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May月
3021:40:33

追求真理是人类永恒的目标,但追求的方法却因时代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大不一样;须知,如何悍卫真理也是要讲策略的。敬佩若水先生的同时也不得不敬畏权势。


2010年July月
2214:20:58

Beyond Life and Death
前世不识君,相见永难忘.
您在彼岸候,她在此生望.
长恨不应有,天上人间无.
前世不识君,相见永难忘.
您在彼岸候,她在此生望.
长恨不应有,天上人间无.


2009年November月
19:10:47

一位痛苦的清醒者——纪念王若水(一)http://www.ausnz.net/wenyuan/article_detail.asp?catID=45&articleID=1528,
一位痛苦的清醒者——纪念王若水(二)
http://www.ausnz.net/wenyuan/article_detail.asp?catID=45&articleID=1529
大约写于2006年
一位痛苦的清醒者——纪念王若水(二)
http://www.ausnz.net/wenyuan/article_detail.asp?catID=45&articleID=1529
大约写于2006年


2007年July月
1420:45:50

本人不懂政治,但有幸见过并与若水先生接触过一段时间。当时先生的文章(或称之为“写的东西”)是不能发表的,先生给过我几篇打印的东西,有一篇是关于延安整风的,看了很震惊,知识分子死的很惨(先是精神被整垮,而后自杀,或被逼互相陷害)。为求证还特意问了一位死去的老人,提到延安整风,他也摇头道,AB团更可怕。若水先生晚年患绝症,但坦然面对,仍每日坚持写作,对人生的豁达态度令人敬佩。


2003年April月
421:52:46

鲁迅先生好象说过,经过了许多沧桑,理想没有了,只看见有的高升了,有的隐退了,有的消失了。(大意)若水先生却是那种虽然不得不隐退了,但还分明活在我们生活中的人。
不仅生活,还在有限的空间里,以有限的方式对似乎是无所不在的伪权威进行者有限的抗争!生于上个世纪初的动乱年代,目睹民族的辛酸血泪,一群不甘奴役、不屈强权、不畏命劫的青年,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献给了它深爱的民族。若水先生正是其中的一员。但是,不是普通的一员。因为他是那不困于艰难险阻的一员,是那不眩于因奋斗而来的权力、地位的一员,是那不盲于所谓“圣人”和“宏大叙事”的超理性的一员。他独立思考,有着自己的主见;他贴近生活,用自己的心灵、皮肤和呼吸触摸我们的生活,体察着我们人类自诩全能的理智在现实操作中造成的后果。所以,他首先是个有人情味的“人道主义者”。人道主义,卑之无甚高论,是人对人价值本身的尊重和爱护,是孔子说的“爱人”,是孟子说的“亲亲”,是我们每个生命个体对与我们同样有着感情、血肉、思想和爱恨的同类的怜悯。
但是,在伪善“主义”的一味高调声中,在少数人的权力天性释然中,在大多数的无知无觉中,原来的至善蜕变成极恶,原来的天国演义成地狱。为了这个还无法说清的梦想,人群必须予以划分成若干阶级,阶级中必须划分成不同层次,据说,这是为了弄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所以,人只有阶级性,没有共性,只有阶级感情,没有普遍的感情,只有对敌人的恨,没有资产阶级的人道。所以,当你一来到这个世界,你的出身就可以决定你终身的命运。这真是你的命运,因为,你还没有出生,有人已经给你确定了,任凭你如何抗争,等待你的都只是“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的训斥。据说,对敌人的残酷打击是为了对朋友无限的爱护。因此,只要我们不断在伟人的指引下,不断找到敌人,不断革命,不断打击,不断批判,“这种运动三五年还来一次”,我们的清平世界指日可待,我们的共产梦想屈指可数。在这样的赞颂中,一切鲜活的生命都可以被献祭给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祭坛”,还要美其名曰,为解放全人类牺牲,或者是,死不改悔的反动分子,咎由自取!
这就是曾经为幸福、平等、自由而奋斗的青年们在一生的斗争中得到的最后结果吗?这就是我们为民族的未来选择的康庄大道吗?这就是拯吾民于水深火热、扶大厦于狂澜即倒的最终结果?也许,对于少数掌权者来说,这无关宏旨,无关大雅,“一将功成万骨枯”,有限的几个生命相对于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算得了什么?没有一代代的牺牲,哪里有未来的美丽新世界?这个世界中,他们感受不到那些如灰尘如蝼蚁如细末般的个体的生命体验,他们无暇顾及据说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的“人民”的生命痛苦,他们能感受到的是自己的级别、地位、权力、座次,是自己子女的收入、吃喝、留学。因此,无论他们如何声嘶力竭呼喊崇高,都必然被他们自身的践言践行击败,显得幼稚、虚伪和不道。
本来,以副部级供职的若水先也可以这般,一边看着芸芸众生的盲目、天真和献祭,一边享受着生活的幸福、高贵和绚烂,还有,享受他的地位位带来的特权,只要他消隐一点孟子说的“不忍人之心”,只要他对自己的良心说,这些我没有看见;只要他学会一点阿谀,学会一点奉承;也许,他根本不需要学会,他只要跟其他人一样推说,没有办法,谁要我在屋檐下呢?他根本不需要学会,他只要看中一点别人都在疯狂抢购的金钱、财富、地位和名誉。
可是,若水先生选择了孤立,“光荣的孤立”。据他自己说,他对官场、商场的东西看得很淡,很淡。他看中的是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禽兽的那“几稀”,他看中的是内心的真实体验和关照,看中的是良知的平安和心中大道的眷顾。
所以,他要说出自己心中最想说出的话,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即使万般压力也在所不惜,即使身陷囹圄也在所不惜, 道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若水先生是不是真的“猛士”?这无须权力来盖棺论定,不须圣人的钦定,不须权贵的称颂,有他一生的言行为证,有他的不懈思考为证,有他终生念兹在兹的民胞物予为证!
是为祭!
不仅生活,还在有限的空间里,以有限的方式对似乎是无所不在的伪权威进行者有限的抗争!生于上个世纪初的动乱年代,目睹民族的辛酸血泪,一群不甘奴役、不屈强权、不畏命劫的青年,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献给了它深爱的民族。若水先生正是其中的一员。但是,不是普通的一员。因为他是那不困于艰难险阻的一员,是那不眩于因奋斗而来的权力、地位的一员,是那不盲于所谓“圣人”和“宏大叙事”的超理性的一员。他独立思考,有着自己的主见;他贴近生活,用自己的心灵、皮肤和呼吸触摸我们的生活,体察着我们人类自诩全能的理智在现实操作中造成的后果。所以,他首先是个有人情味的“人道主义者”。人道主义,卑之无甚高论,是人对人价值本身的尊重和爱护,是孔子说的“爱人”,是孟子说的“亲亲”,是我们每个生命个体对与我们同样有着感情、血肉、思想和爱恨的同类的怜悯。
但是,在伪善“主义”的一味高调声中,在少数人的权力天性释然中,在大多数的无知无觉中,原来的至善蜕变成极恶,原来的天国演义成地狱。为了这个还无法说清的梦想,人群必须予以划分成若干阶级,阶级中必须划分成不同层次,据说,这是为了弄清谁是朋友,谁是敌人。所以,人只有阶级性,没有共性,只有阶级感情,没有普遍的感情,只有对敌人的恨,没有资产阶级的人道。所以,当你一来到这个世界,你的出身就可以决定你终身的命运。这真是你的命运,因为,你还没有出生,有人已经给你确定了,任凭你如何抗争,等待你的都只是“只许规规矩矩,不许乱说乱动”的训斥。据说,对敌人的残酷打击是为了对朋友无限的爱护。因此,只要我们不断在伟人的指引下,不断找到敌人,不断革命,不断打击,不断批判,“这种运动三五年还来一次”,我们的清平世界指日可待,我们的共产梦想屈指可数。在这样的赞颂中,一切鲜活的生命都可以被献祭给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祭坛”,还要美其名曰,为解放全人类牺牲,或者是,死不改悔的反动分子,咎由自取!
这就是曾经为幸福、平等、自由而奋斗的青年们在一生的斗争中得到的最后结果吗?这就是我们为民族的未来选择的康庄大道吗?这就是拯吾民于水深火热、扶大厦于狂澜即倒的最终结果?也许,对于少数掌权者来说,这无关宏旨,无关大雅,“一将功成万骨枯”,有限的几个生命相对于我们这个苦难的民族算得了什么?没有一代代的牺牲,哪里有未来的美丽新世界?这个世界中,他们感受不到那些如灰尘如蝼蚁如细末般的个体的生命体验,他们无暇顾及据说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的“人民”的生命痛苦,他们能感受到的是自己的级别、地位、权力、座次,是自己子女的收入、吃喝、留学。因此,无论他们如何声嘶力竭呼喊崇高,都必然被他们自身的践言践行击败,显得幼稚、虚伪和不道。
本来,以副部级供职的若水先也可以这般,一边看着芸芸众生的盲目、天真和献祭,一边享受着生活的幸福、高贵和绚烂,还有,享受他的地位位带来的特权,只要他消隐一点孟子说的“不忍人之心”,只要他对自己的良心说,这些我没有看见;只要他学会一点阿谀,学会一点奉承;也许,他根本不需要学会,他只要跟其他人一样推说,没有办法,谁要我在屋檐下呢?他根本不需要学会,他只要看中一点别人都在疯狂抢购的金钱、财富、地位和名誉。
可是,若水先生选择了孤立,“光荣的孤立”。据他自己说,他对官场、商场的东西看得很淡,很淡。他看中的是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禽兽的那“几稀”,他看中的是内心的真实体验和关照,看中的是良知的平安和心中大道的眷顾。
所以,他要说出自己心中最想说出的话,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即使万般压力也在所不惜,即使身陷囹圄也在所不惜, 道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若水先生是不是真的“猛士”?这无须权力来盖棺论定,不须圣人的钦定,不须权贵的称颂,有他一生的言行为证,有他的不懈思考为证,有他终生念兹在兹的民胞物予为证!
是为祭!


2002年September月
3012:44:22

王若水先生最后一本著作《新发现的毛泽东》,已经于2002年7月底由香港明报出版社出版。网上可以邮购。


2002年September月
1614:11:16

悼若水 (七绝四首)
顾骧
(一)
海外忽传哀书至,
枕上潸潸泪沾巾;
深霄梦中惊坐起,
杜鹃枝上月三更。
(二)
道义铁肩千钧担,
文章辣手四字惊;
敢向霜剑持真理,
轻抛乌纱照汗青。
(三)
有情文章澄若水,
无畏风摧傲骨寒;
砚冷台空斯人萎,
击石楚歌映肝胆。*
*谢翱登西台哭奠文天祥,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竹石俱碎。
(四)
何期小别成千古,
重到“哈佛”未一年;
水田苍茫家万里,
西天遥奠一泫然。
(原载《中国诗人》第一期 2002年6月30日)
顾骧
(一)
海外忽传哀书至,
枕上潸潸泪沾巾;
深霄梦中惊坐起,
杜鹃枝上月三更。
(二)
道义铁肩千钧担,
文章辣手四字惊;
敢向霜剑持真理,
轻抛乌纱照汗青。
(三)
有情文章澄若水,
无畏风摧傲骨寒;
砚冷台空斯人萎,
击石楚歌映肝胆。*
*谢翱登西台哭奠文天祥,以竹如意击石作楚歌,竹石俱碎。
(四)
何期小别成千古,
重到“哈佛”未一年;
水田苍茫家万里,
西天遥奠一泫然。
(原载《中国诗人》第一期 2002年6月30日)


2002年August月
3117:11:55

大 名 若 水 水 长 流 ,
思 想 终 生 苦 索 求 。
正 本 清 源 谈 异 化 ,
去 邪 纠 误 得 丰 收 。
权 威 假 冒 行 为 劣 ,
真 理 昭 彰 笔 力 遒 。
君 子 之 交 自 古 淡 ,
立 言 立 德 仰 高 丘 。


2002年August月
3117:10:13

我同若水最後一次见面是在九年以前,即1993年1月10日,那天上午他打电话 到我家(那时住天坛附近的方庄),告我他後日离京赴美,当晚朋友们在三家村给 他饯行,我和晓微赶去参加,在场的有包遵信、何家栋、张显扬、黎鸣、吴廷嘉和李盛平夫妇等,在那次别宴後就没有再见面,仅仅是通过几次电话,年节互赠贺卡而已。因为我於1994年5月来美,9月到纽约後,若水已从旧金山返国。1998年若水应邀去瑞典讲学後转道美东返国,我们那时已移居凤凰城,只通过两次电话,彼此问候一番。去年若水夫妇再度来美,冯媛任哈佛大学尼曼基金研究员,若水随行来美治病,住进波士顿一家医院。我本想找机会去美东一行,顺道去看望他们,不料若水竟然这么早就离我们而去。当然他能活到七十五岁不算早夭,然而如果不是由於政治上遭受打击以及忧郁成疾,天假以年,他这位优秀的理论家能够做出的贡献岂不要大得多的!
最後,这里应指出有些媒体在报道中说他是湖南人,这是不对的,他是江西人,是欧阳修和汤显祖的老乡。此外,还有一些人误认为不久前去世,同样大名鼎鼎的王若望与王若水是亲兄弟,这也是错的。王若望是江苏人,王若水是江西人;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哲学家。过去就曾有不少人把他们两人误认为是亲兄弟。记得1988年《新启蒙》在上海开会时(那次到会的还有于光远、李洪林、戈扬、阮铭、阮若瑛,金观涛、魏承恩、黄万盛诸人,主人为王元化),若望闻讯後在施滨海陪同下来到我住处,说想见王若水一面,因若水正好就住在隔壁,乃领他去邻室与若水见面。若望笑着说:人家都以为我们是兄弟俩,其实今天才第一次见面。凑巧的是他们二人竟然先後一同在美国东海岸告别人世,时间相距还不足一个月。这两位对中国人民的民主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都是值得我们深深怀念的,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
最後,这里应指出有些媒体在报道中说他是湖南人,这是不对的,他是江西人,是欧阳修和汤显祖的老乡。此外,还有一些人误认为不久前去世,同样大名鼎鼎的王若望与王若水是亲兄弟,这也是错的。王若望是江苏人,王若水是江西人;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哲学家。过去就曾有不少人把他们两人误认为是亲兄弟。记得1988年《新启蒙》在上海开会时(那次到会的还有于光远、李洪林、戈扬、阮铭、阮若瑛,金观涛、魏承恩、黄万盛诸人,主人为王元化),若望闻讯後在施滨海陪同下来到我住处,说想见王若水一面,因若水正好就住在隔壁,乃领他去邻室与若水见面。若望笑着说:人家都以为我们是兄弟俩,其实今天才第一次见面。凑巧的是他们二人竟然先後一同在美国东海岸告别人世,时间相距还不足一个月。这两位对中国人民的民主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都是值得我们深深怀念的,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


2002年August月
3117:7:49

在五十年代的中国,受到毛泽东青睐的年轻人有四个:姚文元,李希凡,蓝翎和王若水。而他瞩目最多的是王若水,先是看中了他的一篇批判胡适的文章,后来对他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哲学散文《桌子的哲学》更是赞誉有加,传遍了全国新闻界。一九五七年春,毛泽东召见《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以近乎训斥的口气指责他不该在号召大鸣大放的事上按兵不动,批评他「死人办报」。那个晚上,还特别点名要王若水陪同。王若水当时不过是一个评论部的普通编辑,毛泽东要批评的是《人民日报》的办报方针,按说王是没有必要在场的。后来据胡乔木透露,毛那时就有意由王若水来取代邓拓,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王若水后来对人说,他获知此事时「吓了一大跳」。


2002年August月
3117:6:5

若水一生十分克己,生活相当清贫。他在学术上、新闻业务水平上大大超过我们同一代人,他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骄傲,他是一块真金。然而他在生活水平上并不比我们强,甚至大大不如我们某些同志。他当时上有老人,下有子女,加上他的前妻对他并不好,他在生活中受到了许多不应有的折磨。在这一点上我十分同情他。冯嫒同志独具慧眼,在若水离婚后,向他伸出了友谊之手,献出了纯洁的爱心。冯嫒是个了不起的女性,在若水政治上遭受高压,生活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同他结合在一起了。由于年龄相差太大,若水当时很有些犹豫,但事实证明他们婚后生活是十分幸福的,他们是志同道合的一对。有一次,我的老伴在水碓农贸市场见到冯嫒在水产摊前徘徊,她想为若水买一只甲鱼滋补身体,因为价钱太贵而下不了决心。我的老伴 看出了她的心思,就说我们两家合买吧。因为冯嫒不会杀甲鱼,我老伴就到她家帮助加工制作。若水不以为然地批评冯嫒说不该花费那么多钱买甲鱼啊!冯嫒是个有事业心的女性,也很有见解,是若水事业上的好帮手。正因为如此,冯嫒很难在生活上处处照顾好若水,所以若水有许多家务事必须亲自动手。他们俩人由于全心身投入工作,有时家中断粮,竟然不知。有一天,冯嫒风趣地对若水说了一声:“王先生,家里没有米下锅啊!”而这时正好下着大雨,吃不上饭的事估计不会少。


2002年August月
3117:3:58

若水离去了 他的思想理论是不朽的
综观王若水同志的一生,我认为他有其不可磨灭、不容忽视的价值。那就是:在二十世
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处于危难、转折、而又进退反复的重要历史关头,他作为一个哲学思
想家,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站在了思想理论战线的最前沿,为批判极左思潮、极左路
线而自觉地战斗,为恢复、寻找、并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而自觉地战斗。其实
质,是改革与守旧的斗争,开放与封闭的斗争,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自由与压迫的斗争
,总起来,是前进与倒退的斗争。王若水同志为此整整战斗了四十年。四十年中,他几
次陷于灭顶之灾。然而他在谬误面前,权势面前,宁死不屈,至死不屈。结果怎样呢?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王若水始终是历史狂澜中的一面不倒的旗帜。他以
一介文弱书生,一肩扛起了中国重要历史转折关头的思想理论战线上的拨乱反正、除旧
立新的重任。
如今,中国又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现实仍然需要用正确的理论来剖析与
指导,思想理论界任重而道远。然而若水离去了,寂寞、沉闷和迷雾弥漫了思想理论界
,我心里有无边的悲哀。我无从倾诉这种悲哀,特在此文的最后,用一点我们中国的传
统悼念形式,写几句诔词,寄托我对若水的不尽哀思。就让我念给大家盼望他魂兮归来
的若水听听吧:
自由思想,独立人格,
自由独立,若水之心;
金石其坚,冰雪其清,
既坚且清,若水之神;
心神如此,何物能撼?
文弱书生,正气干云。
若水若水,君行何速?
思想战线,失此斗士;
中华民族,失此精英,
君志未竟,国家需君;
今日悼君,泪下沾襟。
若水若水,魂兮归来!
护君伴君,有兹故土,
思君奠君,有众故人。
若水安息,征途漫漫,自有后人;
若水安息,山高水长,风范永存。
综观王若水同志的一生,我认为他有其不可磨灭、不容忽视的价值。那就是:在二十世
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处于危难、转折、而又进退反复的重要历史关头,他作为一个哲学思
想家,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站在了思想理论战线的最前沿,为批判极左思潮、极左路
线而自觉地战斗,为恢复、寻找、并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的真谛,而自觉地战斗。其实
质,是改革与守旧的斗争,开放与封闭的斗争,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自由与压迫的斗争
,总起来,是前进与倒退的斗争。王若水同志为此整整战斗了四十年。四十年中,他几
次陷于灭顶之灾。然而他在谬误面前,权势面前,宁死不屈,至死不屈。结果怎样呢?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王若水始终是历史狂澜中的一面不倒的旗帜。他以
一介文弱书生,一肩扛起了中国重要历史转折关头的思想理论战线上的拨乱反正、除旧
立新的重任。
如今,中国又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的现实仍然需要用正确的理论来剖析与
指导,思想理论界任重而道远。然而若水离去了,寂寞、沉闷和迷雾弥漫了思想理论界
,我心里有无边的悲哀。我无从倾诉这种悲哀,特在此文的最后,用一点我们中国的传
统悼念形式,写几句诔词,寄托我对若水的不尽哀思。就让我念给大家盼望他魂兮归来
的若水听听吧:
自由思想,独立人格,
自由独立,若水之心;
金石其坚,冰雪其清,
既坚且清,若水之神;
心神如此,何物能撼?
文弱书生,正气干云。
若水若水,君行何速?
思想战线,失此斗士;
中华民族,失此精英,
君志未竟,国家需君;
今日悼君,泪下沾襟。
若水若水,魂兮归来!
护君伴君,有兹故土,
思君奠君,有众故人。
若水安息,征途漫漫,自有后人;
若水安息,山高水长,风范永存。

