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June月
510:7:46
留言SUN1963
  你是我们敬佩的女士
经典值2
[编辑][置顶][取消]
2013年April月
1819:53:45
留言爱祖国的孩子
  您昔日的英勇事迹使我们难忘,我们永远敬爱您!!!!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September月
2921:5:33
留言访客
  你是一位令人敬仰的伟大的爱国人士。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May月
180:0:29
留言访客
  编辑同志,本站文章有个非常大的缺陷,宋庆龄先生的文章都没有标明时间。望补入,谢!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12年March月
3118:30:5
伟大的您华新宇
  您是伟大的,又是平凡的。这就是您,我国伟大的女性宋庆龄!祖国的山山水水,无限风光将永远和您在一起!
经典值2
[编辑][退顶][取消]
2009年March月
2714:50:5
爱你 国母!访客
  愿你天国与孙先生快乐!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8年July月
1115:49:16
永远的微笑……皑皑(博尔济吉特)
  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这里留言了,大浪淘沙,能为时间铭记的人物并不多,宋庆龄先生就是其中一位!远在科尔沁旗的我,在这里祝福您另一个世界快乐、幸福。
经典值5
[编辑][置顶][取消]
2008年June月
1821:28:26
伟大的国母访客
  美丽的女人,温柔的女性,坚强的战士,伟大的革命家。
  您的笑容,您的美德,您的光辉、、、、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8年June月
1119:37:13
伟大的母亲访客
  亲爱的宋妈妈,您在天堂上还过的好不好,我是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今天学了((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我非常想念您.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8年June月
210:2:36
小雪访客
  尊敬的国母,你知道吗?我昨天把捡到的钱上交了,请保佑我能用正当的方法去创业,而不是用捡来的钱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请保佑我的一切,我想先找个人结婚生小孩,创业,三不误,请保佑我!请保佑四川的孤儿!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7年November月
2616:19:18
怀念深山居士
  有骨气的中国人请常来此做客!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7年June月
2119:23:51
宋庆龄名片 沉重的回忆皑皑
  1922年6月16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轰总统府,企图将孙中山、宋庆龄置于死地。当时宋庆龄正怀有身孕。但她首先保护孙中山化装脱险,自己则留在粤秀楼吸引火力。坚守六个小时以后,宋庆龄凭借一名卫队长、两名副官的保护,在枪林弹雨中侥幸突围。但由于紧张和奔波,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脱险后,她到了香港,然后乘船回到上海。
  
   9月15日,她写信给在美国留学时的朋友亚历山大德拉·曼·斯利普(呢称“阿莉”)。在这封信的开始部分,她叙述了自己的遭遇。她说:
  
   “我于六月二十五日回到这里。由于我在广州身受了一场可怕的经历,我非常紧张不安。我不得不保持完全安静和休息。我经常想到你,不知道你是否收到了我的上一封信。那是在我的房子遭到炮击前几天写的。我所有的东西都丢了。所有我的皮衣、服装和首饰都被士兵抢去,事实上我们所有值钱的东西都丢了。但是感谢上帝,我们没有受到伤害,还能再度在我们自己的家里生活和呼吸。虽然我们的东西都丢了,我们取得了道义上的胜利,公众舆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支持我们的事业。”
  
   在信的后半部,她提出了一个请求:
  
   “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我需要一些新式的名片,你能否立即向蒂法尼的商店或其他好的雕版印刷店为我定制二百张名片。请你选择简单朴素而又美观的式样。名片只印名字:孙逸仙夫人。
  
   请把发票寄给我。我希望你一有时间便帮我这个忙,因为我迫切需要这些名片。”
  
   在信结尾的署名、日期之后,宋庆龄又缀了一段话,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句话是:“请在十二月之前把名片寄给我。”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宋庆龄当时只有32岁。她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1926年4月16日,她写信给阿莉。信中说:“现在我的思想仍是痛苦的。面对经受的可怕损失,我的悲痛非但并未减弱,而且有增无已。
  
   但是我试求忘掉我自己,投身我丈夫毕生的事业,就是实现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
  
   ……我一定要自己尽力并鼓励他人继续我丈夫的事业!”
  
   在这封信的结尾处,她写道:
  
   “我有一个要求,你能否为我在最好的商店里定制一些名片?这些名片周围应有黑边。因为根据中国的习惯,这是这三年内我将使用的惟一的一种。
  
   请让文具商印好后立即用货到付款的办法寄给我。这里的名片印得不好,所以我总是从美国定制。”
  
   解放前,宋庆龄曾经使用过一种中文名片,上面只有竖行排列的三个字“宋庆龄”。有的时候,她也在别人的名片上写上她的名字,以表示她的存在。1936年11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七位领袖被秘密逮捕。宋庆龄经过多方奔走都未能援救“七君子”出狱。1937年6月,宋庆龄和何香凝等16人发表《救国入狱运动宣言》,要求与七君子同服爱国罪。7月5日,宋庆龄与其他救国入狱运动发起人赴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宋庆龄、胡愈之、诸青来被推为代表,与高等法院院长谈判。国母的这一激烈行动,立即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并最终迫使当局释放了“七君子”。在会见法院院长时,宋庆龄将自己的名字签在诸青来的名片上。这张意义重大的名片,现存苏州革命博物馆。
  
   2004年初,我们在宋庆龄同志的遗物中整理出了三种名片,一种是英文花字体的“孙逸仙夫人”;一种是英文印刷体的“孙逸仙夫人”;一种是中文竖排的“宋庆龄”。重要的是,我们还同时找到了一块印制名片的铜版。这块铜版装在一个纸袋里,纸袋上印的英文是“为了避免印版划伤,请放在袋内保存。”纸袋放在一个深蓝色的硬纸盒里,盒盖上印着“Virginiacowper”。这个铜版正是雕版,上面雕着花体的反字“孙逸仙夫人”。
  
   所谓雕版,又称雕刻凹版,是一种最古老的制版方式。它是将文字刻成凹槽,印刷时全版着墨,然后刮净版面,使油墨仅存在凹槽内,再把纸放到版上加压,使油墨将文字印在版面上。
  
   显然,我们找到的就是1922年阿莉为宋庆龄定制的印版。然而,我们没有能够找到带黑边的名片。
  
   据宋庆龄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解放后她基本上不使用名片了。但她仍精心收藏着这三种几十张名片和这块印版。我们可以想见,她所保存的,实际上是承载着一段生命的沉重的回忆。
  
   今天,掂起这块重重的铜版,还是会使我们想起很多、很多。
  
经典值13
[编辑][置顶][取消]
2007年June月
1221:27:33
伟大高亮
  永远的国母,永远的领袖,永远的孙夫人,还有伟大的国家主席!
经典值1
[编辑][置顶][取消]
2007年May月
307:23:30
怀念宋氏三姐妹。51753馆维护人
经典值4
[编辑][置顶][取消]
2007年May月
2819:34:43
当之无愧--国母绿之梦
  宋庆龄是当之无愧的国母,没有她就有可能没有社会主义,没有她更有可能没有现在的社会,正是因为她中国才统一抗战,才有现在的幸福生活。小时候常听奶奶提起宋家兄妹的故事,宋家兄妹的传奇,是每个华夏儿女应该内心的感激的。她在新中国成立后做的贡献,我不大清楚,所以我不敢夸大奇谈,但新中国之前,她的贡献超越了历代所有的名人(包括国外),她在历史的影响是多么重大,日本为什么在中国站不住脚步,是因为她,蒋介石和共产党合作不是因为张、杨两位将军,而是因为她,她的品质和修养应该给所有中国人学习,她的故居和纪念馆应该免费开放,不是在金钱上让人享受中国历史文化,我不喜欢,还有即使收费就向广大工人收费,学生只要凭学生证就应该免费,因为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更是宋庆龄平生希望所有的孩子接受和了解祖国的文化。
   祖国的发展是需要爱,因为有了爱才会有了强盛,才会有现在的生活,我感谢宋庆龄带给华夏子女的幸福生活。也许还有很多人不了解她,但至少要感谢祖国,感谢今天,去争分夺秒的学习,让中国真正走上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所有人理想的社会,我也希望这天早点到来。只有社会主义才有新的光辉一页,国母期待着。谢谢国母,为祖国做的贡献。
经典值5
[编辑][置顶][取消]
最前  <<上页   下页 >> □最后
经典排行Top 5
□皑皑:宋庆龄名片 沉重的回忆(2007/6/21 19:23:51)
1922年6月16日,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炮轰总统府,企图将孙中山、宋庆龄置于死地。当时宋庆龄正怀有身孕。但她首先保护孙中山化装脱险,自己则留在粤秀楼吸引火力。坚守六个小时以后,宋庆龄凭借一名卫队长、两名副官的保护,在枪林弹雨中侥幸突围。但由于紧张和奔波,她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脱险后,她到了香港,然后乘船回到上海。
  
  9月15日,她写信给在美国留学时的朋友亚历山大德拉·曼·斯利普(呢称“阿莉”)。在这封信的开始部分,她叙述了自己的遭遇。她说:
  
  “我于六月二十五日回到这里。由于我在广州身受了一场可怕的经历,我非常紧张不安。我不得不保持完全安静和休息。我经常想到你,不知道你是否收到了我的上一封信。那是在我的房子遭到炮击前几天写的。我所有的东西都丢了。所有我的皮衣、服装和首饰都被士兵抢去,事实上我们所有值钱的东西都丢了。但是感谢上帝,我们没有受到伤害,还能再度在我们自己的家里生活和呼吸。虽然我们的东西都丢了,我们取得了道义上的胜利,公众舆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强烈支持我们的事业。”
  
  在信的后半部,她提出了一个请求:
  
  “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我需要一些新式的名片,你能否立即向蒂法尼的商店或其他好的雕版印刷店为我定制二百张名片。请你选择简单朴素而又美观的式样。名片只印名字:孙逸仙夫人。
  
  请把发票寄给我。我希望你一有时间便帮我这个忙,因为我迫切需要这些名片。”
  
  在信结尾的署名、日期之后,宋庆龄又缀了一段话,其中比较重要的一句话是:“请在十二月之前把名片寄给我。”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宋庆龄当时只有32岁。她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1926年4月16日,她写信给阿莉。信中说:“现在我的思想仍是痛苦的。面对经受的可怕损失,我的悲痛非但并未减弱,而且有增无已。
  
  但是我试求忘掉我自己,投身我丈夫毕生的事业,就是实现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
  
  ……我一定要自己尽力并鼓励他人继续我丈夫的事业!”
  
  在这封信的结尾处,她写道:
  
  “我有一个要求,你能否为我在最好的商店里定制一些名片?这些名片周围应有黑边。因为根据中国的习惯,这是这三年内我将使用的惟一的一种。
  
  请让文具商印好后立即用货到付款的办法寄给我。这里的名片印得不好,所以我总是从美国定制。”
  
  解放前,宋庆龄曾经使用过一种中文名片,上面只有竖行排列的三个字“宋庆龄”。有的时候,她也在别人的名片上写上她的名字,以表示她的存在。1936年11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七位领袖被秘密逮捕。宋庆龄经过多方奔走都未能援救“七君子”出狱。1937年6月,宋庆龄和何香凝等16人发表《救国入狱运动宣言》,要求与七君子同服爱国罪。7月5日,宋庆龄与其他救国入狱运动发起人赴苏州高等法院,自请入狱。宋庆龄、胡愈之、诸青来被推为代表,与高等法院院长谈判。国母的这一激烈行动,立即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并最终迫使当局释放了“七君子”。在会见法院院长时,宋庆龄将自己的名字签在诸青来的名片上。这张意义重大的名片,现存苏州革命博物馆。
  
   2004年初,我们在宋庆龄同志的遗物中整理出了三种名片,一种是英文花字体的“孙逸仙夫人”;一种是英文印刷体的“孙逸仙夫人”;一种是中文竖排的“宋庆龄”。重要的是,我们还同时找到了一块印制名片的铜版。这块铜版装在一个纸袋里,纸袋上印的英文是“为了避免印版划伤,请放在袋内保存。”纸袋放在一个深蓝色的硬纸盒里,盒盖上印着“Virginiacowper”。这个铜版正是雕版,上面雕着花体的反字“孙逸仙夫人”。
  
  所谓雕版,又称雕刻凹版,是一种最古老的制版方式。它是将文字刻成凹槽,印刷时全版着墨,然后刮净版面,使油墨仅存在凹槽内,再把纸放到版上加压,使油墨将文字印在版面上。
  
  显然,我们找到的就是1922年阿莉为宋庆龄定制的印版。然而,我们没有能够找到带黑边的名片。
  
  据宋庆龄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解放后她基本上不使用名片了。但她仍精心收藏着这三种几十张名片和这块印版。我们可以想见,她所保存的,实际上是承载着一段生命的沉重的回忆。
  
  今天,掂起这块重重的铜版,还是会使我们想起很多、很多。
  

□纪伊凡:先生高洁伟大的人格不容污蔑!(2007/5/8 19:38:43)
甄言闭上你的嘴!
   这里是供人们纪念缅怀伟人的圣洁之地,怎能让你在这里狂吠!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中,他鞠躬尽瘁,功盖日月天地。后人正是沿着他的的足迹不断探索才迎取了胜利!宋庆龄先生更是高洁伟大,她一生奔波劳苦坚护真理,多少艰险困苦都不曾动摇过她追寻革命胜利的信心,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忘我工作都是为了广大人民能获得充满阳光的幸福生活,有多少无情的战乱中流离受苦的群众和孤独无依的妇女儿童在她的关爱下幸福的生活。
   因此我郑重的禁告你!你的德行比当年那些侵华的敌寇还卑贱!你龌龊的灵魂没有资格对伟人书写祭言!
   我呼吁广大的网友们大家共同努力来维护好这片圣洁的地方,不要让这种流氓玷污了圣洁的天空。像这种无耻直徒,应该大家一起来 鄙视和讨伐!!!

□秋天:国母--母亲节快乐!(2007/5/13 0:50:36)
如果真的要表达我们这些后辈对您的尊敬尊重。。。
  妈妈。

□风雪:宋庆龄文革中遭警卫胁迫求周总理将其制服(2005/8/3 13:59:10)
本文摘自长篇报告文学《宋庆龄与她的卫士长》。建国后,先后有4位警卫战士担任宋庆龄的卫士长。其中三位都与宋庆龄结下深厚情谊,只有“文革”当中那位S警秘倒行逆施,被周总理下令采取非常措施——
    北京宋宅被冲击
    1966年夏天,宋庆龄家被红卫兵与造反派包围冲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周恩来的耳朵里。当天,周总理立即派来了一个加强连(原只有一个警卫排),分为三班,日夜守卫与巡逻在宋庆龄家的内外。
    为防不测,宋庆龄还令卫士长隋学芳关闭了两扇大门,只在紧邻卫生部的那扇东大门上开了一个观察小门。
  但是,家中依然难以获得片刻的安宁:警卫连只挡得住狂热的人们,却挡不住嘈杂的高音喇叭声。每天都有不少红小兵的来信送到宋庆龄手中,翻来覆去仍是那么一个意思,那就是“强烈要求宋奶奶不要再留那种资产阶级的发型与穿那些资产阶级的服饰了”。
    每每看着这些笔画稚嫩的来信,宋庆龄只会苦笑着摇摇头,长长地叹着气说:“唉,孩子们不懂事呀,他们可别害了我们的孩子呀!”
    一声“他们”,确有所指。
    一天,江青来访。几句客套之后,江青便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文化大革命”的伟大意义。
    宋庆龄平静地望着面前这位“共和国的第一夫人”,端庄的脸上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
    17年前,宋庆龄第一次见到江青,是参加开国大典回上海时,当时,毛泽东让江青代表他到前门火车站为宋庆龄送行。两人在一起交谈了不到20分钟。江青当时给宋庆龄留下的是衣着朴素、善解人意的好印象。为此,宋庆龄后来不止一次在不同的场合对别人夸奖江青,说她“有礼貌,讨人喜欢”。宋庆龄第二次见到江青,是在50年代。那次,她在上海家中宴请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及其夫人。江青曾应邀出席作陪。那天,宋庆龄对江青的举止优雅、态度谦和、服饰得体再次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是,今天的江青却给了她一种可近不可亲的陌生感觉,已经正式登堂入室步入政治舞台的江青,不管是服饰还是神态,都使宋庆龄分明觉察到了从她身上流露出来的一种不可一世的傲慢骄狂之气。宋庆龄意识到自己过去对江青实在是太不了解了。就连一边侍立着的女佣钟兴宝,也感到这个女人官架子好大,是她所见的中央高级首长夫人中最傲慢的一个。
    宋庆龄忍不住打断了江青的发挥,微微笑着提醒对方说:“对红卫兵的行动应有所控制,不应使用武力,更不应伤害无辜。”
    江青的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态度一下子变得冷若冰霜。
    江青走后,宋庆龄一连几天不高兴。偏偏在这个时候,从上海还传来了使宋庆龄五内俱焚的消息:上海万国公墓被上海红卫兵视为埋葬旧社会资产阶级的坟墓,砸了个稀巴烂,而宋庆龄的父母因是蒋介石的岳父母,所以,其坟墓更是没有逃过厄运,被红卫兵连棺木都翻捣了出来,还来了个扬尸抛骨。
    宋庆龄怀着悲愤,连夜向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翌日(8月30日)天一亮,就差隋学芳把信送到了中南海的西花厅,向周总理倾吐心中的悲愤与忧虑,请求党中央对她亲人的坟墓予以保护。
    周恩来总理获信后拍案而起,他一边给上海民政局打去加急电话,命令当时的市民政局领导务必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好宋副委员长祖墓的恢复与安置工作,一边亲自起草了一份应予保护的在京民主人士的名单。在这份长长的应予保护的人员名单上,宋庆龄的名字排在了第一位。
    总理发话了,虽说当时上海民政局已直接控制在张春桥与姚文元、王洪文之流的手中,但慑于总理的威信,上海方面不得不根据总理的特别指示,重新修缮了宋氏墓地。但原先墓碑上的宋庆龄等兄弟姐妹的名字被删掉了,在重新竖立的墓碑上面只剩下了宋庆龄一个人的名字。宋庆龄不好意思再去惊扰日理万机、为国家操碎了心的周总理了。
    宋庆龄家中后院起火了
    1967年元旦的第二天,隋学芳出大事了。隋刚从北京回上海,上海警卫处的一位领导邀他一道喝酒,俩人议及“文革”都动了肝火。结果,隋学芳因饮酒过量、脑中的毛细血管破裂,年仅38岁的他居然中风,半身不遂了。
    消息传来,震惊与惋惜之余,宋庆龄只好向国务院机关事务局紧急报告,请管理局另外派人接替隋学芳的工作。没几天,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给宋庆龄调派来一位40岁出头的警卫秘书,在本文姑且把他叫做S警秘。
    这时,“文化大革命”的热浪日甚一日地灼热与疯狂了,红卫兵与造反派们,每天都要簇拥在后海北河沿46号前,一遍遍地高呼“打倒”与“万岁”的口号,冲着宋庆龄居住的那幢主楼咆哮。
    本来就有失眠症的宋庆龄,这下更加难以入睡了,她彻夜难眠、坐卧不安。
    无奈,宋庆龄只好亲自下楼坐到了警卫秘书的办公室,派人请来S警秘,要求他出面打招呼,谁知S警秘摆出一付“左派”的面孔,拒绝执行。
    “你可以试着劝阻一下的,或是好好地向他们解释一下。因为整个家中的正常秩序都被这些没完没了的嘈杂声打乱了。”宋庆龄尽量和颜悦色地向S警秘这么说。
    “那,我就试试去吧。”S警秘见宋庆龄脸色不好看,只好模棱两可地答应了一句,站了起来。
    更使宋庆龄痛心的是,一些原先对她尊敬有加的工作人员,在S警秘胁迫下,有人露出了势利眼,明争暗斗、开始背叛,更有甚者竟趁火打劫,冲着宋庆龄横眉冷对、白眼相加。
    宋庆龄家中后院起火了。家中的“濠梁乐趣”、“观花室”、“听鹂轩”等匾额、楹联被视作“封建色彩的东西”取了下来,砸碎后送到了厨房间;宋庆龄挂在居室里的几幅西洋人体画,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残余”,扔进了火堆中,换上了毛主席语录;铺在楼梯上与楼上居室里的全毛地毯,要不是宋庆龄及时加以阻止的话,也差点被S警秘等人掀起来卷走;就连宋庆龄最喜欢的小动物——鸽子,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如果宋庆龄自己不处理”,S警秘就准备动手宰杀了。
    这段时间里,家里再也听不到宋庆龄弹奏钢琴的音乐声,看不到她在花园里闲庭信步的身影,放在卧室唱片盒里的她最喜欢的《可怜的蝴蝶》、《晚安》、《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与《风流寡妇圆舞曲》等一批唱片,也都被她自己塞到了床底下。她的卧室里与床头上,出现了大红塑料封面包装的《毛泽东选集》与《毛主席语录》。
    警卫中的另类
    S警秘在北京家中的所作所为,终于使宋庆龄忍无可忍了,她亲自修书一封,把近来发生在家中的一系列令人不快的、有涉全家人安全的事情,向周恩来总理作了汇报。为确保此信送到西花厅,她特派勇敢的女佣李燕娥巧妙地冲破了大门口红卫兵的封锁,只身携信来到西花厅。
    面对宋庆龄的危险境地,周恩来当即作出了两条决定:一是指示对宋庆龄后海住宅加强警卫,除了由部队担任执勤任务以外,还要公安部、北京市公安局、当地派出所三方密切配合,确保宋庆龄免受外来的冲击;二是抱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决定先礼后兵,先找S警秘好好地谈一次,为他洗洗脑子,使之明白是非好坏,从而使S警秘主动醒悟过来。
    当天(1967年5月4日),邓颖超就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向后海北河沿46号连打了两个电话,第一个是打给宋庆龄的,原原本本地传达了周恩来对宋庆龄的关怀与提醒;第二个电话是直接打到警卫秘书办公室的,她用简短的一句话,就把S警秘召去了西花厅。
    面对邓颖超苦口婆心的开导与劝阻,S警秘当时唯唯诺诺,一口答应了下来,而且果真能在回到后海的一段时间里,做到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但是,在后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把邓颖超的诚恳谈话与周恩来总理向他发出的警告都抛在脑后,闹得更凶了。
    对S警秘已是仁至义尽的宋庆龄,不得不再次把家中出现的危机密报给周恩来总理。周恩来总理决定实施一年前暂时搁下的第二方案:对S警秘采取非常的措施!
    一天,S警刚踏进办公室,两边跃出两个人,一左一右紧紧地挽住了他的两条胳膊,同时,迅速地拔掉了他腰间的小手枪。
    “你们想干什么?”当S警秘看清身边两个人竟是门口的警卫战士后,不由惊慌失措地吼了起来。
    “对不起,我们只是奉上级命令,在对你采取非常措施的同时,向你宣布以下两件事。”
    “什么事?”
    “一是从现在你,你在这里的警卫秘书的职务被解除了;二是请你立即离开这里,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报到。”警卫战士不慌不忙地答道。
    事到如今,S警秘这才感到大事不妙:看来自己在这里的日子已到头了,那两个战士是有目的而来的,无奈之下,他只好乖乖地低下了头。
    S警秘被驱逐出后海北河沿46号后,宋庆龄又趁热打铁,撤换了那几个紧跟S警秘造反的工作人员,公布了一系列她与秘书张钰早就重新制定的内部管理规定与纪律,并把这事通知了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军代表。
    宋庆龄家中,在经历两年多的混乱后,总算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安逸。
  

□郎元强:国母(2007/5/4 17:31:54)
伟大崇高的国母,我们永远纪念和怀念您!

最新经典Top 5
□皑皑:宋庆龄与她的卫士长(2005/8/4 18:21:15)
十年动乱开始了,隋家两姐妹不能正常上学读书了,隋永洁甚至连上中学的机会也没有。宋庆龄就在家中,利用她娴熟的英文,亲自教授永洁学习英语,学习最基础的文化课。两个孩子偶感风寒,宋庆龄还冒着被人认出来围观的风险,亲自带着她们到国际和平妇幼医院去看病、取药。
    靳山旺从江西归来看望宋庆龄时,形势已有所好转,永清与永洁已恢复了正常上学读书的生活,而且宋庆龄已根据她们的特长,安排她们学习将来可以立足谋生的专业技术。宋庆龄1974年8月26日给王安娜的信中,就已提到了这事:
    “……站在我后面的两个女孩叫永清和永洁,正在学医和芭蕾舞。两个姑娘很有趣,父母在上海。我喜欢与她们在一起生活......
  

□皑皑:宋庆龄与她的卫士长(2005/8/4 18:07:05)
撒谎的人总是心虚理亏的,靳山旺更是如此。他借口“上军校读书”,使宋庆龄信以为真,从而如愿地离开了老太太,但是,他毕竟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地欺骗了如此喜爱自己的宋庆龄,所以一想到此事,就不踏实,担心什么时候在北京见到宋庆龄。这样,不但他的谎言不攻自破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将使老太太为此感到特别伤心,从而影响他和宋庆龄之间的感情,使老太太不再看得起他。
    然而,正应了那句山不转水转、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老话,同在首都中央领导层里转悠,又怎么能不见面呢?那次,国务院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国务会议,靳山旺明知很可能会见到宋庆龄,但作为沈钧儒身边警卫的他,还是不得不硬着头皮护送着沈钧儒去了中.1960年至1961年,靳山旺奉命来到河北省石家庄步兵学校学习之前,周总理委托邓颖超在西花厅宴请了靳山旺。席间,邓大姐代表周总理敬了酒,并祝他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靳山旺不负周总理与邓大姐的厚望,从学校毕业后,被组织上任命为中央警卫团二中队政治指导员,继续负责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等中央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工作。
    “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时,宋庆龄受到冲击的事,靳山旺也有所闻,并为此暗暗担忧,他多么希望老太太能平安无事地躲过这一劫呀!
    196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宋庆龄把在北京的家搬到了后海北河沿46号。
    风景秀丽的后海北河沿,原
   更使宋庆龄震惊的是,一夜之间,北京全城出现了“打倒刘少奇”的大幅标语与大字报。这种骤变,使宋庆龄百思不得其解,同时意识到自己终也难逃一劫。
    被宋庆龄不幸而猜中的是,“打倒宋庆龄”的口号声,终于隐隐约约地传进了后海北河沿46号,令人惊恐地传到了宋庆龄的耳朵里。1966年8月25日的凌晨,一群狂热的红卫兵与造反派,终于光临了后海北河沿46号,一时间,围墙外人头攒动,红旗飘扬,口号声震天动地。幸亏东西两扇大门都有荷枪实弹的警卫战士守卫着,红卫兵与造反派们才一时难以冲进来。
    但是,情况仍十分紧急,到了上午10时左右,红卫兵与造反派更是如潮涌至,近千人团团包围了后
  
  

□风雪:英国出版的《孙中山夫人》中的一段描述(2005/7/20 14:28:03)
英国出版的《孙中山夫人》一书,转引了作家约翰•根舍(原名不详)所写的他1938年第一次见到宋庆龄时的印象:“我想像中的孙夫人有点像维多利亚女皇,孀居服饰,心如死灰,令人望而生畏,等等。但是我见到的孙夫人,即使在她的年龄,仍像一位二十八岁的姑娘。她尽管纤弱,却雍容华贵,明快活泼,身材好似一尊完美无瑕的雕像。她给人的印象不像是一位历史性的革命人物,倒像是一个刚刚跨进事业门槛、生气勃勃的少女。”

□皑皑:英文版宋庆龄传之二(2005/7/21 22:29:27)
尽管孙身居高位,胸怀宏图大略,但事实上,他是广州军阀的阶下囚。1918年4月,他失去了大元帅的称号,5月间,他被迫辞职。他与宋庆龄重返上海。1918年5月3日,庆龄在她父亲临终前及时回到他的病榻前,当时她父亲年仅52岁。
  
  此后孙夫妇留沪两年。在那里,庆龄和孙中山一起编辑出版孙过去发表的演说和文章。这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各方面的人孙都不能得罪。庆龄告诉埃德加·斯诺说:
  
  “他有时说话是很保守的,这是为了投合听众的口味,因为他需要那些保守派的支持;他对文集内容的选择也很小心,以避免分裂他的追随者。我们必须谨慎地选择达到目的的途径,他经常这样提醒我,‘要用中国的办法,绕弯子,千万不可直截了当。’”
  说起孙的演讲,庆龄把头一仰笑着说:“他都是即席讲话,完全根据当时政治形势和不同的听众而定。我在主席台上坐在他的旁边,紧张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他下面要说些什么。”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正是庆龄帮助孙澄清了一些时而产生的模糊思想,并促使他在以后的岁月中立场更加激进。
  
  度过两年的平静生活之后,局势的发展使庆龄和孙突然再下广州。1920年10月,孙的一个同盟者在广州夺取了政权,邀请孙夫妇回去。
  
  在此期间,中国其他地方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对中国历史,同时也对孙和庆龄的思想行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与会者中有毛泽东。被选为总书记的陈独秀并未出席,当时他正在广州与孙中山一起工作。陈是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被任命为教育部长。他是在中国任何一届政府中任职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孙中山借此项任命及其他手段来与他政权中的国民党保守分子的压力抗衡。
  
  孙中山是想以广州为基地北伐,而广州的商人却不满于用他们的钱来统一中国,他们组织了一次反对孙的叛乱。1922年6月15日,叛军向孙的官邸卫队开火。显然,此事出乎孙一家的意料。两天以前,庆龄的姐姐蔼龄和她的幼女罗莎蒙德(以庆龄两个美国名字之一命名)还住在孙夫妇家里。庆龄还要求蔼龄把她的女儿留在广州多住几天。
  
  庆龄写了一篇题为《广州脱险》的纪实,许多中国人将此文视为经典著作。这是已发表的记叙她所经历的种种危险的唯一文章:
  
  “6月16日凌晨2时许,我正在酣梦中,忽被孙中山先生喊醒。他催我速起整装,说形势危急,必须逃离……。
  
  “我想带着一个女人出走很不方便,我请求他暂时把我留下。我对他说,我是个老百姓,不致有危险。最后他才认为我言之有理。但他把50名卫队全部留下来保护我,然后只身离去。
  
  “他走后半小时,……附近枪声四起,……叛军从两侧踞高临下向我们的住宅射击,大喊‘打死孙文!打死孙文!’伸手不见五指,看不清敌兵,我们的小卫队只好按兵不动,在黑暗中我只能模糊地看到卫队蹲伏的身影。
  
  “黎明时,卫队开始用来福枪及机关枪与敌人对射。敌方却用野炮向宅中射来,有一发炮弹击毁了我们的澡房。卫队伤亡已有三分之一,但其余的人仍英勇作战,毫不畏缩。有一位侍从爬到高处,挺身而战,一连不知击毙多少敌人。到了8点,我们的军火几乎用完,卫队停止回击,只留几盒子弹,等候着最后的决斗。
  
  此时情势,勾留也没有意义了。队长劝我下山,为唯一安全之计。其余卫兵,也劝我逃出,而且答应要留在后方防止敌人追击……。听说这50名卫兵竟无一幸免于难。
  
  “同我走的有两位卫兵和姚观顺副官长。我们4人,手里拿着一些零碎,在地上循着那桥梁式的过道爬行。这条过道,正有枪火扫射,我们听见四面流弹在空中飞鸣,有两次子弹由我鬓边掠过,险些受伤……。
  
  “自上午8时至下午4时,我们无异葬身于炮火连天的地狱里。流弹不停地四射。有一次在我离开房间几分钟后,房顶中弹,整个陷下。
  
  “到4时,向守中立的魏邦平师长派一军官来议条件。卫兵提出的第一条就是让我平安出险,但那位军官说他不能担保我的安全,因为袭击的不是他的军队,而且连他们自己的官长都不能约束他们。正在说话间,前面两层铁大门打开了。敌人一轰而进,我们的士兵子弹已竭,只好将枪放下。我只见四周这些敌兵拿着手枪刺刀指向我们。顿时就把我们手里的一些包裹抢去,用刺刀刺开,大家拼命地乱抢东西。我们乘这个机会逃开,奔入两队对冲的人丛里,一队是逃窜的士卒,另一队是由大门继续闯进来抢劫的匪兵。幸而我头戴着姚副官的草帽,身上又披着中山先生的雨衣,才从那混乱的人群里脱险而出。
  
  “我再也走不动了,凭两位卫兵一人抓住一边肩膀扶着走。我心想再也熬不过了,请他们把我枪毙。四周横七竖八躺着的都是死尸,有的是党员,有的是居民,脑部刺开,断腿失臂地横躺在街上的血泊中。这时,我看见一个极奇异的景象,就是两个人在街道的屋檐下相对蹲着,我们奔过时,看见他们眼睛不动,才知道他们已死了,也许是因为被一颗流弹击毙的。
  
  “正走之时,忽有一队士兵由小巷奔出,向我们一头射击。同行的人耳语叫大家伏在地上装死。那些匪兵居然跑过去,到别处去抢劫了。我们爬起来又跑,卫兵劝我不要看路旁的死尸,怕我要昏倒。大约过了半小时,枪声渐小,我们跑到一家矮小的农舍去躲避,屋中的主人要赶我们出来,因为怕受连累。正在此时,我昏倒在地。
  
  “醒过来时,两位卫兵正在给我浇冷水,给我扇扇子。其中一个卫兵跑出门外去观动静,就在这一刹那间,忽然一阵枪声,在屋内的那个卫兵赶紧把门关上,并小声报告我外面的卫兵中弹,也许殒命了。
  
  “枪声沉寂之后,我化装成村妇,那个卫兵扮作小贩,离开这间农舍。途中,我拾起一只篮子和几根菜叶,把它提在手中。也不知走了多少路,最后我们来到了一位同志的家中,就在这家过夜。这间屋早晨已被陈炯明的军队搜查过,因为有嫌疑,但是我再也无力前进,就此歇足。那夜通宵闻见炮声,……最后才听见战舰开火的炮声,才使我顿释重负,知道中山先生已安全无恙了……
  
  “次日凌晨,仍旧化装为村妇,我逃到沙面,由一位铁匠同志替我找了一艘小汽船,我与卫兵才到岭南,住友人家。在河上,我看见几艘满载抢掠品及少女的船只,被陈炯明的军队劫往他处。后来听说有两位相貌与我相似的妇人被捕监禁。我离开广州真巧,因为那天下午,我借宿的友人家又被搜查了。
  
  “那天晚上,经过生死搏斗,我终于在舰上与中山先生重逢。后来我又化装去香港,搭轮来沪。”
  
  在逃难中,庆龄本已有孕在身,终致流产,失去了她唯一的孩子。
  
  国内外风云变幻,在国际上,布尔什维克的革命已巩固下来,而且它对中国的事态发展怀有极大的兴趣。庆龄和孙日益倾向布尔什维克主义,寻找出路。孙中山的转变是由于对西方列强的幻想不断破灭而形成的。
  
  

□皑皑:英文版宋庆龄传之一(2005/7/21 22:24:46)
虽然屡经艰险,庆龄似乎认为她与孙中山的婚后生活是非常幸福的。举行婚礼后,她立刻写信给她在美国的同学说:“我很幸福,尽力帮助我丈夫处理英文信件,我的法文有了长足进步,现在已能看懂法文报纸,不费力地边读边译。可见结婚对我来说如同上学,只是不需为‘考试’操心。”庆龄充当了孙的翻译、机要员和最亲密的政治顾问。
  庆龄还得学着过公众生活。她写信给在美国的一个朋友说:
  
  “你们知道我最不喜欢出头露面,但自从结婚后,我不得不参加本想逃避的活动。中国人不象欧洲人,他们往往不把伟大的称号和荣誉授予当之无愧的人,而授予那些微不足道的人。我每天都要会见不少人,事实上是社会环境逼迫我从小天地中走出来。我对某些人杜撰的有关我在梅肯的报道感到惊讶不已。比如,我听说谣传我在结婚之前,曾是革命党人的间谍!说我经历的各种惊心动魄的事件倒象我做的许多恶梦,但是我肯定从来没有跟别人讲过这些梦呀!”
  
   今天的人们往往不能意识到庆龄的作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去是如何之远。当时,中国妇女是从不在公众场合露面的。大多数城市妇女都缠脚。妻子不能与丈夫一起参加任何社交活动,那是男人专有的。庆龄是第一个与丈夫一起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的中国妇女,几乎在所有集会中她都是出席者中唯一的女性,更重要的是她不只是丈夫的配偶,而且是孙在政治上完全称职的同事。事实上,她是世界上第一个履行“第一夫人”职责的政治领袖的妻子。她不仅早于伊莉诺·罗斯福成为“第一夫人”,而且在政治上的影响也远远超过后者。
  
  


注册|登录|帮助|快捷
网同名馆
Powered by Netor网同纪念,200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