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October月
321:8:40
相册评论访客
  赞叹!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3年September月
618:55:48
相册评论访客
  应该开放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0年May月
2415:25:37
文选评论访客
  haohao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07年April月
822:8:58
佛家故事:宝公民族脊梁
  
  
  
  
  
  僧人宝公,在嵩山上修行。一天在去白鹿山的路上,迷失了道路。此时已经天近黄昏,正不知所措之际,忽然听见了钟声。循着声音,宝公攀上陡岩,在林子深处看到了一座寺庙,庙门上的匾额上写着“灵隐寺”。
  
  
  门外有五、六只大如牛的狗,白毛黑啄或踊或卧。听到脚步声,几只大狗回视宝公,宝公有些恐惧打算往回走,这时一个胡僧从外边回来,宝公唤他却不答应。宝公只好径直走入门内,狗亦相随。过了很久,宝公才能视物。他依次进入房中,走到讲堂才见床榻高座。宝公来到西南角的床上坐下。又过了一段时间,突然听见东面屋子里有声音。宝公抬头观看,见屋顶开口象井那样大,身形巨大的僧人从孔中飞下,一共到了五六十人。他们依次而坐,相互询问,如“今日斋时何处食来”,“豫章成都长安陇右蓟北岭南五天竺”等。话题无处不至,牵涉到了千万余里外的事情。最后,一位僧人从空而下,所有人都问他因何来迟。僧人说:“今日是相州城东彼岸寺鉴禅师讲法会。有一后生聪俊难问,词音锋起殊为可观,所以不知不觉就来晚了。”宝公整衣而起对诸僧说:“鉴就是宝和尚。” 诸僧看着宝公,瞬间就消失了,灵隐寺也不复存在。宝公独自一人坐在柞木之下,周围除了岩谷、禽鸟什么都没有。
  宝公出山后告诉了尚统法师自己的奇遇。法师说:“灵隐寺是石赵时佛图澄法师所造。不是凡人居住的地方。”
  
  (《神僧传》卷三)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7年April月
614:52:6
佛家故事:道安民族脊梁
  
  
  
  
  释道安,本姓卫氏,常山扶柳人也。其家世代为儒。道安出生不久,父母双亡,由表兄孔氏抚养。七岁时他就能读书成诵,乡邻都认为他有奇才。十二岁时,道安出家,虽然神圣聪敏,但因为相貌丑陋,不为师父所看重,只是让他在田间劳作。
  
  
  过了几年,道安向师父求经,师父给了他一卷《辨意经》,有五千言。道安带着经书来到田间,休息时就看,晚上就还给了师父,请求再给一本经书。道安告诉师父自己已经记熟了,师父就又给了他一卷《光明经》,差不多一万言。次日傍晚道安又来还经,师父让其背诵,果然不差一字。师父大为惊异,便开始让他专心学法,二十岁,道安受戒,师父让其出去云游。他在邺城(在今河北)遇见了佛图澄,拜其为师。不知不觉在此待了十几年。
  后来石氏内乱,道安与弟子惠远等四百余人渡河南游。夜幕降临时,开始下起了雷雨,众僧只得借助闪电的亮光前行,终于行到一处人家,见门里有一马桩,马桩之间悬一马兜,可容一斛。于是道安呼喊林百升来开门。主人林百升打开门,发现叫门之人乃是并不认识的僧人,认为他们是神人,因此很热情的接待他们。既而弟子问他是怎么知道主人的名字的。道安说:“两木为林,兜容百升也。”
  
  道安到达襄阳后开始宣扬佛法,跟从他的人越来越多。
  
  前秦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正月二十七日,忽然有一形貌平庸的异僧来到寺中寄宿。因为庙中的房屋狭窄,便让他住在讲堂。当时值班护殿的僧人在半夜中见此僧从后窗出入,十分惊遽并禀告给了道安。道安赶忙来见询问其来意。异僧回答说:“正为你而来。”道安对曰:“我自觉罪孽慎重,恐怕不能得到解脱。”异僧答道:“可以得度,但需要重浴圣僧(指庙中的弥勒像),愿望才可以实现。”道安又询问自己来生所生之处,异僧用手朝西北的天空虚拨一下,便见云彩散开,兜率天妙境展现在眼前。其后,异僧又详细告诉了浴佛方法,然后就消失了。
  
  于是,道安准备浴具。有数十个小孩来到寺中玩耍。不久,就只听见浴室中用水的声音。弥勒像经其一浴,灵光夺目。二月八日,道安忽然对众人说:“我要去了。”当日斋戒完毕圆寂。
  
  (《神僧传》卷二)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7年April月
614:51:8
佛家故事:惠瑱民族脊梁
  
  文章来源:《神僧传》卷三 :
  
  
  释惠瑱,不知是哪里人,住在上党元门寺。后来遇到皇帝灭佛,惠瑱抱着经像隐于深山中。
  
  有贼想要打劫,惠瑱开始并未觉察。不久,忽然看见一个高一丈,美貌髯颜,穿着华丽的衣服的人,乘着白马从山顶的小路来到瑱的面前。他下马对惠瑱说:“今夜有贼人来,法师可赶快躲避。”惠瑱住在悬崖之下,没有其它的道路可走。惠瑱怀疑来者是是山神,就说:“今佛法毁灭,贫僧容身无地,所以来到此地躲避。今有贼来,正可在此取死,又何必逃窜呢?”山神于是说:“法师既然远来投奔弟子,弟子也能保护法师。”说完就消失了。
  
  当夜,当地突然下了大雪,深有丈余。因为雪深道隔,贼人没有来。天晴后,群贼打算重来。山神遂告诉山下各个村庄的百姓:“盗贼想要劫持惠瑱法师,你们应该前去相救。于是百姓各持器仗,入山拒击盗贼,盗贼惊散。
  
  惠瑱每日凭借着神力,在深山中隐居。后不知其终。
  
  (《神僧传》卷三)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7年April月
417:58:12
巧言乱德民族脊梁
  
  
  孔子说:“巧言乱德”,即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道德。孔子最反对巧言狡辩的人。“恂恂便便,侃侃訚訚”是孔子说话的准则。据《论语》记载:孔子在本乡,非常谦虚谨慎,说话恭敬有礼;在宗庙或朝廷中,他说话就明白流畅;在与下大夫说话时,他表现的从容不迫,和气而快乐;在与上大夫说话时,则是直言相告,和颜悦色。
  
  
  学生子张询问行为准则时,孔子回答说:“言忠信,行笃敬。”就是说。说话一定诚实不欺,避免偏颇夸大、胡说搪塞的言词;行为必须忠厚严肃,避免放纵邪恶、肆意妄为。子张非常信服孔子的话,将这句话写在腰带上,以便能常常看到它。
  
  
  孔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即君子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辱。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在说之前,先去实行,然后再按照做了的去说。”他还说:“古代的人不轻易把话说出来,认为说出却做不到是可耻的。”
  
  
  有德行的人,与人交谈时掌握适当的分寸,以诚实为准则,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就足够了,不要刻意表现自己。“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说话比较少,好像很迟钝,实质上言语谨慎的人,在孔子看来最具有君子器质。
  
  
  “非礼勿言”,言语出于口中,如果不合礼仪,就会招致羞辱。孔子还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能说会道的人同人家顶嘴,嘴快话多,常常引起别人的厌恶不满。”《诗》告诫人们说话要小心谨慎,不恰当的话一出口就会招来悔恨。据说天上就有主管言语的卷舌之星,用来警戒那些说人坏话和花言巧语的人。
  
  
  俗话说:“祸从口出”。白玉缺损了,还可以通过磨砺使其平整;一个人的言语失当,就没有办法补救了。
  
  
  
  
  
  
  
经典值5
[编辑][置顶][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经典排行Top 5
□民族脊梁:巧言乱德(2007/4/4 17:58:13)

  
  孔子说:“巧言乱德”,即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道德。孔子最反对巧言狡辩的人。“恂恂便便,侃侃訚訚”是孔子说话的准则。据《论语》记载:孔子在本乡,非常谦虚谨慎,说话恭敬有礼;在宗庙或朝廷中,他说话就明白流畅;在与下大夫说话时,他表现的从容不迫,和气而快乐;在与上大夫说话时,则是直言相告,和颜悦色。
  
  
  学生子张询问行为准则时,孔子回答说:“言忠信,行笃敬。”就是说。说话一定诚实不欺,避免偏颇夸大、胡说搪塞的言词;行为必须忠厚严肃,避免放纵邪恶、肆意妄为。子张非常信服孔子的话,将这句话写在腰带上,以便能常常看到它。
  
  
  孔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即君子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辱。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在说之前,先去实行,然后再按照做了的去说。”他还说:“古代的人不轻易把话说出来,认为说出却做不到是可耻的。”
  
  
  有德行的人,与人交谈时掌握适当的分寸,以诚实为准则,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就足够了,不要刻意表现自己。“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说话比较少,好像很迟钝,实质上言语谨慎的人,在孔子看来最具有君子器质。
  
  
  “非礼勿言”,言语出于口中,如果不合礼仪,就会招致羞辱。孔子还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能说会道的人同人家顶嘴,嘴快话多,常常引起别人的厌恶不满。”《诗》告诫人们说话要小心谨慎,不恰当的话一出口就会招来悔恨。据说天上就有主管言语的卷舌之星,用来警戒那些说人坏话和花言巧语的人。
  
  
  俗话说:“祸从口出”。白玉缺损了,还可以通过磨砺使其平整;一个人的言语失当,就没有办法补救了。
  
  
  
  
  
  
  

□民族脊梁:佛家故事:惠瑱(2007/4/6 14:51:08)

  文章来源:《神僧传》卷三 :
  
  
  释惠瑱,不知是哪里人,住在上党元门寺。后来遇到皇帝灭佛,惠瑱抱着经像隐于深山中。
  
  有贼想要打劫,惠瑱开始并未觉察。不久,忽然看见一个高一丈,美貌髯颜,穿着华丽的衣服的人,乘着白马从山顶的小路来到瑱的面前。他下马对惠瑱说:“今夜有贼人来,法师可赶快躲避。”惠瑱住在悬崖之下,没有其它的道路可走。惠瑱怀疑来者是是山神,就说:“今佛法毁灭,贫僧容身无地,所以来到此地躲避。今有贼来,正可在此取死,又何必逃窜呢?”山神于是说:“法师既然远来投奔弟子,弟子也能保护法师。”说完就消失了。
  
  当夜,当地突然下了大雪,深有丈余。因为雪深道隔,贼人没有来。天晴后,群贼打算重来。山神遂告诉山下各个村庄的百姓:“盗贼想要劫持惠瑱法师,你们应该前去相救。于是百姓各持器仗,入山拒击盗贼,盗贼惊散。
  
  惠瑱每日凭借着神力,在深山中隐居。后不知其终。
  
  (《神僧传》卷三)
  
  
  

□民族脊梁:佛家故事:道安(2007/4/6 14:52:07)

  
  
  
  释道安,本姓卫氏,常山扶柳人也。其家世代为儒。道安出生不久,父母双亡,由表兄孔氏抚养。七岁时他就能读书成诵,乡邻都认为他有奇才。十二岁时,道安出家,虽然神圣聪敏,但因为相貌丑陋,不为师父所看重,只是让他在田间劳作。
  
  
  过了几年,道安向师父求经,师父给了他一卷《辨意经》,有五千言。道安带着经书来到田间,休息时就看,晚上就还给了师父,请求再给一本经书。道安告诉师父自己已经记熟了,师父就又给了他一卷《光明经》,差不多一万言。次日傍晚道安又来还经,师父让其背诵,果然不差一字。师父大为惊异,便开始让他专心学法,二十岁,道安受戒,师父让其出去云游。他在邺城(在今河北)遇见了佛图澄,拜其为师。不知不觉在此待了十几年。
  后来石氏内乱,道安与弟子惠远等四百余人渡河南游。夜幕降临时,开始下起了雷雨,众僧只得借助闪电的亮光前行,终于行到一处人家,见门里有一马桩,马桩之间悬一马兜,可容一斛。于是道安呼喊林百升来开门。主人林百升打开门,发现叫门之人乃是并不认识的僧人,认为他们是神人,因此很热情的接待他们。既而弟子问他是怎么知道主人的名字的。道安说:“两木为林,兜容百升也。”
  
  道安到达襄阳后开始宣扬佛法,跟从他的人越来越多。
  
  前秦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正月二十七日,忽然有一形貌平庸的异僧来到寺中寄宿。因为庙中的房屋狭窄,便让他住在讲堂。当时值班护殿的僧人在半夜中见此僧从后窗出入,十分惊遽并禀告给了道安。道安赶忙来见询问其来意。异僧回答说:“正为你而来。”道安对曰:“我自觉罪孽慎重,恐怕不能得到解脱。”异僧答道:“可以得度,但需要重浴圣僧(指庙中的弥勒像),愿望才可以实现。”道安又询问自己来生所生之处,异僧用手朝西北的天空虚拨一下,便见云彩散开,兜率天妙境展现在眼前。其后,异僧又详细告诉了浴佛方法,然后就消失了。
  
  于是,道安准备浴具。有数十个小孩来到寺中玩耍。不久,就只听见浴室中用水的声音。弥勒像经其一浴,灵光夺目。二月八日,道安忽然对众人说:“我要去了。”当日斋戒完毕圆寂。
  
  (《神僧传》卷二)
  
  
  

□民族脊梁:佛家故事:宝公(2007/4/8 22:08:58)

  
  
  
  
  僧人宝公,在嵩山上修行。一天在去白鹿山的路上,迷失了道路。此时已经天近黄昏,正不知所措之际,忽然听见了钟声。循着声音,宝公攀上陡岩,在林子深处看到了一座寺庙,庙门上的匾额上写着“灵隐寺”。
  
  
  门外有五、六只大如牛的狗,白毛黑啄或踊或卧。听到脚步声,几只大狗回视宝公,宝公有些恐惧打算往回走,这时一个胡僧从外边回来,宝公唤他却不答应。宝公只好径直走入门内,狗亦相随。过了很久,宝公才能视物。他依次进入房中,走到讲堂才见床榻高座。宝公来到西南角的床上坐下。又过了一段时间,突然听见东面屋子里有声音。宝公抬头观看,见屋顶开口象井那样大,身形巨大的僧人从孔中飞下,一共到了五六十人。他们依次而坐,相互询问,如“今日斋时何处食来”,“豫章成都长安陇右蓟北岭南五天竺”等。话题无处不至,牵涉到了千万余里外的事情。最后,一位僧人从空而下,所有人都问他因何来迟。僧人说:“今日是相州城东彼岸寺鉴禅师讲法会。有一后生聪俊难问,词音锋起殊为可观,所以不知不觉就来晚了。”宝公整衣而起对诸僧说:“鉴就是宝和尚。” 诸僧看着宝公,瞬间就消失了,灵隐寺也不复存在。宝公独自一人坐在柞木之下,周围除了岩谷、禽鸟什么都没有。
  宝公出山后告诉了尚统法师自己的奇遇。法师说:“灵隐寺是石赵时佛图澄法师所造。不是凡人居住的地方。”
  
  (《神僧传》卷三)
  
  
  

□访客:相册评论(2013/9/6 18:55:48)
应该开放

最新经典Top 5
□访客:相册评论(2013/10/3 21:08:41)
赞叹!

□访客:相册评论(2013/9/6 18:55:48)
应该开放

□访客:文选评论(2010/5/24 15:25:38)
haohao

□民族脊梁:巧言乱德(2007/4/4 17:58:13)

  
  孔子说:“巧言乱德”,即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道德。孔子最反对巧言狡辩的人。“恂恂便便,侃侃訚訚”是孔子说话的准则。据《论语》记载:孔子在本乡,非常谦虚谨慎,说话恭敬有礼;在宗庙或朝廷中,他说话就明白流畅;在与下大夫说话时,他表现的从容不迫,和气而快乐;在与上大夫说话时,则是直言相告,和颜悦色。
  
  
  学生子张询问行为准则时,孔子回答说:“言忠信,行笃敬。”就是说。说话一定诚实不欺,避免偏颇夸大、胡说搪塞的言词;行为必须忠厚严肃,避免放纵邪恶、肆意妄为。子张非常信服孔子的话,将这句话写在腰带上,以便能常常看到它。
  
  
  孔子还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即君子以说的多、做的少为耻辱。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在说之前,先去实行,然后再按照做了的去说。”他还说:“古代的人不轻易把话说出来,认为说出却做不到是可耻的。”
  
  
  有德行的人,与人交谈时掌握适当的分寸,以诚实为准则,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就足够了,不要刻意表现自己。“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篇》)说话比较少,好像很迟钝,实质上言语谨慎的人,在孔子看来最具有君子器质。
  
  
  “非礼勿言”,言语出于口中,如果不合礼仪,就会招致羞辱。孔子还说:“何必要能言善辩呢?能说会道的人同人家顶嘴,嘴快话多,常常引起别人的厌恶不满。”《诗》告诫人们说话要小心谨慎,不恰当的话一出口就会招来悔恨。据说天上就有主管言语的卷舌之星,用来警戒那些说人坏话和花言巧语的人。
  
  
  俗话说:“祸从口出”。白玉缺损了,还可以通过磨砺使其平整;一个人的言语失当,就没有办法补救了。
  
  
  
  
  
  
  

□民族脊梁:佛家故事:惠瑱(2007/4/6 14:51:08)

  文章来源:《神僧传》卷三 :
  
  
  释惠瑱,不知是哪里人,住在上党元门寺。后来遇到皇帝灭佛,惠瑱抱着经像隐于深山中。
  
  有贼想要打劫,惠瑱开始并未觉察。不久,忽然看见一个高一丈,美貌髯颜,穿着华丽的衣服的人,乘着白马从山顶的小路来到瑱的面前。他下马对惠瑱说:“今夜有贼人来,法师可赶快躲避。”惠瑱住在悬崖之下,没有其它的道路可走。惠瑱怀疑来者是是山神,就说:“今佛法毁灭,贫僧容身无地,所以来到此地躲避。今有贼来,正可在此取死,又何必逃窜呢?”山神于是说:“法师既然远来投奔弟子,弟子也能保护法师。”说完就消失了。
  
  当夜,当地突然下了大雪,深有丈余。因为雪深道隔,贼人没有来。天晴后,群贼打算重来。山神遂告诉山下各个村庄的百姓:“盗贼想要劫持惠瑱法师,你们应该前去相救。于是百姓各持器仗,入山拒击盗贼,盗贼惊散。
  
  惠瑱每日凭借着神力,在深山中隐居。后不知其终。
  
  (《神僧传》卷三)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民族脊梁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