是啊,人们总是舍不得很多东西,其实大家都明白,人生旅途结束时谁也带不走什么,既然如此,还是及早让财富回归社会、思想传承后辈吧。
  前两年,哈佛公开课《幸福》风靡,我也看了一段,总的感觉还是在绕圈子,年前韩寒的三篇也根本没讲清楚大问题。而绘本《秘密花园》却是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典范,我认为它可与乡贤丰子恺的作品相提并论,虽功力不同,却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小米粒爱读书,心灵感悟多,下笔成趣,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妙趣本天成,一个孩子以她纯洁心灵描绘的幸福图景,达到了我们绝大多数成人难以触及的高度。也许小米粒在今后成长过程中,会碰到种种困难、挫折,甚至在浮世中迷失方向。心情浮躁的时候,就翻翻这本小时候的绘本吧,再回味一下长辈的鼓励,相信会鼓起勇气,平复心态,信心满满开始下一节幸福人生的旅行。
  
经典值2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February月
219:30:51
【我的春节故事】发掘先辈的廉政故事访客
  【我的春节故事】
  
  发掘先辈的廉政故事
  
  
  
  去年12月中旬,在桐乡市廉政诗词楹联创作比赛颁奖会上,我听纪委领导讲话时说,打算搜集历史上桐乡籍官员的廉政故事。这是反腐倡廉、有利于当前维稳的创意之一。可是,一个多月来,我尚未暇顾及此事。直到现在有空,虽还在春节期间,我却已迫不及待地查阅资料,考证史实,干起来了。
  
  我老家桐乡大麻镇,在明代万历年间,出过一个任袁州推官的人,口碑甚好。此人名叫徐之孟,字养浩,号泰严,出身于官宦世家。祖上在明成化年间,两兄弟一授礼部祠祭司主事,一拜工部郎中后迁南京右通政使;父为嘉靖泰州同知,可谓书香门第,簪缨之家。之孟于万历四年(1576)中举,十七年(1589)进士及第,二十二年(1594)任袁州推官。按州府推官,乃执掌勘问刑狱之职。他在任5年,为官清廉,敢于平反冤狱,伸张正义,为当地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我查阅到清《袁州府志》卷八,有关于他的记载:
  
  “徐之孟,字养浩,德清人(按:大麻镇1950年以前隶属德清县),进士。万历甲午任推官,恺悌清洁,善诗文,谳决多平反,诫皂役不得残民。衙舍肃然,命苍头辟畦莳蔬。袁城地势南下,构珠泉亭以壮形胜。性介直不阿,仅转永州郡丞。”
  
  短短一段文字,经仔细推敲,可见他不但是个介直不阿的清官,还是一个体察民情、关心民生的好官。
  
  袁州城南,澄碧泓中泉涌珠,是自古有之的奇观。其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即今之江西宜春市。之孟在任时,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临流憩赏,赋《宜春台怀古》云:“帝子何年翠辇回,千秋临眺重堪哀。空传碧海求仙去,漫说黄河似带来。萍实歌残横野渡,风云飞尽见荒台。只今芳草陵前路,岁岁春深花自开。”由是在泉上筑亭造桥,亭下建楼,东西连檐接栋,与宜春台遥相呼应,遂成胜景,渐渐名闻遐迩。事见《江西通志》卷八所载:“珠泉,明万历丙申,推官徐之孟筑台其下,建楼东西,与宜春台相望。”自此,文人题咏不绝,即今人颜其麟《宜春赋》,亦有“徐之孟之肇筑,连檐接栋”之句。
  
  在袁州,他还曾构筑“问东亭”于钤冈山,并重修清源书院,造福一方,深得民心。《江西通志》卷十七亦载:“清源书院,万历二十四年署推官徐之孟重修。”具见他在任时唯善是举,颇多建树之一斑。
  
  尽管任上政绩卓著,可是,由于他秉性刚直,5年后还是只能平调永州同知。适武夫张熊党羽作乱,盗库藏,逞威一郡。之孟到任后,即计擒之,按罪毙于狱,敉平一方,因而得升迁江西兵备道之职。时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叛乱掠地,钦命李化龙督师分兵进讨,传檄戮力合围。中丞江铎邀之孟会同参谋,之孟勇于任事,不顾个人安危,单骑深入。功成,卷甲归至铜鼓卫而殒命。中丞闻知,即上疏褒扬,有“气节可凌霄汉,狷介不愧科名。及试观铜鼓之舆尸,何异军中之裹革”之评语,从而蒙圣旨“钦赐银30两,候恩荫”的奖励。
  
  我的这位乡先辈, 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便英年早逝。他为官仅六年,是真正做到了“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我在发掘他的生平事迹中颇受感动。
  
  现在,我已初步形成《明袁州推官徐之孟》的腹稿。这是我今年春节期间很有意义的一段经历,也可说是一个故事吧!
  
  
  
  
经典值9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January月
2615:42:9
【我的春节故事】年初一:我家4代人去了香海寺访客
  【我的春节故事】
  年初一:我家4代人去了香海寺
  大年初一,早起就见到久违的太阳露出了笑脸,在连续的阴雨天气之后,终于盼来了晴朗,令人心情振奋,真是龙年开门大吉!
  今年春节,我家除侨居美国的大儿子一家外,都团聚于桐城,4世同堂,年年有鱼,其乐融融。
  午餐后,我家4代人全体出动,分乘两辆小车,都跟着老祖宗去了濮院香海寺。
  母亲信佛,每逢初一、月半茹素,喜欢去寺庙进香,非常虔诚。父母结婚72年来,一辈子厮守一起,可谓风雨同舟。二老七秩携手尝艰危,以沫相濡不可哀;原来夕阳无限美,钻婚醇醪两心培。因此,父亲陪随母亲吃素拜佛,乃是常有之事。而我家4代人相聚难得,所以,也都乐意陪伴老太太去寺庙逛逛。
  濮院香海寺,原名福善寺,清康熙六十一年敕赐“香海禅寺”题额后才改的名,是江南著名古刹。相传此寺与清世祖、清圣祖两代皇帝有较深的渊源,我曾撰文发表于《南湖晚报》2011年6月12日。但现在的香海寺,是迁址后近年才重建的,并且还在继续建造之中。去年,我为了写作去过一次,这次去见寺前又新添了偌大的放生池,并建立起一堵很气派的照壁,使寺貌大有耳目一新之感。
  重建的香海寺占地面积大,已初具规模,设计颇为大气,给人以雄伟恢宏的感觉。大手笔就是不同凡响。不久,又必将成为新的著名宝刹,当可期也。
  孙女纾言,网名“小米粒”,是鄞州区东湖小学5年级学生。她自3年级学习试写小说(鄞州日报2009年10月15日《三年级小学生写成3500字小说》)以来,每次回家都有值得骄傲的成绩,如都市快报(宁波新闻)2011年9月16日《一个暑假出一本书》等。这次她所带来的“礼物”,不是评上了三好学生,不是围棋、绘画的这个奖那个奖,而是图文皆有可观、新近创作的小册子《秘密花园》,而是临回家前晚书写的春联:米家日日皆欢乐,欢乐年年至米家。还有一个大大的“福”字。其实,小米粒春节带回家来的,何止是福到,还有令我们享之不尽的精神欢乐!
  小孙女娴静,话语不多,却总是笑眯眯地,一直跟随在老太太、老太公的身边。年逾九旬的二老,既有儿孙陪同,又有重孙女相随,使他们简直是心花怒放!因而精神焕发,步履更健,便兴致勃勃地走遍了各个殿宇,却也不怎么感到疲劳。两位老人还在主殿“万佛宝殿”廊下的募捐处,各捐了50元钱聊表心意。
  香海寺之行,是我家今年春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虽然此行只有2个多小时,却给我们带来了跟天气一样的好心情。
  一滴水可以见大海。从我家过春节的日常生活中,足以反映出方今盛世的民生状况,以及社会和谐的端倪。试问:改革开放以前有可能做到吗?更不必说恶梦般的文革时期了。所以,我写下这极其普通而又平凡的小事,只是为了珍惜。
  
经典值2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January月
2110:28:32
厦门之旅随感cyz
  厦门之旅随感
  
   新年伊始,我参加了由一群老年人组团的厦门之旅。他们都是活跃的“乐龄网”桐乡网友、市老年大学学员。4天行程中,无论旅途还是景区,一路都洒满了欢乐。
  鼓浪屿又一道风景
  1月6日,我们冒雨登上了名闻遐迩的海上花园鼓浪屿。
  此行虽仅10人,却有7位是市老年大学摄影班学员。她们背着双肩包,一手撑伞,一手咔嚓,眼中处处是美景,心里物物皆钟情,全然不顾鞋进水了衣服湿了,竟是一路抓拍一路行,忘了疲劳忘了年龄,真是我拍我快乐。
  雨雾中的景色也别有情致,水滴的花骨朵更觉艳丽,各国旧领馆的不同风格已是历史的陈迹,团友寻觅最佳拍摄角度而又全神贯注的身姿尤其靓丽……
  不上摄影班的也是摄影爱好者。潘恩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他拍摄时那潇洒的身姿,真可谓“晕倒”(厦门方言:帅哥);丽雅的摄影水平也不逊于长枪短炮装备、摄技颇受赞誉的玫瑰女人,而且两位都是公认的“迷鲁”(美女)。
  我们在鼓浪屿游览时,雨一直不停地下着。而这群不知疲倦的乐龄人,在此观光忙碌地摄影的动态,简直也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鳌园陈嘉庚先生墓
  1月7日,适逢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在市区举行,上午10时前交通管制。因此,我们等看完赛事后才去了集美。
  大巴车几乎都是行驶在长长的、弯弯的跨海大桥上,一路的海天景色,远远望去还不时有漂亮的楼群呈现眼前,点缀出集美的无限风光和现代大都会的气派。
  集美是南洋富商陈嘉庚先生的故乡,集美也因为有了陈先生而变得更美。参观了纪念馆、故居和文化广场,陈先生的形象在我心目中又渐渐地清晰起来了。
  他1961年在京逝世后,遵遗愿归葬鳌园。其坟墓朝向大海,小而低矮,形似海龟,但无头亦无四肢,像征着先生生前低调做人,脚踏实地。我来到墓地观瞻,崇尊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先生乃侨界领袖,爱国爱乡,一生付出甚多。可他叶落归根,却不占家乡一寸土地,鳌园是他生前斥资围海造地、历时十年竣工的9000平方米陵园。而且,鳌园还建筑起高大雄伟的烈士纪念碑。一个人,只付出而不求回报、不想占有,其品格之高尚即可窥见一斑,令人肃然起敬!
  盖棺论定,先生风范永存。在他故去50年后,尚有如此感人的魅力,可见他当时80多年的生命,实在活得很有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陈嘉庚先生大约也可算得是这样的一个人吧!
  在厦门大学校园里
  1月8日,游览了南普陀寺后,我们就到邻近的厦门大学校园里走走。
  厦大的环境非常优美,观光了一隅之后,我便来到行政大楼前的小湖边坐坐。这儿闹中取静,大可休憩一会。坐石阶上,望着绿树掩映中那精致小拱桥的倒影,我陷入了刚从导游那儿听说“笑话”的回味……
  当年,鲁迅先生应聘到厦大任教。先生是大教授,又是大作家,但却衣着随便,不事修饰,亦无派头,一点也不像名人模样。一次他去理发,师傅以为普通人,便马马虎虎一剃了之,鲁迅先生随即付了两块大洋就匆匆地走了。
  哇,当时两块银元是何等的代价!但于先生高薪水、高稿酬收入而言,区区两块大洋又何足道哉。理发师惊喜之余,便到处打听,终于知道顾客原来是鲁迅先生。
  下回先生又来理发时,师傅十分殷勤,使出浑身手段,给鲁迅先生理了发。理完发,鲁迅先生摸出几枚铜钱付费,使理发师傅大失所望,便讪讪地问道:“先生,上次我随随便便给你剃头都给两块大洋,这回认认真真给你理发反而只有几枚铜钱,是为什么呢?”
  鲁迅先生莞尔一笑,说:“上次你随便剃头,我就随便给钱;这次你认真理发,我也认真付钱。”
  这哪儿像“笑话”?至少我们这个团是没有一个人笑的。我倒反而觉得,那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或者说,竟是鲁迅先生的轶事亦未可知。置身于厦大校园之中,我似乎看到了鲁迅先生当年的风采……
  
  
经典值3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January月
29:28:50
【那年元旦】1967年:大雪纷飞葬祖父cyz
  【那年元旦】1967年:大雪纷飞葬祖父
  
  
  
  1966年最后一天,阴霾四伏,寒风剌骨,眼看快要下雪了。那天,我们县血防专业队正集中在桐乡县委党校闹革命。午后,祖父突然死亡的消息由电话辗转传来,令我胆战心惊,当即奔向汽车站去……
  
  那时候,文化大革命的狂飚正席卷中华大地,迅猛异常,势不可挡。在经过了贴大字报、破四旧、游街、抄家、关押等等之后,在上海“一月风暴”前夜,已开始部署进入夺权、建立革委会阶段。形势一片大好,其重要标志,是广大群众充分发动起来了。而运动群众的结果,则是善恶不分,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一切人性之恶极度地快速膨胀,红色恐怖肆虐全国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我家被扣上“漏划手工业资本家”后,也就厄运难逃。祖父时年87岁,在忧愁惊恐之中,因病而逝。父亲还当壮年,是全家的顶梁柱,却也险赴黄泉之路。所以,当我急忙忙地赶到崇福中转时,见时间尚早,就已等不及4点1刻从长安开来的末班轮船,便又匆匆赶路,沿着塘河走到了大麻。乡音管祖父叫“爹爹”,父亲“爸爸”,走在塘路上那一个多钟头里,我恍恍惚惚、脚高脚低地不知道是怎么走过来的,心里老是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想:爹爹,不会是爸爸吧?到底是爹爹,还是爸爸?……
  
  跨进家门,看见祖父的遗体端坐在床上,我便“哇-”的一声大哭了出来。提心吊胆了半日的苦楚终于释放了,我跪在祖父床边叩了三个头。母亲说,再代你妹妹叩三个头,她串连去了哪儿也不知道。祖父生前,尤其是晚年,最钟爱仅有的一对孙男孙女,他虽老却不封建,对我和妹妹一视同仁。当我第二次跪拜时,听得西桥头未班轮船鸣笛也到了。直到此时,我才感觉得到四肢发软好累好累,便一头倒在床上沉沉睡去。
  
  次日是1967年元旦。一早,乡试桥毛荣、下野河浩囡等人,又主动来相帮了。上天祖父临死时,是后埭浜头荣介里来相帮穿衣服的。祖父原先备下的寿材被红卫兵抬去拆了,只得将埋葬祖母的花缸腾出来用,于是,一边收拾祖母的遗骸,一边又乘祖父刚死就盘坐起来。祖母生前信佛,自己交待死后要坐葬,似乎冥冥之中早就安排好了27年后再挖起来给祖父安葬之用。
  
  天空也一早就纷纷扬扬地飘起了大雪。祖父逝世,一切丧仪全无,即使能办也已穷得办不起丧事,就连哭声也只是低声饮泣。可苍天有眼,以雪白素妆来为祖父哀悼。上午就要抬出去落葬,墓地仍在乡试桥河南的桑树地里。
  
  抬了祖父的座缸过桥时,我忆及儿时此桥已坍,是祖父发起并带头捐资修缮,才使得桥身牢实好走。如今,他老人家自己最后一次安然经过乡试桥,不免令人感慨唏嘘不已!
  
  在大雪纷飞的田野里,我们静悄悄地告别了祖父,由于伫立良久,头上身上全都积起了雪白,也算替祖父戴了孝。
  
  突然,隔河对港的农家飘来一阵怪里怪气的歌声:“万恶的旧社会,穷人的血泪恨……”那时流行的这耳熟能详的歌词,由那个毛孩子五音不全的唱腔传来,竟是别有一番感慨!
  
  披戴了雪白回来,家中再也没了祖父的身影,再也听不到他的声息,再也感受不到他的关爱,心里觉得空荡荡的。
  
  雪不知什么时候已停止,天色也渐渐地明朗起来,向晴的天气给了我新的希望。我相信,阴霾终究会过去,阳光必将普照大地,人性之善也必将战胜罪恶。直到此时,我才想起要给祖父最后说一声道别的话:
  
  明天一定会晴。祖父,您就放心地走吧!
  
  
经典值2
[编辑][置顶][取消]
2011年June月
28:50:57
过端午,吃粽子cyz
  粽子是隽先生前喜爱的食品之一。细沙粽、大肉粽、蛋黄粽她都爱吃,胃口也好。端午临近,献上几只粽子,以为回忆。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1年May月
308:53:55
姑母病逝陈永治
  5月27日下午4点多,姑母陈方娥病逝于亭趾敬老院,享年85岁。
  我28日上去亭趾,向遗体拜揖,陪坐,告别。下午随去博陆,到北庙上庙。
  29日上午,送去超山火葬场火化,然后,送骨灰盒到崇贤,安放于6楼博陆社区C2-0268号箱内安放。至此,姑母极普通平凡的一生划上了句号,走完了她人生的旅途。
  
经典值5
[编辑][置顶][取消]
2011年April月
517:49:51
清明是鬼节cyz
  清明是鬼节
  在国人的节庆里,以“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的欢乐团圆的新春佳节发端,接着便是热烈闹猛的元霄节,然后又到祭祀先民的清明节。
  有人说,春节、元霄是“人节”,而清明则是“鬼节”。一年中的节日,都是人节、鬼节交替出现。深想想,我觉得这话没错,颇有哲理。
  中国过清明,西方有鬼节。清明上坟往往以青园子祭供,过鬼节则用南瓜表示。叫法不同,其实一样,不是人的节日,而是鬼的节日。
  活着是人,死即为鬼。人变成鬼,意味着死亡。世上本无鬼,也不可能有鬼,鬼只是对已死的人的一种称呼而已。所以,只要是人,必将变鬼,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规律。从这层意义来说,鬼节即是人节,是预为着变鬼后由后人来帮着过的节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岂非等于为自己过的节日?
  如此说来,感恩先辈等于预为之感恩自己,缅怀祖上也即是预为之缅怀自己。细想想,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至多百年,到头来一切皆由后人评说。所以,行善事、莫作恶,讲良知、积阴德,才是为人之道。从历史的经验,从时空隧道而言,因果报应之说,也有一定道理。
  自问:今年清明节我怎么啦?感慨如此之多。也许,是人老了的缘故吧!
  
经典值5
[编辑][置顶][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经典排行Top 5
□访客:悼章惠霖联(2012/3/24 7:28:36)
一世才情,炼成华章传千古;百年风雨,凝作甘霖惠九州。

□访客:又到一年清明时(2012/4/1 16:56:24)
算来隽先走后已经第9个清明节了。
  今天是4月1日。午后,我们去了龙山公墓,给隽先扫墓。
  天气很好,扫墓的人已经很多了。每年去,我总会看见新添了许多坟墓,也时而有认识的名字刻上了墓碑,不禁要感叹人生苦短!
  犹忆第一个清明节时,也是4月1日,那天下着雨,我撑伞到钱塘新世纪大酒店门口,与几位要给隽先扫墓的老师汇合,记得有钱凤美、陶亚琴、孙洪宝、郁惠芬等人。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8年了……
  回来的路上,我老想着那么一句话:又到一年清明时。

□陈永治:采桑子·清明(2009/4/28 9:06:16)
(文学课上布置试写小令一首,故写此词以交作业,尚未批下。有待修改。)
  昔年赴美娇儿访,远隔重洋,心系桐乡,岂料伊人驾鹤翔。
  清明祭扫怀故妻,百转愁肠,岁岁神伤,梦牵魂萦六载长。

□访客:【我的春节故事】发掘先辈的廉政故事(2012/2/2 19:30:51)
【我的春节故事】
  
  发掘先辈的廉政故事
  
  
  
  去年12月中旬,在桐乡市廉政诗词楹联创作比赛颁奖会上,我听纪委领导讲话时说,打算搜集历史上桐乡籍官员的廉政故事。这是反腐倡廉、有利于当前维稳的创意之一。可是,一个多月来,我尚未暇顾及此事。直到现在有空,虽还在春节期间,我却已迫不及待地查阅资料,考证史实,干起来了。
  
  我老家桐乡大麻镇,在明代万历年间,出过一个任袁州推官的人,口碑甚好。此人名叫徐之孟,字养浩,号泰严,出身于官宦世家。祖上在明成化年间,两兄弟一授礼部祠祭司主事,一拜工部郎中后迁南京右通政使;父为嘉靖泰州同知,可谓书香门第,簪缨之家。之孟于万历四年(1576)中举,十七年(1589)进士及第,二十二年(1594)任袁州推官。按州府推官,乃执掌勘问刑狱之职。他在任5年,为官清廉,敢于平反冤狱,伸张正义,为当地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我查阅到清《袁州府志》卷八,有关于他的记载:
  
  “徐之孟,字养浩,德清人(按:大麻镇1950年以前隶属德清县),进士。万历甲午任推官,恺悌清洁,善诗文,谳决多平反,诫皂役不得残民。衙舍肃然,命苍头辟畦莳蔬。袁城地势南下,构珠泉亭以壮形胜。性介直不阿,仅转永州郡丞。”
  
  短短一段文字,经仔细推敲,可见他不但是个介直不阿的清官,还是一个体察民情、关心民生的好官。
  
  袁州城南,澄碧泓中泉涌珠,是自古有之的奇观。其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即今之江西宜春市。之孟在任时,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临流憩赏,赋《宜春台怀古》云:“帝子何年翠辇回,千秋临眺重堪哀。空传碧海求仙去,漫说黄河似带来。萍实歌残横野渡,风云飞尽见荒台。只今芳草陵前路,岁岁春深花自开。”由是在泉上筑亭造桥,亭下建楼,东西连檐接栋,与宜春台遥相呼应,遂成胜景,渐渐名闻遐迩。事见《江西通志》卷八所载:“珠泉,明万历丙申,推官徐之孟筑台其下,建楼东西,与宜春台相望。”自此,文人题咏不绝,即今人颜其麟《宜春赋》,亦有“徐之孟之肇筑,连檐接栋”之句。
  
  在袁州,他还曾构筑“问东亭”于钤冈山,并重修清源书院,造福一方,深得民心。《江西通志》卷十七亦载:“清源书院,万历二十四年署推官徐之孟重修。”具见他在任时唯善是举,颇多建树之一斑。
  
  尽管任上政绩卓著,可是,由于他秉性刚直,5年后还是只能平调永州同知。适武夫张熊党羽作乱,盗库藏,逞威一郡。之孟到任后,即计擒之,按罪毙于狱,敉平一方,因而得升迁江西兵备道之职。时播州宣慰使杨应龙叛乱掠地,钦命李化龙督师分兵进讨,传檄戮力合围。中丞江铎邀之孟会同参谋,之孟勇于任事,不顾个人安危,单骑深入。功成,卷甲归至铜鼓卫而殒命。中丞闻知,即上疏褒扬,有“气节可凌霄汉,狷介不愧科名。及试观铜鼓之舆尸,何异军中之裹革”之评语,从而蒙圣旨“钦赐银30两,候恩荫”的奖励。
  
  我的这位乡先辈, 在万历二十八年(1600)便英年早逝。他为官仅六年,是真正做到了“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的,我在发掘他的生平事迹中颇受感动。
  
  现在,我已初步形成《明袁州推官徐之孟》的腹稿。这是我今年春节期间很有意义的一段经历,也可说是一个故事吧!
  
  
  
  

□CL314500:清明,我不想去公墓(2009/3/24 22:10:50)

  清明将至,扫墓祭祖活动即将拉开序幕,而我,没有去公墓给逝去亲人焚香烧纸钱的想法。
  我不想去,并非否定扫墓这项活动。相反,虽然传统习俗以陋习为多,清明扫墓却是其中值得赞赏的一项。感恩先人,寄托哀思,确实相当不错。
  我不想去,一方面因为公墓中长眠的亲人,从未相信天上有神,地下有魂,只愿在世生活和谐美满,而我也同样认为。既然生死双方有如此共识,那么祭拜的仪式就显得多余了。何况,逝者生前崇尚节俭,对金钱并不敏感,烧些纸钱的做法又是相当无聊。
  我不想去,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墓的喧嚣。墓地的基调应为肃穆,然而清明曾经去过两次,热闹得如同菜场,尤其鞭炮声十分震耳。既然大多人认同此地为亲人安息之处,不知为何还要这般声张?如果真的地下有灵,可经得起这炮声的轰炸?
  公墓不想去,乡间的先祖墓地要去看看。正值春暖花开季节,沿着开满油菜花小河静静走过,可以自由地思想,生命的长与短,对祖先的感恩或对后辈的责任……
  

最新经典Top 5
□CYZ:怀念姚志高(2011/2/24 14:09:11)
怀念姚志高
  
  去冬,我打电话到武康,一连几天都未打通。幼年同学姚志高,患肺癌2年多,难道又住院了?我猜疑着,心中隐隐地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电话终于通了,是他妻接的。“小朱,我是××。”因为心有牵挂,一打通我就说:“叫志高听电话!”
  那头一顿,随即传来沉重的声音:“志高已经走了。你还不知道呀?”
  原来,志高5月31日就去世了。可是,我直到他逝去半年多后才得知,是因为彼此少有往来之故。一个多月来,我零零碎碎地忆及儿时与他相处的一些片断,陷入深深的怀念……
  志高家曾租住在我家隔壁的厢房里,开出朝东门来就是我家的道地,因而便常常串门相见。他父亲姚先生,是教书的,不苟言笑,十分严肃,我有些怕他;他母亲很和气,街坊邻居无论老小都叫她“先生娘娘”。先生娘娘与我母亲处得很好,颇多柴米油盐话题和往来。志高年长我3岁,母亲教我叫他“志高咬伯”,大约这辈子总共只含糊不清地叫过他二三回吧!其实,上学后我们是同班同学,哪会以长一辈去叫他?他嘴角边有一小堆小雀斑,状似“蛀屎”,这个诨名,我记得也只是偶尔称他,因为幼时我们比较要好。
  他家贫困,初解放分到了德政寺里的一间房子后便搬了家。后来,学校也搬迁到了寺里,就在他家隔壁,于是上他家也去得比较勤了。记得那时捉蟋蟀、看高年级孩子在坟墩上“摆雷台”都是一道的;至于拾麻栗,打弹子,换“洋片”……也都还同得牢道的。
  小学毕业后读初中就分道了,我到杭州读书,他去了德清,好像那段时间我们就少来往了。
  1956年秋季,我考入杭二中读高一,他考进诸暨蚕桑学校就读。高中开学早,中专迟一点。一天,老早清早,他就等在我们寝室的传达室门口了。这天他母子趁早班火车到城站,由母亲送到杭州转车,然后他一个人去诸暨报到,母亲回家。等转车有一段时间,他让母亲替他看管行旅,便独自寻来看我。
  先生娘娘回家后,曾对我母亲说:志高认也勿认得,叫伊晓(不要)去勿肯听,一定要寻去看××,两介头(个人)叫要好。
  他母亲的原话,一直搁在我的心里50几年,每每忆及,总觉得心头暖暖的,深感儿时友谊的纯洁,执着,毫无势利之心……
  如今,志高走了,我心里一直在怀念着他,想必还有他的亲属、他的友好都在怀念他,这已是人生最后的一点意义了:有人怀念。
  我还要在心里默默地说一声:志高,一路走好!

□cyz:朱大妈及其儿女们(2011/3/24 8:51:42)
朱大妈及其儿女们
  一
  日前,我在嘉兴武警医院眼科住院,与同病房朱大妈相处的三天中,亲眼目睹了她和三个儿女间所流露的那份亲情融融十分感人。同时也颇受另三位病友的赞扬。
  我出院的前晚,那三位病友都出院了,朱大妈也从加床迁到了我的邻床。病房里乱哄哄的噪杂一下子变得安静起来。由于失眠,我抓紧时机早早地睡下了。母女俩为了不打扰我休息,她们既不看电视,又一改大嗓门为头碰头地说起了悄悄话。
  轻声细语的河南话,一阵阵地传入我的耳膜。尽管我听不懂她们的说话,但那语气的亲密,贴心,闭上眼我都能体会得到,更有那些倾诉不尽的私衷,竟是那样地温馨。于是,在蒙头避光的棉衣底下,我情不自禁地支起了耳朵……
  我暗暗地感想:血缘亲情是金钱所买不到的,是与势利绝缘、任何矫揉造作所装不出来的!
  次晨起来,我一早就对朱大妈说:很羡慕你生了个贴心着意的好女儿!还说:我想把你们的亲情、你们一家的打工经历写出来,晒到网上去,同不同意呀?母女俩异口同声地说:“同意。”
  二
  朱知,58岁,河南周口西华县人,是个来禾打工的老大妈。她和丈夫、儿女都在禾、杭两地打工,是一个倾巢而出的外来务工者之家。
  朱大妈的工作,就在武警医院门前的南湖边上扫马路,这次因患胬肉而住院治疗。她,高大健硕,浑身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似的;一躺下就打呼噜,一醒来就爱动,好说话,精力充沛。
  手术前儿女们都来了,她原本无需什么照顾,最后只留下从杭州赶来的小女儿陪着。
  丈夫是嘉兴另一段马路的清洁工,因为老俩口还带着读小学三年级的双胞胎孙女,所以没空来看她;两个女婿和儿媳也都在打工,只是挨个儿地打电话来问候。她接电话时那爽朗的大嗓门,使得同病房所有的人都能感觉到她内心的幸福。
  我出院前,还听到朱大妈在接单位里打来的电话,叮嘱她要保管好一切收费单据,以便向投保部门按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她“嗯嗯”地应着,口气里听得出很是感恩。
  我曾与她聊起过工作、收入和待遇,朱大妈觉得很满意。她和丈夫每天按时清扫规定的马路段,没有假期,每月工资980元,免房租住单位新造的公寓宿舍,面积虽小而卫厨设施俱全。她说,过年时分到了米、油、鱼、肉和一箱苹果,还有红包,春节加班工资照发,所以很满足。
  一个到了退休年龄的老大妈,一年365天,每天都要栉风沐雨、不避寒暑地清扫马路,人也晒黑了,却不以为苦反而觉得很快乐,是很值得深思的。如果换成本地人,这份工还干吗?能有这么好的心态吗?……
  将心比心都是人哪!从外来民工朱大妈的满足感中,我觉得精神关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她单位里对她劳动的尊重和生活上的关照,尤其是来自家庭的亲情融洽和睦,实在是社会和谐所必需的啊!
  三
  朱大妈的大女儿35岁,她16岁就外出到上海打工,后来与老乡结婚生了女儿,朱大妈便跟着出来管外甥女;现在,她和丈夫都在嘉兴当缝纫工,每天工作13个小时,一个月休息2天,月收入每人约3200元。女儿已13岁了,被送回河南老家由爷爷奶奶带,自己身边还有个3岁小男孩要管,其辛苦可想而知。
  小女儿也是16岁就去深圳打工了,现在33岁,住在杭州拱墅区的一间出租房里。丈夫是杭州的的士司机,缴掉一切费用后,每月可有3~5000元收入。儿子11岁,在余杭区的一家民办学校读4年级,路远,离家有几十公里,必须乘校车去上学。学费很贵,得几千元。她自己目前暂不工作。
  那天(星期四)上午9点左右,她接到老师打来电话,说她儿子没去上学。她很着急,马上给丈夫、给邻居、给学校打了一连串电话,最后弄清楚,是跟了一个读8年级的老乡大孩子逃学去上网巴了。直到午餐前,总算找到并送回了学校就读,使她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
  朱大妈的儿子最小,31岁,曾在广州等地打工,最后也来到了杭州开的士;儿媳在一家餐馆当服务员。两人的心愿是,现在积点钱,以后还要再生个儿子。
  外来务工者现在称新居民,是本地发展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但这支大军鱼龙混杂,流动性大,给社会治安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何管理、引导新居民纳入本地社会秩序,那是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学家考虑的事。我初步了解到朱大妈一家的打工状况后,觉得像她家这样的新居民,应该是能安份守已、奉公守法的公民吧!她们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孩子上学读书难、费用也太贵。虽然已经引起政府的重视,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但似乎投入的经费尚嫌不足,改善就读条件的速度也还不够快,值得进一步重视和改变,使义务制教育成为全体公民平等享有的权利。
  
  

□cyz:清明上坟看你来啦(2011/4/1 11:04:00)
今天上午,天气很好。9点1刻,驱车去龙山公墓看隽先。公墓已有人在扫墓上坟,但还较清;好些人已经赶早上过坟了。今年,又多了一大批新坟,留着的空地看得出还将添设墓穴。这里是每个人都要来的必然归宿嘛。
  在隽先墓前上香、点烛、祭供、拜辑、烧纸钱、挂彩条。扫墓毕回来写此留言亦是纪念之意。

□cyz:清明话亲情(2011/4/5 17:48:19)
清明话亲情
  今天是清明节,民间一般早两天就开始扫墓祭祖了。在我们家乡,清明节的上一天叫清明夜,正是大批上坟的日子。有首脍炙人口的诗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便是描写古代的人们,在时断时续的霏霏春雨中,去郊外上坟路上的心情景况。
  如今,清明节已是国定节假日,再调拢双休成清明三日小长假,给上班族参与扫墓祭祖提供了时空的便利。这对发扬光大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很有意义,也充分显示政府对民众的人文关怀。
  在清明节缅怀祖先,彰显亲情,激励后人的祭祀活动中,使我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之一,在于传宗接代延续民族血脉。我甚至觉得,人生唯亲情最可宝贵。
  为什么我会认为亲情无价呢?
  首先,亲情是与生俱来的。出生不由己,同样,兄弟姐妹也是一生下来就确定了的。虽然人类现在可以计划生育,但生谁、生男生女都由不得任何人的主观愿望所决定,因而具有命里注定的性质。简言之,血缘亲情与生俱来,绝无掺假之可能,万一冒充或调胞,DNA必能识破真相。
  其次,亲情无可替代。有句俗话叫“上阵父子兵”,说明关键时刻亲情维系更加同心协力、更为可靠,危难时刻更愿意赴身替死。
  第三,亲情有极大的包容性、奉献性。即使再不能容忍之事,一旦念及亲情,就能得到份外的宽恕原谅,给予改正的机会。而爱的无私奉献,在亲情里比比皆是。所谓“舔犊之情”,连动物都有,何况于人?人是知恩图报,更重亲情的。
  因此,人生亲情、爱情、友情中,亲情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这是我今天最想抒发的感想。
  

□cyz:清明是鬼节(2011/4/5 17:49:51)
清明是鬼节
  在国人的节庆里,以“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的欢乐团圆的新春佳节发端,接着便是热烈闹猛的元霄节,然后又到祭祀先民的清明节。
  有人说,春节、元霄是“人节”,而清明则是“鬼节”。一年中的节日,都是人节、鬼节交替出现。深想想,我觉得这话没错,颇有哲理。
  中国过清明,西方有鬼节。清明上坟往往以青园子祭供,过鬼节则用南瓜表示。叫法不同,其实一样,不是人的节日,而是鬼的节日。
  活着是人,死即为鬼。人变成鬼,意味着死亡。世上本无鬼,也不可能有鬼,鬼只是对已死的人的一种称呼而已。所以,只要是人,必将变鬼,是人人都无法逃脱的规律。从这层意义来说,鬼节即是人节,是预为着变鬼后由后人来帮着过的节日。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岂非等于为自己过的节日?
  如此说来,感恩先辈等于预为之感恩自己,缅怀祖上也即是预为之缅怀自己。细想想,人的一生只有几十年,至多百年,到头来一切皆由后人评说。所以,行善事、莫作恶,讲良知、积阴德,才是为人之道。从历史的经验,从时空隧道而言,因果报应之说,也有一定道理。
  自问:今年清明节我怎么啦?感慨如此之多。也许,是人老了的缘故吧!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